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不容忽视的全球污染
47721700000010

第10章 悲伤的大地(2)

该组织迄今已成立40年。他们反对核试验,曾派出“彩虹勇士号”旗舰驶往南太平洋,反对法国进行核试验,以致被炸毁;他们反对捕鲸,曾派出“天狼星号”船封锁直布罗陀海峡,阻止苏联的捕鲸船队通过;他们反对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曾举行新闻发布会,揭露一些国家把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的真相;他们关注战争带来的环境危机;主张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关注工业公害事件,在反对基因改良食品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他们用“公众舆论”这个有力武器在唤起人们反对污染、保护环境,敦促有关国家或企业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为环境保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他们经常采取十分激进的行动,也使很多人对他们敬而远之,就连绿色和平组织的执行主任蒂洛·博德在谈到“绿色和平”的前景时也有些悲观地说:“追求环保的崇高目标是一回事,而保持社会和谐是另一回事。”

绿色和平组织的图标

虽然世界对绿色和平组织的行动评说不一,但他们作为环保非政府组织的一员,至今仍活跃在世界环保舞台上。

二、化肥,巨大的污染暗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肥料对于庄稼生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国年化肥施用量达4100多万吨,占世界总用量的1/3,成为世界化肥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化肥的使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作物增产,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1.13亿吨,增加到现在的5.12亿吨,其中化肥的贡献超过40%。

但是,化肥的过量和不均衡使用也成为我国农业的一个主要特点。由此不仅降低了农产品质量,还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我国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氮的淋洗和径流损失量每年约174万吨,氮素价值每年损失300多亿元。长江、黄河和珠江每年输出的溶解态无机氮则成了近海赤潮形成的主要原因。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调查显示,全国已有17个省的氮肥平均施用量超过国际公认的上限——每公顷225千克。抽样测定结果表明,北京菠菜硝酸盐含量高达2358毫克/千克,萝卜为2177毫克/千克;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2~8倍;南京蔬菜中超标率达75%。残留化肥,已经成为一股巨大的污染暗流。

19世纪,英国骨粉的进口量大增;南美地区的海鸟粪便成为抢手货;欧洲农场主甚至到拿破仑时期的战场(滑铁卢、奥斯特利茨)寻找骨头撒到田间。对肥料的需要,催生出有关研究和发明。德国化学家李比希首次弄清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但其中的首要制约因素始终是氮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田地里正在喷洒化肥,而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难以直接利用。于是,直到哈伯发明人工合成氨方法,才有20世纪以来化肥的大规模生产。从此,农业快速步入工业化生产模式。

最近20年内全世界化学肥料的消耗量增加了3倍,氮肥使用量增长尤其快。化肥使用量的增加,虽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由于使用量不当以及施肥方法不合理,常使很多化肥被浪费掉,并且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从而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多方面失调。国外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对有机肥的作用逐渐有了客观评价。20世纪70~80年代,西方掀起有机农业,十分重视和强调有机肥料的作用和使用,排斥化肥。但以后的研究发现,不合理地过量使用有机肥,同样造成土壤硝酸盐积累和地下水污染,甚至污染食品。

★绿色追问——化肥污染

化肥污染是农田施用大量化肥而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的现象。农田施用的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氮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利用率仅为15%~20%,钾肥利用率也不超过65%。我国每年通过挥发、反硝化、淋失等途径损失的化学氮多达1200万吨~1400万吨。现有复合肥中的磷在进入土壤后,大约35~40天有效性即下降80%,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

化肥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五方面:一是使水源污染,造成人们生活用水的短缺,并因饮用被污染的水源而损害健康。二是导致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被暴雨冲刷后汇入水体,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导致水草繁生,许多水塘、水库、湖泊因此变臭,成为死水。三是使土壤酸化以及物理性质恶化。一旦土壤中某种营养元素过剩,会造成土壤对其他元素的吸收性能下降,从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平衡,导致土壤板结。四是食品、饲料中有毒成分增加,危害人体健康。五是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化肥中的氮元素等进入大气后,增加了温室气体,导致环境温度升高。

遭受化肥污染的土地和水源

防治化肥污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防止化肥污染,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2)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土质疏松,防止土壤板结。

(3)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量。

(4)制定防止化肥污染的法律法规和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规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控制化肥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产生的污染。

经过科学家的努力,用菌肥代替化肥将是一个不错的前景。菌肥不会像化肥那样积淀在植物叶上或土壤中,一遇到降水就会随之流走,它可以把固态氮转化为易吸收的离子态的氮,从而使板结的土壤变得柔软。菌肥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持续地供给养分。

(1)美国

1980年美国通过了《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主要意图在于清洁全国范围内的有害地块,并明确清洁费用的承担者,对土壤污染采取“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1997年5月,美国政府发起并推动了“棕色地块”(工厂搬迁后留下的被污染的土地)全国合作行动议程,当年联邦政府在100余个棕色地块投入的资金超过4亿美元。1998年3月,美国确立了16个“棕色地块”治理示范社区,吸引了39亿多美元的开发基金。同时美国农业部对土壤保护采取了其他一些举措。如:到农场进行技术援助和知识培训;支付给农民转入土壤保护而停止生产土地的租金;采集数据资料,对土壤保护项目进行评价和研究;为保证土壤保护项目的实施,防止土壤用途的改变,和农民签订资金支付协议。从美国保护土壤污染的举措中可以看出,美国在法律制定中侧重于对农民利益的维护、保护以及对土壤资源的养护。

