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面说,一面走着,前面横着的一条河拦住了去路。宋定伯叫鬼先过去,侧耳一听,鬼过河时一点蹚水的响声也没有。轮到宋定伯过河时,他无法像鬼那样无声无息,而是把水打得稀里哗啦地乱响。这时,鬼又怀疑地问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响声?”宋定伯说:“我是新鬼,还没学会蹚水,不用奇怪,以后还请你多多指点我。”鬼见他如此看重自己,就不再怀疑了。
快到宛市时,轮到宋定伯背鬼,他使劲地把鬼抓住。鬼在他背上“咋、咋”地直叫唤,要求下来。宋定伯根本不予理睬,迈开大步,朝前直奔。一直到了宛市,宋定伯才把鬼放下,一瞧,鬼因为害怕行人,早已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怕他再变,连忙朝他啐了几口唾沫,然后把这只羊卖掉了,得了1500钱。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鬼没有什么可怕的,像宋定伯那样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就完全能制伏它。
《世说新语》刘义庆(403~444)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六朝时期宋的皇族,从小就被宋武帝刘裕看重。刘义庆生性朴素,喜欢做文章,常常同文学爱好者一起谈天说地。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内容包括五六百条精彩的小故事,是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有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主要记述的是汉末魏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行,对后世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是笔记体小说的先驱。
轶事小说的产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评论人物的风气很盛行,社会上的士大夫常常聚在一起,谈论一些名士的趣闻轶事,于是就有人把知名人物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小说,这就是轶事小说的兴起。
当时有许多人编辑了各种小说,可是这些书大都散失了,比较完整地流传到现在的只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它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的是东汉末年到东晋时期的士族阶层人物在生活中的言行和趣事,还记载了晋代司马氏的暴政和上层人物的豪奢生活,此外还有称颂好人好事的内容。
大金榜书中有许多文章描写了当时的文人不拘小节、崇尚清谈的处世态度,如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很喜欢喝酒,常常借着酒劲脱光衣服放松自己。当别人讥笑他的时候,他反驳说:“我拿天地当房屋,拿房屋当衣裤,你们为什么要钻到我的裤子里来呢?”令人哭笑不得。
阮咸也是这样一位性情率真的人。当时有个习俗,每到七月初七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晒晒衣服,这就为一些豪门富户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这一天,当他的邻居晒衣服的时候,只见架子上全是绫罗绸缎,光彩夺目。阮咸家里很穷,可是他却不慌不忙地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拿出来晒。有人问他干什么,他说:“不能免俗,只有和大家一样了!”这件事情虽小,却体现出他对世俗礼法的蔑视和对虚荣的挑战,赞扬了他不畏权贵、不加伪饰的美德。
古代科举考场《世说新语》中还记载了一些吝啬鬼的故事。在《俭啬篇》中记载了司徒王戎的故事:他家里特别有钱,十分富贵,有万顷的良田和许多豪宅。可是他十分吝啬,对家中的柴米油盐都要经常算计,常常和夫人在晚上关起门点着灯数钱,一分一毫都要小心翼翼地攒起来。女儿出嫁的时候,他只给了一点点嫁妆,说什么也不肯多拿一点。女儿没有办法,只好向他借了数万钱。没想到这成了王戎的一块心病,他总是担心女儿赖账不还。此后,女儿每次归家,他都摆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冷言冷语,直到女儿还钱了,他才对女儿露出了笑脸。他家还有一棵李子树,结的果实又大又甜,收了李子之后,他舍不得吃,也不许家里人吃,拿到集市上卖。他怕别人得到种子,长出和他的李子一样的果实来,竟然先把李子的核挖出来,然后才放心地出售。文章用简练的语言勾画出了王戎贪得无厌的嘴脸,批判了他吝啬的本性。
《世说新语》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采用描写和叙事巧妙结合的方式,语言精练,表达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于后世的文学有很大的影响。《世说新语》是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
《文心雕龙》刘勰(约465~约532)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南朝梁的文学理论家。他的代表作是《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系统性的文学批评专著,它不仅总结了先秦以来的文学创作经验,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文学理论的成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系统化奠定了基础,是中国文艺理论中为人们所重视的杰作。刘勰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办法,只好到寺院里做了一名俗家弟子,整天跟着和尚们念经、学习佛法,所以精通不少佛家的理论。后来,他出了家,真的成为一名和尚,改名为慧地。
刘勰的思想受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影响很深。他特别崇拜孔子,有一次,他睡觉的时候梦到了孔子,醒来的时候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所以,他的著作《文心雕龙》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的。
刘勰在创作《文心雕龙》的时候已经30多岁了,他花了五年的时间才写完这本书。《文心雕龙》共有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
《文心雕龙》中有总论5篇,是全书理论的基础,他反对当时浮艳的文风,提倡原道的文学。他说的“道”,指的是一种绝对的观念,他认为“圣人”才最能理解道的意义,所以提倡以圣人的文章为楷模。
文体论共20篇,指出了各种体裁的特色、写作方法及其源流。刘勰反对虚构的作品,认为作品不要脱离现实才好,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观点。
创作论有19篇,刘勰为了纠正当时文坛中注重雕琢的风气,提倡自然真实的文学。他说:“文章要以简洁善辩为好,不应该注重一些没有用的烦琐的文字;道理的阐述要以明白为妙,隐晦难懂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另外,刘勰也谈到了很多语言技巧的问题:要求文章不能多用偏旁相同的字,一些不必要的字句就应当删掉;主张文章的音节要和谐,比喻要用得恰到好处才行;反对描述空洞无物的内容;认为夸张要适当,修饰不能过头,等等。总之,刘勰提倡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来表现丰富的内容。
批评论有5篇,刘勰从不同的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文学批评是《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他在文章中比较了上古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作家的才华和学识,批评了司马相如等人的品行,说他们的作品太过浮躁;又表扬了屈原和徐干等人的品德,认为他们的文章应当被更多的人传诵。
在文学批判中,刘勰的态度是端正的,他认为文学批评家的态度要客观,不能有个人的憎恨和喜爱,也不能认为古代文人的作品就一定比当代文人的作品好,更不能沾沾自喜,通过贬低别人的作品来抬高自己。总之,他认为要实事求是,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最后一篇《序志》,说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文心雕龙》分为四个方面,但其理论观点是首尾连贯的,各部分之间又互相照应,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本书逻辑性强,语言典雅华丽,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文学中的很多问题,着重抨击了当时日益泛滥的形式主义文风。《文心雕龙》继承并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艺思想,比较全面地概括和分析了那个时代的文学现象,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后世有极为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