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三篇
47472800000027

第27章 讲话篇(9)

演讲者的心理准备还包括培养自身的吸引意识,要进行自身的气质、风度的修养。通过不断地吸取各方面知识,开阔思路;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提高社交能力等方法培养自身的气质,以吸引、感染他人。要深深理解听众,与他们产生感情共鸣。要训练自身的表达技能,通过口语、声调、姿态、手势等技巧吸引听众,强化演讲效果。

讲究演讲的开头是重要的。同时,这种开头又是无定局、无公式的,全在演讲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

2别出心裁的开头

在一次晚会上,由于已经有几位同志演讲过了,当最后轮到恽代英演讲时,听众已表现得很疲倦。恽代英一走上讲台,便出乎所有听众意料地“哈哈哈”三笑。被弄得莫名其妙的听众吃了一惊,以为他是闹什么神经病了,便也跟着哄堂大笑起来。正当听众精神兴奋振作之际,恽代英的演讲开始了。

恽代英这个别出心裁的“开场白”是很有点用意和耐人寻味的。演讲者在特定的环境中,注意到了不利于演讲的因素:夜间、天热、开会时间已较长而听众困倦了。此时没有奇妙之法,演讲是难以继续的。于是,他以奇妙有效地解决矛盾的办法,在没有任何预示及听众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三笑,使听众惊异不已。可见,演讲的开头是多么的重要。但这种开头又是无定局、无公式的,全在演讲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

然而,有的演讲者不顾听众情绪,搬来了公式化的开场白:一种是自我吹嘘。比如,“同志们,在这里说话,我感到很荣幸。我对理论不敢说有建树,但总还是研究了几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听众马上就认为你是在自吹自擂了。二是过于谦虚,结果显得虚伪。比如,“同志们,我没有什么准备,实在说不出什么。既然让我讲,只好随便谈点,讲错了请大家原谅。”虽是谦虚之词,却是一堆没用的废话。叶圣陶曾批评过这种开场白:这些话在说出来之前,演讲者未免少了一点思考。你说不曾预备,没有什么可以说的,那么为什么要踏上演讲台去呢?你说随便说说,没有什么意思,那么刚才的一本正经,是不是逢场作戏呢?自己相信不过的话,却来说给人家听,又算一种什么品德呢?如果这样询问,演讲者一定会爽然自失,回答不出来。又如“在这里说话很荣幸。”含有礼貌,但也是老套,应该随时找些新鲜而又适宜的话来说,原不必定要公式。

也有的演讲者,由于缺乏老实态度,往往用诉苦式的开场白,“同志们,这几天实在太忙,始终抽不出时间,加之身体欠安,恐怕讲不好,请大家原谅。”既然有如此之多的客观原因,何必应允硬来讲呢?难道就不怕影响千百人的宝贵时间吗?醉翁之意不在酒,诉苦是假,企图左右逢源才是真。其目的清楚得很,即讲好了,会使听众感到:“看,要是工作不忙,身体没有病,他一定会讲得更好”;一旦讲砸了,就使听众觉得:“原不会这样,这是因为他有病所致。”这就是他们为自己找的“进可攻,退可守”的出路。其实这是一堆废话。

也有的演讲者,开头东拉西扯,讲起来没完没了,结果离题千里,难于收拢。等到讲正题时,时间已不够用了。不是无端地延长,就是草率收兵。其结果是虎头蛇尾,影响了主要内容的演讲。

还有的演讲者,为了追求开场白的新奇,根本不考虑时境和听众心理,故弄玄虚地乱扯一通。奇则有了,可是与演讲主题、内容毫无关系,与整体结构毫无关系。这样的开场白有什么用呢?

要想使自己的演讲获得成功,就必须占有大量的材料;要想占有大量的材料,就必须注意随时随地做大量积累工作和整理工作。

3学会收集材料

按照美国当时的风俗习惯,林肯经常戴一顶高帽子。他总是随时抄写记事,一句一句记在碎纸片、旧信封上面,然后摘下帽子,把它们放进里面,再把帽子戴上。闲暇之时,便取出这些东西,加以整理,分门别类,抄在本子上,以备将来演讲用。他的做法告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演讲获得成功,就必须占有大量的材料;要想占有大量的材料,就必须注意随时随地做大量积累工作和整理工作。

马克思在1850年和1851年两年中,开设了一个经济学讲习班。讲授他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独到、精深的见解,正是建立在极其丰富的材料基础上的。他在伦敦英国博物馆阅览室里阅读了一千五百多种有关经济学、文化史、技术史等许多领域的科学著作,读书摘录填满了五十本左右的笔记本——几乎有三万页。他所收集的成吨材料,使恩格斯感到惊异。

