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三篇
47472800000019

第19章 讲话篇(1)

修炼

俗话说,“言为心声”,当今社会,一个成功的领导必定是一个讲究口才技巧,善于把自己的思想、要求通过恰当方式展现出来的人,这样的领导口才才具有感染力、说服力、穿透力。

批评

批评并不是让你每一句话都必须说真的,有时候以暗示代替直言,同样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领导,如果恰当掌握并运用这一方法,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美国人将口才、原子弹和金钱称为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现在,又把口才、美元和电脑同样作为三大战略武器,而口才竟独冠三大武器之首,足见其价值非同小可。

1口才的魔力

在生活中,常常听到“我真佩服某人的口才!”的赞扬。这里所说的口才,就是口语表达的才能,即善于用口语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能力。随着社会交往的频繁,人们越来越重视口才的功能了。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人将口才、原子弹和金钱称为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现在,又把口才、美元和电脑同样作为三大战略武器,而口才竟独冠三大武器之首,足见其价值非同小可。

关于口才的魔力,不禁让人想起舌头的功能。古希腊伊索寓言有这样一则故事。据说伊索年轻时在贵族家当奴仆。有一次,主人设宴,广请宾客,来者多是哲学家。主人令伊索备办最好的酒肴待客。于是,伊索专门收集各种动物舌头,办了个舌头宴。开餐时,主人大吃一惊,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答道:“您吩咐我为这些尊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领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哲学家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听后,发出赞赏的笑声。主人又吩咐伊索说:“那我明天要再办一次酒席,菜要最坏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大怒。伊索不慌不忙地回答:“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中说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讲得主人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都十分重视发挥自身的演说才能。大名鼎鼎的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一位非凡的演说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的一次演说,据说不仅使当场的几千人激动不已。而且通过广播扩音器让几百万人热血沸腾。那次著名的战时演说对激励广大国民与法西斯血战到底起了很大作用。革命导师列宁不但是一位非凡的政治家、理论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演说家。斯大林曾赞扬说,列宁的演说,具有非凡的说服力,简短通俗的词句,没有半点矫揉造作的色彩,不玩半点令人昏眩的手势,不用半句故意刺激听众的词藻——所有这些,都使得列宁的演说比通常的“国会”演说家高明得多。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虽然不需上述那种战时演说,但前人的演说魅力仍令我们赞叹不已。无论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哪个领域,人们在各种场合下都需要发挥说话的口才,从毛遂自荐,商务洽谈,发表施政演说;从接待中外来宾,发表祝辞,到出席宴会,发表谢辞等等。演说作为一门艺术,在现代社会不再为少数的政治家、军事家所拥有,而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运用,它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

例如,作为一个社会公职人员,必须学会演说的才能,否则,他将难以应付各种场合,更谈不上展示自己的魅力了。讲说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想要在短时间内向许多人传达大量的信息时,仍然要采取讲说这种形式。领导者要宣传政策,鼓动人们的工作热情和生产热情,介绍生产经验,传授知识,发表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观点看法等,需要具备讲说才能。谈话是领导者与群众有效的交流工具。通过演说,可以使听众了解大量的信息,系统的思想观点、知识,获得对演说者的完整印象,以便对其言行作出判断。如果领导者高高在上,不通过演说的方式,而仅仅通过电话、文件来管理生产工作,就会无形中割断了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必然会造成无形的隔阂。反之,直接和群众见面,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向群众讲出来,可以显示出自己的水平,并赢得群众。如有一个厂长就职时向群众发表别出心裁的演说:“我来当厂长,我打心里高兴!但厂长不好当,担子重啊!从现在起,我这个厂长给大家交个底儿,我不想干两年就‘捞一把’,非跟大伙儿一块干出个样子来不可。好比一根绳子上拴着两只蚂蚱,飞不了你们,也蹦不了我……”这几句话虽不慷慨激昂,但让人们觉得实实在在,含意不平常。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许多人说:“这个厂长挺实在……”,“厂长是个老实人,我们跟着实在的厂长干,叫人心里踏实……”。这位厂长当着全厂职工第一次亮相就“得了分”。他这次亮相的确对演说的方式、内容、角度进行了周密的考虑,实实在在地讲了自己上任时的心理话及上任后的打算,从而达到了与职工交流的目的。

因此,在现代社会,演说的口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说话、演说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更是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看,闲谈对于领导者也是不可少的。闲谈多在八小时工作之外进行。领导者的工作特点决定他的工作要超出八小时。是否善于利用闲谈的方式,常常影响众人对他的看法。

