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初祖为菩提达摩,南天竺人(今印度),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合,于是一苇渡江,到达北魏都城洛阳,驻锡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
敦煌有关出土资料认为,在达摩学说流传下来的许多著述中,只有“二入四行说”似乎是其真正思想所在。所谓“二入”即“理入”和“行入”,理入属于理论思考,行入属于修行实践,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义。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是以“壁观”法门为中心,“以壁观教人安心,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
达摩曾以四卷《楞伽经》授予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后来,慧可成为禅宗二祖。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因它直以究明佛心为参禅的最后目的,所以又称禅宗为“佛心宗”。经二祖慧可、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禅宗终于一花五叶,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
慧能(公元638~713年),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他的禅法以定慧为本,定是慧体,慧是定用,犹如灯光,有灯即有光,灯是光之体,这就是所谓的定慧一体观。他又认为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他说自心既不攀缘善恶,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因此,他并不认为只有静坐敛心才算是禅。这不同于北宗的教人静坐看心。慧能认为像那样将心境分为两截,不利于契证心性而生智慧。他教人只从无念着手,并不限于静坐一途,慧能尤其强调“见自性清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