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杰出男孩的100个细节
47854900000009

第9章 德行,成长为绅士的第一课

046 不要教男孩说虚伪的客套话

能真诚对待别人的人,就能让双方的心灵需求得到满足,就是心灵的沟通达到一定的高度,而只有心灵的沟通才能真正产生信任。因此,打动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诚。

如果一个人以钩心斗角的心思去交朋友,去经营人脉,也许他能够获得一时的成功,但他绝不会得到一世的朋友。

有一次,一群朋友聚会,吃饭的时候,大家交换名片,其中有一位来自报社,另一位试图对其进行称赞,一看是报社的,便稀里糊涂地说:“哇,您是有名的大作家!”人家问:“我怎么有名?”他说:“我每次都看见你写的文章。”人家说:“我的文章都在哪里?”他说:“每次都是头版头条啊!”然后人家告诉他:“真的吗?我是专门写讣告的。”讣告能在头版头条吗?显然是虚假的赞扬引起了别人的反感。但是这位先生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旁边有一位小姐,聊了没几句,本来这位小姐长得很胖,他说:“小姐,您真苗条!”小姐说:“什么,说我苗条,我知道你是在骂我。”

虚伪的客套话,给人一种虚情假意的印象,或者会被认为怀有某种不良目的,被赞扬者不但不感谢,反而会讨厌。言过其实的赞扬,不能实事求是,会使受赞扬者感到窘迫,也会降低赞扬者的水准。虚情假意的奉承对人对己都是有害而无利的。

有一句话大家记下来:真实的赞扬是拂面清风,凉爽怡人;虚假的赞扬像给人吃大块的肥猪肉,让人烦腻不堪。

真诚的赞美和虚伪的客套话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发自内心。真诚的赞美起源于内心深处的一种“美感”,一种冲动,它反映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可:外表漂亮,言谈合自己的口味,行动敏捷,品格高尚……即在两个人之中,其中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现了符合自己理想或价值标准的可贵之处。我们认识这个人、了解这个人的时候,已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自己要去赞美他的一些优点。

但是虚伪的客套话却不同,它不是发自内心地对另一个人的认可和钦佩,而是基于内心世界早已存在的一种目的,一种对眼前或日后能够收到“回报”的投资。在他的内心是不带任何感情的。

一个不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这个世界的人,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英国诗人乔叟曾说过:“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很多人总觉得周围的人难以信任,对一切都抱有一颗戒备的心,然后感叹世事难料,人心不古。

真诚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人们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石。每个人都喜欢同真诚的人打交道,与真诚的人交往。因为这样可使双方有安全感,不必心存疑虑。

为人真诚表现在与朋友交往中,就是以诚相待,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对朋友不可虚情假意,也不可口是心非,切忌对朋友使小心眼,耍小聪明。

因此,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为人真诚,真诚地与别人交往,关心别人,爱护别人。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不要教男孩说虚伪的客套话

虚伪的客套话,给人一种虚情假意的印象,或者会被认为怀有某种不良目的,被赞扬者不但不感谢,反而会讨厌。言过其实的赞扬,不能实事求是,会使受赞扬者感到窘迫,也会降低赞扬者的水准。虚情假意的奉承对人对己都是有害而无利的。所以,绝不能教男孩说这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话。

047 用生动的例子告诉男孩什么是美和丑

给男孩树立好的学习榜样,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有心理学工作者进行过英雄故事对小学生道德意识形成的作用的初步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给小学生讲解有关认真学习和做好事的行为标准及其社会意义,组织学生对英雄故事进行阅读讲述,讨论和写读书心得,并鼓励他们向英雄学习。结果发现,这些小学生在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参加劳动、诚实、与不良现象作斗争等方面都较以前有所提高。这个实验说明榜样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那是个黄昏,阿玲去接儿子放学。冬日的夜幕降得很快,他们在路边等车时看见一位大娘挎着个篮子,似乎很沉。阿玲看她东张西望,就问她:“大娘去哪里?”大娘说的地方刚好是阿玲居住的小区,于是阿玲帮她提着篮子一起上了车。

