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的一些影视中,往往有这样的场面:一个人为了发泄某种不良情绪,就像喝软饮料似的喝白兰地等烈性酒而致醉;而有好友造访时,主人则会根据双方的饮酒习惯,斟上大半杯红酒之类的酒,通常无下酒食品,喝不喝、喝多少均随意,如果客人兴致浓,也可自己再动手倒酒,想喝多少倒多少;但在饭店、酒吧或举行冷餐会、鸡尾酒会等聚会时,就使用相应的酒,这些具体场面都可从影视上看到。有时也有酒鬼出现在街头等处的镜头。
在国内影视上看到的饮酒场面,往往喝的是白酒和啤酒,频频劝酒、敬酒、碰杯、举杯、干杯,而且菜肴满桌,大多还较文明,但有的最终杯盘狼藉,甚至大打出手。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张忠良大宴宾客,有其妻(已沦为佣人)素芬痛楚难忍而打烂酒杯的场面。当然也有如《地道站》中,日本鬼子因贪杯而被炸的镜头。在《牧马人》中,即使是最为简单的婚礼,也有人在喊“大家男的喝酒、女的喝糖。”但有的影片当中的新花样不知从何而来的素材,例如在《红高粱》中提到“我爷爷”因往发酵容器中撤尿,酿出了百年不遇的好酒,结果竟害得有的人也想仿而效之,酿成当今天下第一好酒。这种片子还拿到外国去放映,使有些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在“男人拖长辫子、女人缠小脚布”的阴影上,又增加了“撒尿酿酒”的“新技术”。不是吗?在有的电视中,就有个别外国人来中国时间:你们做的酒中都撒有尿吗?还有,笔者已提过多次,至今仍有不少电视台还在不断地播放白酒的广告,不知要延续到何年何月?再有,有的人对《想入非非》中喝酒如同喝水的“陪酒专员”,也表示羡慕,不知主张“豪饮”、渲染“豪饮”、以“豪饮”为荣的观念和风气,到哪年哪月才能根本消除?
六、音乐、曲艺与酒
1.音乐与酒
在国外,早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就定有“酒神节”。人们视“酒神”为丰收和欢乐的象征,对酒神如同对待庄重的太阳神那样虔诚地礼赞、纵情地歌颂。这种“酒神赞歌”以其抒情合唱诗的特点一经出现,便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到公元前6世纪末,已发展成由50多名成年男子和男孩组成专门合唱队,进行表演竞赛的综合艺术形式。也正是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古希腊后来的戏剧和音乐艺术。拉索斯、阿里翁、品达罗斯、西摩尼得斯、巴克基利得斯等,都是在那个时代创作酒神赞歌的著名诗人。其中有些作品至今仍有保存,如巴克基利得斯有两首这类诗歌仍完整无缺地在继续流传。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许多诗歌、词、曲等都是可以人乐歌唱的:如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藉弹吟的古琴曲《酒狂》,就一直流传至今;唐代诗人的《阳关三叠》:“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情景交融、情深意切,当时即被谱曲传唱,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目前,音乐界不断出现演奏或演唱古诗词等的节目,但表演者多为一般乐手和歌手,恕笔者直言,其中真正能演至所谓“基本到位”者甚少,期盼在不久的将来,能有这方面才能的“名家”甚至有资格代表时代的“大家”出现,这不应看成是一种奢望吧!
