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茶道与酒文化(时尚生活指南)
47335700000060

第60章 酒史与酒中极品(17)

宴饮必定论资排辈,以别尊卑长幼。南北方座次虽略有不同,但上座则完全相同。同样是上座,还有左右区别。以右为尊。如《史记·汉文帝纪》就有右贤左戚的记载:这里的右与左,古人韦昭的注释是右犹高,左犹下也。颜师古注:右亦上也。沿袭古制,今人也视右席为上席,无论北方南方,座次排列,其右面都是单数,而左面则是双数。但是左右之分只是相对而言,它还得服从上下之分。宴饮时,必须得上座者入席后,其余人方可入席就座,否则被人认为是失礼。时代发展到今天,建筑式样、家具式样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礼节也发生了变化,完全照搬古人宴饮礼仪既无必要,也很困难。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变通的、新的宴饮座次礼仪。古人在堂上向南为尊,在室内以东为尊,说穿了就是面对门,视野不受阻为尊,今人沿袭了这个礼仪,以面对门为上座,不去管东南西北。万一面对门的座位不大宽敞,则以最宽敞、少受干扰的座位为尊,将贵宾安排在此座,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当然,客人入席在先的礼仪仍旧未变。

献报酬,入席后,主人得先给客人斟酒,以示礼貌。斟酒次序是先长后幼。俗话说:浅茶满酒,酒可以比茶斟多些,但也以八分不溢为敬。给客人一一斟完酒后,主人才给自己斟。有的主人不善饮,甚至滴酒不能沾,则可以请一位善饮的亲友代为陪饮,也可以以茶或其他饮料代酒,但无论是陪饮或代酒,主人均得主动向客人打招呼,征得客人同意,否则为失礼。

宴饮正式开始时,主人必定先恭敬肃立,擎起酒杯向客人敬酒,这叫作献,客人也必定站起来擎起酒杯表示回敬。主人口称:先干为敬,将杯中酒一口干掉,尔后将酒杯倒转以示一滴不剩的诚心待客,客人纷纷响应,也将各自的酒干掉。客人饮毕,需回敬主人,再给主人斟酒和给自己斟酒,此为报(也称酢)。然后为劝客人多饮,主人再先饮以倡之,称酬。此种礼仪,由来已久,至今仍在沿传。古人习惯席地而坐,今日所见桌椅,南宋时才广泛采用。南宋以前,因坐姿关系,宴饮干杯时宾主均不起立,各自举杯,邀齐同饮即算干杯。今人干杯,往往要碰杯,而且要碰出响声,逢到碰杯,主客都要站起来,面向对方正视,才算礼貌,否则为失礼。

3.作客之礼

作客之礼有很多,《礼记》就有详细的规定。可依今天的眼光来看,它真是琐碎得厉害,要想全部做到实在太难而且没有必要,但剔除其不合理部分,合理部分还是应当继承的。事实上,我们今天生活中许多作客礼节也确实是从《礼记》等古籍书中传承下来的。

作客之礼依宴饮顺序大致有以下内容:

宴饮前,要精心做好准备,衣冠整洁,不要迟到,以免让主人和其他客人久等,即使因某种特殊原因而迟到,到达后也应该主动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讲明,并致歉意,以此体现自己的诚意和修养。

落座时,应等主人招呼才落座,切忌大大咧咧目中无人,随意找个位置坐下,那是失礼的。碰杯时,客人的酒杯以略低于主人酒杯,小辈的酒杯低于长辈的酒杯,以此为敬。干杯时,必须起立正视对方,碰响杯子,并喝干自己杯中的酒,才能落座。有的人不胜酒力,遇到有人敬酒干杯不站起来,这是失礼的。即使不干,也得举杯起立答礼,表示感谢。

酒逢知己干杯少,酒宴上经常会看到这种亢奋热烈的场面,每到这时,客人须及时提醒自己掌握分寸。酒是特殊饮料,既有益于人,也有害于人,是有益还是有害全在于掌握之中。客人可以适当劝酒,不宜频频相劝,各人酒量不同,频频劝酒难免醉倒,不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醉倒,都是失礼。有人以为酒宴上非得有人醉倒才够味,拼命劝酒,甚至掺假,以水代酒等来灌醉对方,这就带点恶作剧味道了。

宴饮时,要注意谦让,特别对老人、妇女、儿童,看他们喜欢吃什么,适当予以照顾。“凡尝远食,必须近食”,注意吃相,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二、古代酒俗

在历史漫漫的发展长河中,人们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要互相交往。互相交往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礼节和风尚,这种礼节和风尚就是风俗。它虽然不是法律手段强制实施的,却有着巨大的约束力,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也打着统治阶级的烙印。以酒俗为例,就有着不少封建迷信的内容。

