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改进孩子学习习惯全攻略
47762100000018

第18章 不要打骂成绩不好的孩子

一天,我走在大街上,看到前边围了一群人,原来是一对中年夫妇正在和一个大概十五六岁的男孩撕扯。

“怎么回事啊?”我问旁边的一位年轻女孩。

“那男孩是他们的儿子”年轻女孩说,“听说,这个男孩马上就该上初三了。十几天前,他的期末考试没有考好,他爸爸就打了他,男孩一气之下从家里拿了点钱,就离家出走了。这不,刚刚才在一家网吧里把他找出来。可又不愿意回家,说是怕回家后爸爸妈妈又要打他。”

旁边一老太太插话道:“唉,这孩子也真是不懂得父母的一片苦心啊!爸爸妈妈打他,也是为了他好啊!”

边上一位中年男人听了,反驳道:“孩子考试没考好,心里已经很难受了,回家后,又被爸爸打骂,心里肯定更难受,不离家出走才怪。”

“嗯,你说得也有道理啊!”老太太听了,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回家去,一时间都僵持在那里。最后,倒是街道民警过来了。民警赶到后,对孩子和他的父母都进行了批评教育和耐心劝说:“以后千万不要随便就打骂孩子,要抓住孩子的特点多鼓励多交流,从生活和精神上多关心孩子。那样,才能赢得孩子的心,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啊!”

男孩的父母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当民警让男孩跟父母回家时,男孩说到:“那要让父母向你们保证,回去后不许再打骂我。”

于是,那对父母只好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对他动粗后,男孩才跟着父母走了。

孩子的考试成绩出来后,考得好的,父母喜笑颜开;考得不好的,父母一脸怒气,弄不好,一巴掌下去,“你是怎么考的,考这么差?”

经常打骂成绩不好的孩子,会让孩子的身心遭受创伤。当孩子遭到父母的打骂时,心里都不会舒坦。皮肉之苦,会让他们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隔阂越来越深,有的孩子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希望得到别人包括父母的尊重,而别人的尊重、信任是他们前进的重要动力。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之路。现实中,由于遭受父母打骂,就离家出走的人很多,就像上述事例中的男孩一样,甚至还有孩子自杀,造成的家庭痛苦是难以言状的。

经常挨打的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孩子年龄还小,有时对于学习成绩的好坏意味着什么,他们并不一定从心底明白。当孩子考试成绩好的时候,父母就会很开心,但是当他们考得不好的时候,父母就会恨恨地打骂他们,孩子就会在心里记恨父母,不想让父母高兴,不愿意让父母的心愿“得逞”,也就故意不好好学习,成绩自然不会有所提升。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染上撒谎的坏习惯。为了逃避挨打,孩子往往会违心地说谎,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皮肉之苦,但是孩子说的谎,往往站不住脚,容易被父母发现。惩罚说谎的孩子,父母态度往往很强硬,对孩子打骂;而为了避免再被父母打骂,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经常挨打的孩子,还会染上暴力行为。孩子模仿性很强,往往从父母那里学会“以暴制暴”,学会“打人经验”,染上暴力行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打那些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实际上成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坏榜样。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冲突,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父母期望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绝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打骂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认真对待孩子的分数,不妨试试以下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教育。

不给孩子定分数指标。有些父母简单地对孩子说:“这次必须达到多少分,否则我就对你不客气!”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思想压力,解决不了具体问题。聪明的父母应该指导孩子分析薄弱环节,定好计划,改进方法,越具体越好。当然,要以孩子地主动思考为主,不能强加给他。

主动联系孩子的老师。父母应该主动去请教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越是找不准孩子的学习问题,越要及时找老师讨论,请老师出主意。有的老师或许分析不透,这也没有关系,父母还可以去请教其他有经验的老师。

父母要改变自己对成绩单的看法。父母应该明白分数背后有很多因素,要改变只看成绩单和谈论分数,而不看孩子学习问题的习惯。孩子考试过后,不必天天催着孩子问:“成绩单发了没有?”

比如,当孩子给你看不理想的成绩单时,你应保持平静的态度,可以说:“你主动把成绩单给我看,很好。咱们找个时间具体分析分析这次考试的情况,好吗?”如果孩子迟迟不把成绩单拿出来,你可以启发他:“这次考试应该总结一下,你先考虑考虑,今天或明天晚上咱们一起分析分析。”

总之,父母不应该因为分数低就责怪孩子,可以向孩子要来她的试卷,跟孩子一起分析失分或者是得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