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杰出男孩的100个细节
47854900000010

第10章 智慧,是成就男子汉的基础

052 父母应积极引导、参与男孩的游戏

现代的父母对玩具总有一种误解,认为益智玩具能帮助男孩开发智力,因此不惜重金购买。这反映出父母盼男孩成才的迫切心情。

实际上,虽然舍得为男孩花钱买玩具的父母很多,但肯下工夫用心观察男孩、用心构思启发男孩的父母却很少。跟父母一起玩游戏,这是男孩非常渴望的事情。为人父母,应该有这份“闲情逸致”。如果父母不明白这一点,要么拒绝男孩的请求,要么随意中断其正在进行的游戏,那么对男孩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老威特认为,不参与游戏,而仅仅花钱购买玩具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不仅影响了父母与男孩应有的情感交融,而且也打击了男孩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家长应积极引导男孩,并和男孩一起玩,通过反复练习来锻炼男孩的各种能力,因为这有利于让男孩体验和认知他人生活。父母应该经常提醒并鼓励男孩观察日常生活,了解各种人物的活动,特别要让男孩观察父母本身的生活。而不是认为游戏仅仅是游戏,那样只会让男孩的各种宝贵的素质在时光中消磨。

游戏似乎与“教育”这个词没有多大联系。一说教育,往往认为是让男孩做些自己不太喜欢的事。真正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是让男孩做不喜欢的事,而是以“喜欢的游戏”来培养男孩的能力。这种教育方法绝不是“光玩不培养能力”。

如果从婴儿期就开始对男孩进行教育,那么男孩就会显得比同龄的男孩更聪明、更机灵,反应更快,各方面的能力也更强。这充分说明他在智力上已经准备好了,所以从他两岁时就开始教他认字,但这绝不应该是强迫性的。

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男孩的兴趣。只有当男孩有了兴趣后,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唤起男孩兴趣的最好办法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引导。

你可以把知识转换到男孩的游戏当中去对他进行教育,并将重点放到认识事物和学习、巩固知识上。然后经常问男孩一些“什么动物爱吃什么食物”“哪里不正确”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男孩通过智力游戏就会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并且会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更好。

还可以通过游戏来教授男孩正确的发音,让他准确地说出比较常见的同、反义词,以让男孩尽快地丰富词汇。比如对男孩说:“你能告诉爸爸这个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吗?”“这种小动物们一般是怎么叫的呢?”或者是让他说出相同颜色的东西等,就是属于这种语言锻炼的游戏。

老威特几乎没有给卡尔买什么玩具,他认为男孩从玩具中学不到什么知识。当然,老威特也意识到,不给卡尔买玩具,但也不能让他失去一般男孩都能享有的童趣。为了让卡尔在玩耍中增长知识,老威特在他家的院子里修了一个大游戏场,在上面铺上了厚厚的沙子,周围还栽了各种花草和树木。由于沙子铺得很厚,下了雨马上就干,坐在上面也不脏衣服。卡尔可以在这里观花捉虫,培养出对大自然的感情。

应卡尔的要求,老威特还专门为他配了一套炊事玩具,尽管他还是个孩子,但凡是大人要做的事他都想做,尤其对厨房的活儿,总是想插手。现在有些父母觉得男孩的这种癖好太琐碎,有些父母甚至对此十分厌烦,这实际上是在埋没男孩的天性。而卡尔的父母则与这些父母看法不一样,他们认为,对于男孩的这种喜好,如果能正确引导,就能使男孩的知识极大地丰富。老威特正是从此处着眼,给卡尔买了一套炊事玩具。

总之,在培养儿童智力的游戏当中,家长应当综合男孩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征来有效地选择编制游戏。智力游戏的内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过于容易,不然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男孩三四岁时,主要用形象、实物和动作互相联系的方法来对他进行教育。等男孩稍微长大一些的时候,也就是男孩五六岁的时候,就将游戏的内容加深一些,难度增大一点。不过这种游戏的难易程度都是男孩能够通过努力来完成的,不要用怪异的问题去刁难男孩。

053 纠正男孩写作业不专心的毛病

我们经常听见一些家长这样抱怨男孩写作业时心不在焉的情形:

“我那儿子平时性子挺急的,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就拖沓得不行。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的,好半天才写一个字。明明半小时或一小时就能写完的作业,他经常要熬到深夜。他自己受累不说,我和他爸还得陪着他受罪……”

“我家儿子一写作业就犯糊涂,要是让他抄写50遍生字,再怎么纠正他都会出40遍错误。哪有这么粗心的孩子?唉……”

“要说起来,我儿子学校留的家庭作业真不多,可他几乎没有一个晚上不写三四个小时。他不是不会做,反正就是快不起来,好像一点儿也不着急。你要是不在他身边盯着,他肯定写到天亮都完不成……”

“他写几个字就开始抠橡皮,咬笔头,抓耳挠腮的,看着让人生气!”

