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谁的孩子将会一鸣惊人
47845600000040

第40章 小事做起,善意引导

有位著名的画家,至今仍记着小时候的一件事情。他说那件事情改变了他一生,让他懂得了一个大道理。

画家读初一的时候,非常贪玩。有一次,他因为连续旷课,被学校给予严厉的处分,并通知了他的父母。母亲得知此事后,没有责骂他。

晚饭后,母亲找来一个塑料小漏斗和一捧黄豆。他对此很迷惑,不知母亲到底要怎么惩罚自己。母亲看着他,说:“来,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母亲说着,把双手放在下面接着,自己捡起一粒黄豆,投入漏斗。很自然地,豆子从漏斗中滑到他手里。就这样,母亲连续投了十几次,他手里的豆子也有十几粒。

正当他觉得好玩的时候,母亲改变了策略,不再一粒一粒地投,而是抓起一把黄豆,一齐投入漏斗里。只见漏斗里漏出了几粒豆子,然后口子就被卡住了,再也没有豆子漏出来。

这时,母亲放下漏斗,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这个漏斗就像是你,如果你每天能做好一件事情,那么每天都有一粒豆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如果你想同时做很多事情,又想学习又想玩,你可能一件事情都做不好,你也过得不快乐。”

透过这个故事,他懂得了母亲的意思:人生就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小处做起,不能贪大求全,不能分心,否则就很难成功。

试想一下,如果这位母亲一开始就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人生是个缓慢的过程,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孩子会听得懂吗?孩子很容易迷惑,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一步一个脚印,更不懂何谓操之过急、贪大求全,这样即使母亲说半天,孩子也未必明白,并且孩子因为听不懂,很容易产生抗拒心理。会越听越不想听,更别说痛快地接受了。

有些妈妈偏偏不这样做,她们对小孩子也喜欢讲道理,可是孩子听不明白,她们则很生气,越讲越大声,越讲越生气。结果呢?结果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可见,妈妈在教育他们的时候要尽量利用能启发孩子的小游戏引导孩子透过事情去明白道理,这样孩子就更容易听明白。

站在成人的角度,我们很容易理解那些浅显的道理,即便是深奥的哲理,我们也能理解。可是孩子毕竟不同于成人,他们并没有那么强的理解力,因此,如果就事论理,只会让孩子厌倦,产生不良的教育效果。比如,妈妈试图向孩子传授人生真理,如果她说人生如何玄妙,如何深不可测,这样会让孩子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有趣的小游戏,让孩子在嬉笑玩闹中,很轻松地接受你的“布道”。

另外,教育孩子还应该依据具体的小事,比如,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情,尤其是孩子经历过的事情,这样对孩子更有说服力。比如,有位妈妈让年满十二周岁的儿子在暑期打工,到清污公司干活。第一次,妈妈用一桶清洗液和一把钢丝刷,头顶烈日为儿子上了第一堂人生课。她告诉孩子:“每一件事,都像你的签名,你的工作质量如何,就等于你的签名好不好看,受不受人欢迎。因此,只要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欢迎。”

那个孩子就按母亲的教导去做,每次用钢丝刷沾着清洗液把墙壁洗得干干净净。后来,这个孩子很快得到了单位的信任,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的职位一步一步地上升,最终成为一位存货管理员。在他大学毕业后,他直接进入那家公司,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

毫无疑问,这位母亲是明智的,她懂得结合实实在在的事情传授孩子做事的道理,使得孩子在切身体会中领悟人生真谛。这也直接导致孩子在母亲的教导下,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从而逐步脱颖而出。

看看上面两位家长,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通过小事引导孩子读懂人生的大道理从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事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相比较他们,我们很多妈妈却不懂得这一点,他们总是认为树大自然直,等孩子长大了自然懂得了道理。殊不知,树从小就不直,长大后怎么可能变直呢?因此,让孩子在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注重细节问题,从小培养孩子从小事做起的习惯,同样是在培养孩子做人从细节开始。

当孩子处在小学阶段时,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妈妈很有必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说话做事等方面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自觉地、自然地、积极地投入到良好的习惯的锻炼培养上,这样会让孩子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