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大的孩子,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智角度来说,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甚至可以用“小大人”来称呼他们。这个时期,父母在智力开发方面除了继续深入以往的工作外,还要加入新的训练内容。
智能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各项智能都在逐渐向成人的方向发展,如可以自由行动;生活已经基本可以自理,不需要过分依赖父母;思维方式开始由直观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等等,伴随着这些大的改变,孩子在3岁这一年里会表现出以下一些具体的智能特征:
动作智能特征
能单脚站立8秒钟,单脚,两只脚轮流跳3步左右,单脚平衡达5~10分钟,能踮着脚尖走,能平稳地走在一条直线上。
喜欢玩球投球及接住跳向自己的球。
骑有把手及踏板的三轮车。
会爬楼梯“爬树”溜滑梯荡秋千,能从30厘米高处往下跳,能双脚并拢跳约20厘米的高度。
能将小积木叠成高塔,能做钉与槌的动作,临摹图形,圆形“三角形”方形十分熟练,能画出十字形及涂鸦。
会自己吃饭和穿脱衣服。
语言智能特征
孩子喜欢听故事和简单的笑话!能够说一些儿歌和童谣。
问很多“为什么”“是什么”“什么时候”怎么会这样等问题。
开始了解时间与语言的关联!语言中开始出现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例如:明天我要去看戏。
懂得表达假设关系“递进关系的句子!例如如果”然后等。能理解并执行2~4个连贯的指令。
能说出完整的句子。
生活自理智能特征
孩子可以很熟练地使用餐具,汤匙叉子。
孩子开始学习自己洗澡!能够独立穿脱衣袜!松开纽扣!拉开拉链等。
认知智能特征
孩子能分辨六种几何图形。
能按照大小顺序排好积木与套环。
涂鸦具有象征性的含义。
知道自己的性别姓名与年龄。
了解物品的功能!并能进行比较复杂的分类工作。
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了解过去与现在的时间概念。
喜欢问很多“为什么”。
观察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还是缺乏独立性细致性!连续性!稳定性也较差!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而转移观察的目标。
注意力和观察力方面!孩子的无意注意将会有高度的发展!而且相当稳定。有意注意仅仅是逐步形成的阶段!注意的稳定性差!容易分散!范围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较鲜明的特征和动作。
社会交往智能特征
孩子已经了解自己身体的各部分。
开始有能力照顾自己。
懂得照顾他人。
在团体中有合作与分享的互动。
能与小伙伴互动玩游戏,
喜欢玩假扮游戏。
智力发展目标
与前面的每一阶段一样,根据孩子的智能发展特点,在3~4岁这一阶段,父母也应该给孩子设定一个智力发展目标、那么,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智力发展目标是什么呢:
如果孩子上了幼儿园,回到家后,能讲述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会自我介绍,也能记住小伙伴的性别、名字以及父母的工作单位。
学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说话时发音逐渐规范。到4岁时孩子的词汇量可达2000个。大约会背5首古诗,能念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
一部分孩子在3岁半的时候能数到10,一些孩子懂得倒数10以内的数,会点数到20左右。一些孩子在训练下已经会初级的加减法计算。
一般可以认识5~7种的颜色,能认识4~5种图形,能分清左右,上下的方位,已经懂得从穿着打扮上区分人的性别。
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望,在一些合作性游戏中已经学会了当主角,会自己去找玩具,找替代物,找玩的伙伴和玩偶,会模仿家庭中发生的事情进行游戏。
会从局部想到整体,有了一些整体观念。比如父母指着一个车轮子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会回答:这是车子的一个轮子。
开发智力的饮食
孩子过了3岁以后,他们的吞咽能力和咀嚼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父母在做饭时已经不需要特意将菜切碎,饭也由烂饭改为软饭。
