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人管人术
47708500000062

第62章 管人范本(13)

在六届四中全会上,周恩来尽管自己处境艰难,、他仍然发言指出:如果认为“凡是过去坚决执行立三路线者,或是指导机关主要负责同志,便是立三派,拿他们当派别看待,说他们不堪造就,这依然是立三路线的继续,我们也是要反对的。

”“因为站在派别观点上来解决问题,就一定会离开党的利益而只顾到派别的利益,这不是布尔什维克党允许的。

”他极力保护和团结尽可能多的同志,使党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六届四中全会后,罗章龙等非法成立“第二中央”、“第二省委”、“第二区委”、“第二工会党团”,进行分裂党的活动。

对此,周恩来又做了大量工作.找他们谈话,要他们立即停止分裂党的活动,承认错误,回到党的立场上来,并告诫他们,分裂党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

经过艰苦的努力,党终于从面临分裂的严重危机中摆脱了出来。

在1930年这段极其复杂艰难的历程中,周恩来用自己的政治生命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表现出他坚强的党性。

1972年,周恩来回顾这一段历史时仍痛定思痛地说:那时的情况已是中央破产。

党内分裂,自己工作得焦头烂额,舌敝唇焦,当时的心情是“照顾大局,相忍为党”。

作为领导者,不仅要善于处理和上级观点一致时的上下关系,还要善于处理和上级现点不一致时的上下关系,这就需要下级领导者识大体顾大局。

(八)蒋介石的管人歪念

作为一统率千万军队的统帅,如何方能更好地去管理下属。

而蒋介石运用了有效的方式方法使部将为其卖命,也不愧为一妙法。

说为一歪念,但能让其部将归身于己,真也难能可贵。

1.巧施小惠大法

蒋介石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载着师以上长官的字号,籍贯,亲缘及一般人不大注意的细节,凡是少将以上的长官他都要请到家里吃饭,四菜一汤,简朴之极,作陪的往往只有蒋经国,采用这种不请别的陪客的家宴方式显得更加亲热。

蒋介石请部属吃饭后,总要合一张影。

他与孙中山有一张合影,孙中山先生坐着,他站在孙先生背后,他与部属合影也摆个模式。

他常对部属说:“叫我校长吧!你们都是我的学生。

”如果不是黄埔学生,他也很慷慨:“哦,予以七期登记吧!”这样就提高了部属的身价。

蒋介石给部属写信,除了一律称兄道弟外,还用字号,以示亲上加亲,他很懂得人情世故。

蒋介石不仅熟记部属的名号、生辰、籍贯,而且对其父母的生日也记得很准,往往在他提起某将父母的生日时,使该将受宠若惊,十分激动。

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雷万霆调任他职时,蒋介石召见了他,蒋介石说:“令堂大人比我小两岁,快过甲子华诞了吗!”雷万霆一听,眼泪都快出来了,颤抖着说:“总统日理万机,还记着家母生日!”

蒋介石说:“你放心去吧!到时我会去看望她老人家,为她老人家添福增寿。

雷万霆自然死心塌地就成了蒋的心腹。

当杜聿明在徐州为蒋介石打仗卖命时,蒋介石从小本子上查到了杜母的生日,他立即命令刘峙在徐州举行仪式,同时又令蒋经国亲赴上海,送去了10万金圆券的寿礼,并且在上海举行隆重的仪式。

这个消息传到徐州,杜聿明十分吃惊,因为陈诚因病去台湾疗养,蒋介石才批5万!

蒋介石如此厚待杜聿明无非是让杜为他拼命死战。

蒋介石对部属很能具体对待,爱官的给官,爱钱的给钱,爱地盘的给地盘。

像陈布雷这样不爱官,不爱钱的旧知识分子,他又区别对待,在陈布雷50岁生日时,为陈书写“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个大字,并附书:“战时无以祝寿,特书联语以赠,略表向慕之意也。

蒋介石这一招起到很好的效果。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字出自诸葛孔明的名言,陈布雷接到蒋介石亲书的这八个字,感慨万千。

他常说:“蒋先生给我这八个字,使我特别感奋!淡泊为立身之本,宁静为处世要着,淡泊则与世无争,宁静则坚忍不拔,和我平日自勉正直平凡相表里。

能守正,则不致为环境所左右,他物所引诱,自然宁静;甘平凡,则透彻了解本身之能力志趣,以谋对国家社会作适当的贡献。

平平淡淡的八个字,使陈布雷认为蒋介石对他:“知其最深。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信条。

陈布雷正是奉行这一信条,兢兢业业为蒋效力,在蒋家王朝日落西山时,陈布雷以自杀表示了他对蒋的忠诚。

即使在遗书中陈布雷还说:“布雷追随二十年,受知深切,任何痛苦均应承担,以期无负教诲。

……我心纯洁质直,除忠于我公之外,毫无其他私心。

蒋介石十分重视网罗社会名流,他赞成刘备三顾茅庐得到孔明。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的亲信黄郛向蒋推荐了杨永泰,黄对蒋介石说:“海内有奇才杨畅卿先生,胸罗经纶,足以佐治,凡吾所能者,畅卿无不能;畅卿所能者,有时我还不及,国家大计,望公商之。

