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用一定的距离来维护个人的空间气场。气场强大的人之所以能够保持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因为他们懂得与他人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
1.保持和谐气场的最佳距离
西方有一则古老的寓言,讲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相依取暖的故事。刚开始的时候,为了取暖,这两只刺猬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结果,因为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之后,它们调整了姿势,彼此之间保持了适当的距离,最终不仅顺利地互相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刺猬法则启示人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距离来维护个人的空间气场。距离太近,很容易暴露自己的缺点,同时,也会看到对方的缺点,破坏已有的美好形象,甚至还会伤害彼此;距离太远,则会让彼此产生疏远感,不易互相交流和理解;只有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能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美好。
和刺猬一样,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独立的心理空间中,这个私密的空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不容许任何人“入侵”,包括父母、朋友和伴侣。一旦有人侵犯你的私密空间,你就会勃然大怒,甚至暴跳如雷、惶恐不安。当然,因为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不同,所以这个自我空间的范围也会产生变化。
每个人都需要用一定的距离来维护个人的空间气场。一方面,对方不会因为太过疏远而淡忘,或者是因为过于亲密而惶恐。另一方面,适度的空间和距离能够让自己产生“安全感”。气场强大的人之所以能够保持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因为他们懂得与他人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
法国总统戴高乐有一个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法则的人。在与顾问、智囊团和参谋们交往的过程中,戴高乐始终按照刺猬法则与他们保持适度的距离。在任职总统期间,戴高乐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从来没有工作超过两年以上的。每当有新的办公厅主任走马上任,戴高乐总是说:“我只使用你两年,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可能终生从事办公厅主任的工作。”这就是戴高乐的规定。这一规定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他不想让自己养成依赖这些人的习惯。戴高乐非常独立,而且行事果决,他绝对不容自己依赖于某些人。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杜绝顾问和参谋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也才能保证他们的意见具有新鲜感和朝气,而调动无疑是保持距离的手段。二是在他看来,固定是不正常的,而调动则是正常的。这种想法来源于部队的做法,军队始终是流动的,从来不会固定在某一个地方。
戴高乐的做法非常值得人们借鉴。要知道,对于一个领导而言,没有距离感,或者决策的时候过分依赖某几个人,有百害而无一益。正是因为这样的规定,戴高乐手下的人都非常敬仰他,关于他的流言蜚语更是少之又少。戴高乐把握好了距离,因此树立了长久的威信,成为了一个具有强大气场的好领袖。
20世纪中期,心理学家沙姆曾经做过一个类似的试验:一个偌大的阅览室里只有一个读者,这时,沙姆走进去坐在这个人的旁边,测试对方作何反应。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结果显示,在只有两位读者的阅览室里,所有被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当汤姆做到他们身边后,大多数被试者都默默地走到其他地方坐下,甚至还有人明确地问:“你想做什么?”