“老师经常说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总开小差……”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类男孩多半注意力差,在写作业期间不能集中精力去思考问题,经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表现得很不专注。写作业时又不善于动脑筋,表现出一种惰性。

牛牛每天在家里做作业都有很多麻烦事相伴。当他拿出作业本,在写字台前坐稳,刚写上几个字时,就感到铅笔尖太粗了,于是去找小刀削铅笔。写了一会儿,又喊饿了,去厨房找吃的东西。过了一会儿,又去打开电视机,看一看有没有动画片。做一道算术题,还没有认真思考,就问妈妈,而常常是妈妈还没回答完,他的眼睛又跑到电视上去了。

最后虽然在妈妈的再三催促和帮助下完成了作业,但却拖得很晚,而且字迹潦草,错误百出。

一名高考状元说:“一分钟就要有一分钟的效率。”这话说得多好啊!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花出一分钟的时间就要收到一分钟的效果。题海战术、疲劳战术花的时间不少,但效率很低。高考状元们因为有“状元”的学习效率,他们学得比较活,比较灵,他们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不搞疲劳战术。他们说:“我们不打时间战,而是打效率战。”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强调效率,强调在相同的时间内争取更好的学习效果。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买来一只漂亮的小闹钟,一边教儿子认钟,一边告诉他“时光一去不复返”的道理。对儿子的要求也从易到难。起初,只要求儿子凭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道题,做完之后再认真检查一遍,并记录完成的时间。慢慢地,对儿子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答题的准确率,还得保证一定的速度。

两个月之后,你一定会欣喜地发现,儿子不仅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甚至还把不断缩短答题时间视为一种乐趣和对自己的挑战。

那么具体说来我们怎么帮男孩学会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呢?

1.家长不要陪男孩读书

大多数教育专家都不赞成家长陪男孩读书,因为家长总会情不自禁地敦促男孩不要这样做,而要那样做。这些时断时续的语言刺激,更易于分散男孩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让男孩对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2.给男孩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

比如可以这样对男孩说:你可以不用心,但你必须在8点钟之前完成作业,否则,周末就不能做什么等。培养男孩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他形成学习规律。有了明确的任务,男孩学习时就有了动力,才能保持紧张状态。但是不能要求男孩长时间做同一件事。

3.给男孩适当的奖励

比如,当男孩按时完成了作业,家长不但要从言语上加以表扬,还可以辅助一些别的奖励。同时,还可以为男孩设定一个假想的竞争对手,提醒他“谁每天晚上只需花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还有时间看动画片”。

纠正男孩写作业不专心的毛病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1.大多数教育专家都不赞成家长陪男孩读书,因为家长总会情不自禁地敦促男孩不要这样做,而要那样做。这些时断时续的语言刺激,更易于分散男孩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让男孩对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2.给男孩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比如告诉他必须在八点钟之前完成作业,否则周末就不能做什么等,慢慢地让他形成学习规律。

更好地让孩子完成作业

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慢慢让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054 一个时间段只培养他的一种习惯

如果我们对“习惯”下一个定义,那么所谓的“习惯”,就是人和动物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这是相同的场合和反应之关系反复出现的结果。所以,如果一个人反复练习饭前洗手的话,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融合到他更为广泛的行为中去,成为“爱清洁”的习惯。

习惯是某种刺激反复出现,个体对之作出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了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它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即能够直接观察及测量的外显活动和间接推知的内在心路历程—意识及潜意识历程。而且,心理上的习惯,即思维定式一旦形成,则更具持久性和稳定性,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就成了性格特征。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性相近,习相远也。”“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但由于习惯不同便相去甚远。小时候培养的品格就好像是天生就有的,长期养成的习惯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

成功是从良好的习惯开始的,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习惯可以比较轻松、毫不费力地做到。

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周围,看看芸芸众生,好习惯造就了多少辉煌成果,而坏习惯又毁掉多少美好的人生!想想看,习惯一旦形成,它就极具稳定性。心理上的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待人接物方式;生理上的习惯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决定我们的生活起居。日常的生活本身就是习惯的反复应用,而一旦遇上突发事件,根深蒂固的习惯更是一马当先地冲到最前面,所以,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你可以遍数名载史册的成功人士,哪一个没有几个可圈可点的习惯在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呢?

美国学者特尔曼从1928年起对1500名儿童进行了长期的追踪研究,发现这些“天才”儿童平均年龄为7岁,平均智商为130.成年之后,又对其中最有成就的20%和没有什么成就的2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他们成年后之所以产生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就是前者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而后者则甚为缺乏。

虽然我们要注意培养男孩的好习惯,但俗话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古往今来,凡是卓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将精力用在做一件事情上,专心致志,集中突破,这是他们做事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著名的效率提升大师博恩·崔西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富兰克林将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在一定时期内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的实践。

史蒂芬·柯维在为一些经理人做职业培训时,有一次,一位公司的经理去拜访他,看到柯维干净整洁的办公桌感到很惊讶,他问史蒂芬·柯维:“柯维先生,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在哪儿呢?”