蒋介石立即约见杨永泰,二人纵谈国内外形势,分析统一的谋略,杨洋洋万言。

深得蒋的赞许,蒋则以为遇到了天下奇才,心中暗喜。

蒋请杨作为自己的智囊,杨再三推辞,蒋效法刘玄德三顾茅庐,才请出杨永泰。

杨永泰出任蒋幕僚长,蒋以宾师之礼待之,事无巨细,都与杨相商,言听计从,二人常常彻夜长谈,如晋桓公遇管仲一样,如鱼得水。

杨永泰得蒋知遇,十分感激,死心塌地为蒋出谋划策。

杨永泰的大红大紫,引起陈立夫CC系的强烈不满,陈立夫的“中统”勾结“军统”将杨枪杀于武汉。

杨永泰临死之时,左右问其遗嘱,杨永泰说:“吾早知必有今日,身已许国,为国而死,去复何恨?所可惜者,有志未遂。

国祸方长耳”。

蒋介石用人唯亲,一看是不是黄埔系,二看是不是浙江人,杨永泰既不是黄埔系,又不是浙江人,并且在蒋介石打天下时(1928年以前)未立下任何功劳,竟也被重用,这说明蒋在用人方面也是很狡猾的。

蒋介石不是军人材料,却有政治家的风度,就用人方面,很有一套,收买人心,别具一格。

他不仅熟记部下的生辰、籍贯,对其父母的生日也记得很准,这种感情投资方式真是高明。

2.善于旁敲侧击

陈明仁少年得志,心高气做,得罪了上司蒋鼎文。

官司打到蒋介石那里,尽管蒋对他恩宠有加,但禁不住谗言伤人,他还是遭到了冷落。

惠州战役后,有些人看到陈明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升三级,颇得蒋介石器重,便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接近他。

当时,陈明仁所在军中有一位热心人,得知国民党一位要人的女儿想找个年轻军官,便征得蒋介石和那位要人的同意,去给陈明仁做媒,以为陈一定会惊喜万分,谁知陈明仁无动于衷,坦然相告自己已有妻室,并明确回答说:“我是陈明仁,并非陈世美。

在其它事情上我可顺应蒋校长的意思,这种事情上却断难从命。

为免却这一类麻烦,陈明仁很快将妻子接到军中,手把手地教她写字写信,翻译电报,使她不但成为知书达理的好管家,而且还是自己工作的好助手。

蒋介石得知此事,非但没有怪罪,反而更喜欢陈明仁了。

这以后,陈明仁更加春风得意,1931年不到30岁就当上了陆军第三师独立旅少将旅长兼郑州警备司令。

但少年得志,也使得陈明仁心高气做,得罪了一些人,为此他受到一连串挫折。

中原大战中,他以一旅胜三师,创出“奇迹”,但由于顶头上司、师长陈继承对他不满,报到蒋介石那里的还是“骄傲犯上,不听指挥”。

据说原来蒋介石拟提升他为八十九师师长,经陈继承这么一说,只任命他为第八十师少将副师长兼二三八旅旅长,直到参加围剿红军的七里坪和新集两次战役后,他才被提升为第八十师中将师长。

在师长任内,他又得罪了当时的东路“剿匪”总司令蒋鼎文,受到更大的打击。

1933年11月,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人民政府,陈明仁的亲信、军需科长温汰沫在闲谈中无意说了些同情福建方面的话,被蒋鼎文暗派在军中的密探报告。

蒋鼎文早已对陈明仁的傲气不满,想借此机会打击陈明仁的气焰,所以指名道姓要陈明仁将温汰沫扣押送往总部审处。

陈明仁不予理睬。

后来,蒋鼎文借口视察部队,来到陈明仁师部,要亲自过问温汰沫的事。

陈明仁大兴其火,冲着蒋鼎文派来找他的参谋人员嚷道:“我陈明仁天不怕地不怕,这场官司可以打到蒋主席那里去!”不久,蒋鼎文指示,将一批“想潜伏在军中做军运工作”的被红军俘虏后又放回来的官兵全部“断然处置”,陈明仁没有照办,又让蒋鼎文抓住了大把柄。

