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三篇
47472800000018

第18章 用人篇(12)

在这种情况没有改变之前,金钱无疑是对人才最有控制力的手段之一。

企业家要搞好企业,吸引并留住人才,实行高薪制无疑是理所应当的选择。

三九集团总经理赵新先对此深有体会。正当他的事业蒸蒸日上需要人手时,几位得力干将离开了。原因是三九的工资待遇太低,没有同责任贡献直接挂钩。

赵新先开始反思:三九是军队企业,既然姓“军”,就得有军队的风格,要讲艰苦奋斗,讲奉献,讲先公后私。但是三九是企业,是企业就得讲利益动力,不然就留不住人才。三九有的职工家属去炒股票,轻而易举就赚个一、二十万,我们的干部为国家创造了几千万、几个亿,一年才几千元收入,心理上当然不平衡。

赵新先去新加坡考察,了解到新加坡国有企业员工工资差距大,最高与最低相差20多倍,管理得很好。

回到深圳后,他决定对旧分配方式来一次合理冲撞,打破原来的固定工资制,拉大工资差别,最高与最低可以相差18倍。

一倍一个档次,一个档次600元,这在人均工资不高的中国,的确是一个不小的飞跃。

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三九新工资制度规定,工资与各独立核算单位的效益紧密挂钩,从税后利润中拿出15%作为分配基数,具体分配方案由各单位自定。大幅度超过利润计划的单位,分配基数可以上浮到20%,没有完成利润计划的单位,分配基数下压到10%。同时宣布杜绝一切不规范的分配行为。原公家配给少数人的摩托车、大哥大、BP机全部由使用人出钱买下转为私有,以后公家不再配置。

新的分配方案正式试行后,正如一剂超强兴奋剂,三九沸腾了。集团员工大专以上占80%,平均年龄仅27岁。这是一个青年人的王国,一群刚刚升起的太阳,谁能找到一根纽带把他们联结起来,谁就能得到一支无坚不摧的军团。

赏一人,如果赏赐得当,可激励百人;罚一人,如果惩罚得当,可以儆戒百人。掌握赏罚这一武器,往往是掌权者行使权力的秘诀之一。

5赏罚要分明

赏与罚,曾被古人称为御人的“二柄”,是领导者统御部属,使用人才的重要手段。孙武把“法令孰行”“赏罚分明”,作为判明胜负的两个重要条件。曹操也说:“明君不赏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赏罚分明得当,是古今中外一切用人者的根本原则。领导者一定要正确使用赏罚,切莫随心所欲,无原则赏罚。

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不奖赏对私人利益有功的人,不惩罚对自己有成见或隔阂的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当权者,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处理不好。且不说封建社会中的帝王将相常常把大量恩荣给予伺候自己的“心腹之人”,慈禧太后把大太监李莲英捧上天就是一例。就是现代少数领导者,也往往把给自己出过力的司机、秘书、公务员等人以种种特权,惹起其他部属的反感和不平。

每一个部属都有为领导者“出力”的愿望,有些“力”又不可避免地直接出在领导者的个人利益上,何况现实中又有那么些专投领导者所好的人,工作起来避重就轻,马马虎虎,为上司办起私事来则竭尽全力,无以复加。而有些糊涂领导则公私不分,赏罚不明,凡对个人效忠尽力者一律给予好处,于是在晋级、提资等方面优先照顾,以作为对他们忠于自己行为的奖赏。

部下对领导者某些方面的言行,可能产生分歧,于是就会在当面或者背后说些与领导者意见不一的话,领导者对此一定要正确对待。这些话肯定不如赞美之词好听,但也绝不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部下的相悖言词,有些是逆耳忠言,有些可能是牢骚怨言,不管属于何种,领导者一定要有理则听之,无理则当警,千万不要在“关键”时刻让发怨言者尝尝利害,给穿上一双小鞋。领导者只有真正不赏私劳,不罚私怨,部下才能把劲用在正道上,才能不会因亲疏远近的“这部分”和“那部分”而内耗丛生。

有功即赏,有过即罚。领导者要正确用人,真正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必须做到按功行赏,论过处罚。这样做,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为部下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既然功过是非是决定任何一个人的升降荣辱的惟一准则,那么,大家就会尽心尽力地工作,以争取奖赏,避免惩罚。二是可以避免人为的矛盾。如果不坚持功奖过罚,部下难免有亲疏嫡旁之感,而部下一旦产生这种情绪,相互之间的隔阂矛盾便会随之而生。而惟功是奖,惟过是罚,部下感到领导一视同仁,矛盾自然消失。三是可以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无论赏还是罚,只有得当,才能起到激励作用。如果失度,不仅没有受到赏罚的人心里不服,即使受赏罚者也不以为然。因此,在赏罚上不能搞平均主义,不能吃“大锅饭”,必须坚持功过分明,无功授禄,罚不当罪,皆是领导者的大忌。

要拔能降庸。赏罚分明体现在职位的安排上,则是要拨能降庸。曹操就认为,将士的升迁应以战功为重,不能论资排辈,凡屡建战功而又堪当重任者,就要毫不犹豫地授予重任。张受重用即是一例,张建安五年才归附曹操,由于勇猛过人,战功卓著,先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不久又升任为平狄将军、荡寇将军,仅十余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归附者青云直上,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威武将军。