史蒂芬·柯维说:“我没处理的信件都处理完了。”

“那你今天没干的事情又推给谁了呢?”这位经理紧追着问。

“我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史蒂芬·柯维微笑着回答。看到这位经理困惑的表情,史蒂芬·柯维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我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地处理。结果,很快就处理完了。”说到这儿,史蒂芬·柯维双手一摊,耸了耸肩膀。

“噢,我明白了,谢谢你,柯维先生。”

几周以后,这位公司的经理请史蒂芬·柯维参观其宽敞的办公室,对史蒂芬说:“柯维先生,感谢你教给了我处理事务的方法。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的文件、信件等,堆得和小山一样,一张桌子不够,就用三张桌子。自从用了你说的法子以后,情况好多了,瞧,再也没有没处理完的事情了。”

这位公司的经理,就这样找到了处理的办法。几年以后,他成为美国社会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对男孩习惯的培养上。作为家长,我们在同一个时期,只培养男孩的一种习惯,你会发现男孩的好习惯更容易形成。若想要一下子让男孩培养多种习惯,他反而会一事无成。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一个时间段只培养他的一种习惯

虽然我们要注意培养男孩的好习惯,但俗话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古往今来,凡是卓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将精力用在做一件事情上,专心致志,集中突破,这是他们做事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著名的效率提升大师博恩·崔西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

055 不要阻止男孩玩耍的兴趣

“其实我也知道玩耍是男孩的天性,我不应该过多地阻止他。但要是真的看到男孩在玩儿,心里老不踏实。别的男孩在学习,他却把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谓的事情上,将来在社会上怎么生存啊?”这是不是作为家长的你常常有的想法?

自古以来,“玩耍”就存在着逃避现实、消愁解闷、过分地为无谓的事消耗精力等不受欢迎的一面。在家长的心中,“玩耍”变成了“工作”或是“才能”的反义词。很多家长认为,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男孩必须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被社会认可。学习是最重要的,玩耍是以后的事,只有男孩长大成才了,才能放开手脚去玩。

其实正好相反,玩耍是男孩探索世界、学习成长的最佳通道。男孩借由玩耍,接触对他而言陌生且充满各种可能的人、事、物。尽管现在很多父母已经意识到玩耍的重要性,但却仍然很难摆脱这种观念。

在这一点上,丘吉尔的父亲恰好相反,他不仅不会打断男孩玩耍的兴趣,反而会在男孩的游戏中发现男孩的兴趣所在。

丘吉尔自小就沉迷于战斗游戏,经常同弟弟约翰对阵,一方扮演美国炮兵,一方扮演黑人步兵,玩出种种花样。一天,丘吉尔和弟弟又在玩战斗游戏,父亲悄悄地走进房间,默默地在一旁观战达20分钟之久,随后父亲面带微笑地问道:“温斯顿,你愿意当军人吗?”“愿意,我要当司令官。”丘吉尔随口答道。后来,丘吉尔参了军,并成为一名英勇机智的士兵。他能在战场上取得那么多的成绩,是因为他酷爱军人这一职业,也是他作出正确选择的结果。

一团泥巴,大人往往嫌脏,而男孩却爱不释手。很多父母看见男孩玩泥巴,会当场阻止男孩并加以训斥。这些年轻的父母片面地认为泥巴弄脏了衣服和手,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却不知男孩并不是单纯地玩泥巴,而是在认真完成一项工作。它可以让男孩发挥自己的兴趣,塑造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小玩具。

不能打扰男孩玩耍的兴趣,是因为玩耍还有着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作用。

1.游戏有助于男孩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幼儿一般缺乏正确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这也是男孩不能遵守纪律的原因。

2.游戏有助于培养意志力。男孩全神贯注于游戏是培养意志的一个途径。在游戏过程中,对意志的激发和抑制能力就可得到发展。

3.游戏有助于培养独立性。如果男孩沉浸于游戏,他们就会学会“依靠自己”,从游戏中获得乐趣,满足自己的欲望。男孩还能在游戏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游戏权利及懂得“善”和“良好的规范”。

因此当男孩聚精会神地玩耍时,你千万不要认为那是毫无意义的,男孩玩耍的目的就是玩耍本身,他是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一个满足其内在需要的目的上。男孩玩耍有以下特征:

1.遵循自然法则,服从内在的引导本能。

2.无外在目标,以“建构为人”或称自我实现、自我完美为内在目标。

3.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性与建构性的工作。

4.须独立完成,无人可替代或帮助完成。

5.以环境为媒介来改进自己、形成自己与塑造自己的人格。

6.以自己的方式、速率进行,为自己的内在需求而重复。

另外,许多男孩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而且难以让他们养成长时间注意某物的习惯,因为小孩根本就无法像成人一样集中注意力。要帮助男孩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你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要在男孩醉心于某事的时候打搅他。不要介入,直到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然后,一定要为他刚刚完成一项出色的工作而赞扬他。

所以,即便是男孩专心地在玩泥巴,你看到之后也应该高兴。虽然他手上、脸上、衣服上都很脏,但他内心却是干净而高尚的,因为男孩聚精会神地玩泥巴,是因为他有股内心的“需要”,需要有东西让他们的双手不断地活动,接触事物、体验感觉,同时发展智能。这就像男孩喜欢涂鸦一样,或许刚开始,他想画一匹马,可最后你却看不出来他到底在画什么。玩泥巴也一样,开始他怎么也捏不出一个像样的东西,你千万不要着急,那只是因为他手脑并不能完全协调。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他已经会运用方法,东补一块、西捏一点,似乎已经有些物体的雏形了,这就表示他的手脑对“捏握”这件事已经逐渐协调、逐渐配合了!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不要阻止男孩玩耍的兴趣

