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要虚心求教。只有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孩子,知识才会丰富,本领才会增强,长大以后才会更具竞争力;而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高明的孩子,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并不如此。
一位正在读初一的孩子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自己的经历:
一次,老师将批好的数学试卷发下来让我们自己先更正,我有一道应用题错了,可我怎么想也解答不出正确的答案来,正在我苦思冥想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同桌竟然做对了。
我心中一阵暗喜:对,不如问问他怎么做吧!但转念一想,他平时成绩比我差,作为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去向一位比自己差的学生请教,那不是很没面子吗?说不定同学们还会笑话我呢!还是自己动脑筋想吧!
可我想啊想,还是想不出来。这时同学们已陆续将订正好的试卷拿给老师批了。没办法,我只得硬着头皮,轻声问道:“请问,这道题怎么做,我实在想不出,你能教教我吗?”“好!”他干脆地答道,丝毫没有笑话我的意思。
于是他用手点着这道应用题,一边读题一边给我分析题意,讲解解题方法,还不时地问我:听明白了吗?我认真地听他讲。
就这样在同桌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将这道应用题解答出来了。以后,有不懂的地方,我也会问他。我觉得向别人请教,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而事实也证明,同桌的态度很好,很愿意告诉我。
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在学习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此时虚心向别人求教,别人不仅不会看不起自己,反而会觉得你很真诚,很谦虚,会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同时,得到他人的帮助,你才会由不知到知,你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头脑也将变得越来聪明。
上述故事中的孩子开始不敢问比自己差的同桌请教问题,原因在于他的虚荣心作怪。他怕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这种现象在那些学习较好的孩子中比较多。
有些孩子过于害羞,虽然学习上有许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或同学;有些孩子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懂也装懂,不会的东西从来不向别人请教;还有些孩子学习心里没数,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么都懂一点,但又没有完全掌握。
其实,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的过程,圣人都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何况还在求学中的孩子。因此,父母要提醒和鼓励孩子多向他去请教,只要他们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会养成虚心向他人讨教的好习惯。
另外,在鼓励孩子敢问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会问。要让孩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问,敢问不等于依赖。有时,有的孩子问你一些问题时就可以迅速地做出判断:他有认真看书,更没有认真思考。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提问,可以先不回答,而是让他自己去看书,去思考。也就是说,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是没有资格提问的。
在请教别人之后,父母还要教会孩子去认真分析在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自己为什么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注意别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思路,学习他们考虑问题的方法。这样做,可以逐步提高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加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以后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