2闲谈与沟通

要提高领导的效能,组织内部成员之间需要有效的交流,这就要求有多种信息渠道、多种沟通方式来加以保证。而闲谈实际上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国外一些企业为了促进非正式的信息交流采用了很多办法。如创造出合适的气氛,以便于随便交谈或形成制度等。美国华特·迪斯尼制片公司,从董事长到一般职员都只佩戴没有职称的标记,为的是大家交谈时可直呼其名,以减少心理压力,更随便一些。另一家公司的总裁自称批准了一项重要活动:把公司餐厅里的只能坐4个人的小圆桌搬走,换上一种矩形长条桌。目的是让素不相识的人增加接触的机会,而小圆桌总是几个熟人在一起。这是利用概率的方法,使用小小的措施来提供更多的非正式信息的交流机会。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看,闲谈对于领导者也是不可少的。闲谈多在八小时工作之外进行。领导者的工作特点决定他的工作要超出八小时。是否善于利用闲谈的方式,常常影响众人对他的看法。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人们对领导者人格的评判,似乎更重视八小时以外的表现。人们常常通过他是否喜欢闲谈,或怎样与人谈话来判断他的性情、思想道德、是亲切随和还是孤傲清高等等。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喜欢通过闲谈来反映某种情绪要求,不善闲谈的人常常对周围的人事变化、生活琐事一无所知,一旦得知时,某事已到难以控制的地步。不屑于闲谈的领导者,常被冠以“清高”之名,使人感到难以接近。这是感情沟通的障碍,因为人们对于严肃的人总是敬而远之的。如果你在吃午饭时与别人谈谈食品营养、卫生,谈谈环境、服装、桥牌、围棋,别人在感情上与你的呼应是很明显的。社会心理的调查证明,对于强人、能人所表现出的亲切、随和,人们是格外感兴趣的。因为他们出色的工作,已经产生了与众不同的影响,所以人们希望他们能在感情上与自己沟通,否则就会有相距甚远、不可企及的想法,或者失去努力的信心,或者与他们产生隔阂。

据说,美国总统里根是个人缘不错的人,爱开玩笑,不摆架子。一次记者山姆·唐纳逊夸奖里根的新西服很漂亮。里根说,不是新西服,已经穿四年了。过后,他回到白宫又打电话说,我纠正一下,不是四年,而是五年前买的。里根并不觉得为这样的琐事打电话有什么不好,而很多人恰恰从这些事下判断,觉得里根随和、可爱、容易接近。

作为领导者,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必须考虑工作,才是尽心尽职,他应该向人们展示他不同的侧面,如生活、情趣、感情等。这样,人们才能与他产生共鸣。在这些展示中,闲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再如寒暄,也是闲谈的一种,其主要作用就是传递感情信息,这是人际交往的必要手段。寒暄式的交谈也表示出对对方的关心,表示出自己愿意保持良好关系的愿望。有些人为了在寒暄中表示亲近,花费大量精力记住别人的名字,结果是很容易地得到了别人的好感。

虽然闲谈会产生一些弊病,如小道传闻、捕风捉影等,但作为一种社会互动形式,它又是必然存在的。这需要领导者合理使用,扬长避短,加以引导。闲谈如同一张巨大的信息网,会有各种组织管理、人员情绪等信息传送过来,只要我们反应敏锐,捕捉及时,对领导肯定是有益的。

领导过程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善于倾听的人能及时发现他人的长处,因此也就激发了对方的工作热情与负责精神。

3善于倾听

是否善于倾听,是衡量一个领导者水平的标志。没有时间听人谈话的领导者,经常是刚愎自用、狭隘或自私、僵化的,无法获得大家的信任与理解。

杰出的领导人物几乎都有善于倾听意见的特点。肖克在回忆任弼时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弼时同志平等待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不管是平时或在会议上,也不管是别人说话唠叨甚至言词激烈,他总是耐心地听,让人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别人。他坚持原则而不激动,议论不多而思虑周详。一边倾听,一边思考。”“当他考虑成熟以后,便‘城门’洞开,如见肺腑,令人心悦诚服。”

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把自己的全部经营秘诀归结为一句话: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松下先生是用自己的实践来证实倾听的重要性的。在商品批量生产前,他要充分倾听各方面人员的设想和意见,在此基础上确立下一步经营的目标。由于他能充分认真地听取各个层次的意见,所以处理问题时能胸有成竹,当机立断,表现出敏锐的判断力。

