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从不鼓吹孩子去斗、去赢、去参赛、去拿奖状证书,但对于两位经常带孩子外出南征北战赛画技的本地艺术家刘浩昌和李翠芬,我倒是满怀敬意的。
久闻刘老师大名,因他和太太办的画室,早因学生多次在国际绘画大赛中夺魁而声名鹊起。
奖项只是切入点,香港人爱凭这些来判断成败,我欣赏的,是他们对生活价值的态度和坚持。
刘浩昌夫妇原本是香港大学毕业的建筑师,他形容自己“读书时已经找到饭碗”,于是刚出社会已快人一步赚到好多桶金,完全贯彻“饭碗至上”的香港人本色。
由收钱画售楼书到当上豪宅设计师,与大地产商开会、有司机开车出入,赶工时一日五餐麦当劳,下班后应酬灌酒大鱼大肉,刘浩昌过了好多年既风光也糜烂的生活,忽然有一天,坐在偌大的办公室,远眺不远处的高层,心头一震:“二十年后、三十年后,我还是这样?成为这种人物?”
于是,毅然抛弃高薪厚禄,跟太太一起躲回西贡的家,在天台办了个小画室,教邻居孩子画画,开始了新一页教学故事。
让刘浩昌警醒的那一幕,我是蛮有共鸣的,因为这幕也曾在我人生中出现过。
曾经我也过着这样的生活:只有工作,没有人生,朋友就是同事,公司是我的家,家只是提供睡处,一觉醒来又再战,连早餐也顾不得吃,于是“一杯冻柠茶做早餐”成了我多年来的坏习惯。
我手脚快,于是机会多;机会多,于是工作更多,手脚要更快。
有天半夜,在办公室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个伏案身影,是其中一位高层,头发白了五分之一,我问自己:“这就是你渴望的未来?”
于是我选择了辞职回家带女儿、写写文章,已大乐。
我没有刘浩昌夫妇的才能,?他们辞掉建筑师的优越工作,蜗居西贡画画教画,最后闯出血路,办了间成功画室,既能满足理想,又能开展事业。
刘老师夫妇今日桃李满画坛,听说等学画的孩子轮候册已排到半年之后,有人说:“排半年?声势罢了,名牌效应嘛!”香港人就是这样,一窝蜂追名逐势,或者一刀劈下去否定一切。
收不了这么多学生,是因为画室只有刘浩昌夫妇两位老师,即使他们在画界名气越来越大,他们仍坚持不假手于人、不开分店,夫妻两人继续手把手教孩子学画。
已有太多例证,譬如许多经营得很好的餐厅,一见客如轮转,就心雄,扩充、开分店,人越请越多,口味坚持不了,质量也控制不了,到头来,是自己把招牌做坏。
刘老师当日早已抛弃了金钱价值,如果今日再坠入另一个发达梦,当日所弃,岂非徒然?小画室、大画家,衷心希望这种生活价值能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