天渐渐黑了。阿玲和大娘拉着家常,原来大娘来给儿子看孩子,本想明天来,想想怕儿子着急就没打招呼从乡下赶来了。阿玲问她儿子这时会不会在家?她说也不知道啊。拿了这么多的东西没人去站点接怎么行?于是阿玲拿出手机帮大娘拨了她儿子的手机号码,想告诉她儿子去接他的母亲。她儿子接电话了,可是在加班。儿子安慰大娘:别着急,一会儿叫他媳妇去接。

总算把事情搞定。大娘很感激,从盖着厚厚的包袱的篮子里掏出热乎乎的地瓜和芋头,一个劲儿地往阿玲儿子的手里塞,对阿玲儿子说:“吃吧吃吧,我刚煮熟就想带来给儿子吃。”并且对阿玲千感激万感谢的,阿玲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心想:做了这么点事情,竟然得到人家这样的感激,但心里却非常高兴。

在停车的地方,大娘的儿媳妇在等着她,大娘一个劲儿地对儿媳妇说:“赶紧谢谢这个小妹子,真好心啊,要不是她我就得迷路呢,你们不在家,我自己怎么办啊?”

阿玲和儿子高兴地离去,儿子那时才9岁,他对阿玲说:“妈妈,做好事真好,人家高兴,我也高兴。”

最让阿玲高兴的还不是这件事情,而是因为这件事情引出的关于儿子的事情。几天后是星期天,儿子自己出去玩,很久才回来,哼着小曲,满脸的笑容,好像有什么高兴事情。

阿玲一再追问,儿子才说出来:原来他刚才出去遇到一位老太太去她儿子家,也是拿了个包袱,儿子帮忙拿着,并搀着老太太上了车,老太太高兴得直表扬儿子懂事、心眼好,儿子是因为这事才高兴的。

虽然这是件小得无法再小的事情,但是它给阿玲的印象很深刻。父母是男孩最好的老师,男孩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很在意,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给男孩做一个好榜样。

通过榜样的树立,让儿童有赖以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在确立榜样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应该树立生动具体的形象

生动具体的形象在整个儿童性格培养工作上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位学生参观过列宁的故居后谈到,只有当我在高尔克看到列宁的故居时,我才知道真正的朴素是什么样子:在他房里只有一张普通的饭桌,桌上摆着一个盖着普通灰色漆布的、稍显陈旧的、已坏了的茶炊,挂衣架上挂着一件普通的制服。无疑,这对这位学生今后形成朴素的性格有重要的意义。

2.尽量给男孩树立身边的、同龄的人为榜样

这可以减少男孩与榜样之间的距离感,便于学习。比如,现在有一些小学生缺乏勤俭节约的品质,他们根本不理会父母挣钱的艰辛,花起钱来大手大脚,请客,下馆子,追求名牌,骑好车……针对这种问题可以让他们了解一下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杜斌的事迹,学习他是如何勤俭节约的:

杜斌的父亲去世后,母亲也病倒了,他每个月只有100元左右的生活费支撑两人的生活,一分钱也要掂量着花。由于经常到菜市场去买菜,他对菜价很清楚,并了解到菜价在傍晚最便宜。所以,他一般傍晚去买菜,多走几家市场,哪家便宜就买哪家的,绝不多花一分钱。

母亲吃剩下的菜他从不扔掉,而是用热水烫一烫后自己吃。母亲食欲不好,剩下馒头渣一块一块的,别人都劝他扔掉,杜斌却舍不得,哪怕只有一点点。他说:“生活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来之不易,今后日子不管多富,我也永远把省吃俭用的好习惯保持下去。”

男孩年龄小,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家长在生活中要耐心地正面诱导、纠正,使男孩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与非,从而提高分辨是与非的能力。如男孩听见某些人说了脏话就跟着学,父母就需要解释清楚,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不文明等。这样屡经疏导,男孩便不致因从众心理而仿学不良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048 防止儿子虐待小动物

教育男孩不仅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品德。我们已了解了大量关于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个案,如一些大艺术家、大文学家、大科学家的产生,都离不开早期教育。斯特娜夫人指出,如同智力的培养需要从男孩一出生就开始一样,男孩的优秀品德也必须从摇篮时期就开始熏陶,否则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对男孩进行道德教育越早越好。普林斯博士说:“男孩的道德教育应从摇篮时期就开始,因为当今社会所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品德。”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若要养成男孩善良的情感,我们不妨从教育男孩从尊重生命开始。

