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自然谦和、不重形式的,人民将饮茶融入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什么仪式及宗教色彩;或在茶内加葱、姜、枣、或调以橘皮、茉莉、薄荷,随兴之所至,爱怎么喝就怎么喝,注重情趣的配合,所以在我国茶道中更多的是自然情趣。在奉互尊互敬的原则之外,品茗者均可以自由发挥,而不似日本茶道中的一举一动,均有十分严格的规矩让所有品茗者去遵守。关于中国茶道,本书后文将有详细论述定可让你耳目一新。
为饮涤尘烦
向来颇喜欢韦应物的两名句诗:“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饮茶确能养生,妙趣不但在其味其香,而在于使人把心放在闲处,涤荡性灵,保持心境中一点清纯之气,在日常生活中,始能无穷出清新。
“碧沉霞脚露,香泛乳花轻”,在视觉、嗅觉和味觉上固然是很好的享受;而且这种香且灵的“草中英”,不但使壶里有绿尘飞、翠涛起,更可令胸怀舒畅,逍遥自在。
茶醉不同于酒醉,酒醉易使人麻醉,醉后初醒更使人胃闷头昏、空虚而难受:茶之使人所“醉”者,却不是理性的迷失,也不是麻醉下要忘记苦恼时“飘飘然”;而是心灵的洗礼,境界的获得,内心有一种喜悦潺潺流出,又岂是酒醉的胡言乱语和忙乱情绪可比!
我所指的当然不是匆匆灌进肚子里但求解一时之渴的牛饮,而是指中国的茶艺。“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香”;以宁静平和的心境,偷得浮生半日闲。尘俗不侵,我自调心,三两知己,把壶闲聊,使生命充盈起来!
清茗能还童振枯
郑板桥说:“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这种“评”、这种“斗”,与一些人胡乱评人或骂人不同,而且也不是为名利权位而“斗”。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性灵的互相引发,以人性为本,注重闲逸与精神素质。
切勿以为饮茶是“浪费时间”,更不可刻刻都想着“时间就是金钱”。我们无需时常作金钱的奴隶,“人向针尖老”,何必一定要被“时间”拘囚?
纵使是最忙的人,也可以每天腾出一些空闲的时间喝一、两杯茶,静静脑袋。这些小小的休息其实是一种福祉,使自己在百忙与诸事纠缠不休中获得均衡。
正如明代周履靖在《茶德颂》中指出:“一吸怀畅,再吸思陶,心烦顷舒,神昏顿醒,喉能清爽而发声。”
李白这位诗人甚至认为清茶能“还童振枯”,清心怡神。
根据《隋书》记载,隋文帝日理万机,忙甚,曾得一恶梦。梦见神人把他的脑骨换了。自此以后。他每天头痛不止,但又放不下天下事。后来一名僧人相告,谓“山中有茗草(茶),煮而饮之可愈。”果然,隋文帝一闲下来饮杯茶,头痛便渐渐消除了。
其实这不是神话天方夜谭,却是在百忙中腾出一时之闲,让心境宁静,回复清和的精神状态,得以舒缓一下神经,犯不着时常不断地拉紧。
这种调剂,不是“浪费”时间,却是让倦惫的精神有转圜余地,回复精力。
自谓此乐真无涯
鲁迅认为要享喝茶的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感觉;”
这是中国饮茶文化高洁清雅风格的体现,也是生活艺术的结晶,情趣便在其中。正是茶可行道,亦可雅志。
欧阳修在《茶歌》中说:“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亲烹屡酌不知厌,自谓此乐真无涯。”
饮茶的哲学是使我们轻松、宁静、放下、自在、洗涤心中忧虑与尘垢,清除一下俗念,既可在香清味甘中自得其乐,也可共同分享,借一杯清茗互相作心灵沟通。
中国的茶艺虽然与日本有些不同,其实在原则上大同小异,可说殊途同归。
日本茶道的中心是“和、敬、清、寂”(后文有述),可以养心修德,增进友谊。
和,是和睦,指人际关系好些,可以彼此感通,太平无纷争。
敬,乃互相尊重敬爱,人与人之间需要谦和,情操高尚,才能安定与怡然。
清,指幽静与心灵洁净,不杂尘念,去邪无私,怡情养性,逍遥安泰,做人的崇高境界之一,便是心境静谧。
寂,心境闲雅,养吾圆机。
日本茶颇重礼仪;进行茶道的地方门口开得低矮,以示人此堂先须低头,要学晓谦卑,切勿虚荣自大。
中国《茶经》老早便说:“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修德之人。”
在一个忙乱、烦嚣、欲念和斗争多多的世界中,我们着实时常需要“练”出这种清福来。
芳茶冠六情,令人悦志
名茶幽香四溢使人醉:一壶在手,与所爱的人,与志同道合的好友细细品味,在静穆优游中享受茶趣,观赏名壶,使人大有“一闲对百忙”之感。
欣赏茶艺,忙里偷闲,绝不是“浪费时间”或“只尚清谈而不长进”;而是生活一种很好的调剂,且让自己有片刻舒缓,补充生机。所谓“芳茶冠六情”,非放开怀抱而把心闲下来的话,便难以体会其精妙。更何况“月桂与秋色,难与茶比美”呢!
