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人们把注意力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所谓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地注意。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并在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比如,学习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注意书本上的内容,把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
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除了需要知识经验、能力等基本条件外,还需要一种意识上的准备和坚持到底的品质。遗憾的是,很多孩子缺乏的恰是有意注意,这是妈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所谓无意注意,是指没有明确目的注意,这种注意往往是由某些新奇的、强烈的、变化着的刺激引起的。比如,孩子听到下课铃响了,马上把头转向教室外面,转动脑袋,想象下课玩什么;当孩子看到一群学生围在一起,就会不自觉地走过去看个究竟。可见,这种无意注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
一般来说,引起无意注意的事物有以下这些特点:
1.变化突然的刺激。
当某个事物或周围的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我们肯定能感觉到。例如,老师上课的时候突然停止讲话,孩子们一定会好奇地注意老师在干什么,思考老师为什么不讲话。再比如,孩子在家里午休,突然门外有人敲门,而且声音特别大,孩子一定会被惊醒,想起来看看是谁敲门。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事情是突然发生的,是出乎一个人的意料之外的,会引起别人的好奇。
2.相对的刺激。
什么是相对的刺激呢?生活中常见的有强烈的光线、浓郁的气味、巨大的声响等。这些事物由于具有相对强烈的刺激,一般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关注。
当然,相对强度是指与其他刺激相比较的力量。有时候,绝对强度的刺激却无法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强度不大的刺激,却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在安静的课堂上,很小的说话声都能引起孩子们的无意注意,而在很喧哗的大街上,这种说话声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
3.不断变化的刺激。
不断变化的事物会引起人的生理反应,例如,闪烁的霓虹灯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闪烁的光线很容易刺激我们的视觉神经。再比如,摇滚乐很容易让人产生烦躁感,而舒缓悠扬的轻音乐给人的感觉很舒服。这是因为不断变化的摇滚乐让人不得不去注意它,而舒缓的轻音乐则可以让人身心放松,不去注意。
身为妈妈,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注意的特点。妈妈要知道,孩子从出生的时候开始,就有了注意力。妈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问1岁的孩子:“爸爸在哪里啊?”孩子很自然地把头转向爸爸所在的方向。
但是,不到1岁的孩子的注意力很不稳定,而且多半是无意注意。因此,这种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不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这时孩子对事物的注意也很短。孩子到了3岁以后,注意力的范围会不断扩大,有意注意的能力逐渐增强。
不过总的来说,孩子有意注意的能力还是较弱的。比如,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孩子虽然听得很认真,但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干扰。比如,小狗叫了一声,孩子可能把头转向声音发出的地方。这说明孩子的注意力不稳定,无法长时间将注意力定格在某件事情上。
当孩子上小学了,他的有意注意慢慢增强,但依然不太稳定。只有经过妈妈的教育和训练,孩子的有意注意才能达到惊人的专注。作为母亲,不要认为孩子的注意力是天生的,而要明白,孩子的注意力是经过后天培养出来的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