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约756)王昌龄(?~约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进士出身,曾任龙标尉的官职,所以世称王龙标。
王昌龄流传下来180多首诗,其中七绝诗有75首。他的诗集中地表现了两类主题:一类是歌唱边塞将士的乡思离愁,另一类是表现妇女的情怀。王昌龄的边塞诗十分有名,诗人善于挖掘边塞将士的内心世界,既描写了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斗志,又描述了他们对家园和亲人的挂念,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名作。在盛唐的诗坛里,有位诗人曾被誉为“诗家夫子”,他就是以擅长写绝句而闻名的王昌龄。
唐朝时期,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和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生活逐渐关心起来,不仅不觉得边塞生活荒凉可怕,反而感到很新奇。王昌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曾经随将士到塞外征战,因此边塞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王昌龄的边塞诗歌中,既描写了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斗志,又描述了他们对家园和亲人的挂念。
王昌龄的诗作中最突出的要算《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的意思是:“依旧是秦时的明月和汉时的边关,可是将士们征战万里还没有回来。如果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的话,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这是一首令人百读不厌的名作,描写的是边塞战争的场景,虽然只有四句,但包含了许多丰富的内容,有景、有情、有哀叹、有指责、有希望……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境安危的关心和希望战争停止、能让老百姓们安居乐业的情怀,反映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爱国主义思想。
王昌龄的《从军行》是另一首表现塞外生活的名作: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的意思是:“青海湖上层层浓云使雪山暗淡无光,站在孤城上向东遥望玉门关。沙场上战士们身经百战,铠甲已被磨破,然而战士们的信念是坚定的,那就是不平定楼兰的入侵誓不回还!”这首边塞诗描写了祖国边疆的将士誓死与敌人血战,不平定敌人绝不返回家园的顽强斗志和豪迈气概。
由于王昌龄的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所以当时的人们常常将他和当时另一位大诗人李白相提并论,他们两个人之间也因而建立了很深的友情。有一次,王昌龄得罪了皇帝,被贬官到湖南。当时的湖南人烟稀少,特别荒凉,算是边远地区,两个人相隔又很遥远,于是李白为王昌龄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子规指的是杜鹃,这首诗的意思是:“片片杨花在杜鹃的啼叫声中飘落。就在这个时候,我听说我的好朋友王龙标(指王昌龄)被贬官的消息,那个地方那么荒凉,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我只能将这份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希望它能乘着清风,伴随你去夜郎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