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呼吁美国政府加速提供和增加对国民党政府的经援军援。蒋介石在致杜鲁门的信中称:我以反对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进袭与侵入之民主共同防卫者之资格,要求你迅速给予并增加军事援助。王云五、顾维钧转告美国政府和美国会议员,蒋介石希望获得3年的经济援助,每年5亿美元。当然,能拿到20亿更好。
第二,呼吁美国政府出兵直接参加对共产党作战。燕介石在致杜鲁门的信中说:阁下如能尽速派遣一支高级军官与本政府共商有关军事援助之具体计划,包括美国军事顾问参加指挥作战,本政府当无任欣快之至。
第三,呼吁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一个声明,表示在道义上继续坚定支持蒋介石的政府。蒋介石认为:在华北、华中正展开重要战斗之际,此一声明足以鼓舞军民士气,并巩固政府之地位。蒋介石在信中说:“华中之共产党军队现在已到达距沪宁甚近之地区。如果我们不能阻遏这一浪潮,中国便将失去民主。我因此不得不向阁下再作直接与迫切之呼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一直推行“扶蒋反共”,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和附庸国的反动政策。正是有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才敢于发动全国内战。叫嚣武力解决共产党。但是,美国政府的飞机枪炮加美元,并没有使国民党蒋介石很快打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美国朝野人士乃至杜鲁门政府中也有人认为,蒋介石的“统治不会超过三个星期或三个月,并且认为当前的国民党政权已经没有希望”;经济援助是白白浪费,充其量只不过是“填老鼠洞”;“供应的武器和弹药,只是一条间接供给中国共产党的途径。”因此,“寄希望于其他人”,即谁能在中国境内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作战,谁就是美国的真正朋友,美国应尽其最大努力助他成功。国会讨论援华法案时,有人建议将这种援助直接分配给各省。经济合作署打算请求国会下年度授权直接与中国各省主席商谈拨款和货款,国务院人士打算要求国会授权直接把军需品分配给中国各地方司令官,他们“暗示了傅作义和李宗仁”。
对蒋介石增加经济援助的要求,杜鲁门于11月13日复信说:“美国正尽一切可能以加速依援华计划采购在本国可以获得之武器与弹药,运往中国”;“并愿向阁下保证,美国政府将继续尽力以实现援助中国之计划,此计划业经国会通过并得我之批准。”即是说,援华计划之内的款项照数给予,再追加援助不可能了。所谓援华计划,是指美国国会1948年4月通过的援华法案。该法案拨款4.63亿美元援助国民党政府,其中包括1.25亿美元的军援
关于要求派遣高级军事顾问团参加指挥作战。国务卿马歇尔答复说:我们最近对华关系必须依据以下基本的考虑,即:“美国不得直接地卷入中国内战,美国也不得在军书上和经济上为中国政府负起担保的责任。直接武装干涉中国内政是和美国对华的传统政策抵触的,而且可能违反国会已经明白表示过的意向。”所谓国会明白表示过的意向,是“在一亿二千五百万元赠款范围内的美国对华援助既不含有使用美国战斗部队,也不包括使用美国人员指挥中国的军队。”副国务卿洛维特代表美国政府正式答复说:美国政府认为在中国目前局势下,任何个人——不论是谁,艾森豪威尔将军也好,麦克阿瑟将军也好,或其他任何一位高级军官都不能扭转中国的局势。杜鲁门则婉转地拒绝了蒋介石的请求。他回信说:驻华美国联合军事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少将洞悉目前局势,可常备咨询,至不熟悉中国情况之外国官员,其困难则更大。
关于发表支持蒋介石的声明。杜鲁门在信中说:阁下当已注意到,我1948年3月11日之公开声明中,谓美国与中国政府维持友好关系,并力求援助被承认之中图政府维持和平。我又谓我不希望政府中有共产党参加。“我相信这些声明与美国根据1948年援华法援助中国政府之行动,已明白表示美国政府之态度。”因此,没有必要再发表什么声明了。
以上情况表明,美国政府既不愿看到中国共产党打倒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又因蒋介石无能继续维护美国在华利益而另寻新的代理人。
(三)中共中央对解放战争胜利时间的新估计
