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朝十讲
47472500000013

第13章 开元盛世:古代中国的巅峰(1)

玄宗可谓独步古今的君主,一生充满离奇色彩,伟大与渺小融于一体,雄健与软弱集于一身,光荣与耻辱凝于一人。他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盛世,创造出举世无双的“开元之治”。然而众多社会问题酿成安史之乱,将治世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谥号明皇

国家的强盛,不是君主一个人的作为,因为他不是万能的;然而,假如没有英明君主的领导,国家的兴盛却只能是梦幻。这看上去有些悖论,但却是千古不变的规律。且看玄宗,他史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这不是后人凭空赐予他的赞誉,而在于他用大笔画出了开元盛世。

圆滑中庸

一块石头,当它刚被放在河上游时,有棱有角,毫无规则。河水不断地冲击着它,推到中游,急流冲下的石块相互碰撞,并被水侵蚀,不断地磨擦,它逐渐变小变圆。当它被冲到下游时,棱角已都被磨去,变得圆溜溜了。

人性又何尝不是这样?刚开始棱角分明,却总要受到社会的挤压,冲击,一次次地挫折碰壁磨炼,使得人性最终圆滑起来。

圆滑,恐怕是人性中的最高境界——就我个人观点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圆滑,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能够灵活地在社会中穿梭,熟练地驰聘于社会,那样才是真正的“人中之杰”。

玄宗是个奇才,奇就奇在不管在什么局面场合中,都能扮演相应而又出色的角色。他所扮的角色,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发乎内在秉性的自然进入,圆滑和不失中庸。

现实需要什么角色,他就进入什么角色。

他有种与生俱来的政治素质,敢于在铁和血、生和死中进行角逐。他对传统政治有着出神入化的理解,把舆论视为玩物,凭需要而定取舍。对韦氏、太平公主染指最高权力,斥之以“牝鸡司晨”。在奶奶武则天死后,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崇俊被杀。

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在公元710年,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但父亲李旦也和中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

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到公元712年,睿宗厌烦了做皇帝的生活,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但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

玄宗以皇室旁支成员身份走上皇位,把名分观念完全一脚踢到了一旁。他认为成功是唯一的目标,在这过程中,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亲情,可以做出违反常规的事。政治经营必须冒险,大成功须大冒险,他政变屡屡成功的关键,即在于不避风险,勇于承担风险。在这大无畏的精神下,他善于审时度势,能做到坚忍不拔,忍辱负重,大智若愚。冒险与谨慎的结合,使他达到了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境界,取得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

玄宗的皇袍加身,不能全说成是机遇的眷顾。如果说机遇特别眷顾他,则他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机遇。

他积累了丰富的江湖经验,加上通达的性格,能和各种人交往,高度自尊和礼贤下士的灵活结合,使他在王公贵族、达官显宦、山野逸士、卑官小吏、地方豪强、家奴阉人中结交了一大批朋友和追随者,或以义相合,或以利相诱,建立了一个无论以何种形式活动都具实力的政治集团,从而赢得了节节胜利,成为天下的主宰。

理性和人性的较量

玄宗生当酉年,肖鸡。

有人说,公鸡由于它作为雄性几乎无限的性能力,在古代成了男性力量和活力的象征。

玄宗有力量,有活力,是不可多得的男性象征。从搏杀到治国,从战争到和平,从国内到国外,他都体现了公鸡式的精神。

他称得上是伟男子。伟男子都很复杂,而这个伟男子尤其复杂,复杂得无与伦比,复杂得成千古绝唱。他的复杂,一则出于多元的性格矛盾,一则出于在不断地变。什么时候什么因素抬了头,他就成了什么人。

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他善用宰相,量才任官,犹如伯乐识千里马般提拔贤人;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唐玄宗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又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作准备,接受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庸兵。除了对兵制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最终恢复北、西疆域。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但是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后,又是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

