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47474200000005

第5章 与你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你必须学会与大人物打交道(4)

李渊正是依靠“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办法,在乱世中迅速壮大了力量,他对外部环境的把握和利用真可谓独具匠心。

成功并不容易,个人力量毕竟渺小,所以结交一些大人物、背靠几棵大树,有大人物帮衬,在大树底下乘凉,事情也就简单多了。的确,在你的背后,要是有个显赫的人物为你撑着,你的人生旅途自然畅通无阻。

清朝康熙帝在位时,最大的奸臣是明珠。明珠幼年在宫中当过侍卫,与康熙的关系比较亲近。正由于这层关系,明珠仕途一帆风顺,鼎盛期官至兵部尚书。

明珠得势时,与其最亲密的走狗余国柱大肆卖官,中饱私囊。凡是各省的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重要位置一有空缺,他们便向有意者大肆索贿,直到满足他们的欲望为止。日子久了,明珠的财富也就堆积如山了。

而且,明珠还进一步控制那些检察官员,进而以钳制百官。他将所有新上任的检察官员找来,令他们订下密约,答应所有向皇帝上的奏章,事先一定拿来给自己过目。

这样,明珠不仅得宠于皇上,控制百官,还控制着整个检察机构。国家机构对他已是没有任何的约束力,明珠一时权倾朝野。

宠臣太过,就必然会危患于朝廷。大智如康熙者,不曾明辨忠奸,实为憾事。

等到明珠最终被人告发,康熙也仅仅是免了他的大学士之职,并且,还是很不忍心的。过了不久,康熙又把他招来身边,充任“内大臣”。

明珠是个可憎可恶之人,但我们可以从他成功的背后去寻找根源。如若不是有康熙这棵大树为他遮风挡雨,他早已是满朝文武的众矢之的,而身首异处了。

明珠的官道畅通之法,不可为我们所效仿。但是,我们也可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如果你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那些十恶不赦之人,而他们又羽翼丰满、势力强大,要铲除他们,你也只有背靠大树才能达到目的了。

10.结识大人物等于成功的第一步

德国一所小学对1990年后本校毕业的300名学生进行长达15年的“成长追踪”。最近,他们整理出追踪结果,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已经得到提拔重用的有68人。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68人中,当初在小学时,就已经在某种活动中有较为积极的表现,其中有33人给校长写过信,有20人跟校长共进过午餐。

看了这个结果后,很多人都很惊讶:结识校长乃至身边的“大人物”跟日后成才有什么关系?经过分析和讨论,研究这个结果的人们也得出一个结论:凡是在小学就能结识校长的学生,一般都具备如下特征:一是胆大自信,二是积极热情、善于沟通,三是敢于在人前尤其是“大人物”面前表现自我。

于是,在被调查的这所小学的校长的倡导下,在这所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勇敢者活动”。引导孩子们通过写信、发邮件、打电话等形式,关心时事,关心环境,关心他人,进而结识“大人物”。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结识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是学生的父母长辈,还是师长,或及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其他“大人物”,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重要的“人脉资源”,还在于他们事实上已经构成了学生的成长环境,一种比家境、学校、家庭条件等更重要的“软环境”,这种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走向社会,结识权威都有助于形成这样的链条:接触“大人物”——了解“大人物”——见贤思齐;学习“大人物”——砥砺品行,甚至从而成为“大人物”;同时,被“大人物”了解——被“大人物”赏识——从“大人物”那儿获得激励和机会。

孙明霞老师,作为一个教生物的副科教师,她能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的专家型教师,除了她在专业上的努力外,我想跟她的“追星”——追教育明星,是大有关系的,一个肯自费外出学习的多年来不间断的老师,这样的教育情怀没有理由不让人感动,让人敬重。读过这些文字,她曾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还说,交友要取法乎上。很有道理啊。

所以说如果你仰慕权威,那你就接近他;如果你还没想到这样做或不敢这样做,你不妨试试,先从主动向大人物打招呼开始,让大人物记住你。逢年过节给他们打打电话、发发短信问候一下,这不仅是礼貌的问题,学会感恩的问题,同时,也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体现。