过于忙碌和营营役役的生活,使人满脑子只是一堆堆金钱在打滚。但闲中欣赏“一片金波谁得似,半人松风半入丁香味”,权位虚名于我又何有哉!
信不信由你,茶艺不但能使人心境静谧安泰,而且“令人有力悦志”。
品茗除了壶靓水好之外,茶本身要讲究色、香、味、形。
香与味,可以自己嗅得尝得,甚至直沁心田,味散六腑。其实茶色形亦甚重要。比如君山银针,乃湖南岳阳特产,色泽鲜亮,芽头肥硕,冲泡时芽尖直挺竖立,如雀舌含珠,数起数落,被称之为会轻歌漫舞的茶。冲到润滑洁白的瓷杯中,茶色更叫人销魂。难怪占代有位诗人饮罢浙江剡溪茶后说:“素瓷雪气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鲜清明净为上品
明朝以前的人喝茶多不是用杯,而是用茶碗茶盏等,十分注重茶汤的质感和颜色。
谢逸说:“茗梳浅浮琼乳。”爱茶者便视之为琼浆五液。
以前的人所称的“汤色”,也就是茶水色调。现今我们用青花或五彩等瓷杯来喝茶,由于杯的内壁雪白,故特别显出茶汤的浓淡、深浅,以及色层来、研究茶艺的人不但讲究水质,而且很注重茶汤色:出为茶汤色与茶叶的品质品种利水质有极大的关系
茶汤的清与浊、明与暗迥然不同,是以影响观感与香味;凡茶汤色浊暗或浅薄者,乃显示茶叶的质素很差、一般酒楼侍客的茶汤便较次,只有茶色,而无香。
名茶的汤色各不相同。比如庐山云雾茶、黄山毛峰、都匀毛尖,以及银峰等,汤色皆浅绿清流。铁观音汤色金黄艳丽,花茶浅橙黄而明亮,龙井和玉露茶则汤色碧绿,武夷岩茶汤色橙黄。茶汤色以鲜、清、明、净为佳、绿茶的汤色黄绿,并非是叶绿素的原因(因其难溶于水);而是含有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包括了茶叶中的花青素和花黄素之故。
晴窗细乳试分茶
邹道卿说:“独喜茶香啜满瓯一”名茶之香向来引人入胜。陆放翁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试分茶”的境界,也令人羡慕。
有一位嗜茶前辈,能够合起双跟,光凭嗅觉与味觉,分辨出一百数十种名茶。
可见只要饮茶的经验丰富,细心而肯研究,便能细味出不同名茶的特异气味。前辈说:“没有两种茶汤的味道是完全相同的!”
饮茶除了享受其香,细啖其滋昧更是很好的享受。因为茶中有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物质,故不同分量合起来,茶味便各异,风味有别;可以判别品质的高低,变成浓淡、鲜涩、甘酸、醇苦的程度都不同。
大抵上粗涩平淡的茶皆为下品,乏味与带异味的茶则鄙劣不入流。
为茶味能够做到醇而不淡,浓而不苫,微带苦涩而令人谏果回甘才回味无穷。
像乌龙茶的馥郁清幽,龙井与毛峰茶的鲜爽醇永,碧螺有的“一嫩三鲜”,皆能达到“溢味播九区”的程度。
茶之所以有多种鲜味,主要是含有多种氨基酸之故,有些鲜中带酸,有些甜中带苦、至于茶多酚类的物质,多数都是有些涩味;而多种有机酸,就是酸味之源。
每种茶有不同香味
饮茶不但以味觉享受茶味,以视觉享受茶色,而且同时可用嗅觉享受那种难以抗拒的香气。
领略茶香,是茶艺重要的一环古人所谓“闻香”,既是品茶的一种方法,而且也是一种精神的意趣。
身心皆放松,形神俱自在,方能体悟“闻香”的真正境界。
擅于品茶的高手,会把茶先注进一只高杯里,再从高杯转注到矮杯,那时鼻闻高杯口,未消散的茶香便能沁人心脾。
不论是绿茶还是红茶,其香味是茶的精髓。只饮名茶而不闻其香,有如牛饮而已。
每种茶有不同的茶香。比如著名的祈门红茶具有独特而馥郁的玫瑰花香;俗称为“祈门香”,是其他名茶所设有的。
又像乌龙茶中的“铁观音”,具有天然花果香,非寻常凡品可比。
花茶中的茉莉乃由20多种芳香物质所形成,故特别幽香醒神。
极品珍贵稀罕的名茶香气高雅,使人逸兴遄飞,如神游物外。
纵使是常见的普洱,上品者愈陈愈香;只有用青茶“发旧”的下价普洱,才缺香气。
龙井、寿眉与香片的香气应鲜活,透澈心肺,历久不散。
水仙叶溢清香,喝一口已觉香冽甘美。顾渚紫笋茶更香能醉人;
茶香入心亦醉人
诗人杜甫说:“燕口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正值落日余晖焚尽眼前风景,以茶当酒,心旷神怡,但茶香同样能像春风般醉人。
茶是否真正能够醉人呢?抑或茶不醉人人自醉?