此外,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速度都很快,营养上必须跟上。一般而言,这个时期的孩子身体和智力发展的营养需要如下:主食200~250克,肉和蛋类75~100克、牛奶400毫升、新鲜蔬菜400~250克以及水果150~200克。为了既能够保证孩子的营养,又要使孩子爱上吃饭,父母就需要花费一番心思,如变换每天餐桌上的菜式。下面是孩子1周的菜谱,父母按照这个菜谱去做,就能保证孩子身体和智力成长的营养,并且还能使孩子不断品尝各种美味。
●星期一
早餐:牛奶,肉松面包。
中餐:软饭,肉末豆腐,素炒柿子椒,西红柿鸡蛋汤。
晚餐:猪肉茴香包子,炒豇豆。
●星期二
早餐:牛奶,肉包。
中餐:鸡块,肉末茄子丁,冬瓜汤,软饭。
晚餐:骨头汤馄饨,素炒蒿子秆,小窝头。
●星期三
早餐:大米绿豆粥,千层饼,五香豆腐干。
中餐:包子(猪肉、虾米或韭菜鸡蛋馅),黄瓜炒肉,西红柿鸡蛋汤。
晚餐:软饭,扁豆炒肉,腐竹炒丝瓜,豆腐汤。
●星期四
早餐:豆浆,金银卷,酱豆腐。
中餐:卤面(猪肉虾皮、鸡蛋、西红柿),豆腐丝。
晚餐:软饭,肉片炒熏干,小白菜,菠菜汤。
●星期五
早餐:玉米面粥,肉松面包。
中餐:软饭,红烧鸡块,海米冬瓜汤。
晚餐:面片汤(鸡蛋、小白菜、肉末)。
●星期六
早餐:牛奶,糖麻酱卷。
中餐:水饺(三鲜、肉末、韭菜、鸡蛋、虾米均可)。
晚餐:软饭,肝末豆腐,素炒菜心、冬瓜汤。
●星期日
早餐:小米粥,馒头,咸鸭蛋。
中餐:软饭,牛肉土豆,西红柿冬瓜汤。
晚餐:木须肉(猪肉、鸡蛋、黄花、黑木耳),馒头,丝瓜汤。
除三顿饭之外,还可以在上午10时左右,下午3~4时让孩子吃些水果、点心等食物。
智力训练
3~4岁的孩子对知识有了一种渴望,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探索和研究,所以这也是父母给他们传授各种知识的大好机会。在这个时期,孩子学东西的速度很快,思维反应能力也有所提高,所以,父母的责任更重,需要做的训练工作将会更多。
识字能力训练
为了帮助孩子扩大知识面,当他们长到3岁后,父母就要正式开始教他们识字看书了。孩子只有在认识一定量的字后,才有能力看懂书中的内容,所以,首先要训练的是孩子的识字能力。那么,父母应该用什么方法教孩子识字呢?
初步识字训练
孩子刚开始识字时,主要依靠记忆力来记住每个字形和字音,而这个时期孩子的记忆力特点还是无意记忆,所以父母在教孩子识字时,要从那些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和听到的字开始。
●在家具上贴上名称卡片
父母可买来一些识字卡片,卡片上要有实物图片和对应的拼音。将一些家中有实物的卡片对应地贴在物品上,如在冰箱上贴上有“冰箱”二字的卡片,在桌子上贴上有“桌子”二字的卡片……然后逐个教孩子认字,在认字时还要教孩子拼这些字音的方式。将字音、字形和实物都联系起来,能加深孩子的记忆。
●打乱顺序复述内容
父母准备一支笔和一些纸,在纸上写上孩子的名字,然后边用手指着字边逐个地教孩子念。训练几次后,父母只需按顺序指着纸上的字,不出声,让孩子念。当孩子每个字都能念对后,父母将三个字的顺序打乱让孩子认,如果孩子认不出来,父母需要帮忙提示一下,通过反复的指认,不仅能教孩子识字,也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为将来认识更多的字打下基础。
●学会“读”儿歌
父母可以找出那些孩子已经会背的儿歌,逐字逐句地用手指指着让孩子“读”下来,孩子在读的过程中,就会自动将字的字形与读音联系起来。
关联认字法
很多的字与字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例如很多反义词或者近义词之间,或者一个词中包含的两个字之间。利用这些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孩子认识了其中一个字,很容易就能记住另外一个,这是一种较好的认字方法。
父母先准备一些反义词卡,最好是上面有图案的。妈妈举起一个字卡,假如上面写着“白”字,让孩子说出它的反义词来。孩子可能很快就能说出“黑”。这时,妈妈就把“黑”字的卡片教给孩子,问孩子:“你已经懂得了,但是会认识吗?读一读。”然后妈妈把黑和白贴在一起。孩子当天贴得越多,说明收获也越多,妈妈要表扬和记录孩子的进步。
反义词对答游戏能促进孩子对词语的深入理解,增加想象力。练习得越广泛,孩子将来语文学习和作文用词能力就会越强。
另外,父母还可以教孩子将相近的字写在一起,如:八—入,天—无,己—已,心—必。
关联认字法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认识的字变不认识的字,大字,可以变成哪些字呢?有犬字,有天字,有太字,有夫字。木字可以编成:森字、林字、本字。日字可以组成:目字、田字,昊字,旦字、是字、昌字、晶字、星字、电字、明字、早字、晚字。
