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茶道与酒文化(时尚生活指南)
47335700000059

第59章 酒史与酒中极品(16)

3.王朝葡萄酒

中法合资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始建于1980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王朝牌高档系列葡萄酒。产品的产量从1980年的年产10万瓶增长到1996年的1866万瓶,增长了186倍。产品的品种从单一的半干白葡萄酒发展成三个系列16种产品,王朝公司成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高档葡萄酒生产厂家。

目前,王朝牌系列葡萄酒全部产品均为部优、市优,曾先后8次获国家级金奖,14次获国际金奖。1992年由于5年蝉联国际金奖,被布鲁塞尔第30届国际评酒会授予“国际最高质量奖”称号。农业部首批将王朝确定为无污染、无公害、无病毒、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1989年王朝公司被批准为国家二级企业,1996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目前,王朝酒在国内的干酒市场占有率近50%,并被确认为国宴用酒,供应近170个我国驻外使、领馆。此外,产品还远销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丹麦、瑞典、芬兰、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朝葡萄酒清澈透明、果香浓郁、味道爽顺、回味绵长,是无污染、无公害、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

酒的贮藏

一、白酒

白酒的保存,瓶装白酒应选择较为干燥、清洁、光亮和通风较好的地方,相对湿度在70%左右为宜,湿度较高瓶盖易霉烂。白酒贮存的环境温度不得超过30℃,严禁烟火靠近。容器封口要严密,防止漏酒和“跑度”。

二、黄酒

黄酒的包装容器以陶坛和泥头封口为最佳,这种古老的包装有利于黄酒的老熟和提升香气,在贮存后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保存黄酒的环境以凉爽、温度变化不大为宜。黄酒合适的贮藏温度为15摄氏度以下,储存在阴凉干燥处,如地下室、地方窑。在其周围不宜同时存放异味物品,如发现酒质开始变化时,应立即食用,不能继续保存。瓶酒经贮存可能会出现沉淀,这是黄酒中蛋白质凝固,不影响酒质,加温即溶而清亮透明。

三、啤酒

保存啤酒的温度一般在0℃—12℃之间为适宜,熟啤酒温度在4℃—20℃之间,保存期为两个月。保存啤酒的场所要保持阴暗、凉爽、清洁、卫生,温度不宜过高,并避免光线直射。要减少震动次数,以避免发生浑浊现象。

四、葡萄酒

葡萄酒是非常敏感的,装入酒瓶之后仍然会逐渐成熟,因此在不良情况下保存会破坏味道的平衡。所以,请注意温度、湿度、光度、震动、臭味等影响因素。

1.温度

葡萄酒最佳的储存温度是摄氏10度恒温,而冰箱的蔬菜水果储藏室一般约在8度左右,葡萄酒可以被保存得很好,甚至可到两年以上。不过要注意的是:若是温度太低,可能会使软木塞很快地干缩,之后冰箱里面的味道就会渗透到葡萄酒之中。

2.湿度

70%左右为理想湿度。湿度过低会造成软木塞干燥,不容易拔起;湿度过高会使软木塞综合缩小,造成空气或有害微生物进入葡萄中,使之容易变质。保存葡萄酒时必须横躺摆放,就是为了维持软木塞的湿度。

3.光度

葡萄酒酒瓶虽然采用不易透光的材料,但葡萄酒对于光线还是相当敏感的,阳光或日光灯都是让葡萄酒变劣质的原因。

4.震动

震动会使葡萄酒过度成熟(速度过快,)容易造成劣质化(变坏)。购买餐用酒后立刻畅饮而尽,或是摆放在客厅,倒是没保存的问题。

5.平放

不论是白酒、红酒,或是香槟,尽量让酒平躺呈水平状,这样可以使葡萄酒与软木塞接触,保持软木塞不干缩,否则外在的空气和气味,就会渗透到瓶中破坏葡萄酒。另外,过高的温度或是温差太大,都可能会使酒质变差,丧失鲜度与个性。

那么什么样的葡萄酒需要贮藏?