所谓“万物皆有情”,人生而为万物之灵,就更该对世间万物的生成充满感恩与爱。为了让男孩将关爱的情绪也能关注到人以外的事物,父母可以在家中养宠物,像猫、狗、鸟、鱼等,如果怕动物类有导致过敏之虞,种几盆花草也可以。在让男孩负责去饲养或换水、清理的同时,顺便告诉他万物生命的意义,以及它们同样需要受尊重的道理,然后让男孩自由去跟宠物互动,或者观察植物生长,他就能慢慢体会生命本来的尊严。

男孩3岁了,他每次看到蚂蚁,就一脚踩死那只蚂蚁,以此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男孩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它的宝宝呢!”于是男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蚂蚁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男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转眼间,男孩上小学了。一个清晨,有人打电话通知母亲,说儿子在值日时没有把窗户关严,风把两块玻璃刮破了。母亲马上意识到这事在这个管理甚严的学校里意味着什么。

中午,母亲来到学校见到儿子。儿子怯怯地说:“昨晚放学时,教室里有两只蝴蝶,赶来赶去,总有一只飞不出教室。我只好开着一扇窗户,好让外面的飞进来,或者里面的飞出去,让它们结伴去玩,想不到会被大风刮破了玻璃……”

儿子几乎落泪地嗫嚅着说愿意赔这两块玻璃。母亲一直无语,待他说完后,摸了摸他的头发说:“没事了,去玩吧。”

后来母亲去财务室赔偿了两块玻璃。

也许这个男孩就是你、我、她的儿子,也许这位母亲就是你、我、她。这个极聪明又伟大的母亲懂得在男孩的成长中发现那一点点善良和爱心,懂得从小培养男孩的美好品德。而你是否也能在男孩小时候培养他的美德呢?

有一天,小军独自一人在家,他把家里养的一只小狗拴在屋外的院子里。不久,下雨了,但小军并没有把小狗带到室内来。小狗在外面“汪汪”大叫,冰冷的雨水使它浑身发抖。

这时,小军的母亲从外面回来,看到这种情况,赶忙将小狗牵到屋里,并质问小军:

“小军,你为什么让小狗在外面淋雨?”

“我……我忘记把它带回来了。”

“可是,你没有听见它在叫你吗?”母亲听他那样说非常生气,因为他知道小军在撒谎。

“我想它在外面没什么!”小军为自己辩解道。

“没有什么?那么把你也放到外面去淋一会儿雨,你愿意吗?”

“不愿意。”

“小军,你自己不愿意,为什么要小狗去淋雨呢?你看,天气这么冷,小狗会生病的。把小狗放在冰冷的雨水中,这是多么残忍啊!假如有谁让你去淋雨以致生病的话,妈妈该有多么伤心呀!”

听了母亲的话,小军低下了头。他承认是自己错了,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一定会爱护小动物。

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冷酷残忍的;一个没有爱心的世界,是冷漠可怕的。但爱心不会自发产生,爱心要靠精心培植和维护,在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才能长成爱之花;全社会都为爱心叫好呐喊,才能形成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

我们要在生活中培养男孩的爱心,心中有爱,他才会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热情,才不会让自己在困境中沉沦。拥有爱心,他的人生中才会有幸福和成功。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防止儿子虐待小动物

若要养成男孩善良的情感,我们不妨从教育男孩从尊重生命开始。所谓“万物皆有情”,人生而为万物之灵,就更该对世间万物的生成充满感恩与爱。为了让男孩将关爱的情绪也能关注到人以外的事物,父母可以在家中养宠物,像猫、狗、鸟、鱼等,或者种几盆花草也可以。在让男孩负责去饲养或换水、清理的同时,顺便告诉他这些生命同样需要被尊重的道理。