根据这个实验,汤姆得出了一个结论,即每个人的身边都存在一个空间范围,任何人侵犯和干扰这一范围,就会引起这个人产生焦虑和不安。随着身体移动,这个“神秘气泡”也在变化之中。它指的是人们在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而不是人们的共享空间。受到诸如社会习惯、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个“神秘气泡”的大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在此基础上,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为四类。
(1)公众距离
一般情况下,这个距离指的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其远范围在25英尺外,近范围为12~25英尺(3.7~7.6m)。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所有人的空间,人们对处于空间中的其他人可以做到熟视无睹、淡然处之。这是因为彼此之间未必发生联系。所以,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诸如当众演讲之类的。假如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他就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社交距离或者个人距离,能够进行气场的接触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2)社交距离
在正式社交场合中,人们之间更习惯于保持社交距离。这个距离体现出一种礼节性或者社交性的较正式关系。通常,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保持这种距离,其近范围为4~7英尺(12~2l米)。
办公室距离是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其远范围为7~12英尺(2l~37米)。很多大公司的经理们喜欢用宽大的办公桌,其目的就在于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样就能够与来访者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行谈话。工作招聘时的面谈、企业领导者之间的谈判、教授和大学生的论文答辩等,为了营造出庄重的气氛,一般都要隔一张桌子或保持一定距离。
(3)个人距离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很少进行直接的身体接触。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2.5~4英尺(76~122厘米),所有熟人和朋友都可以自由进入这个空间。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1.5~2.5英尺(46~76厘米)之间,正好能相互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使别人产生被侵犯的感觉。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陌生人之间谈话更靠近远距离(4英尺)端,而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
(4)亲密距离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人们通常用“亲密无间”来形容它。其远范围是6英寸到18英寸(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促膝谈心或挽臂执手,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其近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以致相互都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
就交往情境来说,亲密距离只限于在情感联系上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属于私下情境。在异性之间,这种距离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在同性别的人之间,这种距离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在社交场合,假如两个人(特别是异性)如此贴近,往往显得不太雅观。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理由,假如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就会招致别人的反感。
当然,人际交往的气场距离并非是固定的。随着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性格特征、关系、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心境等因素的变化,人际交往的气场距离也会发生变化。
只要你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刺猬法则,那么你就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通过气场距离的信息,除了保持适宜距离之外,我们还可以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实际社会地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以便更好地与之交往。
2.柔和的气场更和谐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故事。
有一天,北风和南风互相不服气,因此比赛看谁能使路上的行人脱掉身上的大衣。北风呼呼地吹着,严寒刺骨,为了抵御寒冷,行人们一个个的都把脖子缩起来,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南风则不然,她温柔地吹动着,艳阳高照,风和日丽,行人们感觉到无比温暖,全都解开钮扣、脱掉大衣。无疑,南风获胜了。
人与人的交往也是一场较量,温柔友善的力量比暴力更强。要想让对方卸下防御的盔甲,温柔友善地对待你,你首先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柔和。在生活中,柔和的人言行得体,与人为善。在诸多表达方式中,目光是最能够表现人们内心的。孔子云:“观其眸子,人焉瘦哉!”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说,要想观察一个人,就要先观察他的眼睛。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因为眼神能够表达一个人的内在情绪。
气场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倘若一个人气场强大,那么他的眼神就是柔和自然、澄澈见底的。他们非常坚定,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目光,坚持做最本真的自己。因此,人们的目光总是被他们紧紧地吸引着。
林晓燕在一所初中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平日里,她非常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经常语重心长地开导犯了错的学生,从来不打骂学生。因此,她在学生们中间的威信很高,大家都非常喜欢和尊重她。近来,班上有一个叫王友斌的同学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上课也总是走神。为此,林老师找了个机会想和王友斌谈谈心,以便及时了解王友斌的思想情况。
谈话中,平时很外向的王友斌一反常态,不仅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而且始终低着头一声不吭。林老师很奇怪,心想王友斌肯定是犯了什么错误,而且这个错误还是一个不能告人的秘密。看着王友斌躲躲闪闪的眼神,林老师确定:“这孩子肯定是早恋了。”不过,林老师并没有直接指出来,一则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二则是为了保护王友斌的自尊心。因此,林老师拍拍王友斌的肩膀说:“老师知道你的心事了,放心吧,老师相信你肯定能够处理好这件事的,对吗?”她用充满信任的目光看着王友斌,王友斌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和信任,便下定决心不再“胡思乱想”了。
林老师无疑很了解学生的心理,因此,她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任何批评王友斌的话,但是却用眼神表达了自己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在无形之中,林老师用柔和的目光提升了自己的气场,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学会察言观色,这样才能透过眼神读懂对方的心。
柔和的目光就像一缕春风,能够抚慰别人的心灵,使彼此之间的气场氛围变得和谐而又融洽。
张强是一名人民警察,他的气场非常强大,总是能够使犯罪分子心惊胆战。然而,张强却很少运用目光的能量。对此,同事杜丽峰感到很不理解。有一次,杜丽峰试探性地问张强目光对于气场到底有什么影响。
“目光的强大能够增强气场能量,增强气场操纵力。”张强不解思索地回答道。
“那你为什么很少用强大的目光注视别人呢?”杜林峰疑惑地问。
张强笑了笑,说:“我又不想操纵你,或者也可以说,我在用其他的方式操纵你。”
杜丽峰更困惑了,问:“其他的方式?”