他在念大学时,学的是经济学,他的成绩并不拔尖,甚至一度想要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一次,教授讲解《微观经济学》,他只顾发呆,并没有听进去,恍然间看到了书中有一个人名——鲍伯尔教授,那是学术界赫赫有名的教授。他突发奇想,要跟鲍伯尔教授见个面,哪怕是说上几句话都好。

机缘巧合,他得到了这位教授的地址。他立刻写信过去,虽然他对对方回信并没有抱任何希望。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位教授,竟然给他写了回信!尤其是在信尾,这位教授说了这么一段让他热血沸腾的话:“一个年轻人有你如此之冲劲,日后,一定能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

他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也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要凭借优异的成绩在毕业之后出国留学,攻读博士。争取能和这位教授一起研究经济学。在这个理想的指引下,一向枯燥的经济学课本对他充满了诱惑力,他开始努力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大量的资料,求证、思考。没人知道,使他发生如此巨大转变的只不过是大教授的一封信。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凭借自己的汗水与努力,拿到了美国诺顿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几年之后,他因表现突出,被聘请留校任教。在校期间,他表现优秀,在许多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小有名气。

命运完全按照他自己的预定方向运行,不久,他竟然和鲍伯尔教授成了同事。可是当他拿着那封信找到鲍伯尔教授时,教授却诚惶诚恐地说:“对不起啊,对不起,我当年都是胡说八道的!”

原来,教授的预言不过是谎言!

在最初的失望过去后,他却由衷地感谢这位教授,没有教授的影响力,他恐怕不能有今天的成就!

他便是今日的长江商学院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的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小股民正当权益的经济学家——郎咸平。

这位大人物,世界级著名的教授,并没有帮助郎咸平什么,他给予郎咸平的只是一句话,就连这句话也不过是一句谎话,可是他却给了郎咸平不小的鼓舞。就因为他是一个大人物!他的话就具有权威性,具有鼓动性。

所以,即使你得不到大人物的帮助,结识大人物也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是一种自我挖掘的最好方法。你要重新检视你的人脉网,为自己增加点亮点。只要你不是一块顽石,那么结识那些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你就会变成发光的金子。

11.向高人学习会提高自己

如果你遇到一个优秀的人,并且有意向他学习,那么你的价值会逐渐向这个人的价值靠近。

但是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与非常成功的人在一起,却无法像他们一样成功,为什么呢?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自身改变的意愿。

与优秀的人在一起,人们通常都会觉得很疲惫,有压抑感。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心态,那么就很难和优秀的人成为朋友,向他学习就更难。这样,价值就得不到提升。很多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不是没有机遇,而是这种拒绝向高人学习的心态在作怪。

因此,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看不到未来的方向,那么建议你首先从与优秀的人做朋友开始,在与他们交流感情的过程中,你自然会受到良好的熏陶。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领袖人物的秘书也会成为领袖人物。

塞缪尔·因撒尔是托马斯·爱迪生的秘书;约翰·拉斯可普是皮蓬的秘书;安德鲁·卡内基是托马斯·斯科特的秘书;乔治·科特刘是西奥多·罗斯福的秘书;帕林杰是约翰·帕坦森的秘书等。秘书的坯子,领袖的命运,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结识了优秀的领袖人物,耳濡目染中,他们也学会了领袖人物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

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一个人能否成功,常常不在于他懂得多少大道理,也不在于他掌握多少技能,他有多高的学问,而在于他认识什么样的人,在于他愿意和什么样的人靠齐。即使你的朋友中只有一个非常有分量的人物,只要你们关系足够亲密,那么他也很可能会促成你的一大进步;如果你的身边有很多非常有实力的朋友,那么,你的未来将不可小觑。