049 教育男孩热情接待来访者

英国是全世界公认的绅士王国,早在17世纪,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就在他的名著《教育漫话》中为英国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描绘了一幅培养“绅士”的教育蓝图。在这幅蓝图中,礼仪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洛克说:“礼仪是在他的一切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没有教养的人有了胆量,胆量就会带上野蛮的色彩,而别人也必以野蛮相待。学问就变成了迂气;才智就变成了滑稽;率直就变成了粗俗;温和就变成了谄媚。”

一个人的修养决定着他的生存方式。有修养的人,不但能受人尊重,而且还能成大器;没修养的人,不但害人害己,还会不得人心。对于男孩来说,尤其在公共场合,更应重视自己的行为举止。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必须学会待人接物的方法,善于与人礼貌往来。因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无疑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有些男孩因缺乏待人接物的经验,往往在交际中有差强人意的表现。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凡是社交能力比较强的人,往往更容易赢得机遇。而这些文明礼貌的处世本领、交往能力,都需要从小培养。

让男孩参加接待客人的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在参与接待客人的过程中,体会到主人和客人地位的不同,自然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会比平时更小心,殷勤百倍。这也有利于让男孩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要接待好客人,让客人满意,就必须在语言、行为上讲礼貌,这实际上是给男孩提供了礼貌待人的练习机会。而且,能学到一些待人接物的方法。最初,男孩是生疏的,这就需要学习和锻炼。

怎样培养男孩接待客人的能力呢?

1.让男孩做好心理准备

在客人尚未到来之前,我们应该让男孩了解,客人什么时间来,谁要来,客人与父母、与自己的关系以及该如何称呼。让男孩在心里做好接待客人的准备。

2.与孩子共同做准备工作

可以让男孩和父母一起做接待客人的准备工作,如打扫房间、采购糖果等,共同营造一个欢迎客人的气氛。

3.帮助男孩接待客人

例如,客人来了,父母可以帮助男孩招呼每一个人,请客人坐,请客人吃糖果。还可以让男孩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给小客人玩,把自己的相册拿给大家看。

4.让男孩学着与客人交谈

我们应让男孩大方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在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插嘴。孩子学会待人有礼,还能帮助化解尴尬,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有一次,英国王室在伦敦举行盛大晚宴,招待印度首脑,这次宴会由还是皇太子的温莎公爵主持。

宴会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着,达官贵人们觥筹交错,相谈甚欢。就在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使整个宴会被尴尬的氛围笼罩着。按照当时宴会的程序,侍者在晚宴即将结束的时候为每一位来宾端来了洗手水,印度客人看到那精巧的银制器皿,以为里面盛着的亮晶晶的水是用来饮用的,于是端起洗手水一饮而尽。当时,作陪的英国贵族个个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主持人。

这时,只见温莎公爵神色自若,一边与客人谈笑风生,一边端起自己面前的洗手水,像客人那样自然而得体地一饮而尽,接着大家也纷纷效仿。原本即将要扩散的难堪与尴尬气氛,在瞬间消逝于无形,宴会在一片欢乐声中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温莎公爵在这次宴会中的举动,无疑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他的这种行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客人的尊重,而且让这次宴会非常完美地结束,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

我们再把目光收回到我们的身边。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礼仪教育就是要让男孩学习礼貌、礼节和风度,懂得人情世故,会接人待物。因此,父母应该坚持对男孩进行礼仪教育,并不断强化他们言行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懂得尊重别人,懂得谦恭礼让,使人际关系融洽和谐。

热情接待来访者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让男孩参加接待客人的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在参与接待客人的过程中,体会到主人和客人地位的不同,自然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会比平时更小心,殷勤百倍。这也有利于让男孩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要接待好客人,让客人满意,就必须在语言、行为上讲礼貌,这实际上是给男孩提供了礼貌待人的练习机会。

050 纠正男孩骂人的不良习惯

一个男孩,如果张口就说脏话,对别人态度蛮横,别人很快就会改变对他的看法,转而回避与他交往;如果一个男孩对人彬彬有礼,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别人家里做客,都能受到欢迎和夸奖。礼仪就是人的一张名片,它上面写着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是否良好。