(2)日本

日本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但是日本相比较于中国,更注重土壤的养护与土壤污染的保护。尽管日本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但是日本农业的生产方式是保守而重生态的,注重精耕细作与土壤的更新。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对土壤进行大面积修复的国家。日本于1970年颁布了《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并于1993年进行了修订,其目的是“为了防治和消除农业用地被特定有害物质污染,以及合理利用已被污染的农业用地,研究防止生产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家畜产品,以及妨害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措施”,并且对已经或可能被污染的区域进行划界,指定对策区域,并在该区域范围内进行科研及改良、治理等。

(3)德国

德国《土壤保护法》于1999年3月1日开始实施。德国的土壤保护法对土壤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土壤管理方面,防止土壤紧实;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种植防风植物,加大已有防风的种植密度,并加大种植面积,以避免土壤风蚀;尽可能采用轮作方式;保持土表高覆盖度;尽可能减少土表的机械使用;作物残留物和有机物均衡处理;保持土壤适宜的酸碱度,以保证土壤微生物活力。第二,在肥料管理方面,对施肥方式、措施,不同肥料的应用与管理,不同肥料与土壤的关系,如何确立施用何肥料以及如何实施能够保障土壤的肥力、酸碱度平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三,对于肥料中重金属的含量做出了明确的限制性规定。德国的《土壤保护法》对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或土壤退化的相关规定比较具体,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在防风植物的种植、轮作方式、作物的残留物处理、土壤成分平衡、肥料管理、肥料中重金属的含量等都有较好的规定。

三、病源,来自一座垃圾仓库

腊夫运河(Love Canal)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一个世纪前为修建水电站挖成的一条运河,20世纪40年代就已干涸而被废弃不用了。1942年,美国一家电化学公司购买了这条大约1000米长的废弃运河,当做垃圾仓库来倾倒工业废弃物。这家电化学公司在11年的时间里,向河道内倾倒的各种废弃物达800万吨,倾倒的致癌废弃物达4.3万吨。1953年,这条已被各种有毒废弃物填满的运河被公司填埋覆盖好后转赠给了当地的教育机构。此后,纽约市政府在这片土地上陆续盖起了大量的住宅和一所学校。厄运从此降临在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身上。

从1977年开始,这里的居民不断发生各种怪病,孕妇流产,儿童夭折,婴儿畸形,癫痫、直肠出血等病症也频频发生。1987年,这里的地面开始渗出一种黑色液体,引起了人们的恐慌。经有关部门检验,这种黑色污液中含有氯仿(CHCl3)、三氯酚(C6H3Cl3O)、二溴甲烷(CH2Br2)等多种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极大的危害。这件事激起了当地居民的愤慨,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宣布封闭当地住宅,关闭学校,并将居民撤离。事出之后,当地居民纷纷起诉,但因当时尚无相应的法律规定,该公司又在多年前就已将运河转让,诉讼失败。直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对策补偿责任法在美国议院通过后,这一事件才被盖棺定论,以前的电化学公司和纽约政府被认定为加害方,共赔偿受害居民经济损失和健康损失费达30亿美元。

20世纪以来,工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垃圾问题也开始时刻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垃圾是固体废弃物的一种。目前,全世界的垃圾生产量在不断增长,每年产生的垃圾约达100亿吨,相当于全世界粮食产量的6倍,钢产量的14倍。美国近20年来的垃圾的增长曲线甚至超过了人口增长曲线。城市垃圾不仅是生产量增长,而且在成分上也与过去有着质的变化。除了大规模的工业废弃物污染以外,生活垃圾中的有毒废弃物污染在20世纪中期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种早期的污染物排放即便停止了,有毒物质也会长期滞留于环境中,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对生态环境的自净循环系统造成破坏。

任意丢弃的固体废弃物

据英国科学家对垃圾填埋场附近的820万个婴儿调查后发现,患先天缺陷、脊柱裂的婴儿明显增多,在每年出生的1万多个患先天缺陷的婴儿中,有3420个婴儿与垃圾填埋场有关。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1年对各类垃圾处理场345座调查表明,我国垃圾填埋场已经普遍发生渗漏。几乎所有垃圾填埋场排放的污染物,均未达到国家有关污染控制标准。尤其是早期的城市垃圾填埋大多比较简陋,渗漏是很难避免的。经对北京的几个大型垃圾填埋场的渗漏检测证实,均已发生了明显的渗漏。某些垃圾填埋场地下渗漏污染已造成周围十几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地下水不能饮用。

★绿色追问——固体废弃物污染

腊夫运河事件是典型的固体废弃物无控填埋污染事件。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是指被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固体废弃物可对环境造成多方面的污染,其危害从腊夫运河事件可见一斑。如果把固体废弃物直接倾倒入江河湖海,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如果露天堆放的固体废弃物遇到大风,其尘粒就会随风飞扬,污染大气;固体废弃物在焚化时也会散发含有二英等有毒致癌物的毒气和臭气污染大气环境;堆放或填埋的固体废弃物及其渗出液会污染土壤,并通过土壤和水体在植物机体内积存,进而进入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垃圾如山

如何消纳越来越多的垃圾成为最令人头疼的事情。除了有机垃圾可以进行发酵堆肥以外,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一般为填埋和焚烧。填埋会占用大量的土地。美国在本世纪初曾自恃土地广博而占用了大量土地来填埋垃圾。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到了无处可埋的地步,只好寻求垃圾出口,甚至企图把垃圾卸到南极,由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公愤。另外,填埋过垃圾的土地是不宜利用的,因为垃圾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会随着雨水渗入地下,污染土地和水源。如果填埋不当,垃圾内部产生的甲烷气还易引起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