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跟毛泽东学口才
47763000000009

第9章 平等话语待卫士

话贵情真。说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毫无情感,把自己隐藏在幕后,也不理睬听众是谁,不偏不倚,不痛不痒地背诵一些冷冰冰的条条儿,玩弄一些抽象的概念,或是罗列一些干巴巴的事实,没有一丝丝的人情味,这只能是掠过空中的一种不明来历去向的声响,所谓“耳边风”,是不能叫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的。毛泽东对卫士等下级说话饱含着自己的关爱之情。

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经常接见来自各地的学者、名流,他们的观点虽然和共产党人不尽相同,但他们与毛泽东谈话后,都一致称颂他,其中奥妙就在毛泽东很“尊重别人”。他说,尊重别人是个原则问题,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团结别人。这就是说领导要坚持上下级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

毛泽东历来主张共产主义队伍中的上下级关系是新型的同志间的平等合作关系,无论上级或下级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同志。上下级之间,只有职务、分工的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分。这也体现在他与人交往的平等的语言艺术。

1947 年 8 月,在转战陕北期间,组织上决定派原来在周恩来身边做勤务员的李银桥给毛泽东当卫士。但李银桥有自己的想法,主要是考虑自己参加革命工作10年了,一直当勤务员、警卫员和卫士,认为进步比较慢。而与他同年当兵的人有些已经是营、团级干部了。所以,李银桥考虑再三,于是向组织上表示不愿去。毛泽东听说后没有发脾气,相反表示,不要再考虑别人了,我就要他。当李银桥来到毛泽东身边后,毛泽东不是以权威压人,而是详细地了解了他不愿做卫士的原因,恳切地征求李银桥的意见。最后说:“你不想来,但我的工作需要你,得有个妥协。”

“那就只好我妥协了。”李银桥回答。

“不能太委屈你了,我们双方都作一些妥协。”毛泽东认真地望着他的这个小小的部下说:“大道理不讲不行。你到我这里来,我们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你为我服务也是间接为人民服务。可是三八式,当我的卫士,地位是够高的,但职务太低。我给你要个长,作我的卫士组的组长。”

毛泽东又略加沉吟了一会儿,作个手势:“来!我们订个君子协定。半年,你帮我半年忙,算是借用,你看行不行?”

在封建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国民党部队里,官对兵,“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在近现代资产阶级那里,如果上头要用你则根本没你选择的余地。但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他的处事方法和交谈时商量的口气如此尊重下级的人格,尊重下级的要求,设身处地为下级着想,李银桥还能说什么呢?于是留下来了。

半年时间满了,出乎李银桥的意料,毛泽东记起了“君子协定”。他不无挽留之意地对李银桥说:“今天是2月19日,你来了半年了,整整半年。你还想走吗?”

李银桥垂下了头,心里很矛盾。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讲实话:“想走。”

当他看到毛泽东那怅然若失的神情,又有些不安地说:“如果主席……”

毛泽东作了一个断然忍痛割爱的手势说:“不!咱们有约在先。我不食言,你可以走了。”

这朴实而又果断的语气全然是一个当年定约一方现在履约的口气。但是,半年和毛泽东的朝夕相处,李银桥实在难以做到说走就走。他又不由自主地说:“主席已经同意我走,那么,前面订的协约算是结束了。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订约。”

毛泽东一听,高兴地笑了:“好,那好,我们重新订约。半年,你再帮我半年,看我打败胡宗南。”

不久,彭德怀便向毛泽东报捷:宜川战役,歼灭胡宗南五个旅,击毙敌二十九军军长刘戡。

到1948年8月,续约的时间又到了。毛泽东实在舍不得李银桥,只好又征询他的意见:“银桥,又到日子了。我想再借用你半年,看我彻底打败蒋介石,好不好?”

这时的李银桥跟随毛泽东左右已1年了。他目睹毛泽东以超人的智慧、毅力和扭转乾坤的力量,他已经深深地被毛泽东的魅力和人格所吸引、所征服,已经决心心甘情愿地为毛泽东服务,又留下来了。

1953年,李银桥担任了毛泽东的卫士长。毛泽东半开玩笑认真地对他说:“银桥,当官了,不值班了,可是老不见面也不好吧?我们再订个协议,你一礼拜值两个班,让我经常可以见到你。”

在与毛泽东这种平等协商,以情动人的交谈中,李银桥除了无条件地服从外,还有什么可说呢?

1962年,李银桥跟随毛泽东15年了。为了培养接班人,也为了李银桥着想,毛泽东下决心让他离开自己,派他到天津去工作。李银桥哭着对毛泽东说:“当初我不愿来,你借我来。现在我不愿走,你又撵我走。你这不是难为我吗?”

毛泽东也流泪叹息说:“我也舍不得你走啊。我和我的孩子,一年见不上几次面。只有我们朝夕相处,你们比我的孩子还亲。可是,我得为你的前途着想,我不能误你的前途。卫士长,地位虽很高,可也只是团级干部,职务低了些……”

这位伟人把他的卫士长揽入怀里,抱紧他,一边哭,一边动情地说:“你走了,我这里就不要卫士长了。你在这里干得长是因为我们合得来。你走之后我这里再不会有卫士长了,你是我最后一名卫士长……以后我死了,你要每年到我的坟前来看看!”(9)

这是何等真挚的语言!又是何等宽阔的胸怀!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就先得尊重别人。在这方面,毛泽东用他智慧的口才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光辉而高大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