当男孩说脏话后,家长要耐心地劝解男孩,并坚持让男孩检讨,向人道歉认错,及时纠正男孩骂人的行为,让男孩意识到骂人是错误的。

一天,李女士陪儿子在家看动画片,当看到孙悟空打败白骨精时,李女士7岁的儿子冒出一句令她意想不到的粗话:“我靠,真厉害!”李女士吃惊不小,询问后才知道男孩是从同校的一个小朋友口中学到的。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而当你的儿子突然说了脏话,你在吃惊之余,应该让他认识到骂人的坏处。

家住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的玛格丽特·多蒙德女士对此深有感触。

一次,她11岁的儿子发现妹妹在自己的房间里使用电话,便大声吼道:“快把我的电话放下,你这蠢货!”接下来对妹妹破口大骂,说了一些粗鲁的、难听的话,而这些话在多蒙德家中根本没有出现过。

年仅7岁的女儿被吓住了,哭着跑到妈妈身边寻求保护。玛格丽特·多蒙德走进儿子的房间,严厉地责备儿子道:“你没有权利这么骂你的妹妹,你的行为是很不礼貌、很没教养的!”更让多蒙德太太伤心的是,儿子居然不以为然地耸耸肩,慢条斯理地说他的一位朋友在和自己的妹妹争执时也是这么做的。多蒙德太太语气坚定地说:“在他们家也许可以这么做,但在我们家这样的事情是不被允许的!”

说脏话、骂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缺乏教养的表现,它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发生在男孩身上,不外乎由以下三种情况导致:

1.学说脏话没有是非观念,是孩子的特点

别人骂,我也跟着骂,是男孩学骂人的一种普通心理。作为父母,要分清男孩是跟谁学的,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男孩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父母切忌觉得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这样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而应该告诉他:“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宝宝不学。”把不文明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2)有的父母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男孩受其影响,也学会了说粗话。这样的父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严于律己,从头做起,为男孩营造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其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教会男孩学用礼貌用语。如果父母偶尔再犯,那么就应该坦诚地跟男孩检讨:“刚才是由于不高兴,说出了那句话,我们是不对的,你也不要学,今后我们谁都不说这种话了。”

(3)男孩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粗话也是如此。父母对此要采取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方面要尽量让男孩避免接触周围不良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听不见脏话,学不到脏话。另一方面又要增强男孩的“免疫”力,教男孩明辨是非,告诉他们,骂人、说粗话是不文雅的行为。另外,父母要关注男孩周围小伙伴的情况,为男孩选择讲文明、懂礼貌的伙伴,以减少相互学骂人的机会。

2.被迫骂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

男孩如果和小伙伴发生了矛盾,就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时父母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袒护自己的儿子,而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教男孩用谦让的态度来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纠纷,并应明确表态。男孩怕失去父母的爱,怕失去小伙伴的心理,会促使男孩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

3.习惯骂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出口成“脏”的男孩虽为数不多,但影响不好。对这样的男孩,应采用暂时的冷漠,不理睬他,以不高兴的脸色、严厉的语调等来对待他,这些都会帮助男孩明辨是非,抑制、减少他的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不良行为一旦成了习惯,克服它就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在帮助男孩纠正骂人的坏习惯时,也可以鼓励男孩通过努力改掉坏毛病。例如,可把“不骂人”列入“一天行为要求”中,如果男孩做到了,就一定要表扬,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成效。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男孩骂人的行为发生,首先要教育男孩懂得尊重他人。平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向男孩介绍每个亲朋好友的职业、性格、优点,鼓励男孩学习他人的优点。家长也要培养男孩谦虚谨慎的好品格,不骄傲自满,不以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让男孩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正确看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绝不拿他人的过失或不幸做笑料。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和督促男孩尊重他人。例如,上学时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遇到熟人热情打招呼;请人帮助要先用礼貌称呼,再说明事由,事后要道谢;家中来客人要热情迎送,等等。

051 帮助男孩建立所有权的观念

父母应该在男孩童真的世界里建立“所有权”的观念。让男孩知道,奥特曼是邻居家小朋友的,玩具火车是表弟的,芭比娃娃是表妹的,那本画册才是自己的。同时应该让男孩知道,在拿别人的东西之前,应该征得对方的同意。如果父母本身就缺乏所有权的观念,今天说这玩具是哥哥的,明天说是邻居小朋友的,那就很难保证男孩也不如此。