很多家长认为,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男孩必须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被社会认可。学习是最重要的,玩耍是以后的事,只有男孩长大成才了,才能放开手脚去玩。其实正好相反,玩耍是男孩探索世界、学习成长的最佳通道。男孩借由玩耍,接触对他而言是陌生且充满各种可能的人、事、物。

056 同男孩一起读书

自从人类有了第一本书开始,读书一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提高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书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请问,‘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子,出自宋代哪一位大文学家的作品?”选手立即回答:“苏轼。”漂亮女主持盯着手中的选题答案,大声地宣布:“回答错误。正确答案应该是苏东坡,而不是苏轼。扣三分。”

不认真读书,才会闹出这样荒唐的笑话。无知只会让人显得愚蠢,阅读既是开启男孩心灵智慧的钥匙,也是增长知识的有效方式。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益于孩童时代的学习进步,而且还能使个人人生发展终生受益。另外,良好的读书氛围对男孩的成长也很有帮助,很少能见到家长迷恋于电视、麻将而孩子会爱读书的现象。就像苏联作家巴甫连科所说,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

约瑟夫·艾尔索是从富兰格林·D。罗斯福的新政时起,直到越南战争结束的这一段时间内美国最具影响力、最有成就的新闻记者之一,27岁时他就开始给华盛顿特区的一家报刊写专栏。

他说他的成功得益于父亲对他的教育。

“我父亲尽管每天都很忙,但他一回到家中,就要在吃晚饭之前,花上半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为孩子们读书,父亲多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他这样做的最大收获,就是孩子们不断地接受着新的知识。就拿我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了许多文学名著,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我们几个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这绝对应该归功于他。”

同男孩一起读书,事情虽小但学问却很大。那么,家长在与孩子一起读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家长要帮助男孩正确地选书。

天宇平时特别喜欢看书,只要一有空便是书不离手。不过,他常常阅读的书籍多半是一些武侠、漫画类的小说,其他类型的书,他可是一概不看。

这天,天宇草草地写完了家庭作业,然后迫不及待地掏出一本漫画书来看,甭提多入迷了。

此时,妈妈走了过来,温和地对天宇说道:“这本书很有趣,对吧?”

天宇头也不抬地回答道:“当然了,可逗了!”

妈妈接着说:“不过,你能告诉我,从这本书里面你能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吗?”

天宇摇摇头,回答道:“没什么有用的,就是光乐呗。这样的书看起来轻松。”

妈妈顺着男孩的话,说道:“我并不限制你看书的类型,不过,有时候,你应该学会选择一些更有意义的书籍来阅读。瞧,这本书可能更适合你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你受用终生的!”妈妈边说,边把《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递给了儿子。

天宇一下子被这本书可爱的封面吸引住了,接下来他认真地读了下去,他发现书里面果然有很多有趣和有意义的东西。

就这样,天宇在妈妈的帮助下,逐渐学会了挑选一些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书,还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不,天宇最近还在学校举行的“读书活动”中得到表扬了呢!

其次,给男孩讲故事要讲究方法。

想从小让男孩养成阅读习惯,讲故事则是培养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然而,故事如何讲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男孩和女孩却有很大的差异。女孩喜欢由细节到结尾,因为这样会使整个故事带有悬疑色彩,女孩喜欢这样的悬疑。而男孩更希望先听结尾再听细节。还有一些青少年在阅读时有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习惯或妨碍阅读速度,或影响阅读理解,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帮助男孩改正这些不良习惯。

读书,是心灵的美容。一个人的容貌是天生的,但心灵的美可以使人产生高贵的气质、典雅的风度。正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读书足以怡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同男孩一起读书

同男孩一起读书,并且帮助孩子正确地选书。这样,孩子会逐渐学会挑选一些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书,还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另外,良好的读书氛围对男孩的成长也很有帮助,很少能见到家长迷恋于电视、麻将而孩子爱读书的情况。

057 别急着给他答案

牛顿不放过苹果落地,伽利略不忽视吊灯摆动,瓦特研究烧开水后的壶盖跳动……那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他们却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从而有所发明或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使人感到惊奇,引起多数人的注意;有些事则平淡无奇,许多人漠然视之,但这并不排除它可能包含的重要意义。

一个有敏锐洞察力的人,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奇之奇。

这正如杰斐逊所说,一切伟大而有成就的人往往喜欢思考,对自己存有疑虑的问题绝不盲从权威,而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直至得到一个满意和令人信服的答案。

