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谁的孩子是未来新贵
47845500000032

第32章 沟通不是一条单行道

孙淑梅是个教师,教学生觉得挺容易,可教育孩子却老不得法。孩子聪明可爱,但也很刁蛮任性,老惹她生气,一生气孙淑梅就劈头盖脸地骂她,数落她的不是。

星期六,孩子又在外面疯了半天,回来后又被孙淑梅骂了一顿。谁知道,孩子竟然用很不屑的眼光看着她,孙淑梅不禁大吃一惊。第二天,孙淑梅对孩子说:“今天妈妈同你到新华书店去,你看中的书只要对学习有用,妈妈就帮你买。然后,我们再去逛街,若是你看中什么,就跟妈妈说,只要是你需要的,妈妈也给你买。”孩子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我,似乎在说:今天妈妈怎么会这样好!

看见孩子惊讶的样子,孙淑梅便耐着性子又说了一遍,就拉着孩子一起上街了。在路上孙淑梅问孩子:“昨天妈妈骂你,你是怎么想的?”孩子不答。孙淑梅就说:“今天妈妈一定不发火,不骂你,你把你当时所想的告诉我。”孩子看妈妈态度诚恳,就说:“我很看不起你啊!”“怎么看不起我?”“我不就是去玩了一会吗,你就劈头盖脸骂我,一点也不像个老师,简直就像个??”“像个什么呢?”“像个泼妇??”孙淑梅一听,又是大吃一惊。

从这以后,孙淑梅再也不骂孩子了,而改用了耐心沟通的做法。渐渐地,孩子对妈妈也亲近了,看到妈妈伏案备课、批改作业时,甚至还会沏上一杯热茶。考试做错了题会一五一十向孙淑梅说清原因,出门也总会跟妈妈说清去处和时间??

不仅如此,妈妈们还应允许孩子和自己争辩。为人母亲的你是不是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可能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如果妈妈们一味地以自己的意志去控制孩子的言行,孩子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德国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认为: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所以,明智的妈妈们通常不把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为孩子创造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

妈妈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妈妈们不允许孩子与大人拌嘴,他们总觉得孩子见识少、不成熟,又是自己生养的,大人说话小孩子只有听的份。尤其是女孩子只能对妈妈们的话“言听计从”,要绝对服从妈妈们,不能有自己的看法,不允许与妈妈们拌嘴、争辩,否则就是没教养,不懂礼貌。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少会把妈妈们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他们怕自己做错事后,又会受到妈妈们的责备。

许多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的就是妈妈们的指责,因为妈妈们总是盛气凌人,态度生硬,不给自己解释的机会,也不给已经知道爱面子的自己留自尊。所以,当妈妈们指责时,孩子就会反驳、顶嘴以示反抗。因此,妈妈们首先要改变这种传统观念,才能和孩子很好地沟通。

妈妈们要和孩子多交流。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妈妈们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孩子对独立的渴望与妈妈们不恰当的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妈妈们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孩子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孩子的行为。因此,作为青春期的孩子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妈妈们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妈妈们要重视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特别是当孩子有了过失时,要和他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

给孩子争辩的权利。

心理学家认为,争执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在争辩中,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应该怎样表达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志。妈妈们与孩子争辩,孩子能弄清是非曲直,学习一些知识,学会估量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理服人、平等公正的好品质,形成好的人格。所以妈妈们要给孩子争辩的权利,认真地听取争辩。从孩子的争辩中,做妈妈们的可以了解其发生某种错误行为的背景、条件以及心理动机等,针对性地进行有成效的教育;另外,给孩子争辩的权利,妈妈们通过听取孩子的争辩检验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说的是否在理,发现不妥之处可以及时调整。

当然,允许孩子争辩,并不是说可以让他胡搅蛮缠,随心所欲,而是在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妈妈们可以从实际出发,制定合乎孩子的情况,合乎一般的道理的争辩规则,如果孩子违反了争辩的规则,妈妈们就要加以制止。

妈妈们要克服自以为是,唯我是从,只准说是,不准说不的单向说教的思维定势,换上尊重孩子,鼓励争辩,善于双向交流的思维方式;改变轻则呵斥,重则棍棒的粗暴行为,养成重科学,讲民主,以理服人的良好规范。

沟通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在孩子出生后的短短一年里,他将认识到很多的社交技能和礼节,在父母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回应。但并不是每个孩子在长大后都具有良好的交往习惯,作为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有意识地在学校、在生活中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如今,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在几个大人过度照顾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出现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的问题。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心理学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而剩下的85%则靠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

然而有些父母害怕孩子在外面会闯祸、吃亏,总是吓唬孩子,让孩子变得胆小害羞,怕见生人。这些孩子通常不喜欢面对新事物,也不喜欢与人沟通。碰到这种情形,批评和强迫孩子改变都是不可取的,只有耐心地鼓励才能让孩子一点点改变。

热闹的春节过完后,孩子们陆续地回到老师和朋友中间。吴浩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他是个很懂事听话的孩子,就是总不爱讲话,就算说话,声音也很轻。开学的第一天,妈妈带着吴浩来到了幼儿园,让他跟老师打个招呼。但是吴浩却表现得极不自在,害羞地躲到了妈妈的背后,不肯露出脸来。

妈妈见此有点生气了,说:“吴浩,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呢?快叫老师啊。”然而吴浩听了妈妈的责骂后,更加不自在了,躲在妈妈背后就是不出来。妈妈没有办法,只好一脸尴尬的和老师说笑。

其实像吴浩这样害羞的孩子,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心理学家曾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只有 10%的孩子能大胆地、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和进行自我介绍。还有很多孩子在家里就像个“百灵鸟”“小喇叭”,一旦来了学校却不愿多与同学老师说话。

心理学家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的调查中还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在与同伴沟通中存在着胆怯、任性、孤独的问题。有 40%的孩子在家里不愿对大人说真话,对于父母的劝告和教育,大多也只是应付而已,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可见,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善于交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因为任何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都不能没有稳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沟通,并建立和维持一定的人际关系,是人一生中所必需的。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善于交际。

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心理。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相信自己,这些是与人沟通的基础;其次是要多鼓励孩子的进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进而增强孩子与人沟通能力。比如,可以介绍孩子多看一些英雄小时候的故事,增强孩子走向社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意识。

当然,父母也要做出表率。比如主动与邻里、同事、亲友搞好关系,互相帮助,宽容大度,以自身良好的人际关系给孩子做好榜样。这样,在长期的言传身教中,孩子就能获得情感的启示,从而克服不肯帮助人的缺点。当他人遇到困难时,父母和老师要带领孩子一起伸出援助之手。当孩子效仿着去做的时候,别忘了适时表扬他,肯定他的好思想、好行为。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就学会了乐于帮助他人。

如今,社会各项工作越来越需要协作完成,因此沟通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孩子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于孩子的沟通能力。因此,增强孩子的沟通能力,也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面对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