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你的气场爆发:决定你成功的气场心理学
47533400000027

第27章 你也可以迷倒众生——把握交际距离的刺猬效应(2)

减少气场能量的释放是减弱自身气场最好的方法。气场能量是通过身体释放出来的,所以,只要缩小展示在他人面前的身体部位,就能够减弱气场能量的释放。在上述事例中,张军蹲在地上和儿子交流,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蹲在地上时,张军身体外露面积的缩小,他的气场能量也随之减弱。当然,蹲在地上交流是应对小孩子的一种方法。在面对成年人时,我们可以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之后,或者双手放在背后,或者坐在桌子后面,这样就能隐藏自己的身体。除此之外,诸如让自己的情绪变得消极之类的方式也能减弱自身的气场。不过,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和借鉴,因此消极的情绪会增强负面能量,从而消耗掉很多正面能量,对自身造成不好的影响。

过于积极正面的气场能量会刺激他人的气场能量,是他人的气场能量与你的气场能量相对立。此外,假如一个人的气场不断膨胀,就有可能刺激他人的气场,让他人感到巨大的压力,导致别人产生嫉妒的情绪。如果能够故意犯一些小错误,就可以摆脱这种情况。这些小错误代表着气场的微小混乱,能够淡化强势气场对于他人的影响。对于他人的气场而言,这种略微混乱的气场非但没有攻击性,而且还能降低他人接收到气场能量的冲击,减弱他人的嫉妒,从而有效修复他人的气场。总之,在某些时候,我们要减弱强大的气场能量,与别人的气场能量更加和谐融洽,从而避免因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4.躲开他人的情绪“雷区”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遭遇他人的情绪“雷区”。其实,只要我们多多注意,就能够避免踩踏别人的情绪“雷区”。例如,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从而避开别人的忌讳。此外,还要注意不要说引起别人反感的话,诸如和老人聊天的时候最好避开希望的话题,和女人聊天的时候最好不要询问女人的年龄,和一个高考落榜的人交谈最好不要谈论大学、复读等等。

当然,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所以想躲开他人的情绪“雷区”其实是很难的。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别人的经历,更不可能随时掌握对方的心理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来避开别人的情绪“雷区”。通常情况下,人们很少突然暴怒,情绪的变化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是因为长期积累才会导致情绪爆发的。在生活中,因为气场在不断积累负面能量,却一直没有引发气场能量爆发的点,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恰恰发生了一件小事,那么人们就会无法控制地将之前积累的所有负面能量全都爆发出来了。换一个角度来说,要想避开别人的情绪“雷区”,我们就要躲开别人气场爆发的那个点。

近来,领导徐宇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这让李复和林峰苦不堪言,似乎每天都行走在地雷区一样。为了减轻自己和同事们的巨大压力,李复不得不请教老领导王明。

王明说:“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找到徐宇制造负面能量的原因。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他不断产生负面能量,并且使情绪‘雷区’也随之扩大。”

李复挠了挠脑袋,说:“尽管他在心情好的时候经常和我们聊天,但是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内心。”

王明说:“假如不和他接触,自然就不会触碰他的情绪“雷区”。但是,对于工作中的同事来说,这显然没有可行性。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比较好的办法……”

王明交给李复的第一个方法就是避免气场接触,想不到的是,这个方法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次日,李复刚刚到公司,就被徐宇叫了过去。原来,李复负责的项目出了一些小问题,但是徐宇却以此大做文章,还批评李复近来总是迟到。李复一声不吭,只是静静地挺着徐宇的批评。说了一会儿之后,徐宇自觉无趣,摆摆手让李复去工作了。

人是群居动物,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难免要与一些人接触与合作,因而很难拒绝接触。不过,我们却可以避免与对方的气场接触,这样也能有效避开对方气场的情绪“雷区”。那么,怎样避免与对方的气场接触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减少气场能量的运用即可。要想将能量收缩在自己身体附近,就要少说话,特别是一些能够调动气场能量外露的话。这样一来,不管对方气场中的情绪“雷区”多么广,我们都能够有效躲避。

但是,这种避免气场接触的方法会使我们显得唯唯诺诺的,因此,并不能经常使用。要想克服避免气场接触法的缺陷,我们就应该学会第二种方法。第二种方法的核心是“见硬就软”和“打游击”。很多人都看过《地道战》,在遇到我军的雷区时,日军的指挥官就会先派一些士兵拿着探测仪先行开路。假如无法排除我军事先掩埋的地雷,日本军队就会换一条道路前进。和地雷战的战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探测别人的情绪“雷区”。所谓“见硬就软”,指的就是遇到对方的情绪“雷区”时,我们要主动退回来,及时躲避,而不要继续前进。如果正在就某个热点问题交谈,那么就要换一个话题,避免双方不愉快,这就是所谓的“打游击”。当然,对于初次见面、缺乏了解的人,假如始终无法确定到底哪些话题是对方的情绪“雷区”,那么,就需要不断地转换话题。