阿弟4岁时,家门口放了一个大鱼缸。那时午后的太阳正斜照着,阿弟开心地向鱼缸走去,突然,阿弟指着倒映在地上的彩虹说:“妈妈,你看,亮亮耶!”讲得有深度一点是说:“怎么会有这种现象?”妈妈也充满疑惑地问他:“真的耶,好奇怪哦,它是怎么来的?”阿弟转着他的小脑袋,看着看着,然后说:“是太阳公公让它亮亮的!”妈妈问:“为什么呢?”阿弟说:“对呀!太阳公公照到水里面,水再照到地上呀!”虽然阿弟不懂反射的原理,但是他已经在思考、观察并且推理,无形中已经启动了大脑的运作,为他日后培养对抽象事物的学习和观察能力做了很好的准备。父母不仅陪男孩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而且还应鼓励男孩自己解答问题,因为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男孩提高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他才能享受发现事理的喜悦。

现代教育中,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对男孩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家长的心里想着一个声音:思考、创新,可行为上往往产生了与心理的不协调。

“怎么那么笨!不就是这样嘛!……”

“这样做明显不对!老师是这样教的吗?回去好好看公式!”

一个个急于告诉男孩答案的句子从我们的嘴里蹦出,可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剥夺了男孩思考的空间和权利,带走了男孩积极思考的兴趣。

那么,家长究竟要怎样做呢?

面对无休止的发问,父母应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找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在培养男孩爱问的习惯时,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男孩多思多问。当男孩向我们提出问题时,应尽量让男孩自己思考,并不失时机地肯定、表扬男孩爱动脑筋的习惯。鼓励和表扬一方面满足了男孩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更激发了男孩的好奇心。如果男孩提出的问题较深奥,家长自己也弄不明白,遇到这种情况,也要正确处理,而不能打击男孩爱问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聆听他们的发问。你未必能提供问题的答案,但你的聆听和好奇,却能引发男孩的好奇和观察天赋。同时还要谦虚地告诉男孩:“你提的问题真好,但这个问题我也不懂,等我查完书再回答你,或者你自己查书找答案,好吗?”

最后要注意弹性思考。男孩跟你讨论问题时,避免脱口就说“对”或“很好”。

058 不要只盯着分数

只要是学生,就都知道流传甚久的一句话:“分,分,学生的命根儿。”在学校里,老师看重的是分数;回到家里,父母问得最多的也是分数;亲朋好友来了,问的还是分数。“最近考试了没有?得了多少分?”“这次考试在班上第几名啊?”成绩好的男孩,倒觉得没什么;成绩差一点的,简直就觉得无处藏身。

实际上,现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大都仍处于分数教育阶段。孩子考了高分,父母感到荣耀。考试分数不仅成为孩子的命根儿而且也成为父母的命根儿。

有一位母亲是老师。他的儿子考中学没考好,知道儿子分数后,这位母亲难过得寝食不安,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觉得自己没脸见人。过去每当有人问起儿子考试成绩时,她心情都非常好。而如今因为怕碰到楼上楼下的邻居,人家问起来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使这位母亲一个假期基本上没有出门。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就是成功与否的标志,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缺点都被忽略了。这是不正确的。

分数不是衡量男孩能力的唯一标准。考试是检验男孩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它是一项比较单一的检测。这基本上是对男孩学到的书本知识的抽查。

分数永远只是种形式和手段。它不能证明男孩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男孩的品格与才能如何。它不是衡量男孩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

分数也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男孩的能力。有很多男孩平时学习特别好,各方面能力也不错,但是一考试就考砸了。还有一些男孩,平时小测验没问题,但是到了升学考试这样的关键时刻,就发挥失常。这就是一个心理素质问题,考试怯场,就无法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并没有很高的文凭,但是他们一样有所成就。不是说文化知识不重要,而是说,我们不能忽略了男孩的全面发展。除了分数外,男孩的品德修养、性情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影响男孩的一生。

因此,家长应该重视男孩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要老盯着考试成绩。一个学习成绩好的男孩不一定有很好的学习能力,但一个有很好学习能力的男孩一定会有好的学习成绩,而且可以为他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有报道说,在英国大约有65%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与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无关,这种现象在我国也许更为突出。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当今世界信息和知识飞速增长,使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已无法面面俱到。针对世界发展变化的重大趋势,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曾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王亮,从小到大,成绩一直都特别好。老师喜欢他,同学也羡慕他。父母为了让他安心读书,从来不让他插手任何事情。王亮也一直埋头苦读,很少参加学习以外的活动。在分数的光环下,他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学,大学里王亮依然保持了好成绩。毕业了,踌躇满志的他来到一家公司,叩响了经理办公室的门。“请进!”他稍显局促。在随后的笔试中他很快就答完了。轮到面试了,经理请他谈一谈对公司运营的想法时,他竟红着脸,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经理很抱歉地对他说:“我们不需要一个只有漂亮分数的人。”

21世纪,竞争硝烟四起,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多,也愈来愈高。现代社会尽管很多人并没有很高的文凭,但一样大有建树。相反,很多高分者走向了社会才发现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社会呼唤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就需要家长关注的焦点发生转移,从分数转移到综合能力。如果说社会是一张大的考卷,那么聪明的家长,从现在做起,让你的儿子在社会的这张考卷上获得高分吧。

知识有其旺盛的生命力,让知识如同活水一般,就需有利用知识的能力。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知识,将知识转变成能力,以达到其价值的最大发挥。

