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47474200000006

第6章 不要在大人物面前噤若寒蝉——消除畏惧与大人物打交道的心理障碍(1)

一提到要见某个大人物,我们心里都会有一些不安,总认为对方是个大人物,不在同一个层面上,这也是很多人明明有认识大人物的机会却甘愿放弃的原因。因为地位的高低、财富的悬殊,让我们有一些自卑。

只要记住,大人物也是人,他们也是从普通人过来的。只要我们保持好自己的心态,我们也可以自如地和他们相处。

1.要有结交更优秀人物的想法

只喜欢与比自己差的人打交道的一人,是难成大器的。一个会办事的人,一定要懂得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学习他们的成功之道,让他们的光辉不断地促使自己力争上游。

美国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他在杂志上读了某些大实业家的故事,很想知道得更详细些,并希望能得到他们对后来者的忠告。

于是他跑到纽约,也不管人家几点开始办公,早上7点就到了亚斯达的事务所。

在第二间办公室里,华卡一下子认出了面前那位体格结实、长着一对浓眉的人就是他要找的人。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灸元?”他的表情变柔和,并微笑起来。两人竟谈了一个钟头。随后亚斯达还告诉华卡该去访问其他哪些实业界的名人。

华卡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遮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在赚钱这方面,他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却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

两年之后,华卡成为他当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成了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为时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

华卡在活跃于实业界的67年中,一直实践着他年轻时来纽约学到的基本信条,即多与有益的人结交,多会见成功立业的前辈。

在你的朋友圈中,如果你是最成功的那一个,你就不会更成功了。别怕与大人物打交道。最成功的人都是那些最容易与别人打交道的人。当你总是与最顶尖的人在一起时,你就越容易学到更多更好的成功法则和特质。成功者的成功,要么给普通的人以莫大的成功动力,要么给他们以莫大的压力。成功者都是普通的人,惟一的差别在于他们比普通的人多做或少做了某些事情,于是他们成功了。跟冠军在一起,自然容易成为冠军,与普通人混在一起,久而久之,你也变普通了。

不少人总是乐于与比自己差的人交际,这的确很容易得到自慰,因为在与友人交际时,能产生优越感。可是从不如自己的人当中,显然是学不到太多有价值的东西的,而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则能促使我们更加成熟。我们必须获得优秀的朋友给我们的刺激,以助长勇气。

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偶然得来的。我们或者和他们住得很近,因而相识;或者是以未曾预料的方式和他们相识了。结交朋友虽出于偶然,但朋友对于个人进步的影响却很大,交朋友要经过慎重地考虑之后再决定取舍。

结交那些比你优秀的人还可以获得切实的帮助。优秀的人往往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他的一句赞许的话就可能使你受益颇多。比如说,你立志在商界干出名堂来,如果你能够结交商界的优秀人物,与其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那么他就会考虑:“替这个人找个机会造就人才吧。”如此一来,你的命运就可能会大有改观,甚至可能一层层脱胎换骨,一步步走向成功。

有些人之所以容易失败,是因为不善于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兰西的陆军元帅福煦曾说过:“青年人至少要认识一位善通世故的老年人,请他做顾问。”萨加烈也说了同样的话:“如果要求我说一些对青年有益的话,那么,我就要求他们时常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一起行动。就学问而言或就人生而言,这是有益的……”

当然,要与伟大的朋友缔结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赚百万美元一样,是相当困难的事。

有一个著名的公关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要发展事业,人际关系不容忽视。费心安排的话,人际关系便能由点至面,进而发展成巨树。有了巨树我们才能在巨树的大荫下休息,坐享利益。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在拓展事业的时候人际关系越是重要。但是总不能因此就拿着介绍信去拜会重要人物。就算登门造访,人家也未必有时间见你,因为执各界牛耳的人物通常都排有紧凑的日程表。即使见面,大概顶多也不过是5分钟、10分钟的简短晤谈,根本无法深人。所以,制造与这些人物深人交谈的机会,非得另觅办法不可。”

不过,结交优秀人物是人之常情,你也无须畏缩,你只要拿出勇气和智慧来,多制造机会,多交流,多沟通,并不断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提升自己,你就一定能够与那些优秀人物打好关系。