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民间还流传着各种内容和风格的“酒歌”,即在婚礼、节日、亲友团聚等场合饮酒时所唱的风俗性歌曲。歌词也有即兴编写的,内容多为祝福、赞美、劝酒等方面。各地曲调不一,但大多比较明快。苗族同胞婚礼时所唱的酒歌尤为精彩,有成套的歌词和固定的曲调,全套共360行,1500多字,分有9个部分,通常要唱一天一夜。侗族同胞的酒歌有2种歌唱形式,即男女对唱,2人领唱、众人和之的合唱,通常开头和结尾时为对唱,饮宴高潮时为合唱。汉族的“酒曲”和“酒席歌”、瑶族的“酒歌”、藏族的“昌鲁”、壮族的“铜葫芦歌”、裕固族的“阿克克楞耶尔”等,均为这类民歌。
在当代的音乐领域,“酒歌”也层出不穷,《祝酒歌》、《酒干淌卖无》等可谓其中的名曲。
音乐对饮酒者的情绪会产生影响,这是古人早已掌握的常识,今人在这方面更是大做“文章”。例如:美国明尼苏达州有家音乐酒吧的老板,在对顾客听不同音乐后的心理状况进行长期观察和研究后发现:在音乐节奏缓慢时,顾客的饮酒速度会加快,一杯接一杯地喝;而在听到急旋风式快节奏的乐曲时,反而会慢啜细尝。于是,为了提高收益,老板在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加以运用,经常向顾客播放一些调子低沉、哀怨悲伤的音乐。而香港某个厂家则生产一种能奏出5种优美旅行音乐的酒杯,只要触摸到酒杯或向杯中斟酒、端杯饮酒,酒杯就会产生动听的乐曲声。如前所述,就时空而言,音乐是三大艺术形式之一,因此最好不要喝闷酒,应将饮酒和听音乐结合起来。例如:在一对老人共饮时,某些悲伤的乐曲能安慰他们的暮气,消除他们的怨恨,把对时光流逝、某些往事的悲伤转移成对乐曲理解的悲伤,产生共鸣,这时酒味似乎也会更醇美。当然,一对恋人在共饮时,可以听些纯清、欢快的乐曲。
国外还有人在音乐与酿酒的关系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例如:日本某清酒厂曾作过这样的试验:在生产区安装12个扩音器,分别对制米曲、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播放音乐,从而酿造出了品质优良的“纯米酒”、“辛口酒”。因为音乐的旋律促进了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故提高了“米曲”和经发酵所得酒液的品质,使成品酒的香味更美。各种音乐均会对一切生物有作用,但如上所述的例子,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2.曲艺与酒
相声大师侯宝林的著名段子《醉酒》可谓众所周知,他将两类“醉酒者”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人听了忍俊不禁。这段相声分两部分:前面模拟一个没有真醉而借酒装醉的人物,后面表现两个基本上喝醉了但又不承认喝醉者的形象。
单口相声《连升三级》以一个纨绔子弟的巧遇为线索,将众多人物和事件组合起来,描绘了一幅封建社会的群丑图,强烈地讽刺了那些封建官僚的丑行,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昏聩、腐败,但在当时的社会中又合乎情理,虽长达3000余字,却运用了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的口头语言,故妙趣横生。整段相声分以下四个情节:张好古目不识丁,却进京赶考;张好古拿了明熹宗最宠信的太监魏宗贤的一张名片进考场,竟一个字也没有写,却得了个第二名;张好古给魏忠贤送厚礼,魏宗贤设酒宴款待张好古,并亲自送张好古出府门,如同送长辈那样,使张好古进了翰林院混了好几年;魏忠贤倒台后,张好古却因祸得福被称作功臣而连升三级。
长篇评弹《双按院》,说公差杨传和李乙急公好义,为百姓伸冤而假扮按院。但不久真按院陈魁上任后,提出于次日当堂炼印,以辨真假。当夜,杨传和李乙都焦急地考虑对策。杨传为了安慰李乙,就故作轻松地与李乙饮酒浇愁,但脑子在积极地思考。他倒了两杯酒,自己先喝了一杯,可是李乙无心思饮酒,便把另一杯酒也推给杨传喝,并把那空杯拉到自己身前。这一举动,使杨传突然联想到明天炼印时可利用调包之计。他不禁拍案叫好,差点把桌上的烛火震得熄灭。但这烛火又引发了他的思路,终于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计谋:即在炼印时,由李乙虚报火警,趁众人慌乱之际,杨传便将自己的假印与陈魁的金印调换。次日,这一招果真奏效,便使真按院成了“假冒者”,而杨传、李乙则得以双双脱险。这里,一个饮酒的情节,成了剧情的重要转折点,引人入胜而耐人寻味。有人认为:在艰难的艺术创作中,酒可能对振奋头脑和激发灵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七、戏剧与酒
古人云:世上有,戏中有。中外皆然。酒与戏剧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均起源于农村祭礼酒神的仪式:悲剧由春播时颂酒神的歌曲演变而成,歌词中述说酒神、葡萄神教人民种植葡萄时遭遇千难万险的经历;喜剧由秋季采收葡萄时谢酒神的狂欢歌舞发展而成。到了公元前6世纪,这种原来在乡间表演的祭祀酒神的仪式,逐渐转移到雅典城里举行,称为城市酒神节,并随之涌现了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等悲剧家、喜剧家,使戏剧成为希腊文学王冠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我国戏曲起源于原始的歌舞,戏曲演出又与有酒供奉的祭祀活动结合在一起,而且人们在看戏时也需要饮酒助兴。