而关于男孩的智力教育,有两个形象的比方:就像滚雪球,最关键的是在开始时要捏紧一个球芯;又像抽陀螺,最要紧的是抽好第一鞭,让男孩自己转起来。而这球芯、第一鞭便是让男孩建立起他的第一个智力快感单元。以算术为例:一个两三岁的男孩会十位数以内的加法,乃至百位数以内的加法,甚至会背诵乘法口诀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一旦不教他便又忘得一干二净。这时候的男孩就像马戏团里的动物一样,是一种机械记忆。那么到什么时候就算建立快感单元了呢?我认为一个完整的算术快感单元应该达到四则运算,男孩到能四则运算时,他的算术快感乃至算术敏感便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了。

归根结底,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智力教育都需要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知识是基础,能力为根本,两者应相辅相成。以此理念为基础,不难得出结论:重知识,但要以训练能力为最终目的,只有被利用了的知识才能显示其价值。

男孩的未来期待着家长实施恰当的教育。

059 尽量回答儿子的问题

男孩是有好奇心的,对他们经常提出的许多问题,父母应予以耐心的回答。男孩提出各种问题,或许是令人厌烦的,并且解答是很费事的。然而,做父母的绝不可拒绝或者逃避男孩的疑问。

男孩所问的内容必定有不合逻辑的东西。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大人的知识其实也不外乎有些可笑的东西,所以不论男孩提出什么问题,绝不应嘲笑,都应该亲切地予以回答。你一嘲笑他,他就会因害羞而不再提问题了。

有一位家长曾记录了一个3岁男孩的“为什么”。

“这是谁的裤子?”

“妈妈的裤子。”

“这两个裤子为什么不一样?”

“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黑色的。所以不一样。”

“为什么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黑色的?”

“妈妈喜欢蓝色的,姥姥喜欢黑色的,所以不一样。”

“妈妈和姥姥为什么爱好不一样?”

“因为妈妈和姥姥是两个人,不是一个人。”

“妈妈和姥姥为什么不是一个人?”

“不为什么。”

“为什么不为什么?”

“去,一边玩去!别烦我!”

家长们也许不能相信,你儿子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也许就在你的一声断喝中被毁灭了。

提问是男孩获取知识的向导,父母应充分地利用它向男孩传授知识。若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问问别人,也可以经过研究之后再解答。

儿子两岁时,有一次全家去酒店吃饭,酒店地上铺的是一种渗花瓷质砖。儿子指着一块地砖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耐心地解释说:“这是一块地砖,它用来铺在地上,又好看又容易搞卫生。”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指着一块地砖问:“这是什么?”妈妈依旧耐心地说:“这也是一块地砖。”可是儿子并不罢休,兴味盎然地指着一块又一块的地砖不停地问“这是什么?这是什么?这是什么……”,直到把所有的地砖指了一个遍,才心满意足地说:“我知道了,这些都是地砖,都是用来铺在地上的。”这时,妈妈才惊异地发现,儿子并不是在简单地重复同一个问题,而是进行从无数单个事物中发现其普遍规律的抽象思维活动。他发现每一块地砖的花纹虽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铺在地上的。”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发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是这样开始和起步的。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位家长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做到第二位家长那样,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在这种气氛中,男孩和父母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交流关系,很小的男孩就会尝试着想出新颖的主意,使自己的行为方式更加独特。这在好问的态度上表现得尤其明显。男孩的好问,有时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固执令人惊讶,有时父母也难以回答。父母如果将此看做是一种负担和麻烦而予以压制,就会使男孩的创造性受到打击,时间长了,男孩的思维就会日渐刻板、呆滞。而在民主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会有意识地培养男孩的独立性,容许男孩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事情,只有这样,男孩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发展。

尽量回答儿子的问题

拒绝、逃避孩子的疑问,容易使他丧失好奇心。

积极回答孩子的提问,能促进他思考,探求新知识。

060 莫让学艺成为男孩的负担

越来越多的父母们认识到,社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要从小培养。在教育受到空前重视的今天,家长们煞费苦心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层面之外再给男孩附加才艺教育,就是要为男孩将来参与社会竞争早做准备。

对于目前涌现的少年学艺大潮,我们应该冷静思考。男孩对于外界的一些事物,尤其是某些艺术类的事物感到好奇,是男孩的天性,在这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发展为男孩的兴趣、爱好是对的。但若父母对男孩的期望过高,不顾男孩的心里想法,使男孩从幼年起就超载了太多的负荷和压力,往往会适得其反。想想自己是否也有文中这位母亲的做法?