总之,走进他人的情绪“雷区”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轻则招致别人的白眼,重则还会撞到别人的枪口上,成为无辜的替罪羊。只要我们多一点气场的敏感度,避免避免与情绪“雷区”扩大的人的气场接触,就能够有效地躲开他人的情绪“雷区”。

5.善于和陌生人交往

很多人都对陌生人心怀戒备,不喜欢和陌生人交往。当然,这并非是因为陌生人看上去不友善,而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时刻戒备着,因此通过紧锁心门、收缩气场来与他人保持距离。

杨瑞是某杂志社的副主编,平日里喜欢阅读和写作,工作表现非常优秀。大学毕业时,他之所以能够应聘进入该杂志社,就是因为他曾经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过数篇文章。之后,他应聘进一家电视台当记者。当上记者后,杨瑞的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工作内容变了,而且社交圈也扩大了。为了给自己负责的版块诸如新鲜的血液,他每天都积极主动地寻找素材,为此,难免要与陌生人接触。虽然他平日里非常外向,但是只要面对陌生的面孔,就会马上变得拘谨起来,不仅手足无措,而且说起话来词不达意。他总是无法完成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采访计划,因为他不知道应该怎样营造轻松融洽的气氛进入采访主题。

杨瑞为此苦恼不已,他想让自己在他人,特别是陌生人面前从容自如,发挥出自己的应有的水平,出色地完成工作。但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其实,很多人都有过与杨瑞相似的经历。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挥洒自如,一旦到了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人,就表现得极为尴尬,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下面三点。

(1)不善于沟通,缺乏交际能力

上述事例中的杨瑞就是一个典型。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像杨瑞一样,善于用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却不善于运用语言表达。

(2)性格问题

有的人生性孤僻,或者孤高自傲,或者自卑,或者不合群,总之,就是不愿与他人接近。

(3)气场不合

在生活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假如让一个喜欢幽默的活泼青年和一个同样喜欢开玩笑的朋友交谈,那么他们一定会相谈甚欢。相反,假如让一个喜欢幽默的活泼青年与一个严肃古板的老者交谈时,那么,出现尴尬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印度心灵大师克里希那穆提说,人们总是喜欢亲近一个容易释放自己的人。因为这种人身上具有一种气场,能够嗅到别人的身体电波。假如遇上陌生人,我们可以借鉴下面的三个技巧,这样就能够有效缓解与陌生人交往的尴尬气氛。

(1)放下恐惧和忧虑

很多人都对“大场面”心存恐惧,甚至刻意逃避。这是因为在大场面里,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恐慌和紧张,变得没有底气。

(2)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距离产生美”也是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尤其是第一次见面,更要尤其注意控制交往的心理距离。心理学家发现,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在上文中提到的阅览室的实验,就充分验证了这个规律。

(3)遵守互动原则

相互重视、相互支持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要知道,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接纳、喜欢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喜欢,我们就必须首先喜欢别人,信任别人。同样的道理,与陌生人交往也是相互的。每个人都喜欢与真心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的人交往,而不喜欢与讨厌自己的人交往,这就是互动原则。

在对方的谈话过程中,应该及时地回应对方,由衷地表示你的赞叹、感慨:“啊,这太有意思了。”“真想不到,会是这样的吗?”或者不时地插入一两个小问题,开启对方的思路。只有这样,对方才会觉得你很愿意与他交谈,从而把你看成他的知已。假如对方开了一个玩笑,即使不是很好笑,你也应该表现出非常好笑的样子。反之,假如你在第一次交谈中就神情冷漠,表现出对对方的不感兴趣、心不在焉,甚至连看也不看他一眼,他就会马上在心里决定离开你。因为你给他留下了一个骄傲无礼、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印象。

由此可见,要想友好地与陌生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首先要主动接纳别人\喜欢别人,这样才能在彼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只要把握好这些准则,就能够与陌生人建立友好和谐的交往关系。

6.多次接触能够增进亲密关系

大学毕业后,李杜进了一家医药公司当了医药代表。有一次,他去一家比较有名的医院拜访一位科室主任。非常巧,那家医院的院长刚刚因为受贿而锒铛入狱,因此,不等李杜开口说话,主任一眼就看出他是医药代表,马上就把他轰了出去,并且怒气冲冲地说:“赶紧出去,快走!”

