书城成功励志时尚社交礼仪(时尚生活指南)
47335300000035

第35章 拜访与接待的口才(2)

2.交谈

了解来访者的意图后,即可以迅速确定话题,给人以愉快的感受。相反,不了解来访者的意图,谈话就可能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境。主人要具备与各种不同来客侃侃而谈的本领,就要在语速、音量、遣词用句等方面因人而异。

(1)语速、音量要因来访者年龄而异。来访者可能是年逾古稀的前辈,也可能是几岁的孩童。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主人与其交谈,就应采用不同的语速和音量。对老年人,用较慢的语速、较大的音量与他交谈,能使对方产生被人尊敬的喜悦感;而与小朋友交谈则宜轻言慢语,语调柔和,这样能使小朋友产生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

(2)遣词用句依来访者文化水平而有所区别。有位知识分子家来了一位农民客人,主人甚为热情,对来访者也十分客气:“听说最近赵公元帅光顾你了。现在你大名鼎鼎,真要刮目相看了。”“对于你的生财之道,我不敢班门弄斧,妄加评论,请多多包涵。”主人的这番话只能使那位农民客人莫名其妙,怎能进一步交谈呢?

遣词用句应看来访者的文化程度,否则,主人接待客人时,说话不看对象,一定会“门前冷落鞍马稀”了。

(3)说话语气依来访者的不同目的而变化。前来拜访的客人,往往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主人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语气与他们交谈。

对于前来求助的客人,主人应体谅对方的心情,站在客人立场说话,语气要平和,给对方一种亲切感、信任感。即使你认为无能为力,也要给客人留一线希望,你可对他说:“这个问题我可以去了解一下,只要有可能,我会尽力帮忙的。”“你先别着急,一旦有了门路我就打电话告诉你。”对于前来提供某种信息的客人,主人则应采用感叹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如‘。非常感谢!你提供的信息太有价值了!”“你可真帮了大忙!谢谢!”“真辛苦你了!”与前来研究问题、商量工作的客人交谈,则宜采用征询、商量的语气。如“你看这样行不行?”“是不是还有不妥的地方呢?”“对这个问题你的看法是……”

(4)交谈双方距离,依关系、性别而定。人都需要私人空间,而且对人侵这个空间的人都会采取不同方式表示不满。当你友好地将手搭在与你刚认识的人的肩上谈话时,即使对方不推开你的手,心里也会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当一位异性客人紧挨着你坐下时,你一定会下意识地挪动一下身子。这些现象说明,在社交场合,人与人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社交场合人与人身体之间所保持的距离,叫区域距离。不同的距离包含不同的语义:15厘米至46厘米之间为密切区域,语义为“强烈、亲密”,近亲和密友可在这个区域交谈;46厘米至1.2米之间为个人区域,语义为“亲切、友好”,一般来客适宜在这个区域交谈。至于生疏的不速之客,则宜相距1.2米至2.1米交谈,这个距离的语义为“严肃、庄重”。当然,即使是比较熟悉的异性客人也还是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的。

3.送客

“该回去啦!”客人说。

“着什么急呀!”再一次挽留,这也是基本礼貌。但是客人因确实另有约会,也有的人必须回去,所以不必拘泥于挽留,实际情况可根据对方的表情判断。

假如收到别人带来的礼物,要把礼品放在上座的地方,最好是客人走后再拿到别的房间。在门厅就收到礼品时,在室内寒喧的时候要再一次地致谢礼。如果是吃的物品,就要和客人一起吃。有些礼物则不应当场打开,才符合礼仪要求。

送客人要送到门外,并说些告别语,如:“您走好!”“欢迎再来。”“经常来玩。”等等。如果送到门厅就很冷淡地说:“那么,再见!”即使已经度过了难得的愉快时刻,也不能不让客人误解为“这次拜访给人家添麻烦了”。送别客人不要急于回转,客人请主人“留步”后,主人要目送客人走远,招手“再见”再回转。送别客人回屋时,关门的声音要轻,并且不要立即把门厅的灯熄灭否则客人听到会产生误会。

四、接待中要注意的三个原则

从事商务接待必须遵守规则。我们把规则大致定为三条:

第一,平衡的规则。什么叫平衡呢?所谓平衡,就是在接待多方客人时要注意一视同仁,平等相待。我打个比方,我在街上走,看见两个美女走过来。要跟她们打招呼的话,我一般喜欢采用这种方式:“二位好”,或“大家好”。从礼仪的角度来讲,这种做法叫做不排列顺序,简称不排列。否则我这儿要问什么“小王好,小李好”,搞不好那个被排在后面的小李就有点儿别扭了,不高兴了。你为什么先招呼小王?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人把人记忘了,他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忘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老张你好!哎,这一位你叫什么呀?好像我见过。”那个好像被见过的人,他肯定不大高兴。聪明的话,有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不排列的规则去处理此种情况。这就是一种平衡:请大家吃饭时讲:“请大家干杯!”“请大家用!”或者说,“请大家坐”。当然,有的时候还是需要排顺序的。比如,要按照级别排,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但一定要注意平衡,即在同样一个层面上来讲,不要乱来了。

再打个比方,你要干杯祝酒——就干杯祝酒一般的习惯来讲,如果我是主人的话,我第一杯就是跟我右侧的人干的。因为从餐桌礼仪来讲,右侧的人是主宾,所以我这第一杯是跟主宾干的,然后从第二杯开始,就是顺时针方向前进,就是跟我左侧的人干,然后就转着圈走了,顺着表针走的方向走。为什么要这样走呢?这就具体涉及到接待规则的第二个问题了。

第二,惯例的规则。惯例,就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形式。仍以上例来说明,按照顺时针方向干杯,祝酒,握手,就是一个惯例,它来自西方社会。据说这样的做法是表示光明在前,共同发展,与时俱进;而逆着时针方向走,则一般被视为不吉利。想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能够碰到逆时针方向行进的情况呢?追悼会与遗体告别。回忆一下,是不是有这样的情节,那时在场者是不是逆时针走的?人死了,我们走回去追忆那往昔的时光。除此之外,这种逆时针方向的行进,大概只有一两种情况是吉利的。首先是运动会入场式,它实际上是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发明的一种习惯。习惯被继承下来,就约定俗成了。轿车行驶到酒店、写字楼门口时,一般都是逆时针走。

第三,对等的规则。所谓对等,就是规格对等。举个例子:你们两口子到我家做客,我怎么招呼你的?吃了什么,是个什么档次;陪着你到什么地方去玩了玩;然后管不管你住;管不管你用什么交通工具?等将来我到您家去,恐怕您也会如此这般对付我。你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这一代人结婚的时候,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事,那时候经济条件当然很差,别人送礼也送不了什么东西。人家一送礼物,我们都拿一个本记着呢。比如,张三送脸盆一个,李四送毛毯一条,王五送浴巾两条,都记着呢。记着为什么?等将来对方结婚的时候,给人还回去。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实际上就是对等规则的具体运用。

从商务交往的角度来讲,一个平衡,一个惯例,一个对等,这是接待礼仪三项最重要的规则,这是大政方针。此外,从接待礼仪的角度来讲,还有一些具体细节要注意,衣、食、住、行,交通、安全,宣传报道等等,这些东西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