如若不是记载得清清楚楚的史事,简直令人不敢相信世界上竟有如此古怪复杂的人。他的一生充满矛盾,内外矛盾,前后矛盾,在矛盾中成一代伟业,又在矛盾中沉沦下去。

理性足,理智强,他懂得事情可想、可说、可做的界限,能及时纠正不妥的行为。上台后反对奢靡,提倡俭朴;中止江南采鸟扰民;拒献中外器玩等等,都表现出极强的明智态度。他也有浓郁的人性,当人性焕发时甚至有些调皮。他会玩,斗鸡、打球、弈棋、畋猎,无一不精。太常卿姜晦主持的杂技队,有一演员以头顶长杆舞蹈闻名,从未失手,玄宗令人用铁鞭暗击其杆,对左右说:“其杆马上就要折断。”当他的话应验后,拍掌大笑。

理性和人性不时地搏斗。在前期,他是理性战胜人性,造成了超然物外的光辉政治形象。到后期,人性压抑了理性,纵欲、享乐、奢侈,弃政,移情声色,堕落得一塌糊涂。

实际感受造成了这种变化。未发迹前,他感受到整个社会及每个人都受到权力的制约,没有权力只能充当配角,甚至连配角都不是;有了权力,不仅可以支配他人,而且还能获得尊荣,满足人的最大欲望——荣誉感。临政多年后,无休无止的繁琐政务,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他产生了厌倦,尤其是巨大功业建立后,他在自我陶醉、国人颂扬中逐渐领悟到一种宗教式的空虚:一切荣耀都会过去,再伟大的功业和宇宙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厌倦加空虚,于是有些看穿,从而把政治热情变成了声色兴趣。

他着了迷、发了狂地追求权力,追求成功,想方设法加强皇权,从名到实体现“朕即国家”的法则。在这过程中,他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时时把握着政治航向,唯恐给人什么可趁之机。当大权成为掌中物后,他却把权力委托给李林甫,躲进深宫去及时行乐了。

两种素质并存,因价值取向的变化,前后期各取一端。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着冷峻的现实主义精神,能统筹全局,举贤任能,虚心纳谏,改革时弊。作为飘逸的才子,他有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好幻想,有些迂阔,易感情用事,沉浸在声色之中,把国家命运攸关的大事弃于一边。两种素质造成冲突,冲突得使他既获得了太宗式业绩之荣,又险些蒙受了李煜式亡国之耻。矛盾,既可调和又不可调和的矛盾,使玄宗由明君变为昏君,从成功转入失败,把喜剧演成悲剧。

梨园·丑角·唐玄宗

戏剧界被称为“梨园”,“丑角”在梨园有特殊的身份与地位,“鼓师”是乐队的总指挥,“鞭鼓”是鼓师用来指挥乐队的主要乐器。然而,提及这些角色的首创者,却要从唐朝说起。

唐玄宗李隆基幼年即喜爱歌舞。6岁时,他的祖母武则天在宫院里大宴群臣,他即席表演了歌舞节目《长命女》,精湛的表演,博得在座的皇亲国戚及群臣们的赞赏。李隆基继位后,选定了宫中的一片梨园作为排练歌舞的场所,这就是“梨园”的来历。

唐玄宗在“梨园”戏班,非常喜欢扮演“丑角”,剧中凡有“丑角”可演,无论角色大小,唐玄宗总是很认真地登台上场。因他是一国之君,登台演出且扮演丑角,有失帝王的君威,于是在演出时,特意在脸部挂上一小片儿白玉以遮面。后来的丑角艺人在演戏时,就效法唐玄宗,在脸上勾画一个类似白玉片的白粉块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戏曲舞台上的丑角脸谱。因为唐玄宗爱演丑角,旧戏班里的人们对扮演丑角的艺人特别推崇。据梨园名宿和老前辈传说:“过去戏班里的演员,无论你唱得再好,演技再高,在班子里的地位也是老二,唯有唱丑角的演员才算老大,因为尊“丑”就是尊皇帝。”

唐玄宗还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及理论家。他首创了用鼓(就是现在的鞭鼓)来指挥其他乐器。每逢梨园戏班排练剧目,唐明皇还要亲掌鼓板。从前戏班子在演出时鼓师在的地方叫做“九龙口”,即来源于此。

