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外来的考察团先生们在他们集合了各种材料,加上他们‘想了一想’之后,他们就能够作出‘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这样一个判断了。在他们作出这个判断之后,如果他们对于团结救国也是真实的话,那末他们就能够进一步作出这样的结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能够成功的’。”(6)
在这段话中,毛泽东说明了判断在人们思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毛泽东的口才十分注意判断的准确和恰当。
在说话中,毛泽东思维的严密与论断的科学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1936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演说中谈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时,就充分发挥他善于运用了许多判断形式,他说: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要不得!
要不得!
注意调查!
反对瞎说!(7)
在这讲演中,毛泽东运用了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句式表达了性质判断、假言判断等多种判断。气势畅达,慷慨激昂,开门见山,高屋建瓴,犀利无比,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毛泽东运用句子表达判断形式多样,由于善于运用逻辑判断,毛泽东说话思维紧凑,论证十分严密。
在井冈山时,毛泽东曾经引用一个神话故事说明什么是路线、政策以及它对革命成败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说,张果老下华山、去蓬莱朝圣,这个人不是凡人,是个仙家,所以,他骑毛驴和我们不同,是倒骑。走着走着,遇到仙人吕洞宾,问张果老去何处?张果老说去蓬莱。吕洞宾惊诧地问:“蓬莱在东,你骑驴向西,怎么能到?”
张果老生气了,认为自己有理,反驳道:“我的脸是朝东方蓬莱的!”
毛泽东讲完故事,接着引申发挥:“想要革命的人,如果路线方向不对,革命还是不能胜利的,张果老虽面朝蓬莱,但路走错了,永远也到不了。”(8)
这是多么生动的事例,把深刻的道理一说就明了,其中,毛泽东最后用假言判断(即条件判断)点睛之笔把问题讲清。
在延安,有一次毛泽东与董必武谈到国民党的新闻检查,毛泽东对董必武同志讲一个笑话:“国民党的审查官,生来就好像讨厌‘解放’一词,而喜欢‘复兴’。在审查著作时,一定要把‘妇女解放’改为‘妇女复兴’。复兴什么?小脚吗?假如这些摩登老爷都要把‘太太’复兴成‘金莲女士’,这倒是20世纪的奇观。”(9)
鞭辟入里的分析,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妙趣横生的反驳,使判断归谬法在毛泽东的语言中显示出了旺盛生命力。
在说话、演讲中,毛泽东常常运用这种条件判断来对几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使人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1937 年 5 月,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最后激情满怀地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巩固及其任务的完成,民主共和国在中国的实现,丝毫也不能离开这一争取群众的努力。如果经过这种努力而争取千百万群众在我们领导之下的话,那我们的革命任务就能够迅速地完成。我们的努力将确定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并实现全部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10)
“如果经过努力……”这是从正面提出设想条件,并由此推断出如果这一设想条件得到了满足,展现在我们面前将是辉煌灿烂的前景。这样的论述坚定了人们的信心、鼓舞人们的斗志。
为了使论述的问题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显示出严密的逻辑性,毛泽东还经常运用连锁条件,进行说话中的判断表达。
他讲到大会的团结和全党的团结问题时说:
这种团结是当前民族和民主革命的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只有经过全阶级全民族的团结,才能战胜敌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务。
毛泽东的这段话就运用了判断。这一判断运用,由于运用了连锁条件,论述的事理首尾相接,步步推进,周到严密,重点突出。
毛泽东很善于说服人鼓动人,他的话语之所以能够征服人,鼓舞人,关键是他的话语说理正确,严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在说话中,恰当地运用逻辑判断,使论证周密是毛泽东杰出口才的一个突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