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改进孩子学习习惯全攻略
47762100000021

第21章 兴趣要比分数重要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有三个孩子谈学习兴趣。

一个讲:“一拿起课本就头痛。每天作业一大堆,玩的时间一点也没有,真没劲。”

另一个说:“在家里,爸爸妈妈老是盯着我做功课;在学校里,稍一‘松劲’老师就点名批评,烦死了。”

还有一个说:“爸爸妈妈就只知道关心我的考试分数,从来都不关心我到底喜欢不喜欢这门功课。”

三个孩子的对话说出了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心里话——对学习不感兴趣。

一个人对一件事物感兴趣,自会全神贯注地去做。兴趣会使人对某一事物的钻研、探索达到入迷的程度,使你坚持不懈、废寝忘食,兴趣会使你才思敏捷。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兴趣对孩子的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增强、维持和调节的作用,有效地影响着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实践证明,一个学习兴趣强的孩子,总是处于“我要学”的状态,以学为乐,乐此不疲,事半功倍,效果很好。反之,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总是处于“要我学”的状态,以学为苦,勉为其难,效率低,效果差。孩子如果在小学阶段形成了强烈的学习兴趣,那么,他将终身受益。

可是,许多的父母却认为,孩子考试的分数是评估这个孩子能力的唯一指标,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培养。采取一些简单化的做法,对于指导孩子的学习没有好处。

“快考试了,好好复习,争取双百(或双优,或达到X X分),考好了有奖励。如果考不好,你什么也甭想!”

“把成绩单给我拿出来……就考这成绩呀!我看你越来越没出息!”

“从明天开始,你不许玩了,只能给我好好念书,什么时候分数上去了,什么时候再玩!”

除此之外,还有正言厉色、连训带骂的,甚至还有拳脚相加的。那些一味看重孩子的学习分数的父母们觉得,好成绩才是硬道理!

虽然并不是有了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兴趣却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也是那些要求进步、要求上进的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他才会聚精会神,才会孜孜不倦。

有一部名叫《美丽的长发》的电影,讲得就是关于孩子学习教育的故事。

影片讲述了一个叫曾芮的初中孩子。她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对她期望很高,但是她的成绩却并不好,于是,父母便想花高价让她读重点高中。而曾芮喜欢上了美发,想上职业高中。她通过种种努力,经历很多波折终于如愿上了职高,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美发技术。

影片中穿插了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曾芮的同学胡佳佳学习很好,父母管教很严,她没有朋友,没有爱好,在父母高度强权逼迫下学习。因为一次考试发烧,没有考好,她受不了这个打击,便从学校教学楼跳下自杀了。

花季少女仅仅为一次考试成绩便选择了离开人世,这与其父母一味看重学习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实,不仅仅是父母,每个孩子也都想考高分。然而父母并不理解孩子,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是快乐还是痛苦,一味地看结果,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太重,逼着孩子去争高分,结果只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

父母过于看重分数,会让孩子惧怕考试。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越害怕越容易出错,也就越考不好。而父母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一味地在考前给孩子施加压力,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过于看重分数,还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即使学习差的孩子,内心深处也有考第一的愿望。而实际上,一些平时成绩相当不错的孩子,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考高分。即使是平常学得很好的功课,如果发挥不佳或者因为某种因素,也可能会考得一塌糊涂。这时如果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问青红皂白,对孩子大吼打骂,会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孩子便会自暴自弃,甚至厌学,逃学。

其实,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是一项比较单一的检测,这基本上是对孩子学到的书本知识的抽查。分数永远只是个形式和手段。它不能证明孩子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品格与才能如何。它不是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

父母看重孩子的分数,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只有取得高分,才能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乃至重点大学。

可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成绩优秀的孩子,考大学,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条条大路通罗马”,父母不能把孩子硬栓在他不感兴趣的东西上。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唯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有极大的热情,才有无穷的潜力去创造。

歌唱家费翔年轻时考上了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学习医学。学了一年,发现自己最大的兴趣不在医学,而是表演艺术。他转而放弃医学,去学习艺术。结果在艺术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可见兴趣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要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专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