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是某校三年级的班主任,一天他来到教室,发现一个学生正手足无措地站在桌子前,王老师觉得奇怪,就走过去,发现孩子的凳子上洒了一些墨水,孩子不知该怎样清理干净,所以一直站着。为什么他不知道擦干净呢?因为在家里,这些小事都是妈妈代劳的,而他的任务就是争取每次考试得第一。
与此相类似,还有一个8岁的小女孩子渴望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可是每当她做这些事情时,妈妈就会拦住她,说:“你穿得那么慢,叠的被子乱糟糟的,还是我帮你吧!”甚至连系鞋带这样的事情,都是妈妈给代劳了。
时间长了,这个女孩子什么都不会做,和身边的小朋友一比,她感到非常自卑,因为她除了学习成绩好点,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尤其是在假期里,别的孩子都可以结伴出去玩,可是她的妈妈对她不放心,总是让她待在家里。
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妈妈对孩子只知道溺爱,却不知道放手,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这样照顾孩子是爱的表现,却不知,这样做会害了孩子。因为如果一个孩子缺少独立性,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能力。一个孩子连生活能力都不具备,又怎么与人打交道、解决问题呢?
看看如今的一些奇怪现象吧,有些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了难题,居然自己不思考,而是把难题交给爸爸妈妈。问其原因,学生们则回答:“题目太难了,我自己解不出来,所以我想让爸爸妈妈来替我解答。”这种现象就充分说明了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
如果妈妈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首先就应该先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然后才是培养孩子的独立做事和独立相处的能力。因为先有独立思考,才有独立行动。同时,妈妈还要注意多给孩子一些自由,使孩子有机会独立去完成事情。此外,妈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别给孩子设置太多的规矩,让孩子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你对孩子不放心,有所顾虑,不妨采用商量的方法。例如,孩子喜欢玩计算机,最好不要对他说“不准”,不妨对他说,如果你想玩,就要先把作业做完,而且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这样给孩子的选择就多了,孩子的自由也就多了。
第二,不要惩罚孩子的失败。妈妈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孩子的失败。惩罚失败可能导致孩子失去自信心,失去创造能力。
第三,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而孩子只有服从的份。应看看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尊重他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