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47645200000264

第264章 女冠子

蒋捷

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①,一片笙箫,琉璃光射②。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③,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④。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⑤。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⑥。吴笺银粉砑⑦。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⑧。

“注释”

① 宝钗楼:本咸阳酒楼名,此泛指歌馆酒楼。② 琉璃:指琉璃彩灯。③ 暗尘明月:唐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④ 蛾儿:妇女头戴的彩花。⑤ 灺:音谢,烛的余烬。⑥ 钿车罗帕:周邦彦《解语花·上元》:“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⑦ 砑:音迓,碾;以石碾磨纸、布、皮革等物,使之光滑,叫砑光。⑧ 夕阳西下:范周《宝鼎现》:“夕阳西下,暮霭红隘,香风罗绮。”词写元夕盛况。

“语译”

兰蕙花香,雪霁天晴,池水映着楼馆,风景如画。春风飞到豪华的酒家高楼上,那里是笙箫齐奏,热闹非凡,琉璃彩灯,光华四射。而眼前的元宵节呢,只不过是胡乱地将灯挂上,早不是那盛世年代暗尘随马、明月逐人的繁荣景象了。何况年来我心情懒怠,怕抛头露面,也不好意思出去,跟那些头戴彩花的姑娘们一道,争着看热闹戏耍。

江边的城市,初更敲响时,人声已静,试问有谁能再向老天爷借来当年的繁华?我剔除红烛燃尽后的余烬入睡,只有在梦中还隐隐约约能看到饰着金花的豪华车辆和佩带着香罗手帕的盛装仕女。吴地的笺纸碾着光闪闪的银粉,我准备将往昔临安元夕的风光景物都记载下来,写成能供人闲聊的故事。我不禁笑了,因为我听到邻居的那位年轻姑娘,靠着窗子还在唱“夕阳西下”那早已过了时的元宵老调。

“赏析”

这首元夕词写于宋亡之后。作者在临安经历了两个朝代景况全然不同的元夕,就在这首词中把今昔的元夕作了对比,藉此发抒自己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词开头“蕙花香也”到“琉璃光射”六句,写的是南宋时临安元夕的盛况。所以写得花香雪霁,风光如画。夜晚的酒楼上,更是乐声喧阗,光彩夺目,与下文以冷冷的不屑语气说出来的“而今灯漫挂”五字,形成鲜明对照。也因有“而今”句,方知前面所述的是旧事。如今景况既如此冷清,似无可再写,却又写出四五句来。先用排除法说今非昔比,倒在说“今”中又带出“昔”来,将苏味道写元夕的很有名的两句诗,压缩为“暗尘明月”四字,来概括“那时元夜”,前面加“不是”二字,便成了“而今”。这是一层,说客观景象;再说主观心情也不好。写来与李清照《永遇乐》“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是同样的心态。

过片先承前,说眼前元夕冷落。“江城”,指临安,因城在钱塘江畔,故谓。“初更打”,为时尚早,而已是“人悄”夜静了,与当年弛禁欢庆,通宵达旦,不可同日而语。故接以问句深深感叹之。“繁华”二字,于句意当置于“借”字之后,虽为押韵而倒装,句子反因之而峭健。“剔残红灺”,谓夜深入睡。现实既是冷酷的,唯求之于梦中再现昔日之辉煌。梦境醒时难觅,则生“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之想。因文字毕竟只在纸上,于事无补,故谦称“闲话”,犹诗人词家惯把自己的家国之恨称为“闲愁”。方此时,忽闻邻女唱宋代元宵旧曲(范周,北宋人),想到如我之迂拙背时而拳拳不忘故国者,居然尚有其人,且竟是“绿鬟”(乌髪)少女,实在有点出乎意外,所以要“笑”。其实,这也是作者借笑他人而在作苦涩的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