我国戏曲的许多剧目就与饮酒有关。例如:元代马致远的杂剧《岳阳楼》,描写了唐末“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三上岳阳楼饮酒、点化郭马儿的故事;元戏曲作家朱凯的杂剧《黄鹤楼》,则是说周瑜为了索讨荆州,假意邀请刘备赴宴,而欲在席间将其扣押,经诸葛亮派遣关平、姜维前往,才得以解围。
京剧戏文中写到和演到饮酒的例子则更多。例如:《鸿门宴》、《青梅煮酒》等,均离不开“酒”,其内容在前面的讲故事专题中已具体叙述。梅兰芳先生表演的《贵妃醉酒》是一出著名的京剧,是说唐玄宗约杨玉环于百花亭共饮,但届时玄宗并未如约而至,杨玉环因久候烦恼而问高力士,方知玄宗已夜宿于西宫江妃之处,故怨艾有加、引酒独酌而致醉。梅兰芳所扮演的杨贵妃,雍容大方,通过其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情、卧鱼嗅花等生动的舞姿,将杨贵妃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惟妙惟肖,使醉与美达到了较和谐的统一,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较好的欣赏效果。《醉打山门》是京剧武戏中写到饮酒的代表性一出,说的是:嗜酒的鲁智深在五台山削发为僧,一日,他下山时见一人担酒上山,便上前买酒。此人说,长老有令,不准寺僧饮酒。但鲁智深不听,仍狂饮而大醉,回寺见山门已关,便大打山门。长老觉得不便再留鲁智深,便将其荐往东京大相国寺。在新编京剧历史剧《曹操与杨修》中,曹操招贤纳士,与杨修有相见恨晚之感。杨修自荐任仓曹主薄,辞行集军粮战马。该戏的第二场,曹操因军粮未到而愁急致病,在倩娘等捧药侍奉之际,谋士公孙涵带来有30年酒龄的杜康酒,欲与曹操(丞相)共饮。于是,曹操便感慨地吟诵“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泼掉碗中的汤药,斟酒豪饮。这时,公孙涵就乘机向曹操进谗言,说杨修与孙文岱通敌。片刻,孙文岱到来,曹操便假意赐酒,在孙文岱接杯饮酒时拔剑将他刺死。在这一场戏中,以饮酒巧妙地串连了情节,深刻地反映了曹操的诗人气质,以及他偏听偏信和性格多疑的致命弱点。在京剧现代戏《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中,也有与酒有关的著名唱段:《红灯记》里李玉和赴所谓的“酒宴”前,高唱“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干杯万盏会应酬”;《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在“会师百鸡宴”前,也高唱“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昆剧中的名作《太白醉写》是昆剧大师俞振飞的拿手好戏,其内容在前面故事专题中已述。昆剧中有一出喜剧性很强的折子戏《醉皂》,说有一嗜酒成癖的皂隶(衙门里的差役),一天,在当他独自小酌,酒兴正浓时,县官下令要他立即去送信。他只得一路行来,但醉意朦胧、自怨自艾,其手、眼、身、法、步均带有“醉意”,且醉中有醒,充分表现了这个小人物内心深处的无奈和失意感。
越剧中也不乏饮酒的情节。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梁祝楼台相会,梁山伯满怀喜悦的心情专程来求婚,不料祝英台的父亲已强行把她许配给马家。这里就有几句有关饮酒的唱词。
祝英台唱:“梁兄你特地到寒舍,小妹无言可安慰,略备水酒敬梁兄”;梁山伯唱:“想不到我特来讨扰这酒一杯。”人们不难想象,这杯酒会是何等的酸涩啊!
在沪剧中,不仅有表现饮酒的情节,且还有“酒赋”,即将各种酒的名称嵌于唱词中。例如:《巧凤求凰》中就有一段几乎包括各种名酒的“酒赋”,而且其内容也切合剧情而有趣,这对于既爱听戏又会饮酒的观众而言,无疑可同时过了一次戏瘾和精神上的酒瘾。
八、武术、杂技与酒
1.武术与酒
武术又称“武艺”、“功夫”,旧称“国术”。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在与兽类搏斗及部落战斗中,已积累了攻防格斗技术。经长期的继承、整理和提高,目前,它已成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也是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手段,由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一定运动规律组成。武术的运动形式有套路和对抗等:套路有拳术、器械的单人套路练习,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对打套路练习之分;对抗有散手、推手、长兵、短兵等项。武术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任何一个拳派均兼有功法训练、套路演练、格斗方式,即功法、套路、技击技术三位一体。功法又称内功,是套路演练和技击技术的基础,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之说。武术还与杂技、舞蹈等紧密相连。与酒有关的武术,主要表现于以下三方面,即醉拳、醉剑和醉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