做识字书
用常用字编个小短文或故事,写上拼音,会画画的父母还可以配上画。然后用订书机订成一本小册子,就成了孩子的识字书。
识字书里的内容要精彩生动,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如“绿草给马,萝卜给小兔,肉给小狗。”这样的句子,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孩子很喜欢这些有小动物的故事,而且很容易就能读懂。
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将刚学会的字写在纸上,并标上拼音和写字的笔画顺序,以及孩子所知道的由这个字组成的词。如果孩子忘了字形,可以写上拼音,然后让父母帮忙补上汉字。当孩子识记的字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将这些写有字的纸装订成册,看起来就像书一样。
写字训练
识字和写字应该是一个同时进行的过程,在孩子学会认识一部分字后,父母就要开始教他们写字了。让孩子练习写认识的字,是对认字的一个强化训练,孩子在写的过程中,又会自觉地将它们重新认识一遍,加深记忆。教孩子练字,还能锻炼其手部的精细动作和促进大脑的发育。
父母先教孩子写拼音,写一些较简单的笔画,如横、竖、撇、捺。等孩子会写这些了,再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汉字,让孩子边写边念出字音。如果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握不住笔,父母可以握着孩子的手教孩子写字,然后再让孩子自己练习。
在刚开始教孩子写字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对孩子要求严格一点,如要求字迹工整,一笔一画地仔细书写。
阅读能力训练
教孩子识字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孩子阅读,孩子学会了阅读,就能独立地从书本中学习各种知识,而且,识字和阅读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教孩子阅读,也能有效帮助孩子识字。所以阅读训练是孩子必须进行的一项智能训练。父母在刚开始教孩子读书时,可以根据以下训练方法来进行:
培养孩子对书本的好感
根据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父母选择一本适合幼儿阅读的有配图的书,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边讲边拿着书,等讲到最精彩的时候,父母故意借口有事要走开,让孩子自己阅读。由于孩子急于知道下面发生了什么,就会非常认真地去“阅读”。虽然这个时期的孩子识字不多,但是他们已经能够看懂部分简单的图片,并对图片产生兴趣。通过此项训练,能帮助孩子提高对书本的兴趣,并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模仿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不爱阅读,那么就别奢望孩子会喜欢阅读。父母在交谈的时候,故意多谈论一些在书上看到的内容。每天的空余时间,父母除了带孩子外,还应该多抽出时间来阅读。父母为孩子做了一个好的阅读榜样,孩子自然就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养成阅读的习惯。
引导孩子将阅读内容叙述出来
检验孩子阅读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他们是否能够将阅读过的内容叙述出来。这不仅是检验孩子阅读效果的方法,也是督促孩子认真阅读的一个较好的方法。为了能在父母面前完整地叙述出自己看过的内容,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会更加认真。此外,叙述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智能和记忆力,是孩子智能的综合体现。
母亲拿来一本配图的书对孩子说:“宝宝,妈妈想听你讲这上面的故事,你给我讲讲吧。”然后把书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看。由于3岁多的孩子还不懂得如何讲书上的故事,这时候,妈妈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
妈妈:“宝宝,你在书上看到了什么?”
孩子:“猴子。”
妈妈:“还有什么呀?”
孩子:“树。”
妈妈:“猴子在哪儿呀?”
