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孩子的成材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包括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先天资质和后天的主观努力,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同等的天资条件和教育大环境中,母亲的心理教育对孩子的成材才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做母亲的就应该考虑,是不是自己的态度和方法不对,是不是自己忽略了此时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了呢?
小学生洋洋是一个还算听话的孩子,就是学习成绩始终不怎么好,每当他考试不及格的时候,母亲就会对洋洋“大打出手”。有时候考得实在不像话,甚至会被打得皮开肉绽。
害怕被打的恐惧,让洋洋选择了离家出走。这时洋洋妈妈才意识到,孩子对自己是多么重要,想起孩子的诸多优点,突然发现学习不是最重要的。洋洋妈妈通过四处寻找,终于把洋洋找了回来,经此一事,她决心换一种心态教育孩子。
又一个期末,洋洋考了全班最后一名,他沮丧地告诉妈妈,等待妈妈的回应。没想到妈妈却说:“没关系,妈妈以后再也不打你了。”洋洋受宠若惊,特别奇怪地问:“妈妈今天你病了吧!”妈妈说:“我没病,过去妈妈有病,老是对你不知足,今天想通了,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你不爱学,我逼你也没有用。但是妈妈始终相信你是聪明的,你今天考到最后一名就从零开始,妈妈为你高兴。”
从此洋洋卸下了心理负担,学习变成了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没想到,下一个学期,洋洋竟然考了第十五名。妈妈鼓励说:“太好了,你原来是最后一名,现在一下子考到第十五名,你简直太聪明了,妈妈从来没有像你进步这么快过。”得到了妈妈的鼓励,洋洋觉得很得意,一想这算什么啊。第三次考试他竟然考到了全班第五名。现在,洋洋已经是全班第一名了。
当然,并不是说每个学习不好的孩子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取得好成绩,但起码这个方法能使孩子的学习态度发生很大的转变。学习毕竟是他自己的事情,只有让他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明白父母一直在支持和鼓励着他,他就会觉得学起来有劲,而不是整天紧张兮兮,提心吊胆。
但家长们要注意的是,教育必须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和特点,否则只会加速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与恶化。
尤其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并且发展迅速。很多心理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为“危机期”。这一时期,为我们教育孩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教育得好,从此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会很顺利,反之,很可能使孩子经受曲折,变得难以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困难。
这时候的孩子逆反心理加重,他们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产生逆反的心理和对立的情绪。当这种情绪不断积累、沉淀,孩子又找不到良策去化解时,便在情感上对家长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不满情绪,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我的孩子上高一了,有了自己的空间,可是作为家长,我总希望能了解孩子的想法,所以有时我会偷看她的日记,查看她的短信内容,查看她上网聊天的内容”。这是一位出于“关心”而犯错误的母亲说的话。
“当发现妈妈偷看我的日记时,我感到愤怒。其实我的日记里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容。虽然妈妈是最亲的人,但是我觉得她侵犯了我的隐私,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侮辱。”这是那个被母亲偷看了日记的女孩所发出的“反抗”。
孩子在大多数时候并不喜欢与父母沟通,很多妈妈就会通过看那孩子日记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一位承认曾经偷看过孩子日记的母亲说:“要想知道孩子的想法非常不容易,而日记则将孩子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全部透露出来,是家长了解孩子非常好的途径。但也不得不承认,每次偷看孩子日记都有种做贼的感觉,十分歉疚。”这位家长结合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建议除非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否则能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就尽量不要偷看。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个中学生为了“防止”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竟使用英语写作。这则报道讲的是湖南某地的一个孩子,以前用中文写日记的时候,妈妈经常偷看,只要自己做错事受批评时,妈妈就会提及自己日记中所写的隐私来揭短,甚至还对亲戚朋友讲,这对她伤害很大。后来,她就开始用英语写日记,因为她知道妈妈不懂英语。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证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不成熟,情感还不够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那么,作为家长怎样才能给孩子提供符合他们心理发展和特点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方式呢?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应注意到以下这几个问题:
首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与社会的交往、接触越来越广泛,渴望独立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他们从心理上要求像成人一样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活动,但是不少家长看不到这些,仍然认为孩子是幼稚的,对他们发展起来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看不到或估计不足。妈妈们认为孩子不听话,孩子认为家长不尊重自己,这种心理差距就会造成孩子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其次,妈妈们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有时由于方法不当,语气、言词过重或偏听偏信,从而导致抵触情绪并有碍沟通交流。因此,针对孩子的这种心理,消除其戒心,及时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最后,学会赏识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教育家诺尔特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需求,那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做母亲的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一心理,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能真正的教育好孩子。
孩子的心理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长不能回避且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付出极大的爱心和耐心,但更重要的还是摸清孩子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对症下药”,从而教育好孩子,与孩子共同感受在其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