小明是一年级学生,在上幼儿园时,他就得每星期去游泳3次,除此之外,每星期还有一次学习电子琴,一次学书法。

小明并不喜欢去学游泳,但却不得不去,否则妈妈就会责骂他。可是,最近每到上游泳课的时间,他就会开始呕吐,而且似乎对学校上课也失去了兴趣,甚至连作业都懒得写。老师发现这个问题及时和家长取得了联系。

妈妈问小明:“你是不是不想学游泳了?”小明说:“是的,我不想学了。”可是母亲认为,已经学了这么久,放弃很可惜,所以还是让他继续练习。小明只有每星期不情愿地来到游泳馆。

我们对于男孩有两种极端的心理,而这两种心理都对男孩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急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急切不免会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男孩痛苦、增进男孩幸福之正确路线。

据一份幼儿园问卷调查显示,男孩离园回家后,每天都要学习两个小时,家长要求男孩写字、算算术,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致使男孩难以接受,产生厌倦情绪。对此,家长一味地埋怨男孩不理解家长的苦心,甚至打骂男孩,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揠苗助长一样,不光不奏效,往往事与愿违。卡尔就是一个在父亲揠苗助长的教育下被毁的天才。卡尔学业天赋极高,他的父亲把全部的心血都投注在这个天才身上。他亲自教儿子高等教学,强迫男孩醒着的每一分钟都要学习。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如体育、游戏、对大自然的探索等都被父亲隔在门外。最初,这样的教育似乎也取得了成效,卡尔8岁时就能够学习大学数学,9岁时就能学习微积分,不断跳级,修完大学课程只用了3年时间而已,也就是说11岁就大学毕业。大学教授们预言卡尔会成为一名世界顶尖级数学家。父亲更是不停地催逼他,一心想使他过早地功成名就,容不得卡尔有任何休息和调整时间,就让他继续上研究院。

辉煌转瞬即逝,卡尔上研究生院的一年后,对数学再也提不起兴趣,不久转入法律学院,但很快也对法律失去了兴趣,至此再也不想动脑筋,再也不想思考问题。曾经的天才最后从事了办事员工作,远远地偏离了他父亲的培养轨道。

自然界万物都按照生长规律自然生长,人类为万灵之长,也自有其发展规律。为促其生长予以施加外力,倘若施用的外力不当,就很容易使发展出现倒退甚至“枯萎”现象。教育男孩也是一样的道理。

男孩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这对其成才是极为重要的。家长和教师的天职就是保护和培养这些好的心理品质。但男孩不是“机器人”,除了学习以外,他们还要休息、娱乐、游戏、玩耍。总想“一口吃个胖子”,一味“填鸭”,男孩身体垮了,又何谈成才呢?学才艺最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是男孩对该门艺术有兴趣、有天赋。如果家长忽视男孩的兴趣,强加给他们一些学习任务,就会使他们产生抗拒心理。有些男孩本来对音乐不感兴趣,却被家长“逼迫”每天练琴,结果琴技总是没有提高,于是恨铁不成钢的家长开始斥责甚至打骂男孩,用“你怎么这么笨”等语言责骂刺激男孩,久而久之,男孩就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则变得自卑并产生自闭倾向。

成功不能一蹴而就,成才如是,教育亦如是。家长教育男孩的时候要有信心,只有相信男孩会向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要看到男孩未来的发展方向,才会有耐心,教育的目标也才能慢慢实现。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莫让学艺成为男孩的负担

对于目前涌现的少年学艺大潮,我们应该冷静思考。男孩对于外界的一些事物,尤其是某些艺术类的事物感到好奇,是男孩的天性,在这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发展为男孩的兴趣、爱好是对的。但若父母对男孩的期望过高,不顾男孩的心里想法,使男孩从幼年期起就超载了太多的负荷和压力,往往会适得其反。

061 避免男孩的三分钟热度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或者做其他事时容易分心。

习惯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兴趣爱好广泛,却无一精通。

做事没有耐心,不喜欢单调的生活,喜欢一心多用,不管任何科目都三分钟热度,刚开始很认真,后来就虎头蛇尾。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这几点表现的话,就说明他做事容易朝三暮四,只有三分钟热度。比如看到同学学习下棋,也许他会想去试试。但是如果只凭着男孩单纯的好奇心去学习一件事情,往往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不能长久,于是总是出现今天学画画明天学下棋的情况。

当我们发现男孩对某件事有着不一般的热情后,家长就应该给予他们合适的引导,帮助他们完成由热情到兴趣的转化,以便更长久地发展下去,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

有一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儿子对音乐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电视里的交响乐演出,要求父母给他买电子琴,还想去少年宫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学习音乐知识。但是等父母把他送去少年宫后,学习的枯燥与乏味让他有了想退出的念头。他的妈妈发现这一点后,就找机会亲自带他去看儿童音乐剧、给他讲莫扎特小时候的故事、带他听《命运》,告诉他贝多芬创作的伟大。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妈妈的鼓励与引导下,男孩表现出了对音乐非比寻常的执著与热爱,一直很快乐地把自己的音乐梦坚持了下去。

在帮助男孩把热情转化成兴趣并持之以恒这方面,无疑,这是位很成功的妈妈。

我们要像上例中的妈妈那样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男孩的兴趣和特长所在。男孩小时候极易对事物产生兴趣和热情,一旦入了迷就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从事,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所学科目的浓厚兴趣,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男孩是否能够持之以恒,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挖掘男孩的兴趣所在,引导他坚持下去,当男孩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然而然,就能够持之以恒,这是杜绝男孩朝三暮四、只有三分钟热度的一个最重要方法。