孩子:“在树上。”
……
通过妈妈的引导,孩子就能将画面上的一些事物联系起来,看懂书中所表达的意思,这项训练也可以由爸爸和孩子进行。
外语能力启蒙训练
很多著名教育家都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对孩子的语言教育宜早不宜晚,在前几个阶段的语言训练,都是针对母语来进行的,在这一阶段,在母语教育的基础上,父母还要开始对孩子进行外语启蒙教育。这是因为,第一,通过前面几个阶段的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这些都为孩子的外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3~4岁的孩子很容易接受听到的声音,并能够逼真地模仿他人所发出的语音、音调,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第三,3~4岁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较强,这也有利于孩子的外语学习。
综上所述,孩子的外语学习最好能从3岁左右开始,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启蒙孩子的外语能力呢?与汉语学习一样,孩子在刚开始学外语时,也应该从认字开始,外语的“字”就是单词,因此,父母首先应该从教孩子认单词和记单词开始。
读卡片记单词
利用卡片记单词和利用卡片认字一样,能帮助孩子将实物与单词联系起来,便于理解和记忆。
教孩子识记外语单词,可以和识记汉字一样,采用卡片认字的方式。以学英文为例,父母可以准备一些图片,图片上画有各种实物,并标有相应的中英文名字。父母先让孩子说出图片中的实物名,然后教孩子读英文名。这种识记能让孩子很好地理解英文单词的意思,从而加深记忆。
看实物记单词
对照实物记单词,也是记单词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相对于图片,实物更能刺激孩子的视觉和其他感官,能使孩子的印象更加深刻。例如,当孩子看到一个苹果时,其不仅仅认识苹果的外形,还能回忆起苹果的气味和味道,甚至还有口感,而这些感官体验都能加深孩子对“苹果”这个词语的记忆。
先教会孩子关于水果的几个单词:apple、banana、pear,然后妈妈准备一个水果盘,里面放着切好的苹果、香蕉和梨,然后告诉孩子:“想吃哪种水果,必须用英语说出来。”说一个单词就给其吃一块相应的水果。因为有实物对照,就会使自己的记忆更加深刻。
父母也可以利用家里的其他物品来帮助孩子记忆。
玩游戏记单词
孩子的天职就是玩,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学习的劲头更足,学东西和记东西的速度也更快。
父母拿一个里面放了很多水果的小篮子,然后给孩子戴上眼罩,爸爸或者妈妈拿出一个橙子给孩子闻一下,然后让孩子说出对应的英文单词or-ange,或者父母说orange,孩子闻过之后说出橙子。这项游戏训练既帮助孩子加深对英文单词的记忆,又训练了孩子的嗅觉。
空间感知能力训练
空间感知是指人对由点、线、面所构成的事物的深度、层次的感知能力,是对事物立体的、宏观的把握。空间感知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辨别方向,看地图,大到对事件的系统分析,线索的整理,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良好的空间感知能力,还会扩大择业范围,如建筑师、工程师,航空职业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自由活动能力的提高,父母会更多地带他们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去认识空间中的各种事物。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通过游戏可以完成这一训练。
●爬格子游戏
将孩子玩的塑料板拼在一起,拼成一个每一行和每一列都有三个塑料板的方阵,在方阵一角的塑料板上放一个孩子喜欢吃的水果,并让孩子站在对角处的塑料板上,妈妈不断地指挥孩子“向前走一格”、“向左走一格”、“向右走一格”……直到孩子到达有水果的塑料板为止。此项训练能帮助孩子分清左右前后,还能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
●建房子游戏
父母先用积木搭出一些简单的房屋造型,然后让孩子自己动手,仿照父母搭出的形状来搭积木。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孩子要想象每块积木该放在哪个位置合适,然后按照想象把积木放过去,这就是空间感知的基础。
●走迷宫游戏
父母在纸上画出简单的迷宫图案,并告诉孩子游戏规则:从迷宫的入口处一直走到出口处,如果成功到达,将会获得奖励。让孩子走的时候,告诉孩子用铅笔在纸上标出路线。孩子在尝试、探索、思考、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在手眼协调的配合下,感知空间、方位的意义。
●捉迷藏游戏
爸爸从画报上剪下一些小动物的图片,或者找来孩子的一些动物玩具,先让孩子逐一地说出它们的名字,并在名字前尽量加一个形容词,如大公鸡、小猫、黄狗、小白兔、红狐狸等等。然后让孩子闭上眼睛,爸爸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些小动物藏在家里的各处。接着喊:“一、二、三”,让孩子去找,爸爸先自己找出一个,并大声喊道:“黑猫躲在床上。”然后孩子就会学爸爸的样子,在被子里找到小白兔后,也会大声喊道:“小白兔躲在被子里,哈!被我抓到啦!”
