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常识全知道
47611400000040

第40章 国学经典(11)

《日知录》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顾炎武曾把写这部书比作“采铜于山”。他说,当今的人写书,就像当今的人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作废铜铸钱。铸出的钱,既粗恶,又把古人的传世之宝毁坏,岂不两失?顾炎武注重收集第一手资料,在治学上严谨扎实,堪称楷模。这在《日知录》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日知录》内容宏富,贯通古今,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30余卷。顾炎武撰写《日知录》,“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日知录》是寄托作者经世思想的一部书,内容大体分为三类:经术、治道、博闻,而核心则是治道。

顾炎武认为社会风气的好坏决定着社会兴衰,认为“风俗衰”是乱之源,并列举大量事例,说明奢靡浮华的社会风气,是导致国家衰亡的重要原因。他说评价君主的功绩首先要看社会风气。他不但从政治上提出了整顿“人心风俗”的具体措施,如重流品、崇厚抑浮、贵廉、提倡耿介和俭约等,还从经济上分析了“人心风俗”败坏的原因,认为要使风俗变好,必须有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物质条件。

顾炎武看到了“势”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张进行社会变革,提出要顺势而行,“物来而顺应”的变革思想。

后人给《日知录》很高的评价,梁启超说:“论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人。”

【子部·类书】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是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宋太宗赵光义立志弘扬传统文化,重视各种古籍资料的收集,于太平兴国年间(976-983)下诏,由翰林学士李昉主纂,扈蒙、王克贞、宋白等十三人参与修撰而成。初名《太平总类》,宋太宗每日读三卷,用一年的时间读完,遂改题此名。

《太平御览》在编纂的时候,充分利用了皇室的藏书,并多用以前的类书做蓝本,修订增删而成。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55部,备天地万物之理,政教法度之原,理乱废兴之由,道德性命之奥;可谓包罗古今万象。

《太平御览》共引用古书上千册,十之七八已经失传,是保存古代逸书最为丰富的类书之一。此书体例是每条引证都先写书名,次录原文,按时间先后排列,不加己见。所采多为经史百家之言,小说和杂书引得很少。正文作大字,注文作双行小字,附于本句之下,较其他类书更为明晰。而且内容充实,裁剪得当,读来趣味盎然。《太平御览》与同时编纂的史学类书《册府元龟》,文学类书《文苑英华》和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合称为“宋四大书”。

《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为李昉、扈蒙、李穆等奉宋太宗之命编纂,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500卷,目录10卷。

《太平广记》专门收录先秦两汉至北宋初年期间的野史、笔记、传奇等作品,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巨大、内容丰赡的古代文言小说总集,引书大约四百多种,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来源,但偶尔有些错误,造成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因而不能根据它作出精确的统计。《太平广记》按主题分92大类,下面又分150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总集。其中有不少书现在已经失传,只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它的遗文。许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小说,全靠《太平广记》保存下来。

《太平广记》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宋代以后,话本、杂剧、诸宫调等多从《太平广记》一书中选取题材,转引故事。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子部·小说】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笔记体志怪小说集,以辑录鬼怪神仙故事为主,也包括一些琐闻杂记。它的作者是东晋初年著名史学家干宝。干宝有感于父亲之婢和兄长死而复生的神异经历,遂“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而成此书。

《搜神记》内容十分丰富,有神仙术士的变幻,有精灵物怪的神异,有妖祥卜梦的感应,有佛道信仰的因果报应,还有人神、人鬼的恋爱,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

《搜神记》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语言雅致清峻、曲尽幽情,是“直而能婉”的典范。其艺术成就在两晋志怪中最高,对后世影响极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等许多传奇、话本、戏曲、通俗小说都脱胎于此,许多故事被作为典故流传下来。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8卷、有491篇,约40余万字。

《聊斋志异》插图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淄川人。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用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把听到的故事修改写到书里去。

《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故事新奇,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材大多来自民间传说和野史逸闻,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它成功地塑造了婴宁、小翠、红玉、连城等众多的艺术典型。不少作品,寓意深刻,对人们有启发教育意义。

从内容来看,故事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抨击当时社会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如《促织》、《红玉》、《梅女》等;二是批判科举制的弊病和罪恶,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等;三是宣扬婚姻自由,如《婴宁》、《阿绣》、《青娥》、《连城》等;四是阐释自己的伦理道德观,如《画皮》、《崂山道士》等。

《聊斋志异》将古代小说中“志怪”、“传奇”和“人情”融为一体,吸收了古代白话小说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简洁而优雅的文言风格,艺术造诣在历代文言小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聊斋志异》一问世就很快风靡世间,三百年来经久不衰。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西游记》

明刊本《西游记》插图《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为吴承恩所著,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吴承恩(151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面

前顽强不屈,随机应变。

《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做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

《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已成为文学中的经典。

《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被后人归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还有一种说法是施耐庵著,罗贯中编辑。

明容与堂刻本《忠义水浒传》插图施耐庵(约1296-1370),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宋代说书伎艺兴盛,在民间流传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说书人采来作为创作话本的素材。施耐庵正是把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才写成这部优秀的古典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本质。《水浒传》对北宋社会的一切,几乎都有涉猎,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风俗画卷。

《水浒传》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极富传奇性,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含短篇,起伏跌宕,变幻莫测,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紧扣读者的心弦。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等,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但《水浒传》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而迎合读者,而是紧紧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思想,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

《水浒传》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宋江、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对后期的小说创作影响很大,在文学成就上受到后世不少文学评论家的赞许。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李渔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后来将《儒林外史》、《红楼梦》与“四大奇书”合称为“六大奇书”。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三英战吕布罗贯中(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文学家。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三国演义》作品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通过这些描写,反映了汉末大分裂时代的苦难和明君仁政的愿望。其结构宏伟而又严密精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突出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这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他还具有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是忠义的象征;刘备则是一位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

《三国演义》的中心内容是演绎各集团间的种种矛盾乃至战争,这一切都是通过复杂的故事情节来完成的,而在讲述这一个个曲折的故事时,作者又总是以人物为中心。例如对著名的赤壁之战的描写,作者使用了八回的篇幅,细致、周详地一步步推动情节:游说江东、孙吴内部的矛盾、孙刘联盟的形成、双方的备战等,全都娓娓道来,而这些情节的描写,又都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作用,显示诸葛亮高超智慧作铺垫。

《三国演义》还描写了很多战争场面,构思宏伟,手法多样,展现了一场场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六出祁山等战争的描写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让人惊心动魄,回味无穷。《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气势充沛,生动活泼,对后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1784年),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

《红楼梦》为曹雪芹所撰,后四十回多认为由高鹗续成。曹雪芹先世曾为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后家道中落,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批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清费丹旭绘《黛玉葬花》《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作品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

《红楼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刻画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400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情世俗。还是研究中国古代官制、哲学思想、文化形态、民俗现象,甚至铁器、瓷器等手工业制造的重要史料,所以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研究者众多,甚至形成了“红学”这一大综合性学科。

《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顶峰。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水平,是一次巨大的提升,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起,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整个欧洲。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