要奖罚及时。识别人才,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而要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根据人才在各个时期各项工作中的一贯表现,决定对人才的升降使用。这是一种广义上的赏罚。我们强调的赏罚分明,更多的是强调一事一论,即根据部下在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项工作中的表现予以赏罚。根据他在这段时间这件工作中的功过,论功行赏,论过处罚,此功不顶那过,那过也不掩此功,只有这样,才能使赏罚真正发挥推动部下前进的作用。假若因为过去有功,现在犯了错误也不惩罚,那只能使人躺在功劳簿上沉沦下去。反之,因为过去有错,现在立了功也不赏,也会使人感到没有奔头而泄气。

“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说为了报答重视自己、信赖自己的人,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因此,作为主管者最重要的是要先信赖下属。

6让部下放手去做

某个工作单位发生了贪污事件,主管以严格查账作为手段,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只要稍有疑问,就召来经办人员质问。尽管主管嘴上不说,但在态度上明显表示:“你们无法令人相信!”使得该部门的气氛异常低沉。

没多久,换了主管,新任主管在交接后立刻彻底展开个别面谈,以确定事实真相,同时详细了解每名下属所经办的业务内容。等到这些作业完成后,他就召集全体下属宣布:

“我相信大家,希望从今以后要多努力,不要辜负我对大家的信赖。”

从此以后,每当下属在工作上犯了错时,他在指责和指导之后,总不忘加上一句:

“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信赖。”

这句话成为他的口头禅。下属们也常常一边半开玩笑半带着自我警惕的意味回答说:

“绝不会让您对我们失去信心的……”

然后一边继续处理业务,工作单位的气氛也变得十分开朗。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说为了报答重视自己、信赖自己的人,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因此,作为主管者最重要的是要先信赖下属。

现将其主要而具体的方法整理如下:

(1)崇尚性善论。

由于下属是从许多自愿进入公司的人中挑选出来的人才,因此以性善论来对待他们,相信不会有太大差错。

(2)相信下属。

所谓相信下属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相信部下的为人。

亦即,相信部下是诚实、认真、有责任感、不会说谎,对工作负责的人。不过并非对部下的事一无所知就加以信任,必须先详细观察掌握其特征后才能相信他。

二是虽然相信部下所经办的业务不会有错是值得肯定之事,但另一方面,事实上往往会因为匆忙,或因前面工作的延误,或因权限问题而无能为力等因素所造成差错;更何况一个人不管多认真,都难免会有失误的时候,所以也不能无条件地信赖下属所经办的事务内容。

因此,大体上即使部下是应该信赖的,但主管所相信的乃是部下的人格,至于业务方面,仍须仔细做好检查和管理的工作,不能有所疏忽。

那么,单位领导该如何做才能使部下在业务上值得信赖呢?其重点如下:

指导下属。

要使下属经办的业务值得信赖,领导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指导下属。不过,有时会因为习惯或思想僵化而犯错。因此要经常注意下属的工作态度,视需要而给予指导。

工作的指示要确实。

譬如明确指示工作的完成期限、主管所要求的报告方式和次数,以及部下在执行工作时应注意的事项等。

下属若是确实按照主管的指示去做就没有错,但主管的指示本身如果不清楚或有遗漏,会使只依主管指示去做所产生的结果与主管的理念无法完全一致。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对部下有所指示时必须清楚明确。

确实听取报告。

听取报告时,必须确定指示中要求的方式(日报)和次数(一天一次,下班之前等)。由于工作单位的状况经常有变化,因此万一发生图面有所更改或机器故障时,就很有可能影响整个工作之进行。主管虽然应该相信部下能够顺利应付这些变化,但有些情况因权限关系,部下也无可奈何。

因此有时与其让部下努力解决,不如由主管从旁协助较为合适。当然,有关工作和工作单位的情况,除了确实听取报告外,主管也可经由自己观察而获知。

在适当时机作必要的处置。

根据前面所提到的掌握现状,主管与有关部门交涉或要求支持时,一定要视部门的情况在适当时机作必要的处置。

经过上述的努力,在确定工作本身已经没问题之后,就应充分信赖主事者!惟有如此才能真正相信部下。

最后,还必须注意下列两点:

如果要建立自己和部下之间的信赖关系,务必多下功夫努力做好前述事项,若疏忽了这点,就无法维持彼此的信赖。

要理解相信部下和放任部下有所不同,同时要努力管理业务,绝不能怠忽。由于误以为相信部下就是放任部下的主管很多,因此最后仍不厌其烦地再重复一遍。

择人之道,应以德才为本,而以资序为末。只有这样,才能使才者毕至,能者来归,刻苦钻研,踊跃进取。否则,将造成赏罚不明、法制不存的混乱状态。

御人之事,不可拘于成见,不可拘于陈规。人才者用人才,庸才者用庸才。用对人而御有方,何愁事业不鼎盛

用人

让一个数学教授去做生意,恐怕还不及一个供销员,可也不能因此而断定教授无能;反过来,让一个供销员去给大学生们讲解高等数学,恐怕也将使人目瞪口呆,但也不能据此而断定其愚笨。

育人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很大的,只是在通常的环境和条件下没能全部发挥出来。因为人的惰性是很大的,只有周围环境比较恶劣,或受到某种外在因素的激发,人们才会冲开自己的惰性层而表现出非常的智慧来。人们常说的“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后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有作为的企业家无不懂得,人是需要激励的,所以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经营能否取得卓著成效的根本措施。企业主管的任务就是找出激励员工的因素有哪些。部属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而工作,并非任由主管予取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