因此,父母应该先学会尊重男孩的所有权,例如,拿男孩拥有的物品时,应该先告诉他一声;归还时也应该说声“谢谢”;进他们的房间,不妨先敲门;无意中弄乱了男孩的生活空间,应该向男孩道歉……一旦男孩感到自己的所有权得到了尊重,那么他也就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所有权的观念,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呢?心理学家亨利·霍斯金认为,建立所有权的观念,应该从小做起。当男孩两三岁的时候,就可以告诉他哪些用具、物品是爸爸的,哪些是妈妈的;四五岁时,可以让男孩拥有自己的洗漱用具、房间、杯子、玩具等。当给男孩买了新东西的时候,可以告诉他:“这是爸爸买给你的。”有了这些观念之后,男孩就自然学会了如何约束自己,不至于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了。

小童今年刚上二年级,聪明伶俐,是个帅气的小男孩。这天下午放学后,妈妈把他接回家,督促他写完作业之后,就去厨房准备晚饭了。

客厅里响着轻柔的音乐,一向顽皮的小童,今天居然也安安静静地在屋子里看起了画册。妈妈从厨房探出头来,对他说:“小童今天好乖啊。”小童拿起画册,告诉妈妈:“妈妈,这本《福娃奥运漫游记》好好看!”

“你怎么会有《福娃奥运漫游记》呢?”妈妈的微笑突然一沉。

“我的!”小童理直气壮地说。

“瞎说。爸爸妈妈没有给你买过这本书。”

“我的……是爷爷买给我的。”

妈妈见小童这样的态度,没有再问他。爸爸回家后,妈妈将事情告诉了他。

晚饭后,爸爸对小童说:“小童,我们去看看爷爷好不好?”

小童一听,似乎觉察到了什么,忙不迭地说:“这么晚了还去看爷爷,我明天还要上学呢,不去了吧。”

“那怎么行呢?爷爷给你买了这么好看的画册,难道你不去谢谢爷爷啊?”爸爸追问小童。

小童见事情已经无法再隐瞒,羞愧地低下了头,向爸爸道出了事情的原委:“今天下午,我看见小强的桌子上有一本非常精美的画册,我好喜欢,就趁他不注意,把它拿回来了。”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一般是遵循着需要—动机—行为的模式建立的。即当男孩看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时,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种“想拥有”的需求,这种需求就会促使他产生“拿”的动机和行为。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男孩“顺手牵羊”的行为归之为偷窃,并且认为小时候偷针,长大之后就会偷牛。因为这种说法,不仅会影响男孩人格的发展,而且也会对男孩的心理产生莫大的伤害。

如果男孩已经将他人的东西带回了家,这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呢?勃然大怒,将其痛打一顿,或者晓以大义?

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时候,父母应该用冷静、温和的态度问明东西的来源,像事例中的父母那样,并且和他讨论:“福娃真的好可爱啊!和电视里的一模一样呢。妈妈知道你很喜欢它,但是小强一定也很喜欢它,现在小强找不到他的《福娃奥运会漫游记》,肯定会很着急,也很难过,是不是?现在妈妈和你一起去把《福娃奥运会漫游记》还给小强吧。”然后带着男孩当面把东西还给对方。如此一来,不但不会伤及男孩的自尊,同时也能让他了解,东西有“他的”和“我的”之分,如果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他人也一定会很伤心的,就如同别人拿走自己的东西一样。

研究指出,男孩之所以会“顺手牵羊”,是因为他们所喜爱的东西家中没有。因此,平时父母要顾及男孩的需求,酌情满足男孩,不要因为担心男孩贪得无厌而逐一否决男孩提出的要求。我们相信,只要方法得当,男孩的需求就会适可而止。

帮助男孩建立所有权的观念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一般是遵循着需要——动机——行为的模式建立的。即当男孩看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时,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种“想拥有”的需求,这种需求就会促使他们产生“拿”的动机和行为。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男孩“顺手牵羊”的行为归之为偷窃,并且认为小时候偷针,长大之后就会偷牛。因为这种说法,不仅会影响男孩人格的发展,而且也会对男孩的心理产生莫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