宋代文豪陆游认为香茶可以挽梦回;曾巩却指出“一杯永日醒双眼”,分明说茶可提神醒脑,而在这儿竞谓茶能醉人,岂非有意跟他们抬杠?
假如阁下喜欢饮龙井与香片,当明白我所指的“醉在茶香里”。内行人士都知道,茶越嫩时采摘,白毫越多,制成后越容易叫人饮后飘飘然,犹以醉醺醺。但,不同于酒醉,而且可说是沉醉!
引致”茶醉”是阅为茶能降低血糖与血压,增加钾离子,使人有乏力的感觉。
古人所说“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人心亦醉人”,其实是有医学上的根据。
这种醺醺然的感觉很奇妙,不会使人呕心反胃,只觉一股股香气缭绕:心间;主要是饮茶时把心放闲,松弛了整个人,忘掉生活的紧张与劳碌,也把烦恼和尘垢抛诸九霄云外了!
茶香破鼻薄兰芷
现今很多人饮茶,皆以为茶的香味差不多都是同一种,没有多大分别。日常过于匆促繁忙的人,习惯了“时间就是金钱”的都市观念,只知牛饮,根本上不辨茶味,有如“牛噍牡丹”。
古代不少诗人墨客饮茶,皆重茶香。像卢仝所谓“一片新茶破鼻香”,卢纶盛赞”春茶扑鼻香”,戴叔伦羡慕“茶香别院风”,范仲淹早已指出“斗茶香兮薄兰芷”。
茶叶本身含有芳香的物质,而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茶多酚等化学成分亦物成每种茶叶的不同香味。
比如以前的嗜茶人士所形容的兰茶香、月季香、板栗香、嫩香、清香、茉莉香、桂花香、白兰香、桔皮香等。
由此可见,茶叶又叫作“香茗”,并非无因。通常茶叶的香气加工过程和本身的嫩度有很大的关系,花茶就更能保存原来的花香。
名茶中的香气,并非仅限于单纯的一种,据专家分析,应该是数十种香气混合起来,主要都是茶叶或花瓣中天赋的各种芳香物质。
故我们啜饮乌龙茶、铁观音和水仙等名茶,会觉得与龙井、大红饱和云雾茶皆各各不同,好比各有“个性”与“体香”!
乌龙茶使人入口含香,因为香味醇爽;茉莉茶可说是茶引花香。通常冲泡两至3分钟,加盖,才能保住香气,太短或过长,纵使是刚上品紫砂壶泡,同样会使香气打折扣。
饮茶注重汤色
饮茶除了味之外,色颇重要。不但茶叶的色泽要好,而且泡出来的汤色亦十分重要。
有些茶叶固存放不善,泡出的茶不但有霉腐的味道,而且茶汤也变色。用硬水泡茶而不够沸,有石灰涩味,茶汤色泽混浊。
若自来水带铁锈,茶汤便带铁腥味,茶汤也可能变黯沉瘀黑。
泡功夫茶,看茶色也可辨“功夫”;应该4至5泡的茶色也差不多,浓而不红,淡而不黄,亦即在橙红与橙黄之间最宜,应有鲜阳的感觉。
绿茶为不发酵茶,制时以高温杀青,保持翠绿色。茶叶中的叶绿素分A和B两种。A为深绿色,B为黄绿色。换而言之,茶叶愈嫩,叶绿素A的含量越少,便呈黄绿色。故龙井的色泽称为“炒米黄”。
不太新嫩的新茶,如一般的炒青茶,颜色都呈深绿色,泡出来的汤色,龙井应为碧绿,云雾茶和毛峰应是清色澈浅绿,高级烘青却为深绿,英文称为“黑色茶”,乃因发酵而破坏了叶绿素。
绿祁门工夫红茶,汤色红亮;云南“滇红”则汤色红浓,分外鲜明可爱。
茶禀天地至清之气
喝茶是一种种艺术,不只在喝,却在偷得浮生半日闲,可同时修养自己。
喝茶,其实是学习心境平静,与自然的本体为一,有我亦无我;我们可以见出“人间来的精神”。茶既可雅志,亦可养生气。
清代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说:“茶禀天地至清之气,得春露以培,生意充足,织介滓秽不受。”故不但能去肠胃的垢腻,解毒清热;兼且除烦益思,去尽心中冗赘,消解人间郁闷。
后人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现代人生活百忙,日遇烦琐的事情,可能超过72种,但不肯每天抽空闲下来,以茶转身换骨,着实很容易神经衰弱,甚至因为只劳而不静,变成“工作狂”式的神经病。
喝茶的艺术注重甘、清、活、闲。人的心境通过这种种领悟的过程,能变得空灵与飘逸,也就是《神农茶经》所说的“令人有力悦志”。
苏东坡汲江水煎茶,注重活水、活火。这个“活”字,是饮茶之道。
生活要“活”,要有生气,而非只是马不停蹄式的疲累。如庄子所言:“稷之马将败”。时常有生气,便需“回气”。且暂放下,一啜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