在葡萄酒分级中属于日常餐酒和地区餐酒的,可随时打开喝。只有法定产区餐酒AOC才需要贮藏。

白葡萄酒不含单宁,所以一般不用贮藏。通常贮藏的是红葡萄酒。

葡萄酒有生命周期,并不是愈陈愈好。贮藏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酒单宁的含量,单宁多则需要贮藏时间长。通常,好酒可以贮藏15—25年,其他的一般不超过10年。

(注:单宁——化学结构比较复杂,是一种多元酚的衍生物,此物仅能与钙、镁等金属阳离子作用,生成单宁酸盐,而且还能吸收游离的氧,特别是在咸性溶液中,是一种强氧化为剂。)

五、药酒

有些泡制药酒的成分由于长期贮存和温度、阳光等的影响,常常会使原来浸泡的物质离析出来,而产生微浑浊的药物沉淀,但这不说明酒已变质或失去饮用价值,但发现有异味就不能再饮用了。因此,药酒的保存期不宜太长。第二章酒礼与酒俗

传统酒文化中的礼与德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盛誉。自古以来,礼就成为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很大影响的总准则、总规范,并渗透到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婚丧嫁娶、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因此,酒行为自然也纳入了礼的轨道,受到礼的约束,并产生了酒礼。它是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的总合,一般要注意以下六忌:不适当地劝酒;“争强好胜”或“落井下石”;信口开河、口无遮拦;争论吵骂;当场呕吐或打瞌睡;久饮不休而忘了“适可而止”。且饮酒在古代就被纳入礼的轨道,“非酒无以成礼,非酒无以成欢”。翻开儒家三本经典《周礼》、《仪礼》、《礼记》没有一页不提到礼,几乎也没有一页不提到酒的:祭祀要用酒、饮宴要用酒、用什么酒、何时用酒、用多少酒、如何用酒,规定得清清楚楚,令我们感到惊讶。

总之,古今中外的酒礼不尽相同,但均应视为观念、行为和现象,其目的是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理应做到态度诚恳,既要尊重自己,更要尊重他人。

一、古代酒礼

1.祭祀之礼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这是历代统治者供认不讳的。戎,即兵戎,用于平服外患、镇压叛乱、维护统治秩序和社会安宁,被视为头等大事。且祭祀也为头等大事,让人不能不叹服统治者的聪明。说白了,戎是武的一手,是力;祀是文的一手,是礼。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交替使用、相得益彰,于是乎天下太平,统治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祭祀在古代中国有许多内容,天地鬼神、日月山川、列祖列宗,都要享受祭祀。各种祭祀有不同的名称,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凡祭礼必有酒,酒在整个祭祀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统治者的祭祀活动离不开酒,下层百姓的祭祀活动也少不了酒。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民间的祭祀活动已经少多了。但即使如此,我们还不时能看到民间的祭祀活动,且只要有祭祀,就仍然会见到酒,可见酒和祭祀已经分不开了。

(1)祭前备酒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是五经之首,丝毫含糊不得,当然要郑重其事。古人祭前要做好多准备:首先祭祀的场所要打扫干净,家庙祠堂除了掸扫之外,如有破损还需修好;祭祀之人,事先要沐浴更衣,以示心诚;祭祀用具要洗涤、清理,不能缺损;祭祀用的三牲和酒是最重要的,不能怠慢;三牲必须活杀,死牲万万用不得,那是大逆不道的罪行。至于用酒,更有讲究,以周代为例。据《周礼》记载:掌管国家祭祀大典的官员称大宗伯,大宗伯手下有一大批官员作为助手,协助他掌管好祭祀大典,其中有专门管礼器的(司尊彝)、专门管几席的(司几筵)、专门管玉器等宝物的(天府)、专门管天子祭祀冕服的(司服)等等。各个环节可以说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而专门负责酒供应的官员称酒正,隶属于天官,其责任是掌管有关酒的一切政令和作酒的材料。凡因公事所需的酒,由酒正发给造酒用料,供有关官员自行酿造。平时,天子设宴招待群臣,赐宴耆老、功臣、后裔由酒正按规定准备,负责供应;逢到有祭祀,也由酒正负责备酒。因受技术条件限制,那时候酒的质量不如今天,都有渣滓。且按清浊程度将酒分为五等,称“五齐”,由浊至清依次为:泛齐、醴齐、盎齐、醍齐、沈齐。这五齐专供祭祀用。此外还有“三酒”之说:有事临时酿的酒为事酒,酿造时间较长的为昔酒,酿造时间比昔酒更长的,一般头年冬天酿造第二年夏天饮用的酒称清酒。这三酒主要是祭祀后供人饮用的。祭祀前,五齐、三酒都得准备好。“凡祭祀,以法共(供)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周礼·天官冢宰》),数量讲得十分清楚,要装满八个大樽。这还不算,还有更具体的规定:凡是祭上帝、先王的大祭祀,可以添酒三次;祭四望山川的中祭祀,可以添酒二次;祭风雨师的小祭祀,只可添酒一次。用酌盛酒于樽,都有规定数量。