数学能力训练
在前面已经涉及教孩子认识数字和数数的内容,孩子到了3~4岁时,父母就需要教他们学习如何用这些数字进行运算,由于孩子初步接触数学运算,因此,父母应该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为了让孩子懂得手口一致的点数,父母可以陪孩子玩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建立一些“数学概念”。
●火车积木游戏
父母先做示范,当着孩子的面把积木当做车厢,一块接一块排起来,最后数数一共排了多少块积木。然后再让孩子自己动手接。孩子接的时候,父母要在身边随时给孩子指导。最后完成时,也要求孩子数一下排了多少块积木,并且比较一下,看谁排得多。
●图片接龙游戏
给孩子两副扑克牌,让孩子把数字相同的扑克放在一起,并进行排队,然后指导孩子数出每一种数字的都有多少张。
●按大小顺序套碗练习排序游戏
前面已经有了关于套塔的训练,套碗和套塔的程序差不多,但是在这里的训练目的主要是教会孩子点数。
给孩子找来一些大小各异的塑料碗或者纸碗,父母先做示范,将碗按照大小顺序套在一起。套完后,数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碗。然后让孩子学着套,经过了前面套塔的训练,相信孩子一定能够套得很好,然后父母再指导孩子数出套在一起的碗共有多少个。
●学认“一样多”游戏
在桌子上摆出几个棋子,让孩子也拿出一样多的棋子。
●按数取物游戏
在一排积木中,要求孩子拿出1个、2个、3个,看孩子是否拿对。最后一步是教孩子点数并说出“一共”几个。让孩子弄清楚“一共”是什么意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习时要循序渐进,一个数一个数地增加。
●穿珠子数数游戏
父母先准备1~100粒小珠子,跟孩子一起穿珠子,一边穿一边数,一直从1数到100.这一训练游戏能帮助孩子理解100以内连续数排列的概念,以便更好地使用各种数字。当然,孩子在游戏中还锻炼了手眼协调的能力。
孩子在刚开始学习数数和加减法时,都要借助实物的帮助,实物数量上的变化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也能帮助孩子更快地学会简单的加减法。实物加减训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在很多地方,父母都可以对孩子进行该项训练。
例如,父母在桌上摆3块糖果,先让孩子点数,一共有几块?让孩子拿去1块,然后问孩子桌上还剩几块?孩子会点数后说出“2块”。“合起来一共有几块?”(将孩子手里的糖果和剩下的放在一起)“3块”。再让孩子拿走2块,问孩子还剩几块?合起来一共几块?接着,可让孩子给大家分糖果,结果爸爸、妈妈和自己每人1块,合起来也是3块。渐渐地,孩子就会明白,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3个“1”。
晚饭做好后,妈妈问孩子:“今天爷爷、奶奶要过来吃饭,我们应该摆几双筷子?”如果孩子回答不上来,妈妈就可以给孩子两双筷子,“这是爷爷和奶奶的。”再给他三双筷子,“这是爸爸妈妈和宝宝的,两双筷子加上三双筷子,你现在数数共有几双。”孩子很快就能数出筷子有五双。这样,通过实物的加减,孩子就容易理解为什么“2 3=5”了。然后妈妈还要让孩子将筷子摆到桌子上,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
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这一阶段要继续提高,父母采用的方式方法也要更加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和兴趣,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创造性才能。
父母可以采取以下训练方法:
续编故事
续编故事需要孩子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继续下去,对孩子的想象力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锻炼,让孩子续编故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创造能力,也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父母先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并保证孩子熟悉故事情节。1周后,妈妈再讲这个故事,在讲的过程中,妈妈要故意漏掉一些情节让孩子补充。这时候,孩子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将故事补充完整。父母经常和孩子进行该项训练,对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有帮助。