解放战争进入第3年时,国民党军除后方部队外,分为徐州、沈阳、北平、汉口、西安、太原6个集团,以徐州、沈阳两个最大的集团为主,实行重点防御的方针。根据国民党军防御方针和所处态势,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会议决定,战争第3年人民解放军作战重心仍置于长江以北,北线的重点在北宁路;计划战争第3年内歼灭国民党军正规军115个旅(师)、152万人。战争第3年头4个月。华东野战军于9月间进行济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0个旅及1个团,连同非正规军10万人,重创徐州刘峙集团;东北野战军于9月中旬至11月初进行的辽沈战役,歼灭国民党军33个师又16个团,连同非正规军共47万余人,完全解决了卫立煌集团。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3年头4个月,就取得歼灭国民党军近100万人的伟大胜利,远远超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估计。
据此,毛泽东在10月31日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告程子华、黄志勇、东北局、华北局的电报中指出: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规定5年左右建军500万,歼灭国民党正规军500个旅,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任务,因为战争迅速发展,可能提早一年完成。“此点你们应有精神准备,从而加速组织准备,并以此种精神教育干部。”11月11日。毛泽东在给各中央局、各野战军前委的电报中再次指出:9月上旬(济南战役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所作的估计及任务,因为9、10两个月的伟大胜利,已经显得落后了。即是说,“我军已不需要再以三年时间(从今年七月算起)歼敌三百个正规师,才能达到根本上打倒国民党之目的。我军大约再以一年左右的时间,再歼其一百个师左右即可能达成这一目的。”
同时,毛泽东又告诫说:“要全部解决国民党并占领全国,则尚须要更多的时间。我党我军仍须稳步前进,不骄不躁,以求全胜。我们的口号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各中共中央局、各野战军前委务必将中共中央的以上精神传达到全体干部和党员,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心抓住已经出现的有利决战时机,扩大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的决战规模,在南线的徐州地区和北线的(北)平(天)津地区,就地歼灭刘峙集团和傅作义集团,以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争取再有1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二、战前决策
解放战争发展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军已经由劣势转为优势。继辽沈战役之后,我军又组织了另一战略决战: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抵商邱,北自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域内进行的。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党投入的兵力计有7个兵团,1个绥靖区,30个军75个师,号称80万人。
这些部队分布在陇海、津浦两铁路相交的“十字架”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参战部队计有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相当于军)、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加上地方武装,总共60万人左右。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5个兵团22个军(计56个师,其中4个半师起义),约55.5万人。
解放了长江以北豫皖苏的大部分地区。战役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6日到22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在徐州以东碾庄圩地区全歼了国民党第7兵团黄百韬部,并孤立了徐州。
第二阶段从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配合下,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围歼了黄维兵团,在孟集地区歼灭了孙元良兵团。第三阶段从1949年1月6日到10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在永城东北青龙集和东官庄地区围歼了从徐州西逃的邱清泉、李弥2个兵团。