(2)列酒和酹酒

祭天地山川一般都在户外,例如历代帝王都热衷的泰山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跑到泰山去举行是露天祭祀。而祭祖先一般都在室内,天子在太庙,百姓在家里(或称家庙)。野外祭祀,酒的陈列方法记载不详;室内祭祀,酒的陈列规定得极为明白:“元酒在室,醴酢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礼记·礼运》)

元酒指水;醴、酢指五齐中的醴齐、盎齐;粢醍指五齐中的醍齐;澄酒指五齐中的沈齐。水透明无色、最清,所以在最上。醴酢、粢醍、澄酒颜色一样比一样浅,于是依次往下降。

所谓室、户、堂,和我国古代建筑特点有关。中国古代建筑,往往是堂室结构,坐北朝南,堂和室建在同一个堂基上。堂基的大小高低,取决于主人地位的尊卑,主人地位高,则堂基大台阶高,反之,则堂基小台阶低。堂和室的上方为同一个房顶覆盖,堂在前,室在后,堂室之间隔着一道墙。墙外属堂,墙内属室。这道墙靠西边有窗(牖),靠东边有门(户)。堂的东北西三面有墙,东墙叫东序,西墙叫西序,南边临院子敞开,式样仿佛今日的戏台。堂的中间一般有二个大明柱(楹),堂上不住人,是议事、行礼、交际的场所。寝室住人,庙室祭祖。但对一般下层人民来说,没那么多讲究,能有个遮风避雨的处所就不错了。

祭祀活动通常在室内进行。打开室门进去,迎面看到的是室的西墙,那是供祖先神位的地方,最尊贵,即“元酒在室”。理所当然,“澄酒在下”,则指的是堂之下,是最卑下的了。上下尊卑是礼教的核心,且在祭祀活动中表现得最明显。古人在室内座次以东向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所以,室内神主牌位都是放在东向让人跪拜。万一有的人家世系绵长、人丁兴旺,神主牌位东向墙上置放不下,那也有办法,则分昭穆排放,始主仍在东向墙上不动,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依次排列,也即第二、四、六代祖牌位在南向,第三、五、七代祖牌位在北向。祭祀时,子孙也按这种规定排列行礼,“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了。”(《礼记·祭统》)

祭祀时要献三次酒,称为三献,一边献一边口中还要祈祷,不可没有声音。第一次献泛齐,第二次献醴齐,第三次献盎齐。大夫和士不能像天子、诸侯那样奉神主,他们供奉的对象是尸。这尸不是尸体的尸,而是主的意思。祭祀祖先,不见亡亲形象,哀慕心情难以宣泄,于是就以兄弟中一人为尸主,用他来代替死者的形象,作为行祭施敬的目标,后世用画像代替了“尸”。祭祀者向“尸”行三献之礼,以示心诚。祭祀之礼的最后一道程序是酹酒。苏轼词有:“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因在长江上,当然只能酹江月。一般祭祀都要以酒酹地,祝祷之后必须以酒酹地,才意味着祭祀结束,与祭的人才能开始食飨,否则祭祀不能算结束。酹酒也有仪式,必须恭敬肃容,手擎杯盏,默念祷词,然后将酒左、中、右分倾三点,再将余酒洒一半圆,形成个三点一长钩的“心”字,表示心献之礼。

2.宴饮之礼

宴,在古籍中也同燕。而筵本意是指铺在地上的坐席,后来延伸为宴。所以,宴饮、燕饮、筵饮,在古人眼中是同一回事。

中国人好客,常设宴款待客人。设宴之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上至天子诸侯,下至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人人都设过宴、赴过宴。伴随宴饮活动,产生了许多相应的礼节。

入席,古人设宴对座次安排十分讲究,主人坐什么位子,客人坐什么位子,都有严格规定,乱坐就有喧宾夺主、以下犯上之嫌。《史记·项羽本纪》就记载了座次安排的尊卑观念。鸿门宴上,项羽、项伯东向座,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羽是主位,东向坐,而南面为上,坐的是亚父范增,显示项羽对范增的尊敬,张良地位最低,不能称坐而称侍,意思是与今天的侍从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