假设游戏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需要不断将自己想象成各种角色,想象这些角色的神态和语言特点,这对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父母帮助孩子设定场景,让孩子进一步想象和创造,如爸爸可以这样问孩子: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外星人,他可以满足你的所有要求,你会怎么做?这时候,孩子就会积极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甚至用想象创造出一种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这项训练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运用思维能力。
设计游戏
提到设计,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些名设计师,其实,幼儿期的孩子也可以进行一些设计创造游戏,由于孩子思维方式的灵活性,他们很容易就能想出各种成人无法想出的创意。
给孩子找来一些水彩笔或油画棒,以及纸张和胶水。父母先和孩子在纸上画一些服装的轮廓,如背心、裙子、围裙、帽子、袜子等。然后让孩子用水彩笔或油画棒给服装上色或装饰各种纹样。服装裁剪下来后,让孩子进行自由搭配,并把搭配好的成品贴在孩子的床头或粘贴作品的地方。
另外,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用想象改造家里的用品,如想象洗衣机同时具有健身的功能,人们可以边洗衣服边健身。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孩子3岁时,身体肌肉、骨骼都有一定的发展,开始具备了自己独立做些小事的能力。因此,父母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训练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都非常重要。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将来独立生活后,还能够保持与父母在一起时的各种好习惯,如保持家里的整洁,东西用过后回归原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父母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喝完牛奶或者水后,鼓励孩子把杯子放回原来的地方;吃完东西或者做完手工,要把制造的垃圾丢进垃圾箱;大小便时,学着自己拿便盆和脱裤子;将自己的玩具整理好后放在固定的地方;吃饭的时候,能够自己拿碗、挟菜等。
孩子还可以帮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将父母收下的衣服拿回房间,保持家里的地面干净;父母换鞋时,帮他们拿拖鞋;吃饭前后,做妈妈的好帮手等。另外,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感兴趣的家务,如扫地、擦地板和浇花等。
玩游戏学自立
玩游戏也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很轻松地就能够学到很多生活自理技能。这个阶段孩子能玩的生活自理游戏如下:
●过家家游戏
父母在家里摆上各种各样的玩具,然后对孩子说:“现在你是妈妈了,它们刚刚起床,你要帮它们做什么?”如果孩子还是不知道要怎样做,这时候父母就可以提示孩子:“平时你起床后妈妈是怎么做的。”这时候,孩子就会受到启发,仿照妈妈的方法照顾刚刚起床的娃娃。通过这项训练,孩子能够很轻易地学会穿衣和洗手洗脸等动作。
●宝宝爱劳动游戏
爸爸妈妈在劳动的时候,先“旁若无人”地大声讨论要做的打扫卫生的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如果孩子对家务劳动没有兴趣,妈妈就对孩子说:“妈妈一个人擦,得干很长时间。我们一起动手,一会儿就干完了。宝宝会擦吗?你能擦哪儿?”并帮助孩子选择一个适合孩子身体高度和应付能力的擦拭对象。在孩子擦拭的过程中,妈妈要不断地鼓励孩子:宝宝真能干,能帮妈妈做家务了,真是个爱劳动的小宝宝。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让孩子做难度较大的家务,以免挫败孩子的积极性。
●让鞋子找“伴侣”游戏
父母在给孩子穿鞋子的时候,让孩子自己从鞋柜中找到另一只鞋子。或者给孩子准备一堆长短不一的彩色小棒,告诉孩子,一样长的要配成一堆,放在一起;让孩子把同一颜色的归类放在一起,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自己分析、判断、比较,然后得出结论。配对游戏使孩子在不断地寻找相同和不同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增长了智慧,并知道怎样快速地找出需要的东西。