旧戏班里装有黄蟒、官衣、道袍、王帽、凤冠、九龙冠、圣旨、笏板、尚方宝剑等道具的箱子,是不能随便坐的,唯有丑行演员敢坐。丑角演员在后台可以随意坐立,但其他演职人员就要按章行事。在演戏前,只有丑角演员勾画脸谱后,其他演员才能化装。在赶庙会唱戏时,戏班子先要敬“神”,大家都要磕头跪拜,但是唱“丑”的演员,无论年龄大小,男女老少,资历高低,都可以不鞠躬、不作揖、不磕头。这些规矩,皆因唐玄宗的缘故。

历史的戏曲艺人都把唐玄宗尊为祖师,演丑行的艺人更把唐玄宗尊为始祖。从前,有许多戏楼、戏台、剧场及演戏场所的后台都供有唐玄宗的泥塑或木雕金像,还有一些唱丑的演员家里也供有唐玄宗的牌位与塑像。旧时,演员们在演出之前,下场之后,包括鼓师和乐队的所有伴奏员及在后台的舞美服务人员,都要对着祖师爷唐玄宗的塑像行礼、作揖,丑角演员还要单独磕头跪拜,来感谢始祖给他带来的身份与地位。

盛世文学,盛世艺术,渲染出盛世的风采。玄宗在这风采中吸取百家之长创造出梨园文化。梨园文化负载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沁润着每一个中华子民的情感和生存方式,在中国,在世界,在有华人的地方,都有梨园文化,每一个中国人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他的血管里都流淌着梨园文化的血脉,因为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生动体现。

今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挑战。在以经济为主调的社会体系面前,价值观念的变化,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人格规范的变化,特别是引起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体系的变化,这一切都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极大冲击,特别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成的中国戏曲、美术、音乐、曲艺等艺术形式,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和考验。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顺应全球文化的热潮,在积极维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利用全球化来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对话,使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接轨,使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同时还要借历史遗迹,以静态文物为依托,复原再现当时的历史文化场景,继而挖掘研究唐文化乃至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深厚积淀,并借此发起一场社会性的历史文化保护活动。

民为贵,君为轻

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一个国家不只属于君主一人,离开了人民,君主也是草芥。太宗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玄宗体会箴言,恢弘大度,选贤与能,辉煌治世,以有道明君之称载入史册。

身经屯难,体恤民心

人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得到的太多了,同时,失去的也更多了。人也因此遗忘了心灵底片里的爱,它好像一片枯黄的落叶被风吹得离开了枝条,最后沉睡在那块厚厚的泥土里。矛盾为原本厚厚的泥土添砖加瓦,最终成为了人与人之间那堵坚固的石墙。它隔绝了阳光,隔绝了水源,更隔绝了人与人交流的唯一通道。但不知哪一股强大的力量,将一块又一块的石墙冲破,搭上了一座座美丽彩虹的桥。

君自古以来都是高高在上的,每天都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老百姓也望而生畏。因此两者之间出现了一堵厚厚的石墙,隔绝了友好,隔绝了温馨。难道这样的关系是一条不变的公式吗?不,不是的。唐玄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他从小在危难中长大,深知为君不易,也更能体贴百姓疾苦。他以仁义治国,礼贤下士,不滥用刑罚,赏罚分明。登上皇位后,他接受并采纳了宰相姚崇所提出的十项建议。第一,废除严刑峻法;第二,不要穷兵黩武;第三,执法公平;第四,宦官不得干预朝政;第五,废除苛捐杂税;第六,皇亲国戚不得充任高官显职;第七,皇上对臣下要以礼相待;第八,皇上要虚心求谏;第九,严禁滥建佛寺道观;第十,鉴戒过去国戚干政之教训。

例如,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因为抢夺百姓的财物,吞占民田,怨声载道,于是被御史告到朝廷。王仙童有恃无恐,企图通过李业,请玄宗赦免。玄宗派姚崇处理。姚崇秉公执法对玄宗说:“王仙童犯法,证据确凿,的确无恶不作,巧取豪夺,私占民财,御史所说的全是事实,不应该赦免。”玄宗随即便依法惩办了王仙童,打击了那些无法无天的豪强贵族,使得他们不得不有所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