“其实,并非只有强大的目光能够操控别人,柔和的目光能够使我们的气场更融洽,这是另一种操控。”
杜丽峰沉思片刻,发现张强的目光的确很柔和。由于张强始终用柔和的目光注视着自己,所以自己的内心那非常放松,总是不设防地把自己心里的所思所想都告诉张强。
柔和目光产生的气场能量就像南风,使人感受到融融的暖意,于无形之中放下戒备,敞开心扉。其实,不管是钥匙,还是锤子,都必须接触到锁芯才能打开锁。柔和目光能够让我们的气场能量深入他人的心灵,是与他人的气场融洽接触的钥匙。这样一来,你自然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打开对方的“芯”。
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从本质上来说,柔和是对人格的尊重,与丧失原则不同,是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只要我们的目光柔和,就能够眺望到更觉辽远的空间;当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能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只要我们的目光柔和,就能够更准确地表明待人平等的信念。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拥有强大的气场,一则是因为人格高大巍峨,二则是因为待人柔和谦逊。在任何情况下,柔和的目光都像是一把打开彼此心门的钥匙,使人如沐春风,彼此间的气场氛围也变得越来越融洽、和谐。
3.减弱气场,诱导他人自然而然与你接近
张浩是一名警察,每天不是与同为警察的同事打交道,就是与犯罪分子打交道,所以气场特别强大。最近,张浩谈了一个女朋友,名字叫嘉琪。张浩很喜欢嘉琪,因为嘉琪性格温柔,使张浩觉得如沐春风。但是,嘉琪却觉得和气场强大的张浩在一起压力很大。每当谈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张浩总是试图说服嘉琪采纳自己的意见,这导致嘉琪无言以对。渐渐地,嘉琪开始逃避张浩。
张浩也觉察到了这种情况,虽然他想法设法地投嘉琪之所好,但是总是事与愿违。迫于无奈,张浩不得不请教铁哥儿们张军。
来到张军家里,张浩发现张军正蹲在地上和他的儿子聊天。看到张浩来了,张军赶紧站起身来,张浩突然觉得张军的气场变得强大了。
张浩把自己心中的苦恼向张军倾诉了一番,于是,张军问张浩感觉自己蹲在地上时气场如何。
张浩洋洋得意地说:“你蹲在地上的时候,气场还不如我呢。”
张军又问:“如果你是小孩子,你是喜欢大人站着和你聊天还是蹲着和你聊天呢?”
张浩沉思片刻,说:“我想小孩子应该喜欢和蹲着的大人聊天吧。”
张军接过张浩的话,说:“小孩子的气场非常孱弱,假如你站着和孩子说话,你的气场就会非常强大,这样一来,小孩子就会本能地逃避。反之,假如你能蹲下来和小孩子说话,减弱自己的气场,那么,小孩子就会觉得很亲切。其实,你与嘉琪之间的问题也与此类似,一则,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你要减弱自己的气场,二则,你要学会采纳她的意见,不要总是强迫她接受你的想法。”
张浩恍然大悟地连连点头。
再次和嘉琪约会的时候,张浩谨记张军的话,减弱自己的气场,从谏如流,果然,嘉琪的感觉好多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学会示弱,因为强大的气场会使气场弱小的人内心产生障碍,无法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面对气场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减弱自己的气场,使对方感到从容自在。反之,假如你增强自己的气场,就会使对方原本就很弱的气场在你强大气场的压迫下变得更加弱小。这样一来,对方自然就不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