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47645200000174

第174章 汉宫春

辛弃疾

立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①。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②。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③。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④,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⑤。生怕见⑥、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释”

① 春幡:《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裁为小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② 西园:作者另外词中还提到东园,疑均是瓢泉之景。③ “黄柑”二句:《遵生八笺》:“立春日作五辛盘,以黄柑酿酒,谓之‘洞庭春色’。故苏诗云:‘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④ 薰梅染柳:李贺《瑶华乐》:“薰梅染柳将赠君。”⑤ 解连环:喻愁结之难解。语出《战国策》,参见周邦彦《解连环》注。⑥ 生怕:最怕,只怕。

“语译”

春天已经回来了,你看那美人的头上,已悬挂着飘来晃去的小幡旗。可是无缘无故的风雨,却不肯将残余的寒冷收敛起来。当年相识的燕子,我想它今晚也一定会梦到我的西园的。我还不曾操办进黄柑酒、还有捧出堆放着青韭的五辛盘等立春日要办的事情呢。

但我却笑东风,从此便要忙着使梅香飘溢、将柳色染黄,再也没有一点空闲了。有了空闲便又钻到镜子里来,将人们红润的脸色一一改变。平白而生的愁绪总也不断,试向,什么人有本领能把那玉连环解开呢?我最怕见到那花儿开放又飘落的景象,还有某天早起便见越塞的归雁先飞回北方去了。

“赏析”

此词当为作者晚年在江西铅山瓢泉闲居时所作。词借立春的习俗和季节特点来写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是婉约的,但到末尾,字里行间仍流露出忧国之思来。

发端四字破题,春归之日,就是立春。说春归,有从梅花见的,有从飞雪见的,渐渐地就有芳草、新柳、绿水、东风、海棠、桃李、莺燕、蜂蝶等等,却从来未曾有人说过“看美人头上”而可知“春已归来”的。这“袅袅春幡”插在家人头上,既是立春日的风俗,当时必人人能见,但可用作诗料,却是辛弃疾第一个发现。然后从风雨尚寒,锁定其为早春的最初日子,文思极为细密。其时,尚未见燕子而知其即将飞来,故用一“料”字。古人认为燕认旧主,必飞回故宅,所以说从前离去之燕。当在“今宵梦到西园”。辛词中另有“东园”,应皆为瓢泉之景。又稼轩曾于庆元二年(1196)遣散歌姬,倘句有所托,似借燕子说某一遣去之侍姬,则此词当作于庆元三年春至嘉泰三年(1203)起废之前。燕似故人,既将至,则当以客待之,或由此而想到待客事。然野老闲散,未办杯盘,“黄柑荐酒”、“青韭堆盘”,都不曾准备。随手便把立春习俗写入。

换头后放开写。从立春之后,春意一天天浓暖起来这层意思说开去。这意思平常得很,能否入词,关键全在于如何表述,是否有诗趣。作者将“东风”作为化生万物的春天的代表,将其拟人,而且是个大忙人。而作者自己却是个“闲人”,所以“笑”他何必如此忙碌:一会儿要让梅花飘香,一会儿又要将柳丝染黄,弄得一点空闲也没有。“薰梅染柳”四字,用李长吉歌诗语自好。最后还要说到人,“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设想更奇特,语言更风趣,诗思极为灵活。这就引到正题了。“清愁”与“闲愁”的意思差不多,词人照例把自己的愁绪说成是平白的、多余的、自惹的,实际上恰恰是严肃的、深刻的。“病树前头万木春”,大自然恢复了生机,而自己却憔悴枯槁了。如放翁所谓“一事无成老已成”,此所以“清愁不断”也。伟大的爱国诗人如放翁、稼轩,处于不能有所作为的南宋时代,终生都有一段解不开的爱国情结,用“连环”之喻来形容是非常恰当的。末两句通过说自己“生怕见”的景象来透露心意,同时切紧“立春”题意。其时,花尚未开,雁尚未见,但随即将会见到。“花开花落”,是韶光易逝、好景不长、希望而又失望的象征;塞雁北归最早,故薛道衡《人日(正月初七)思归》诗有“人归落雁后”之句。人不能驱逐胡虏、收复失地而北归,却见“塞雁先还”,此情此景何堪!故曰“生怕见”。在婉约风格的背后,隐隐透出悲愤来。陈廷焯谓“稼轩词其源出自《楚骚》”(《白雨斋词话》),指的正是这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