早在10月11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就明确指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10月14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在曲阜召开作战会议,确定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以7个纵队向新安镇、阿湖地区实施主要突击,歼灭黄百韬兵团;以3个纵队南北对进,突击运河车站及其以西地区,分割黄百韬、李弥2个兵团之联系;以山东兵团指挥第7、10、13纵进攻台儿庄之第3绥靖区部队,尔后强渡运河,直出陇海路,切断黄维兵团退路,阻击徐州东援之敌,以2个纵队及冀鲁豫军区部队协同中原野战军主力,逼进徐州。
我军得到作战指示,立即将部队在战场展开。但蒋介石却把他的几大主力兵团猬集在徐州地区,形成重兵团,企图让我啃不动、打不散。
毛泽东对战场形势十分明了,他的心思在徐州,眼睛却看向了徐州以外的广大地区。毛泽东在关注着郑州和开封这两座重镇。郑州和开封是陇海线和平汉线上的交通枢纽,它是国民党在中原地区的战略要地。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不先把郑州和开封的敌人肃清,我军将会从侧背受到威胁。因此,他决定在大规模的战役发起之前先夺取郑州和开封,由中原野战军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
10月13日,中原野战军政委邓小平从西柏坡参加了9月会议后回到豫西,召集第1、3、4、9纵队领导干部在郑州西南的宝丰县皂角树村开会。在这次会议上,邓政委传达了中央政治局9月会议的精神,决定全军整军,用刘伯承的话说就是“大战前整军”。同时,为配合华东野战军打大仗,并研究部署了打郑州的方案。
10月14日,中原野战军政委邓小平与司令员刘伯承、第一副司令员陈毅共同研究作战,进行了具体分工:决定由陈、邓率中原野战军主力第1、3、4、9纵队北上郑州,准备以攻击手段吸引孙元良兵团和邱清泉兵团回援。刘伯承、邓子恢、李达率第2、6纵队及中原军区在豫西牵制张淦兵团和黄维兵团。
10月18日,中原野战军下达了郑州作战的基本命令。杨勇、苏振华、陈锡联、阎红彦、陈赓、谢富治、秦基伟、李春芳等分率各纵进入指定地点,在华北野战军第14纵及附近地方部队配合下,迅速进入战斗准备。
第二天下午,邓小平、陈毅和张际春乘着从国民党手里缴获来的吉普车,从皂角树村出发,往前线急驰而去。
10月21日,邓小平、陈毅部北上主力加上配合作战的第14纵队共10万人马迫近郑州,兵临城下,外围守敌很快被一一肃清。
我军大队人马兵临城下,在21日夜里,已将郑州团团围住。天将拂晓,郑州守敌十二绥靖区第40军第106师、第99军第268师和郑州警备区司令部等1万多人弃城向北突围。负责从北面攻城的是我9纵的秦基伟部,他发现敌人要逃跑的动向后,一边调整部署,一边通过电话请示邓小平。
秦基伟语调沉着,胸有成竹,他早已在薛岗、苏家屯设下了伏击圈,专等着敌人往里钻。
邓小平得悉敌情,当机立断,决定将原定的城市攻坚战改为野外追歼战,遂指示秦基伟:“一定要歼敌于运动之中,不能让敌人跑掉!”
秦基伟轻松自信地说:“我的网已经形成了。”
陈毅从邓小平手里接过电话,又嘱咐秦基伟一定要把这一仗打好。
秦基伟领命,在他的指挥所里严密注视着敌人的每一举动。
秦基伟的9纵就地按分工从北城阻击,中原野战军主力从三面迅速向突围的敌人包抄了过来。
秦基伟的阻击地点位于薛岗、苏家屯。此处为闭锁战场、保障全歼郑州守敌的关键所在,是通过黄河铁桥的必经之路。
上午7时左右,敌人先头部队两个营进入我设伏区。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敌人没能突破我军的防线。
至此,郑州逃敌准备孤注一掷,重新组织更大的冲锋。国民党军集中第99军第268师主力向我阻击阵地轮番发起攻击。秦基伟预设的79团沉着冷静,大胆反击,几次打退敌人的冲锋,阵地巍然不动。
上午11时,26旅旅长向守志向秦基伟报告:敌已全部离开郑州,其先头部队被我阻击在薛岗、苏家屯一线不能前进,本部集中在老鸦陈、固城及周围的村落和旷野之间,后尾已通过十二里屯。敌人正集中数千人的兵力,从多路攻击苏家屯、薛岗,79团压力很大。
突围的敌人明知已经身陷网中,但在这种生死关头,还是拼了命地往外冲。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后来连秦基伟这个自信的“渔人”也坐不住了,他带着1名作战参谋,赶到了前沿的26旅指挥所,亲自坐镇指挥。
从拂晓一直打到中午时分,经过一个上午的战斗之后,尽管敌人丢下的尸体东一具西一具地摆满在阵地前,但敌人北逃的大门仍然死死地关着。
秦基伟在26旅指挥所亲自坐镇组织战斗,他丰富的作战经验告诉他:突围逃跑的敌人向来是两头强中间弱,军心慌乱。他亲自做了一番部署,作出了以纵队主力拦腰突击,其他各部分割包围敌人的决定。要求部队顽强阻击,坚决反击,不惜一切代价,保驻人在阵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