英国一家公司的总裁洛伊·西逊把自己的经营法则概括为三点:第一是在公司各部门设立职工议会,部门经理每年召开三至四次会议,以增进上下交流,倾听意见和建议;第二是培养职业习惯,称为“经营管理唠叨”,即不停地提问题,问为什么、什么时候、有多少等问题,直到得到完满的答案为止;第三是如何保持自己的人际关系,培养谦逊品德、幽默情趣。可以看出,洛伊·西逊的法则也是要倾听,并且要主动提问题然后听,而不是不停地指示。从这些经验之谈中,我们可以看到善于倾听是领导者成功的首要条件。

倾听是领导工作特点决定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整体性、复杂性、多变性、竞争性。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市场,个人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借助“智囊团”。在现代管理工作中集体的决策也总是优于个人的决策的。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领导人应当善于集思广益,应当懂得运用别人的头脑。”他援引黎塞留的话说,“多听少讲有利于统治国家”。

领导过程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善于倾听的人能及时发现他人的长处,同时,倾听本身也是一种鼓励方式,能提高对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因此也就激发了对方的工作热情与负责精神。倾听还可以及时了解下属的思想、意见、情绪、建议等,以便相应处理,免得问题积压,难以解决,挫伤大家的积极性。

倾听可以得到最新信息。交谈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有时它们常常是说话者一时的灵感,而自己又没意识到,对听者就是启发。

话说好了,耳朵听着顺,心里想得通;话说拧了,热心能变凉,好事能变坏。

4领导讲话的四个要求

领导公务活动通常采用报告、讲课、动员、座谈、访问、表扬、批评等方式进行。而采用这些方式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都需要有较好的口才。工作中的语言表达也是一门艺术。如果侃侃而谈,娓娓动听,能使人受到较强的感染。无论是同别人交心,还是用道理去说服人,都要靠嘴一字一句去表达。如果口笨舌拙,词不达意,那是达不到目的的。

话说好了,耳朵听着顺,心里想得通;话说拧了,热心能变凉,好事能变坏。有些领导不懂得“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在工作中经常因说话不得法而不能奏效,甚至适得其反。从这一点上说,就是要把话说好,就是要“能言善讲”,“能说会道”。领导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一般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锻炼。

一是声音洪亮,富有节奏。领导在讲话、作报告时,要振作精神,不可无精打采,声音要洪亮,语气要坚定有力。同时,要富有节奏,做到声调有高有低,有起有伏,语气有轻有重,有强有弱,速度有快有慢,有缓有急,抑扬顿挫,不可平铺直叙。要根据所讲的内容、听众的情绪、场面的大小,不断变换声调。如重点内容声音放高,语气加重,速度减慢;一般内容,声音放低,语气缓和,速度稍快。在讲课时,发现有人睡觉,突然放大声音,给睡觉者以震动,也是用变换声调来调节人们听讲情绪的一种方法。

二是情理交融,声情并茂。讲话时,要把声调、表情、遣词用语所要表达的内容配合起来,一致起来。例如,在讲到爱护集体利益的行为事例时,以高兴的感情,使用称赞、欣赏的词句,就会使大家在认识到这种行为能给集体带来好处的同时,产生一种荣誉、向往、羡慕的体验;在讲到不守纪律的行为事例时,以厌恶的感情,使用指斥、责备的词句,就会使大家产生一种羞耻、鄙视、不满的体验。这样就会有感染力,号召力,使听者有了鲜明的情感倾向,甚至给人摩拳擦掌的鼓动作用,去改正自己的不好行为,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三是手势姿态,巧妙配合。讲话作报告,要把口述的表达、手势的动作和板书的运用巧妙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根据需要,做一个恰当有力的动作会给人留下永久不忘的印象。有些用多少话也说不清的内容,在黑板上几个字一写,就一目了然了。

四是吐词清楚,通俗易懂。讲话说话的基本前提,就是使人听得清、听得准、听得懂。口音准确,吐词清楚,通俗易懂是要注意加强这一基本功的训练,要尽量运用群众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众口难调”,讲话的人要照顾多数,尽量说普通话,不然,别人听不懂,仍然是在做无效劳动,达不到期望的目的。

在“时间就是效率”的今天,使自己的口语更简洁精练、详略得体、语短意丰,对于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是大有益处的。

5如何锻炼口才

首先,表达要尽量流畅、清晰、准确。

这是口头表达的基础。这点,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达到的。常见到一些同志,很有才华和见解,但一开口,却语塞言滞,真是满腹经纶难以说清,说着费劲,听着着急;也有的讲起来口头禅很多,打乱了自己正常语流;有的抑扬不明、顿挫无序。这些,都妨碍了思想的准确表达,使讲话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