训练孩子的独立生活技能
孩子的每一种独立生活技能都是需要通过父母的专门训练才能学会的,在这个阶段,可以训练孩子按按扣和剥熟蛋壳的技能。
●按按扣
父母先让孩子通过摸按扣的两面来了解按扣,让孩子对齐向下按,听到响声,即证明按好。刚开始孩子手上的劲不够大,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会按按扣了以后,在孩子穿有按扣的衣服时,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扣,以达到本训练的目的——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剥熟蛋壳
把煮熟的鸡蛋放一会儿,等凉了以后,妈妈跟孩子一起剥蛋壳。妈妈先让孩子看自己慢慢把壳剥下来的样子,然后让孩子自己动手剥蛋壳。不管孩子剥得好不好,妈妈都要对孩子进行表扬,并将剥好的鸡蛋奖给孩子吃,这样孩子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社交能力训练
在3~4岁这一阶段,孩子的身体发育进一步成熟,思维能力也在发展,他们开始能独立地与比自己稍大的小朋友玩,真正开始与他人的交往活动。所以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人际交往中,与人合作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没有合作意识或者合作能力弱的人最终会被社会淘汰。但是,由于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几乎不懂得怎么与他人合作,这就需要父母从小就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游戏范例如下:
●拔萝卜游戏
先让孩子站在地上或躺在床上扮演“萝卜”,然后妈妈或爸爸握住孩子的双手,一前一后或一上一下地做拔萝卜状,边拉边说:“拔萝卜呀拔萝卜,拔了一个大萝卜”,把宝宝抱起或立起。也可以在数次牵拉之后,显示出筋疲力尽的神态,并说:“萝卜太大了,我拔不动呀,叫爸爸来拔(或叫爷爷来拔,叫奶奶来拔,叫哥哥、姐姐、小花猫、小花狗一起来拔)吧”,增加孩子的自信和兴趣。
●纸杯游戏
准备三个纸杯,每个纸杯的两侧各钻一个洞,穿上松紧带。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人头上各顶一个水杯,将松紧带扣在下颚。三人排成一队,孩子排在最后。在最后的孩子的纸杯中放入10粒小圆珠。爸爸蹲下,孩子站到椅子上,将纸杯里的小圆珠倒进爸爸的杯子,然后爸爸再倒给妈妈,妈妈又倒给孩子,依次循环。这项训练能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这样的互动游戏。
●积木游戏
父母准备一套积木,以及相应的有积木形状和颜色的图卡,分三个步骤来进行该项训练:
让孩子通过看和摸来区分不同积木的特征,并用语言将这些特征讲出来。
让孩子将形状一样的积木分在一起。
把积木放入触觉箱中,大人拿起任何一张图卡,让孩子将手伸入触觉箱中,找出与图卡对应的积木。这项训练中,孩子始终在和父母配合着进行游戏,它不仅能迅练孩子的视觉和触觉,而且能训练孩子人际沟通及互动的能力。
感觉能力训练
通过前几个阶段的训练,孩子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他们可以一眼看出某些物体的显著特征,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能记住熟悉的声音;味觉、嗅觉和触觉体验也更加丰富。所以,在这一时期,父母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训练来帮助孩子提高各种感觉能力的辨别力。
听觉能力训练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听声音,而且还会将听到的声音记在脑子里,当再次听到这种声音时,会刺激孩子的记忆。根据这一特点,对孩子听觉训练的具体方法如下:
●听歌猜名字
父母准备一台CD机,给孩子放一些孩子已经很熟悉的儿歌,放完后,让孩子说出儿歌的名字。这项训练主要是训练孩子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帮助孩子加深听觉体验。
●听声音猜物品名称
父母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容器,如玻璃杯,陶瓷杯,钢化杯,塑料杯,然后蒙上孩子的眼睛,父母用筷子敲打这些杯子,并让孩子根据听到的声音分辨是哪一种材质的杯子发出的。然后在各个杯子里装上少许水后,再用筷子敲打并让孩子分辨。
视觉训练
在这个阶段,孩子看到一些物体后,能很自然地注意这些物体的明显特征并记住。根据孩子的这个视觉特点,在这一阶段,父母主要是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