对于男孩的兴趣问题,父母们也许会说:

“男孩的兴趣无关紧要,一定要让男孩往有前途的方向发展。”

“对啊,男孩知道什么,不能由着他们的性子来。”

其实不然,兴趣是男孩学习的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如果动机是一种内驱力,信念是一种支撑力,那么兴趣就是一种牵引力。要知道兴趣和热情对人具有巨大的作用,我们所熟悉的天才,都是因为对某件事有强烈的兴趣和强烈的热情。

还有的家长可能认为男孩的禀赋都是天生的,那些智力超群的人往往从小就表现出了异乎常人的特性。但是,心理学家却告诉我们,男孩的智力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都是以相同的顺序、相同的时间表经历着各个阶段。他们后天所表现出的独特之处,是在正常发展的范围内由后天教育来决定的。

不知道你平常注意过你的儿子没有,当他们表情平静默默不语时,电视里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他们就变得异常兴奋,手舞足蹈。不要忽视这个小小的瞬间,要知道,如果你的孩子迷恋于音乐,也就意味着这可能是他的兴趣所在;如果你的孩子一直默默地站在一旁看你修理家里的电视,也许就是他喜欢手工制作;如果你的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自己今天吃了多少颗糖,那说不定是他对数字比较敏感;如果你的孩子喜欢讲故事听寓言,那也许说明他在语言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

总之,挖掘男孩天赋最忌拔苗助长,家长应端正心态,一定要从男孩实际出发,根据他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加以实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避免男孩的三分钟热度

当我们发现男孩对某件事有着不一般的热情后,家长就应该给予他们合适的引导,帮助他们完成由热情到兴趣的转化,以便更长久地发展下去,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

062 不要给男孩制订过高的目标

目标和梦想一样是一个人成功路上的里程碑。目标能给你一个看得见的靶子,当你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这些目标时,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更加信心百倍,向高峰挺进。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说过,不甘做平庸之辈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目标,才能调动起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全力以赴地为自己的目标而行动。因此,我们在教育男孩的时候,要帮助他树立一个切合他自己的目标。人生如果失去了目标,就像航船失去了航向,最终会在人生的大海中迷失。

有一年,一群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临出校门,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外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不知道或者不清楚自己人生目标的人,在人生前行的路上就会迷茫,因为迷茫而浪费宝贵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的成就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一事无成。

所以,每一个男孩都应该在心中树立一个目标,然后着手去实现。

但男孩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也有一定的规律。家庭教育既要尊重一般的教育规律,又要尊重男孩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盲目地为男孩设定目标。

现在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对家庭来说,就意味着100%的成功或失败。这就使得许多家长心态改变很大,不能再以平常心养育子女。同时,由于所有的家长,都在潜意识中深深地浸透着一种无法驱除的“望子成龙”情结,对男孩都有一种“超值期待”,从生下男孩的那天起,就希望男孩是个天才。这唯一的“命根子”,是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替代的希望,不能伤耗,也伤耗不起!因此,对于独生子女父母的这一份刻骨铭心、无以复加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学习要求超过了子女的生理和心理承受限度。他们对男孩的教育操之过急,希望男孩每次考试都得100分,今天全班第一,明天全年级第一,后天能跳级。有的家庭经常带男孩参加各种比赛,希望获大奖,往往让男孩压力太重,无法承受。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家长中,90.83%的家长期望自己的儿子考上大学。为了不使这个愿望落空,他们不管男孩兴趣如何,别的男孩学的东西就一定要学,学就必须比别人好,不好就不满意。

父母这种期望造成很多悲剧的发生,如十多岁的男孩,因为小学里是班长,到了初中成绩跟不上就吃安眠药自杀。每年的大学生中因实现不了父母和自己的理想而自杀的人也不少。

如果你的孩子尚且年幼,那你不妨教会他在做每一件事时都给自己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比如搭积木,有的男孩搭得又快又好,有的男孩却反反复复也搭不出一个样子,这就是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区别。因此我们不妨在男孩动手做一件事前,先提示性地问问他:你要做的是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呢?这样习惯成自然,渐渐地,男孩就会懂得凡事都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

虽然,男孩和男孩不一样,但他们要求得到尊重的愿望是相同的,要让男孩做点他愿意做的事。人总有发展的节奏,每个人的节奏并不全都一样。上海某中学的校长曾说过,一个人总是这边不行那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套用过来,我们还可以说,文科不行理科行,学习不行体育行,只要努力都能行!

不要给孩子制订过高的目标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学习要求超过了子女的生理和心理承受限度。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操之过急,希望孩子每次考试都得100分,今天全班第一,明天全年级第一,后天能跳级。有的家庭经常带孩子参加各种比赛,希望获大奖,往往让孩子压力太重,无法承受。父母这种期望造成很多悲剧的发生,如十多岁的孩子,因为小学里是班长,到了初中成绩跟不上就吃安眠药自杀。每年的大学生中因实现不了父母和自己的理想而自杀的人也不少。所以,不要向孩子提出过高的目标,不妨教会他在做每一件事时都给自己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这样循序渐进,逐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