2.大人物其实离你很近

如果有人问你:“你与盖茨之间相隔几个人?”换一个问法,你通过几个人可以认识比尔·盖茨?估计很多人都会很茫然。可是,如果有人告诉你,只需要通过六个人的牵线搭桥,你就可以认识比尔·盖茨,你可能会不相信。但是这确实是来自一项社会调查的结论:

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格朗做了一个连锁信件试验。米尔格朗把信随机发送给住在美国各城市的一部分居民,信中写有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并要求每名收信人把这封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这位朋友收到信后,再把信寄给他认为更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最终,大部分信件都寄到了这名股票经纪人手中,每封信平均经手6.2次到达。

于是,米尔格朗提出六度分隔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这个理论指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6个人,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六度分隔理论并不是说任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要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显然,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有这么一个故事,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

社会上总是有些大人物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即,其实,无论哪一个有名的人物,你与他之间的距离都只有六个人,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看上去多么高不可攀的大人物。

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社会关系潜力,只是你没有开掘罢了。西方有句谚语说:“每个人距总统只有六个人的距离。”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你认识一些人,而这些人又会有他们认识的另外一些人,这另外一些人又有不同与你们的人际关系……这种连锁反应一直会延续到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可以相信,如果你仅仅距总统六个人的距离,那么你距你想会见的任何人也就只有六个人的距离,不管他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还是好莱坞的制作人,还是你想让其加入你的团队支持你的名人。

也许有人对此心存疑问,那么就做个简单的试验。很多人都认为省委书记只在电视上能见到,那么一个普通的农民是否能有机会认识省委书记呢?答案是肯定的!让我们来算一下:这个农民会认识村长,村长会认识镇长,镇长肯定认识市里的一些要员,这些要员中肯定有认识市长或市委书记的,而市长和市委书记又是省委书记的直接下属。这样,这个农民距省委书记只有四个人的距离。

实际上,每个人都拥有一张“关系网”,而且这张网的力量要比自己现实中实际感受到的要广大得多,你之所以不满意你现在的人际状况,就是因为你没有充分挖掘这张关系网的潜在能量。

你实际上所拥有的人际网络,可以延伸到与你经常联系的人之外,包括你与之共同工作或曾经一起工作的人们,以前的同学、校友、老乡、朋友,还有你遇到过的小孩的父母及亲戚,你参加会议时所遇到的人,甚至是和你同走在一条路上的行人。这些人都是你的“网络成员”或是“潜在的网络成员”。看看吧,你的关系网络有多么丰富,你怎么会感叹自己认识的人少呢?

既然每个人都有如此丰富的关系网,想通过这样的关系网来结交那些想要认识的大人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列出你已知的这张关系网上的每一个人,然后根据你的目标挑出一些近阶段最可能有帮助的人来,做一个能使你最有效地利用这些关系的计划。你可以找这些人帮你打电话,向一些有用的人物介绍你,或者让这些人向你介绍某一特定领域的一些关系。你也可以向这些人写信或者发电子邮件,请他们提供某些帮助。

当然,你一定得清楚你的目标,比如,你想在哪个领域多学些知识和经验,然后再从这些你所认识的人当中挑选一个或几个能够向你提供你所想要的东西的人。把所有可能利用的潜在资源都写出来,不要有疏忽或遗漏,尽自己的最大可能性去挖掘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在平时和别人的交往时,你要不断地与他们交流,询问他们是否认识某一领域的人。他们的提示往往会使你了解到更多的人,然后再从这些新的人名中延伸开来,一直不停,总有一天你会得到你想要找的人。如果这样做之后,你发现你自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那就要回过头来,从原始阶段开始,重新做一次调查来发现你所想要找的人。

还有一个更节省时间的办法,那就直接去和那些想认识的大人物联系,可以通过媒体或其他方式给他写封信,或者打电话,要不就发电子邮件,最直接的就是亲自拜访,这个方法一般都比较有效,可以使你很容易地与某些专家、名人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并且让你从他们那里获得帮助。

当然,不要抱着投机的心态,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拓展和建立更加广泛的关系,是需要多年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并且始终保持对这方面的敏感,才能够逐渐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3.耐心是一种资本