获取材料的基本途径有三个:一是直接材料。这是演讲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通过观察、体验、感受、调查研究所得到的材料。二是间接材料。这是演讲者从书籍、报刊、文献中所得到的材料。三是创见材料。这主要是演讲者在获得大量的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研究、分析所得到的新材料。例如马克思就是在分析、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形成许多新的数据材料、图表材料和理论材料而产生自己的观点和学说体系的。

由于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我们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材料,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如要作一次题目为《青年与祖国》的演讲,收集材料的目标就可以集中在:从革命导师著作中收集有关青年的论述;从心理学书籍中收集有关青年人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论论述;从历史书籍中收集青年人立志成材,为国献身的故事;从报刊中收集当前有关先进青年的报道材料;从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自己生活的单位发现青年中的好人、好事;等等。总之,演讲者应根据演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累材料的具体方法。从形式上说,可以记在纸上、卡片上、笔记本上。从内容上说,可以记录纲要、大意;也可以摘录句、段,但必须与原文相符合,不得有出入,甚至包括标点符号;可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等。马克思就是去散步,也要带一本笔记簿,并且时时在上面写点什么。恩格斯也是用日记和笔记的方式经常积累所需要的材料。他在船上每天写日记,记录了太阳的位置、风向、海潮的变化等等。他总是非常勤勉地将什么东西都抄录下来并保存起来。总结前人收集、储存材料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

(1)勤于搜集。

所谓“勤”,就是勤听、勤看、勤于手抄笔录。要不辞劳苦,持之以恒,积少成多。要有蜜蜂和淘金工人的精神,广泛采撷,精于筛选。

(2)善于整理。

收集的材料是零碎的、杂乱的,为了使用的方便,就要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在整理中,不仅可以熟悉消化材料,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和鉴别,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马克思时常翻读他的笔记,并把他所收集的材料加以系统化。对于他的每一种著作,他都收集了大量的准备材料——摘录、提纲、图表以及所有的各种数字、原始材料、目录等等——他将整个材料加以整理,并做成有系统的内容提要,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易于选用。

(3)肯于发掘。

高明的演讲者,总是以满腔热情和敏锐的洞察力,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琢磨、思考、研究,从中发掘出别人所未发现的新意来,从而使之具有新的内涵、新的色彩。只有这样才能使听众听到他们未曾听到的内容,得到新的知识,新的启迪。

林肯曾经说过:“不论人们如何仇视我,只要他们肯给我一个说话的机会,我就可以把他说服。”他之所以如此自信,就在于他能巧妙地运用攻心为上之术,将别人同自己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使之由仇视变为好感。

4演讲就是要打动人心

兵法上讲:“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意思是“攻心”才是真正的上策。论辩犹如用兵,也要注重心理战术,论辩中的“攻心为上”就是揣度对方心理,注意论辩对策的合理性和合意性,使对方形成心理的内化反应,瓦解其斗志。

例如:林肯曾经说过:“不论人们如何仇视我,只要他们肯给我一个说话的机会,我就可以把他说服。”他之所以如此自信,就在于他能巧妙地运用攻心为上之术,将别人同自己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使之由仇视变为好感。他在竞选总统的论辩中争取民众,化仇恨为好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南伊里诺斯州的同乡们,肯塔基州的同乡们,密罗里州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人群中,有些人想和我为难,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一样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呢?亲爱的朋友,我并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个,我生于肯塔基州,长于伊里诺斯州,和你们一样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了解南伊里诺斯州和肯塔基州的人,我也了解密罗里州的人,因为我是你们中间的一个。而你们也应该更清楚地认识我。如果你们真的认识我了,你们就会了解我,知道我不会做对你们不利的事。同乡们,请不要做蠢事,让我们以友好的态度交往。我立志做一个世界上最谦和的人,决不会损害任何人,也决不会干涉任何人。我现在对你们诚恳要求的,只是请求你们允许我说几句话。你们是勇敢而豪爽的,我想这一点要求,不会遭到拒绝。现在让我们诚恳地讨论这个严重的问题吧……”

攻心为上技巧的运用,在林肯竞选总统成功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以朴实而富有情感的话语击败了用语华美、口若悬河的对手道格拉斯,赢得了亿万选民的心,原来竭力反对他的那些州的选民,在听了他的竞选论辩后,也为其真情所感动,转而投了他的票。

再如:二次大战时,丘吉尔于1941年圣诞节前去了美国,希望说服美国人和英国人站在一起,立即参加对德作战,以扭转英国所面临的危险局面。可是当时不少美国人对英国人不抱好感,反对介入对德战争,这给丘吉尔的说服工作增加了难度。但丘吉尔不愧是著名的演说家,他在做说服工作时十分注意攻心技巧的运用,用情感来打动美国人的心,使他们克服了对立的情绪,把英国人当作“自己人”,从而转变了态度,支持政府援助英国,参加对德作战。下面请看丘吉尔在对美国人讲话时所运用的情感技巧:

“我远离祖国,远离我的家,在这里欢度这一年一度的佳节。但确切地说,我并不觉得寂寞和孤独。或者是因为我母亲的血缘关系,或许是因为在过去许多年的充满活力的生活中我在这里得到的友谊,或许是因为我们伟大的人民在事业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压倒一切其他的友谊的情感,在美国的中心和最高权力所在地,我根本不觉得自己是个外来者。我们的人民和你们讲着同样的语言,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还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着同样的理想。我所能感到的是一种和谐的和兄弟间亲密无间的气氛。

此时此刻,在一片战争的混乱中,今晚,在郊外别墅里,在每一颗宽容无私的心灵中,我们得到了灵魂的平安。因此,我们至少可以在今晚上把那些困扰我们的各种担心和危险搁置一边,并在这个充满风暴的世界里,为我的孩子准备一个幸福的夜晚,那么,此时此刻,在今天这个夜晚,讲英语的世界中的每个家庭都应该是一个亮光普照的幸福与和平的小岛。”

丘吉尔从两国人民间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理想及长期的友谊人手,将这些共同点作为彼此相信、相互了解的基础提出来,用讲英语的家庭都应过一个和平安详的圣诞节这样的话语,打动了美国人的心,使他们由反战转入参战。

领导都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讲话能力,尽可能地运用“讲而非读法”。在许多场合,如果事先充分准备好讲稿,不带讲稿去讲,往往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5怎样进行脱稿演讲

50年代初,担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有一次在上海文化广场做报告,著名导演黄佐临正好坐在主席台上讲台的后面。陈毅在发言过程中不时地拿起讲稿看看,但黄导演却发现陈毅拿起的“讲稿”上一个字也没有,不过是张白纸。陈市长的讲话是深受上海人民欢迎的。这次也不例外,台下不时响起热烈掌声。会后,他就问陈毅:“陈老总,您怎么用一张空白的稿纸呵”只听陈毅笑着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你们做戏,我也做戏嘛。”

陈毅在这次报告中运用的宣传劝说方法是“讲而非读法”。这种方法就是在进行演说时,事先精心准备好讲稿,发言时不照稿念,而是脱稿讲。

脱稿讲的效果大大优于照稿读。这主要是因为脱稿讲能给人以直抒胸臆之感,由于不借助讲稿直接与对方沟通,对方就会感到真实可信并能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沟通。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早间新闻”播音号、哥伦比亚广播网“奥斯古德”系列主讲人查尔斯·奥斯古德深有体会地说:“念稿子远不如讲话好。后者是发自内心的。即使它显得不够流畅,但效果反而好。”

捷克女学者卡尔瓦绍娃对此专门进行了研究。她指出:脱稿讲比照稿念节奏更为从容、自由,容易达到声情并茂,使人感到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乐于接受。从记忆的效果看,通过讲的方式人们大约记住材料的33%,而通过读的方式人们只记住材料的10%。由此可见,脱稿讲优于照稿念;在口头宣传中,宣传者对讲稿的依赖性越小,宣传者与被宣传者就越能充分地进行思想和情感沟通,演说效果就越好。下面的事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一次,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董事长杰科斯基去洛杉矶参加基督教和犹太人全国会议的颁奖仪式,在飞机上,他一直在准备受奖后的发言讲稿。第二天,娱乐大师唐尼·凯亚向杰科斯基颁奖。当杰科斯基拿着讲稿走向前台时,凯亚对他说:“不要念,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说罢他就抢走了演讲稿。僵持了一会儿后,杰科斯基开口了,讲出了他的内心真实感受,结果非常成功。

由于听众不喜欢杂乱无章、言之无物、浅薄乏味的冗长讲话,所以,为使脱稿讲的方式能打动和吸引听众,就要求演说前一定要精心准备,写好讲稿和打好腹稿。陈毅同志很了解听众的心理,尽管他作为一位文武双全的杰出的革命家,他发言可以不用讲稿而出口成章,但为了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强化劝说效果,他就“做戏”式地用稿纸代替讲稿而脱稿演讲。当然,我们不一定要机械地模仿陈毅的“做戏”,但“讲而非读法”却具有普遍意义。发言之前,把事先准备的讲稿或发言提纲带去放在讲台上,这既可以表明发言者郑重其事,态度认真,准备充分,取得听众信任和好感;又可以使演说者增强自信心,偶尔忘记发言内容时,可以随时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