几天后,李杜再次来到主任办公室门口。主任看到他,再次勃然大怒:“你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居然腆着脸又来了!”没办法,李杜只好又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李杜连着被轰走两次,如今手足无措,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继续进行这次棘手的销售。迫于无奈,他只得打电话请教主管。主管指点李杜说:“大胆地去吧,既然那个主任已经骂你两次了,就绝对不会再骂第三次了!”

果不其然,当李杜厚着脸皮第三次来到主任办公室时,主任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你小子,脸皮倒是真够厚的!就凭你这股劲儿,就能成大事,看到你,我就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我就帮帮你吧!”

在主任的介绍下,医院从李杜那里进了很多药品。在相互了解之后,那位主任竟然还号召医院同事介绍女朋友给李杜认识。他拍着胸脯向大家保证,说李杜的人品特别好,能力也很强,小姑娘跟着他肯定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作为销售人员,被客户拒绝是很正常的事情。对待新事物,人们都有抵制心理,这是因为人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惯性状态,即原有的气场。在那么多的销售人员中,为什么有人能够干得风生水起,而有人只能平平庸庸呢?关键就在于这个销售人员是否能够坚持。对于优秀的销售人员来说,跑客户是主要的工作。正是因为他们跑客户很勤,所以他们的气场能够对客户产生很大的影响。就像李杜一样,从第一次、第二次被主任轰出门去,到第三次主任发自内心地欣赏他、认可他,完全归功于他的坚韧和勤奋。假如每个销售人员都像李杜一样,业绩怎么会不好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多次接触能够给人的心理带来暗示作用。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也许对一个人没有好感,但是,假如对方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了很长时间,我们就会日久生情,渐渐地对其产生好感。

为了验证多次接触能否增进气场亲密感,美国心理学家扎亦因思博士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博士从毕业相册中抽出一名学生的照片,并且拿给五组被试者看。给第一个小组看的时候,博士把照片在他们面前一晃而过,只给他们1次看照片的机会。给第二个小组看的时候,博士给了他们2次看照片的机会。就这样,博士给第三个小组看5次照片,给第四个小组看10次照片,而第五个小组看照片的次数最多,高达25次。

每组依次看完照片之后,博士询问被试者们对照片里人物印象如何。结果显示,第一次因为看照片的机会只有一次,所以相比之下对照片上人物的印象非常浅淡;而随着看照片次数的增多,第五组被试者对照片上人物的印象最好。

除了利用照片之外,心理学家们还直接用真人做过类似的实验。然而,不管是利用照片,还是利用真人,结果都是一致的。

除了影响他人之外,气场还会在人们接触过的物体上留下印记,其中包括物体与环境。随着接触时间的增长,接触密切程度的加深,这种印记也变得越来越明显。例如,假如你从小就住在属于自己的房间里,那么你对这间房间的感情肯定很深,觉得它与你兄弟姐妹的房间或是父母的房间感觉截然不同。再如,你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坐同一个座位,那么,你的气场就会在它身上留下印记,它就成了你的座位。

总而言之,我们的气场会以一种独特的能量形式,散发并占满我们周围的空间。我们与一件衣服、一个新家、一个人的磨合,正是我们的气场用独特的能量频率对物体、环境或者人进行磁化和协调的过程。很多人换了床就彻夜难眠、无法安睡,正是因为他们失去了那种令他们感到熟悉的能量。在婴儿时期,假如妈妈抱着哭闹不已的婴儿,或者给他盖经常盖的毯子,或者给他他经常玩耍的玩具,婴儿就会很快平静下来。这是因为,在这些婴儿非常熟悉的物品身上,留下了孩子的气场印记。一旦得到这些东西,他就会觉得很熟悉、亲切,而且还能重新回收其中的能量,从而感到安心、舒适。

与某物、某人或者某环境接触得越多,关系就越亲密。因此,只有我们主动与某个人多多接触和联系,才能与其建立亲密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接触一次,彼此间的印象就更深刻一些。很多人都看过《一帘幽梦》,都对紫菱与楚濂、费云帆之间的爱情纠葛印象深刻。其实,这正是接触在爱情中的奇妙作用。

在不知道楚濂喜欢自己的时候,紫菱始终深深压抑着自己的感情。而一旦楚濂向她表白,她的爱意就像潮水一般难以遏制。因为气场相近,他们相互吸引,彼此深爱。即使中间还有个绿萍隔着,他们仍然彼此牵挂,互相惦念。遗憾的是,他们的爱情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他们无缘走进结婚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