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天气有些闷热,加上有些紧张,王明觉得喘不过气来。他玩弄着手中的笔,等待着监考老师发试卷。
试卷一发下来,王明就急不可待地看了起来,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他跳过听力部分,着手做后面的题了。监考老师来到他身边,警告他说:“还没到动笔的时间,等铃声。”王明停住了笔,想起老师的警告,顿时又紧张起来了。他勉强自己看试卷,但是不动笔就看不下去,他觉得自己呼吸困难,心跳加速。
铃声响起来了,同学们都投入到听力考试中,王明由于紧张,没有听清第一道题,答案一时选不下来;第二道题又开始了,还是没听清。王明越来越紧张了,越来越听不清了。他开始发晕、冒汗,20道题的听力,没有两道是听得清楚的,简直是一塌糊涂。
这次的考试肯定是砸了,王明的心里惴惴不安。听力考试严重干扰了王明的考试状态,试题似乎也越来越难了;阅读理解,似乎每个单词都认识,但就是看不懂,完完全全被蒙住了。看不懂当然没法做题了,只好重看,一篇文章看了两三遍还不知道说些啥,选答案的时候没有一个有把握的。交卷铃声响了,20分的作文题,王明只字未动。
多么失败的一次考试,王明无精打采地走出了考场。
很显然,这次考试王明怯场了,这样的状态下参加的考试,成绩可想而知。这种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被称为“克拉克现象”。
“克拉克现象”本意是指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屡屡失常的现象。其由来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澳大利亚长跑健将,他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在他运动巅峰期间的两届奥运会上,却连连发挥失常与金牌无缘。由此,人们以这位运动员的名字来形容大赛中的失常现象。
其实“克拉克现象”并不奇怪。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孩子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面对考试,孩子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因此容易怯场。如:一进考场便心跳加快,头脑晕乎乎的,面对试卷,脑海中一片空白,一走出考场,又感到题都会解,但一切已追悔莫及。考试结果也说明,许多孩子没有取得好成绩,并不全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因为思想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可见考试不只是对孩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孩子有无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
孩子产生怯场的原因,很多时候来源于父母的期望值太高,而且父母常常会把这种期望变成了言语、行动,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很多父母经常对孩子念叨“你一定要考好,考好了有奖励。”“考不好就是没出息。”“父母的希望全在你身上,考不好就全完了。”“考不好,回来跟你算账”……而且在行动上重点保护,准备营养品、补脑液、高级饮料……这些言行成为有形和无形的压力,集中到孩子脑子里去。
蔡达是六年级的孩子,马上就要进行毕业会考了。爸爸妈妈近来全心全意地为他的会考做准备,也做了很大的“牺牲”。
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做考试前的复习工作,他们晚上连电视都不看了。“新闻联播”一结束,就将电视关掉。家里静悄悄的,只有蔡达一个人发出一些翻书的响声。
每晚10点,妈妈准时为蔡达做好宵夜。语重心长地堆蔡达说:“多吃点营养的东西,对大脑有好处。争取考试能考好啊。”
“爸爸妈妈吃苦受累不算什么,只要你自己能够体会这一番苦心,好好学习,争取考入重点初中,我们也就心安了。”
蔡达的父母在蔡达考前所做的准备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合适的地方。比如,为蔡达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良好的物质准备等等,这些都有益于蔡达的复习。但是,有些地方也是需要推敲的。首先,父母一反常态的家庭环境有可能会使孩子感到不习惯。一是打破了他已有的思维环境;二是增加了他的心理负担。其次,父母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无疑会增加孩子对考试的焦虑。这样,既影响他在复习期间的学习,又会影响他在考场上的正常发挥。父母的这种方式并没有给孩子以有效的帮助。
其实,面对孩子的考试,无论这次考试是多么的重要,父母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足够了。孩子希望父母能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但不希望父母刻意这么做,更不希望父母以此来对他抱有格外的期望。
学习是孩子独立自主的活动,一般而言,父母无法帮助孩子学习。但是,如果在孩子的复习阶段,父母能够有意识地在学习上给孩子提供某些一般性的建议,则是极为有效地增强孩子自信的重要措施,从中,孩子也能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真正关心。
在考试的时候,有些孩子一看到监考老师严肃的神情和考场上紧张的气氛,便有如临大敌之感,再加上平时学习成绩不够稳定,便容易产生怯场心理;有些孩子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学习成绩缺乏正确评价,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过不了考试关,一上考场就心慌意乱;还有些孩子身体素质差,考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怯场,出现“克拉克现象”。
为了帮助孩子克服“克拉克现象”的发生,父母要帮助孩子放松焦虑的心情,保证孩子轻松上考场。具体做法如下:
做好考前准备,按考试要求去答题。有些孩子之所以怯场是因为准备工作不充分引起了不必要的紧张。比如事先不去了解考场,匆匆忙忙地找考场;还有的孩子考试迟到,或忘了带全考试用具等等;相当一部分孩子则是不按要求办事。文章开头提到的王明便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为了抢时间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干扰自己的考试情绪,这其实是一种极其划不来的做法。
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考试。孩子的水平是客观的,只要认真复习,认真做好考试准备,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行了。孩子有时对自己的水平认识不够,自我期望过高,甚至有侥幸心理。有的孩子总担心出错,进考场就紧张,一旦看见了熟悉的题目,紧张情绪加剧,导致一连串的失误。父母应在自己少给孩子压力的同时,让孩子正确对待考试。考试就是考查学习水平,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指标,考试遇见不熟悉的题目是正常现象,对每个孩子都是可能的。
运用“转移注意”和“自我暗示”的方法,缓解紧张情绪。转移注意就是暂时地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以外的事物上,使紧张程度缓解。比如,当心里过于紧张时,认真听老师讲考试注意事项,观察老师的服饰、表情,想一小会儿最感兴趣的事情等等,都会使自己平静下来。自我暗示就是在内心里自己提醒自己:我是很镇定的,呼吸多么平稳,头脑也很清楚……这种反复提醒也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