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47645200000265

第265章 高阳台

张炎

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①,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②。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杜鹃。

“注释”

① “接叶”句: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② 断桥:在西湖白堤的东北一端,近宝石山。③ 西泠:桥名,在西湖孤山西侧。④ 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于此,故名。借指甲第富宅。⑤ 斜川:在江西星子县,陶渊明曾作《游斜川诗》。借指文人雅集处。

“语译”

茂密的树叶中有黄莺筑巢,湖面的微波翻卷着飘落的柳絮,夕阳斜照时断桥边聚集了游湖归来的船只。一年中这样的游览能有几次呢?再要看花又得等到明年了。东风啊,你暂且与蔷薇花为伴停一停吧,因为到蔷薇花开时,春天也已到让人怜惜的地步了!更凄惨的是,浓绿密布的西泠桥边,也只能见一抹荒凉的烟霭了。

当年的燕子不知飞向何处,只有密密的青苔长满了昔日豪门富户的聚居处,深深的荒草遮暗了游客文人们常来雅集的地方。我还听说那种新近才有的忧愁,现在也已传到沙鸥的身上了。我无心再去继续做那以往笙歌游乐的梦,只是关上一道道的门,喝上点酒,悠闲地去睡大觉。请别把窗帘打开,我怕看到花儿在飞去,也怕听见杜鹃在悲鸣。

“赏析”

在这首题为“西湖春感”的词中,作者以伤春的形式来抒发亡国之痛。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是湖山春欲暮之景,“夕阳断桥归船”,又是一天将尽之时,作者怅然欲愁心态已暗暗从写景中透出。周密曾记游人春日泛湖之情景,谓游船多自南至北,至午则纷纷入西泠里湖,向晚尽出断桥骈集(可参见其《曲游春》一词的说明)。“夕阳”句正反映了当时的实况。接两句点出春暮花稀,芳意都尽。妙在“能几番游”句承前“归船”,“看花又是明年”句启后欲留春住意。“东风”二句,写得痴情可怜,曲折委婉的笔法,非他人能有。末三句更转进一层。西泠桥东傍孤山,北连葛岭山麓,水通里外湖,正处于“万绿”丛中,为西湖游览之中心地段。今只见“一抹荒烟”,其寥落荒凉之象,能不令人“凄然”!

换头“当年燕子知何处”,语气与上片结句紧相连续,暗用“旧时王谢堂前燕”意,故回答是“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唐民谚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谓此二家,门阀极高,气焰熏天,故以“韦曲”借作豪门甲宅的代表;“斜川”也是借指游人雅集之胜地。如今唯见“苔深”“草暗”,这是上片“一抹荒烟”的继续发挥。然后说到愁,却又偏不说自己,而用“见说”,是听人家说的;也不说人愁,而说鸥愁。悠闲的鸥鸟通常是远离世嚣、自由自在的象征,但由于人的主观感情的辐射,看去似乎也有人愁绪;鸥尚有愁,况人乎?愁而曰“新”,正因故国已变新朝也。这以后,才转入正面说自己。闭门谢客,“浅醉闲眠”,以便能在遗忘中求得安宁。这虽不免有点颓唐消沉,逃避现实,但毕竟是出于亡国之痛难排,出于无奈,不如此,又能怎样呢?末三句,“飞花”“啼鹃”,与发端“巢莺”、“卷絮”相应,是春去也是悲悼的意象,因而词人“怕见”“怕听”,以祈求语气写出,尤能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