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婷5岁这年,全家人一起过中秋节,爸爸妈妈带她到乡下和爷爷奶奶团聚。一家人围坐在月光下的小木桌旁,当晚的月亮好大好亮,把庭院照得明晃晃的,沿墙那一架秋葡萄的紫色和葡萄叶的绿色,也能隐隐约约分辨出来。
奶奶揽着姚小婷,给小婷讲月亮里的故事:“月亮里有棵大大的桂花树,你仔细看看,桂花树下还有一个小人影儿,他叫吴刚,在砍树呢。”
姚小婷仰着小脸望着天上的月亮,没有看清楚奶奶说的人影,她想了想说:“我要坐电梯上去瞧!”
奶奶说:“傻孩子,月亮多高啊,哪来这么高的电梯?还是等长大了,乘航天飞机去吧。”
“不,我就要坐电梯。”姚小婷坚持自己的主张。“我长大了自己修电梯,修好了和佳佳、陶陶他们到月亮上去玩,奶奶也跟我们一块儿去!”
“行,我们姚小婷以后就坐电梯上去。”姚小婷妈妈站在孩子这边。
“看你给孩子灌输的什么思想,应该让她从小懂科学,不能教她往不切实际的方面引导。”姚小婷爸爸批评姚小婷妈妈。
“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更重要,没有想象力就没有科学!”姚小婷妈妈不赞成姚小婷爸爸的观点。
孩子的小头脑中常常有些“荒谬”的想法,千万不要取笑他们,创意都是在这些不着边际的想象中诞生的!所以,不要滥用母亲的“职权”来强制孩子放弃他们的爱好,这无异于扼杀孩子想象力。
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家长粗暴地强制孩子放弃某些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去做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事情,这一类家长的做法是极不明智的。只要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违背法律和道德,我们就应该对其加以保护和鼓励,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妈妈凭主观意志扼杀孩子兴趣和爱好,这是孩子的一大不幸。孩子的兴趣之苗一旦破土而出,作为孩子的母亲就要精心呵护,不要让其因“杂草”淹没而枯萎,更不要随意破坏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使一个人的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然而,生活中总有许多的家长无视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强行剥夺孩子的兴趣,其结果束缚了孩子的发展,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下面的这个案例正好说明这一点。
阳阳是一个喜欢足球的男孩,但是他踢足球的愿望却一直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同。上小学时,阳阳就迷上了足球,初中以后还参加了校园足球队,可阳阳的妈妈硬是不让他去,说是怕影响学习,将来考不上高中!
阳阳决心走自己的路,希望说服父母,于是阳阳找出了各种理由试图说服父母。
但妈妈还是拒绝了:“不行,不许去!”阳阳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倒在椅子上,拿起书本,但心里却在想,什么柳宗元、陶渊明,什么电流、电阻我都不要!我要踢球!不让我去球场,我在家里也一样踢。
从此,阳阳在家的门厅里踢起足球来。这一招果然灵验,妈妈急匆匆地赶来:“哎呀,你这个孩子,你就不想想,妈妈不是为你好吗?你不好好学习怎么考高中,考不上高中怎么考大学??”“不上大学??不上大学哪有好工作??”阳阳大声地打断了妈妈,说:“妈妈您怎么就只知道让我考大学,成功的路又不止一条,再说,我的学习也不错啊。”
说着,阳阳的泪水充满了眼眶,委屈地说:“唉,爸妈从不理解我。初中以来,我就没有出去看过电影、逛过公园,唯一的爱好——足球他们也不让踢了,我的近视就是这么一天一天地学出来的。”看着满桌子的参考书,阳阳摘下眼镜,狠狠地扔在床上。
父母沉默了,阳阳继续讲道:“就算我去考大学,人家也要多方面的人才,谁要我们这些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榆木脑袋的‘书呆子’呀!再说,也只有加强身体锻炼,才能适应充满竞争的快节奏学习和生活。”
听到这里,妈妈终于妥协了:“好吧!以后每星期六可以去踢球,但不能超过3小时。”阳阳激动不已,他成功了。
事实上,这也是阳阳父母的成功,阳阳的身体变好了,学习自然也会越来越好。
可见,孩子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家长培养孩子首先要遵循孩子的爱好和想象力的发展规律,家长不要学“泥人张”,要学“根雕家”,根雕家的艺术原则是发现、尊重根形的特点,然后经过艺术加工,使其特点更为突出,更为生动,最后成为精品,培养孩子也一样,我们不能使每个孩子都变成学习的机器,而应当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想像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每一个纯真的孩子都有无穷无尽的想像空间,你还记得自己孩提时很多天真浪漫的奇思怪想吗?是否感叹岁月一步步侵蚀了它呢?你惊异于自己想像力遗失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注意不让自己的宝宝重蹈覆辙呢?
