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石头茶盘也曾掀起一股热潮,举凡黑胆石、乌心石、青斗石均被广泛取材。由于石质朴拙,气韵内敛,通过泡茶,也可达到养石的乐趣。不过,来自大自然的东西,又要能够制成茶盘,毕竟取得不易,价位也不低,于是有利用平面切割的茶盘,外围是自然原形,盘内采平面处理,只有周边一圈稍微高起,线条简洁,亦能欣赏石头的美。其他,也出现利用石粉及其他特殊材质高压成型,制成规格化的茶盘,以大量生产者。
近年来。国内流行竹制的泡茶用具,主要以孟宗竹制成,再加上防水处理,风格典雅,造型相当多,选择性很大。有很多厂商采用孟宗竹,生产一系列的相关产品,如杯托、泡茶盘、茶盘、茶具提盒等,极具文人雅士之风。这些竹制品不仅表面处理精致,且具防水功能,颇受消费者青睐,茶盘也广被利用,不论长方形或正方形都很受到肯定,但是价格稍高。这类茶盘大多设计成上、下分离,有承水或排水功能,但是,尽管经过防水处理,如果长期的使竹制品泡水,久而久之,还是会产生渗水的现象。所以,使用后应该尽快处理干净,使之晾干,才能确保长久的美观耐用。
就茶艺的观点而言,不论是原木或石头材质,如果造型过于繁复,太强调茶盘本身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并不一定适合泡茶。以茶具的整体布置来看,也可能喧宾夺主,或造成不方便之处。所以,对于一般的茶客来说,还是以经济适用为选择茶盘的根本目的。
事实上,在茶道中,并不鼓励泡茶时不断地淋壶,然后又把这些茶水直接倒在茶盘上。且不说茶盘的耐水性如何,这些都是属于不雅的操作,影响茶道的美感。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尽量不淋壶,即便茶船内有水,或是茶杯内的烫杯水,都应该倒在水盂里面,维持操作台(或茶盘)上的整洁。
旅行茶具
随着我国实行双休日,人们开始注重休闲,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行茶具也被茶具生产商提上了研发日和相关的产品也应运而生。
包壶巾与杯套
包壶巾和杯套是最早被应用于包里和携带茶具的现代产品,它兼顾了便利、实用与不占空间的原则。只要利用一条包壶巾,放上一把茶壶;再拿二个杯套,分别套在二个杯子上,接着把茶壶和杯子一起用包壶巾包妥,旅游的人就可以放心地出门了。这样可以提供两个人喝茶,如果人数增加,就相应的增加杯子的数量。
包壶巾的设计是一条中间缀有简单图案、四角有黏扣的方巾,利用四角的黏扣可以妥当地包紧茶具,防止松动碰撞。加厚的对角线图案可以加强壶嘴和壶把的保护功能。另外,摊开时,它又可以成为一条泡茶巾,作为泡茶工作台也显得颇为雅致,真可谓是两全其美。
杯套则是采用一块圆形的布料缝制而成,周边缝上松紧带,可以用来扎口,可以套上大小不同规格的杯子,达到间隔和保护的功能。这些东西既可以从相关的商店购买,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这样的杯套更富个性,亦可以增加品茗的乐趣。
壶包与杯袋
除了以上的包壶巾和杯套以外,市场上还专门的“壶包”和“杯袋”出售,它更强调保护的功能,其造型如一个盒子,拉开拉链,内部附有数块厚厚的衬垫,用以加强保护,壶包除了放置壶具之外,还可以放相机的镜头等相当于一个实用的旅行包。杯袋则是由袋口直接以绳子扎紧,较为美观,但是数个杯子叠在一起,从安全方面考虑,若同时加二杯套足最妥当的。
坐垫
旅行用茶具的相关产品还有品茗袋和野外坐垫,前者专门为携带茶具而设计的背袋,后者是考虑在户外泡茶,没有桌椅,可以席地而坐,特点是可以折叠,柔软度适中,舒适性也不错。另外,还有“地衣”的生产,是以防水为主的垫布,铺在地上,放置坐垫、茶具,弄脏了用毛巾一擦即可,户外使用非常方便。
泡茶巾
改变观念,就可以改变行动。如果不再要求茶盘有承水或排水的功能,那么,把它简化成一条“泡茶巾”也可以是一方茶艺的天地,既可区隔出桌面上的泡茶位置,也可以防止茶汁滴落桌面,更可衬托茶具的美。
对于追求轻便简节的现代人而言,泡茶巾确实有其便利性,而且可以依不同的茶具组合,搭配不同花色的泡茶巾,可以是刺绣的、手染的、拼布的,或是印着古典的书画、对大自然的想像,当然,它最大的好处是容易收藏保管、携带方便。
使用泡茶巾,最后要提及的是,泡茶巾应注意洗涤方法,即使用完的当天,最好以洗洁剂浸泡三至五分钟,再用手搓揉洗净,这是爱茶人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茶壶