中国人喝酒已有几千年传统,喝酒的人上至帝王将相、达官巨贾,下至贩夫走卒、市井小民,社会层面如此广,喝酒的机会自然就多,婚丧嫁娶、饯行接风、造房上梁、喜得贵子等等,可以说中国人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形成丰富多彩的酒俗。

1.婚嫁之俗

婚嫁是人生中的大事。“洞房花烛夜”是古代文人一生中的一大喜事,特别受重视。《仪礼》中就载有一卷《昏(婚)礼》,不厌其烦地规定繁琐而又庄重的程序,反映人们对婚嫁的重视。

古代婚俗大致要经过这么几个过程:(1)纳彩:男女两家先要经过媒人互通意向。(2)纳吉:如双方满意,就可以择日下定礼。(3)纳征:下定礼后,再过一段时间便可以送彩礼、嫁妆。(4)婚嫁:即两个家庭的联姻,双方家长主观愿望都是为子女好,所以一般男方下定后女方必有回定,男方下财礼,女方必有嫁奁。(5)请期:接下来就是确定娶亲日期。(6)亲迎:也称大礼,紧接着就是男方迎娶新娘,那是相当紧张热闹的。

最后,喜堂上的仪式完毕之后,众亲友及贺客纷纷入座尽兴喝喜酒,婚礼进入高潮。酒席上,众人必定要缠住两位新人喝交杯酒。交杯酒古称合卺,即用瓠(葫芦)分两半,当作酒杯,婚礼时用彩线连接卺的柄端,两人饮酒后合成一体,象征夫妇相亲相爱、风雨同舟。这个习俗到了宋代才改用两只杯子,但仍用红线连接,新夫妇各饮一杯,以示合欢。合卺也从此改称交杯酒了。新夫妇这天必定是既兴奋又羞涩,一切行动听凭亲友支配。有的地方对交杯酒的杯子处置非常有趣,要将杯子掷于床下,验其俯仰,如杯子一俯一仰,就意味着天覆地载、阴阳和谐,是大吉大利之兆,亲友们会热烈祝贺。但这一俯一仰不可能每次都有,后来干脆一俯一仰预先安于床下,取大吉大利之兆,亲友们当然照样祝贺,掀起婚礼的最后高潮。

2.诞生酒俗

中国的家庭结构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添丁进口意味着血缘关系得到继承,家族延续得到保证。所以婴儿还未降生,就会引起父母及整个家族的重视,忙于准备襁褓用品,乐孜孜地思考给婴儿取一个吉利的名字。婴儿一朝降生,接着就有相当隆重的祝愿仪式。婴儿诞生礼仪和其他礼仪不同之处在于持续时间相当长,从婴儿诞生一直到一周岁,其主要内容有满月、百日、周岁。满月酒,孩子满月当天,家里有祭祖祀神、摆酒请客,这酒宴就称满月酒。届时孩子母亲抱着孩子出来接受亲友的祝贺,家里要向邻里亲友赠送染成红色的红鸡蛋,孩子满月必须剃头。剃头也很有讲究,因婴儿囟门柔软,不能剃,只将周围剃净,为讨吉利,许多地方给剃头理发师另加犒赏。理完发后,在场亲友要轮流抱一抱婴儿,然后团团坐下喝满月酒。按常规,参与喝满月酒的长辈、亲友要给婴儿一些礼物,如衣物、鞋帽和吉祥物,依经济能力而定。吉祥物一般有金木鱼、银手镯、玉挂件、长命锁等。长命锁往往刻着状元及弟(限男孩),长命富贵、五子登科等祝愿辞句。周岁酒,婴儿长到一周岁时,俗称周啐,或抓周、得周,这一天照例得办酒庆贺。

《红楼梦》中就有一段描述贾宝玉周岁时“抓周”的风俗。“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志向,便将世上所有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是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

3.祝寿酒俗

逢十做寿办寿酒,这一习俗由来已久,特别是自六十以后,越往后,寿酒规模就越大。因为六十一转为甲子,人活到七八十,都是儿孙满堂、家成业就,经济上也已无忧虑,何况老人健康,也是做子孙的福,所以儿孙们也乐于搞得热闹丰盛。届时,寿堂上高挂寿星图,贴上祝寿对联,点燃寿烛,几案上放寿桃、寿糕、寿面,做寿老人换上新衣新鞋,端坐堂前,依次接受儿孙的跪拜。不仅如此,倘若是高寿老人,连街坊邻里、亲戚朋友都会来拜贺,希冀沾些喜气。拜寿完毕,摆开酒宴,大家畅饮,当然寿公公(婆婆)是一定端坐上席的。