想像力的培养并非凭空而来,想像力要靠家长和教师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指导他们多接触事物、多观察事物,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丰富科学知识,增加表象储备,为想像力的发展做好准备。一个好的艺术教育者,不仅仅要教会儿童画画或音乐,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对于生活、艺术的审美能力,另外还要能随时随地提高儿童的审美品位,保持和丰富儿童的想像力。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多用开放式的方法提问,提出答案丰富的问题让自己的孩子去寻找,在这种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孩子的想像力会得到足够的发展。而且,孩子越小,他的想象力培养的空间越大。
那么,为了保卫孩子的想象力,妈妈们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呢?
首先,孩子在听父母讲故事时,想象力会很丰富,他们会在父母的故事中想象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景,也会想象故事以后的情节发展,当父母讲的故事不符合他们的想法时,他们还会想象其他的结局。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的想象力会得到发展。
著名的作家歌德,小时候非常喜欢听妈妈给他讲故事,但是歌德的妈妈讲故事的方式很独特,她会在故事的中途突然停下来,给歌德留下想象的余地,让歌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继续讲下去。后来,歌德在妈妈的培养下,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因此,父母可以尝试给孩子讲不完整的故事,并积极鼓励孩子将故事补充完整。对于孩子补充出来的故事情节,父母不要打击,要适当地给予鼓励,使孩子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逐渐得以完善。
其次,引导孩子进行主动想象。孩子在幼儿时期开始就具有想象力,幼儿时期也是最容易形成思维模式的阶段,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会长期保持,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主动想象,及时鼓励孩子做出充满想象力的回答,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同时,多让孩子接触诸如美术、音乐等领域,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父母还要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为孩子的想象力增加材料储备。
三岁的杨贝贝正在看动画片《海绵宝宝》,看着看着,他突然从沙发上跳起来,做着跟海绵宝宝一样的动作,妈妈也和孩子一起到处跳上跳下,母子俩一起做着动画片里面的动作,还为动画片添加了很多情节,母子俩玩了一个多小时才停下来。
杨贝贝的思维明显比同龄孩子开阔得多,正是得益于平时这些模仿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要使孩子的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和锻炼,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冲破惯性思维的束缚,超越已有知识的限制,完善和发展创造力。
最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想象力是建立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之上的,如果孩子大脑中没有足够的表象储备,他们的想象力自然会比较匮乏。表象是外界事物在孩子头脑中留下的影像,它们是具体的、形象的,是想象的基础和材料。
当父母为孩子朗读一篇散文的时候,孩子的头脑中会形成自己的想象,但是不同孩子的想象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不同孩子的知识面是不同的,表象越丰富,想象也就会越丰富。
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更多地接触新鲜的事物,使孩子尽可能对事物产生基本的认识,然后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孩子在今后遇到类似的事物时,就可以调动自己的想象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记忆,孩子接触和认识的事物越多,想象力就越丰富。此外,父母还要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词汇,因为即使再丰富的想象力,也是要靠语言表达出来,词汇贫乏的孩子,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表达词汇而使想象力受限。
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一些有想象色彩的书籍和作品,在家庭中要开展一些类似于故事接龙的游戏,经常让孩子自己编故事的结局等,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孩子的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