蒋鼎文立即向蒋介石报告说,陈明仁不把那些人斩草除根,将使军队严重赤化,建议将陈明仁撤职。

不久,陈明仁接到蒋介右的电报:“八十师师长以副师长陈琪调升。

陈明仁来见。

中正。

陈明仁办理完移交手续,怀着不安的心情上庐山见蒋介石。

但出乎他的意料,见面后,蒋介石不仅没训斥他,反而向他含笑点头,和气地问他一些家庭琐事,又问他最近在读什么书。

陈明仁素来爱学习,并对蒋倡导读的《孙子兵法》、《曾胡治兵语录》等很有心得,所以与蒋介石谈起这些来,对答如流。

蒋介石很高兴,亲切地对陈明仁说:“子良呀,你还应该好好学学《剿匪手本》啊!我知道,在黄埔军校时,你只潜心钻研战术技术,既未受马列主义影响,又对孙文主义不感兴趣。

当个下级军官能冲锋陷阵就可以了,但是现在身为将领就不行了啊!这次调你回来,是想让你继续深造,到庐山军官训练团学习……”他稍为停顿了一下说:“就编在第三营任营副。

”临走,蒋介石又给了陈明仁5000元“特支费”。

陈明仁到军官训练团报到后,发现参加学习的都是校以上军官,还有一些师长、军长级将官,而自己居然被任命为营副来管他们,可见蒋校长对自己真是恩宠有加。

可是,他没有想到,等待他的,却是另一番“恩遇”。

庐山受训快毕业时,陈明仁从湖南同乡、黄埔同学黄杰那里听说,蒋介石要他到第二师去当参谋长,这实际上是一种贬谪,黄并告诉他这是蒋鼎文走了“夫人和蔡妈”路线的结果,希望陈明仁也走走这条路,或许还能有转机。

“夫人”当然是宋美龄,“蔡妈”是宋美龄自娘家带过来的梳头娘,由于深得来美龄宠信,便有了相当大的权威。

陈明仁心高气傲,自恃能征惯战,屡建奇功,怎肯低头拜在夫人和佣人名下!后经好友再三劝说,才勉强去拜见夫人。

宋美龄没做任何实质性回答,只是以柔和温婉的语气安慰了陈明仁一番。

陈明仁感到自己像一只风筝,一下从云端跌到了地面,他委屈、愤恨,但也无奈,只得暂去上任。

蒋鼎文仍不甘心,又通过蔡妈,传了许多不利于陈明仁的话到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耳朵里,加上陈不甘屈居师长之下,因此没过多久,参谋长也当不成了,一直被冷落了好几年。

陈明仁少年得志,心高气傲,得罪上司仍不自如,面对委婉的暗示批评无动于衷,终遭冷落。

3.感恩知遇

何为C.C.?

其由来两说并存:

其一: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被桂系军阀把持。

陈果夫为反桂拥蒋,以留在上海的部分党政干部组成“中央俱乐部”,英文译为Central Club,简称 C.C.。

其二:陈字的英文音“Chen”以字母“C”打头,故以C.C.代表陈果夫、陈立夫。

以二陈为首的派系即称C.C.系。

陈氏兄弟对C.C.的称谓非常恼火。

陈果夫曾气急败坏地否认说:“我的性格不会用外国字来组织自己团体的。

”然而,不论“C.C.”属于哪种含义,以二陈为首的政治势力的存在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它应蒋家王朝的建立而生,又随其在大陆的垮台而消亡,是蒋介石22年独裁统治的一大支柱。

身为C.C.系的“掌门人”,二陈在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陈果夫,名祖焘,字果夫,1892年10月27日出生于浙江吴兴一个商人家庭。

他的同胞兄弟陈立夫(名祖燕)小他8岁。

他们的叔父陈其美是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被孙中山称为一代“人杰”的著名革命党人。

他们兄弟即是由于陈其美的关系,而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

蒋介石与陈其美有着“安危同仗”、“生死与共”的患难经历,他在革命队伍中崭露头角,即得之于陈其美的“诱掖之功”。

他们相识在20世纪初年反清革命志士云集的日本,陈其美介绍这位浙江同乡加人了同盟会,并为其引见,与革命党领袖孙中山相识。

当时,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风暴正在孕育之中,陈其美、蒋介石奔走于日本与上海之间,开展革命运动。

在艰苦的环境中,二人“患难日迫,感激日深,几不知复有尔我之分”。

辛亥革命爆发,陈其美在上海举义,蒋介石闻讯由日本回国,受陈的派遣,参加了光复杭州的战斗。

随后,蒋介石回到上海,在已任沪军都督的陈其美手下任沪军第5团团长,并与其互换兰谱,结为异姓兄弟。

由此论之,蒋介石便与二陈有了叔侄关系。

辛亥革命时,陈果夫正值弱冠之年。

在陈其美的影响下,他于1911年3月正式加入同盟会。

武昌起义后,陈其美策动南京响应,陈果夫与其所在的南京陆军第四中学的同盟会员们积极筹划南京起义计划,后因形势发生变化,他与另两位同学到上海请示办法。

时闻清军由京汉线攻打汉口,形势对起义军不利,陈果夫等乃遵奉宋教仁的嘱托,赶赴武汉助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