4.丧事酒俗

丧事又称“白喜事”,它是相对“红喜事(婚嫁)”而言的。能称上白喜事的丧事有个前提,即死者必须高寿而亡,一般讲在七十岁以上。如果中年丧夫(妻),老年失子,都属悲痛之事,那是不能称“白喜事”的。按旧时习俗,老人仙逝后,全家要操办一系列的事:洗尸、换衣、上供、报丧、守灵、吊唁、入殓、送葬。整个礼仪要持续好几天,不仅花费多,操办人也非常辛苦。说旧时丧葬礼俗劳民伤财,毫不过分。在治丧过程中,丧家必办酒席,这桌酒俗称“豆腐饭”,菜肴以素斋为主,赴席者还在丧事的悲痛中。所以,按例不能猜拳、行令及大声喧闹嬉戏,当然也不能劝酒。

在中国很多的民俗活动因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变迁的影响,其内容、形式乃至活动情节均有变化,唯有民俗活动中使用酒这一现象则历经数代仍沿用不衰,同时也形成很特定的酒,如:

·生期酒。老人生日,子女必为其操办生期酒。届时,大摆酒宴,至爱亲朋,乡邻好友不请自来,携礼品以贺之。酒席间,要请民间艺人(花灯手)说唱表演。在贵州黔北地区,花灯手要分别装扮成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八个仙人,依次演唱,边唱边向老寿星献上自制的长生拐、长生扇、长生经、长生酒、长生草等物,献物即毕,要恭敬献酒一杯,诸“仙人”与寿星同饮。

·会亲酒。即订婚仪式时要摆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

·交杯酒。是我国婚礼程序的一个传统仪节。“交杯”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礼记·昏义》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一个瓠分成两个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卺又引早有为结婚的意思。在唐代即有交杯酒这一名称,到了宋代在礼仪上,盛行用彩丝将两只酒杯相联,并绾成同心结之类的彩结,夫妻互饮一盏或夫妻传饮。至于婚礼上的“交臂酒”,则是为表示夫妻相爱,即在婚礼上夫妻各执一杯酒,手臂相交各饮一口。

·回门酒。即结婚的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回门酒一般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把家还。

·满月酒或百日酒。是中华各民族普遍的风俗之一,这是婚嫁酒仪式的自然衍生。生了孩子满月时或到百日时,需摆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礼物,也有送上红包的。

·梳头酒。某些地区时兴“吃梳头酒”,这是一种结婚的礼仪。新婚三日,女方家的亲戚来到男家,进上房见礼,然后在男方家事前搭好的彩棚内按长幼顺序就坐。男家端上果品款待,然后再上菜、敬酒。但是按俗礼要求,大家均不动筷,待新郎按桌磕头行礼后,放赏封散席。所以人们常把吃梳头酒称为“望宴席”。

·月米酒。妇女分娩前几天,要煮米酒1坛,一是为分娩女子催奶,一是款待客人。孩子满月,要办月米酒,少则三五桌,多则二三十桌,酒宴上烧酒管够,每人另有礼包1个,内装红蛋、泡耙等物。

·祭拜酒。涉及范围比较宽泛,一般来讲有两类:一是立房造屋、修桥铺路要行祭拜酒。凡破土动工,有犯山神地神之举,就要置办酒菜,在即将动工的地方祭拜山神和地神。鲁班是工匠的先师,为确保工程顺利,要祭拜鲁班。仪式要请有声望的工匠主持,备上酒菜纸钱,祭拜以求保佑。工程中,凡上梁、立门均有隆重仪式,其中酒为主体。二是逢年过节、遇灾有难时,要设祭拜酒。除夕夜,各家各户要准备丰盛酒菜,燃香点烛化纸钱,请祖宗亡灵回来饮酒过除夕。此间,家里所有人以长幼次序磕头,随及肃穆立候于桌边,三五分钟后,家长将所敬之酒并于一杯,洒于供桌前,祭拜才算结束。此时,全家才能起勺用餐。在民间,若有了灾难病痛,都认为是得罪了神灵祖先,就要举行一系列的娱神活动,乞求宽免。其形式仍是置办水酒菜肴,请先生(也有请花灯头目)到家里唱念一番,以酒菜敬献。祭拜酒因袭于远古对祖先诸神的崇拜祭奠。在传统意识中,认为万物皆有神,若有扰神之事不祭拜,就会不得清静(祭拜酒中的一些现象,因属糟粕一类,在民众中已逐渐消失)。

酒礼与酒德密切相关,酒礼要突出一个“敬”字,而失礼就有失德之嫌。古人提倡“洁樽肃客”、“三揖”、“三让”,座中应长幼有序、气氛和谐。下献酒于上称“寿”,向尊长、有德者及敬仰的同辈敬酒,并致尊敬、美好之辞,称为“奉觞上寿”。所以讲敬让、礼仪之饮才算得上有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