与大人物打交道,经常需要有很强的耐心。尤其是我们需要求大人物来办事的时候,没有耐心则是根本行不通的。实际上,耐心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因为对于一些小事情、容易的事情,一般人都不用太费力就可以完成,而对于那些大事情、难办的事情,就要靠耐心了,否则很容易功亏一篑。

很多大人物,他们惜时如金,或者他们为了躲避这些人情世故,往往不允许外界来打扰,他们通常都会表现出一副铁面无私的神情,造成一些让人无法开口的尴尬的局面。因此,与这类人打交道,就要有足够的耐性,不要害怕碰钉子,直至达到自己的目的。

某山区贫困学校,急需更换一批陈旧的课桌椅子,供学生们使用。校方向县里的物资部门求助,物资部门答应给他们批条,但是等了一个多星期也没见到批条,于是校方派了一位助理去督促此事,但是负责此事的处长却推诿说需要跟厂家协商,需要跟上面汇报等等,让他们耐心等待。这马上就要开学了,学生们等着用,况且,也没有说定具体的时间。但是助理并不气馁,他通过别的方式了解了一下,他们这种批条根本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打点”,向领导“进贡”,所以人家才会拖时间。

知道了原委,助理真是又气又急。但他还是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思考着解决的办法。因为他们学校无钱无物,不可能来这一套,况且他也不愿意这样做,于是他决心跟处长比耐心。

只要每天一上班,他就来到处长的办公室,耐心地向处长诉说学校的难处,说快开学了,学校急等着这批桌椅呢,并恳求处长帮学校解决这些问题。处长不愿理睬他,就低头处理自己的事情,他就安静地坐在一边等待,也不说话。只要一看到处长抬起头来休息的功夫,他就张口向处长恳求。处长被弄得很烦,语气也很强硬,让他回去等。但是这位助理,也不急也不发火,处长发火他就低头听着,等处长说完,他又开始诉说学校的难处。他不温不火,彬彬有礼,既不吵也不闹。但是处长却被折腾的心烦意乱,急不得火不得,推不起赶不跑。终于在第四天早上,当助理进到处长的办公室时,处长递给他一张批条说:“我可真是服了你了,批条给你,就算照顾你们了。”助理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批条。

可见,有了足够的耐心,无论多么难求的人、多么难办的事都可以成功地被说服和争取过来。而那些善于“磨”的人也都是具有非凡耐心的人,这种耐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人生处世的资本。

耐心通常会转化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并达到以柔克刚的完美效果。

香港企业家杨受成,事业如日中天,涉足娱乐传媒、地产、钟表、酒店等多方面。但是他当初起家却靠的是其父亲的一家老字号的钟表店,他并不像父亲那样墨守成规,而是积极开拓思路,靠进军高档手表来占领高端消费市场。从普通老钟表店到代理名表的过程中,就是因为他非凡的耐性打动了能量非凡的大人物,他的事业才开始起步扩展。

60年代初,杨受成的父亲在香港开设的“天文台表行”也算小有名气,但是因为财力薄弱,所以一直是小本经营,无法改变状况去经销那些获利较大的名牌表。杨受成对此现状感到非常不满,他百般打听,得知了亚米茄表香港区代理的洋行的地址,便毅然前去要求代理。洋行的老板是一位瑞士籍的犹太人,得知杨受成前来是想得到亚米茄表的分销权,坚决否定了,他认为这是在跟他抢生意。

杨受成见恳求不行,便起身返回家中。到了第二天,他又跑到洋行去找那位犹太商人,还是要求代理亚米茄表,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再次遭到了拒绝。但杨受成完全不在意,他依旧隔三岔五地去拜访犹太商人。时间一长,犹太商人被他的热心打动,但是犹太商人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利润分享出去,只好亦真亦假地对他说:或许将来可以考虑把亚米茄副厂的天梭表的分销权给他。杨受成听了犹太商人的话,也知道这只不过是一句客套话,但是他还是紧追不放,每月总有固定的几天他都会去这个洋行作客,每次去必会问起天梭表的代理分销权什么时候才能够落实。如此一番之后,犹太商人最终被杨受成的耐性感动,他亲自到杨家父子的店里进行了一番考察,确认他们有经销的实力后,便将天梭表的代理权委托给了杨家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