在成功的征途上,你不但要靠自己去努力,还要不断提升人脉圈档次。你要提高自身的价值,就要不断寻找价值更高的人。

胡雪岩若没有结识王有龄,那么他不一定能成为日后的“红顶商人”,张良没有遇到黄石老人,他的人生角色可能只是一个聪明人,而不会是“运筹帷幄”的开国贤臣;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有人把这种人生角色的转变归功于“命运”,认为人都是命运的一粒棋子,遇到遇不到奇人,不是你说了算的。真是这样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刘备就不用“三顾茅庐”了,张良也不用“枫桥三拾履”了。

中国有句俗语说:鸟伴鸾凤飞程远,人伴贤良品德高。你的努力不光是在提高自身的能力上,还更应该放在提高你的人脉圈的质量上。

12.你的价值取决于你所在的圈子

西方社会有一个人人皆知的定律,那就是:“你想知道自己的价值是多少,看看你身边的朋友,选出5个朋友,他们价值的平均值就是你的价值。”

在商界,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测试:

把你最要好的几个朋友列出来,然后分别衡量一下他们的价值,你可以衡量其财富值,也可以衡量其品质值,还可以衡量其潜力值,或者其他的你认为有价值的分值,然后再把这些人的价值进行加权平均,你知道得出的数值是什么吗?对,就是你对外展示的财富值、品质值或其他的各种数值。你对朋友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你对人生的选择。

每个人都想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有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努力奋斗,也用心去寻找自己的真正兴趣爱好,但却生活在失意之中,总是无法确定自己的命运,无法明确地知道自己到底是龙是鼠?也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难以发掘自身价值。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因为我们周围没有一个指路的高人,没有一个发掘人的潜能的大师。即使是天赋极高的人,遇人不淑,也会变成平庸之辈,甚至可能会成为害群之马。否则,历史上就不会有“伤仲永”的悲剧了。

俗话说:要了解一个人的身价,就要看他的对手;要了解一个人的品性,就要看他的朋友。这句话说明人的价值与他周围的人息息相关。原因何在?

人人都觉得与和自己类似的人相处会很容易

物以类聚,人们都喜欢与自己相类似的人,这是由人的自然心理特征决定的。因此,一般来说,人总是会和自己周围人的平均品质持平。

在一个圈子里生活的人,即使偶尔有些差异,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朋友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慢慢变得相近。“孟母三择邻”就是这个原因,能出淤泥而不染的,除了荷花,恐怕很难有后继者。

你是小人物,只是因为你生活在小人物圈里。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都过着平凡人的生活,这没什么不好,但如果你想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一些,你想做出更多的成绩,想过得轰轰烈烈一些,你大可以选择更快更容易的成功轨道,那就是去主动结交那些大人物,主动迈进大人物的圈子。你现在还是个小角色?不要紧,只要你认识某些行业里或者和你相关领域的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步入那些大人物的圈子,你就不愁没有出头之日!你的成功就可能水到渠成!

很多人都认为这样说未免太厚黑。其实不然,那些大人物或者说贵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就像土壤对于鲜花、水对于鱼一样。没有他们,成功往往会无比艰难。

如果你的周围有一两个大人物,那么每天看到他风风光光地生活,你会产生艳羡、嫉妒等情绪,在这种情绪的激励下,你自然会产生奋斗的欲望和激情;

如果你的周围有一两个大人物,那么他一两句的点拨,就可能让你茅塞顿开;

如果你的周围有一两个大人物,那么大人物的一个“助推动作”,就可能让你平步青云。

自然界为什么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现象,就是这个原因。2009年,在《云南的响声》里面,有一个小姑娘格外引人注意,她的舞蹈技惊四座。直到问起她的出身,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是杨丽萍的亲侄女——小彩旗。得到世界著名舞蹈家的亲手点拨和关爱,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和天赋,要想不成功都难啊。

古代的“孟母三择邻”也是一个有力的说明。恶劣的环境真是一个令人恐怖的东西,它会给人制造一个圈——人为的“紧箍咒”,束缚住人的进步和成长。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人群中,人脉圈就是其成长的背景,有什么样的背景,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