找来两个不同的水杯,一个是陶瓷的,一个塑料的。给孩子看杯子,还可以让孩子拿一下。然后父母将杯子收起来,让孩子说出两个杯子的不同之处。父母还可以换两本封面和厚度不同的书来进行这项训练。通过反复的训练,孩子在看东西的时候就会自动注意一些物品的特性。
味觉训练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味觉和听觉一样,对于尝试过的味道都会记住。根据孩子的这个味觉特点,在这一阶段,父母主要着重训练孩子味觉的敏感度。
吃饭的时候,父母拿眼罩将孩子的眼睛蒙上,然后随便夹一种菜让孩子吃,吃完后让孩子说出菜的名字。长期坚持这项训练,能提高孩子味觉的灵敏度和对味道的记忆能力。
嗅觉训练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能够记住自己闻过的味道,当再次闻到这种味道时,会唤起孩子的相关记忆,根据这个特点,与味觉训练一样,这个时期也主要是训练孩子嗅觉的敏感度。
用一个眼罩将孩子的眼睛蒙住,然后分别拿一些有气味的物品给孩子闻,如苹果、香蕉、香菜等,每给孩子闻一样东西,就让其说出相应的名称。这些训练的目的与上面的味觉训练一样,是为了增强孩子嗅觉的灵敏度和对气味的记忆能力。
触觉训练
在这个时期,孩子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触觉体验,触觉也已经相当灵敏,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他们甚至可以通过触觉来辨别。这一阶段,父母需要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触觉灵敏性训练。
在一个大盒子里放上各种材质的物品,如小毛绒老鼠、橡皮、方形木块、蹦蹦球、玻璃珠、钢珠……然后将盒子盖好,给孩子戴上眼罩后,引导孩子伸手到盒子里,每摸出一件物品都要说出名称。如果孩子说错了,父母应该让孩子再仔细摸一下,然后确定答案,或者让孩子的两手同时摸容易混淆的两个物品,例如孩子容易将钢珠说成玻璃珠,这时候父母就可以将玻璃珠也放在孩子手中,让孩子仔细体验一下两种珠子的不同触感。
记忆能力训练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有了短暂的记忆,能够记住一些日常用语,并自己用语言表达出来,相对于婴儿时期,他们的记忆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父母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父母训练孩子记忆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针对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短期记忆能力训练
短期记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记忆能力,短期记忆能力较好的孩子,长大后在学习方面会占有明显的优势,在前面也已有过这方面的训练,这一阶段,还应进一步加大训练的难度。
●听音乐画点线
准备一些纸和笔,以及光盘和CD机。训练开始的时候,父母和孩子每人一张纸和一支笔共同进行,爸爸先告诉孩子游戏规则:听音乐的时候,听到急促的乐段时就画点,听到舒缓的音乐时就画线条。然后将光盘放在CD机中并开始播放音乐(要选择速度变化幅度较大的音乐)。画完后,父母和孩子比一下,看谁画得更准确。该项训练能锻炼孩子的创造力、适应能力和节奏感。
●重复手指动作
父母连续做出五个手势:握拳、伸出中指和食指、伸出大拇指、伸出小拇指、伸出手掌,先让孩子将五个动作完整地看一遍,然后让其按顺序将这些动作重复一遍。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记不住,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并进行耐心的训练。当孩子已经能够很好地记住这些顺序后,父母再变换这几种手势的顺序,继续让孩子重复。
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在这一阶段,父母可以通过以下的游戏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打电话游戏
妈妈和孩子同向并排坐好,妈妈伸出大拇指和小指凑到耳边,模仿打电话的动作,问孩子:“喂,你是谁?”“我是宝宝。”“你家住在哪里?”“我家住在……”“你妈妈叫什么名字?”“我妈妈叫……”“她在哪儿上班?”……这个游戏也可以由爸爸和孩子玩。
●跺脚游戏
父母在一张纸上列出下列物品名称:苹果、月亮、椅子、西瓜、火车、高山、太阳、货车、香蕉、桌子、飞机、手表、脸盆、鸭梨、轮船、桃子、门、电脑、菠萝、杯子、葡萄、书本、挂历、芒果、皮球、裤子、哈密瓜。然后依次将这些名称念出来,父母在念这些名称的时候,要求孩子在听到表示水果的名称时就要跺一下脚。这个游戏不仅能训练孩子的记忆力,而且能锻炼孩子的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