讲究饮茶者,大都采用宜兴紫砂壶,容积一般在800CC—200CC为主多。泡茶时,首先,如何识别名茶、如何鉴赏名茶。观干茶形,闻干茶香,选好茶后用茶抄抄起卷紧茶叶如珍珠,倒入紫砂壶中,茶壶发出清脆的“嘀嘀”之声,随之注入沸水,壶口泛出的茶泡沫用壶盖轻轻括去,盖上壶盖约一二分钟,把壶中的茶汤倒入放有茶滤斗的牛奶杯中(此杯在茶道中称公平杯),这叫洗茶;然后把奶杯中的茶分别倒入闻香杯和口杯中,再把茶汤浇在紫砂壶上,人称“茶汤养壶”。然后开始泡茶,一巡巡的泡,一杯杯的饮,使大家真正领略到台湾茶的扑鼻茶香,和妙不可言的润喉甘甜滋味,台湾同胞喜用紫砂壶沏泡台湾茶,并一致认为台湾的茶,唯有用宜兴的紫砂壶,才能沏出真茶之味,用宜兴紫砂壶泡台湾茶,才能更得壶之真趣,什么样的茶,该取什么样的壶,沏茶饮茶怎样用好壶和养好壶,都有一番科学的方法和养壶之术。沏好茶的壶,周身是热的,浇在壶身上的茶汤容易被壶热蒸发,同时,也容易被壶体表面吸收。另外,新壶初用,不免有点土味,由于紫砂壶体壁内有双重气孔。结构,使壶透气而不渗水,并容易吸收茶汁,去除土味,留下浓郁茶香。壶的表面往往会积有茶迹,这就需用养壶毛笔或软毛牙刷在壶表面经常刷洗,以保持清洁,这就称之谓“茶汤养壶”。如此日擦、涤洗,壶的表面亚光逐起,愈用愈光亮,亦有人称亚光为“包浆”(葆浆),这种亚光(包浆)用高温高压冲洗都冲刷不掉,更显高雅品位。亦有人为使砂壶快些光亮,用油手、油布在壶身揩擦,这样出现的光,称为“和尚光”,假如用清洁剂一洗,亮光随即褪去,露出一块一块垢疤,很不好看,《阳羡名陶录》云,“而爱护垢染舒袖摩挲、惟恐拭去日吾以宝其旧色尔,不知西于蒙不洁,堪充下陈”,所以,切不要把油污垢物沾上壶身,一定要保持壶的洁净,才能养好壶。
另外一种养壶的方法即每天早晨清洗茶壶茶具时,用壶中的茶渣在壶体周身润擦一遍,这样,一则可擦去壶身的茶垢结渣痕,二则经湿茶叶水磨一遍使壶体光润亮泽。
还有一种养壶的方法:把瓦片(江南黑土瓦)碾磨成很细的粉末,用六层纱布包扎成枇杷大小的布球,趁茶汤浇在壶体时,纱布球沾上茶汤轻轻顺序抚磨壶体使壶体洁净光润。在科学发达今天,可采用精细磨料粉末代替瓦片粉末做成纱布球,亦可达到同样理想的效果。
还有人干脆把壶放在茶中煮,还有人研制成功用来养壶的养壶机,这些虽有它另一方面的功效,但总觉不如日积月累的茶汁浇洗涤揩来得柔和绚丽。
宜兴紫砂壶,经久用、久养的工夫培养,养成了浑圆脂润,方敦厚重,珠玑隐现,肌体丰满,亚光宝气,似玉洁莹,像是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看到了完美肌理的真容,紫砂段泥壶,有人认为“段泥壶泡茶容易脏,爱者甚少”。台湾人用段泥壶泡台湾包种茶,养好的段泥壶,如铜质之色,似玉石之光,击之有铿锵声,胡玉胡金别有一番精神,质朴可爱。
有贴雕装饰的“四方印纹竹壶”采用“茶汤养壶法”。不仅可以养出紫泥可爱肌理,更有意外收获:泥色之变,乍阴乍阳的呈色,衬托着薄薄地贴在壶面上的竹叶,如微风吹着的动感;方壶的面养得似镜一般,真是养功独运,法度宜人。又一件是还原焰烧成的黑紫砂壶,用“茶汤养壶”壶身呈瓦蓝黑色,黑而不墨,髹汁生光,瑰琦之窑变,如钟鼎陈明庭,端庄大方。红泥小壶,脂润如南国红豆,灿若琬琰浮精英。古旧紫砂壶,有的原是蓬头垢面,有的原是略有一点疵点和一些缺陷,通过清洗整理培养,用“茶汤养壶”的法则,使它重新恢复了新春,真谓“尊古出新”,创造了奇迹。
对旧壶、古壶要继续使用,切不可束之高阁,湮没它的光彩,而且,经人们泡茶使用、供养,那怕壶上有一点小裂逢、疵点,还能自己愈合而不渗茶水,你说怪也不怪。
有书画陶刻装饰的旧壶、古壶上经养壶后,其上笔法、刀法加强了立体感,更有书卷气,逗人喜爱。有些旧壶、古壶,虽不出自大家之手,但都十分可爱,不禁使我想到曼公云:
“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这才是真正欣赏艺术的艺术观,他给你从古典中品尝到各种各样回味无穷的滋味来,使你爱不释手。道理也是如此,假如过分约束在法度之中,钻牛角尖,不免给人有一种犟和倔、机械和呆板的感觉,缺乏手工艺趣味,陶,不仅是有严谨的制作造型工艺,它还有土的衣钵和火的艺术,在土与火稍有不衬中,难免会有一点缺陷的产生,只要不在显见之面,疵点勿超越一定的标准,它仍存在玩赏的生命力,虽则与比较完美的作品相比价值上稍逊一筹,但在艺术欣赏中这种难得的、特殊的、出格的更有它的一种特有价值之处,“窑变”为宝,所以无需从这些微细处去过分计较而认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