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产生在真实和想象的危险当中,会使人产生压抑、紧张的情绪。恐惧对儿童的危害很大,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远离恐惧。
“教子现场”
边杰是初二的学生,人长得很帅气,成绩也不错,个子比一般的孩子高,看上去已经像一个小男子汉了。但实际上边杰却很胆小,他晚上从来不敢一个人在家,更怕走黑路,连晚上去厕所都让爸爸跟着自己。
边杰之所以如此胆小,是因为他在刚懂事的时候曾听父母与别人谈论人死后灵魂会在黑夜出来害人的事,又加上后来与父母一起看了恐怖片,那些妖魔鬼怪的影子就在他的心里扎了根。从此,边杰害怕黑夜的来临,恐惧感一直伴随着边杰成长。
“专家解析”
恐惧是对真正或可感知到的威胁作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当危险解除后,恐惧就会消失。研究发现,十二岁以下的儿童,90%以上会有恐惧心态;40%的两岁至四岁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对象,而43%的六岁至十二岁儿童会有多达七种害怕对象。一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恐惧对象,这属于正常心理现象,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但像上例中的边杰那样,恐惧的情绪已影响了孩子的正常行为和健康成长,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心理,让孩子远离恐惧,战胜恐惧。
心理学家指出:恐惧是一种重要的生存反应,它增强了人类保护自己、逃避危险,同时急中生智、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体验,但恐惧也有消极的一面。孩子尚处于发育期,心理情感正在破土、萌芽,过频、过多、过强的恐惧情绪会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以致日后软弱、缺乏自信或依赖大人,或者发展成为恐惧症,导致心理障碍。
能否及时克服恐惧,与孩子从父母身边得到的安全感密切相关。父母要坚定地为孩子提供感情上的支持。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的标签,不要漠视甚至嘲笑、讽刺孩子。在孩子还太小,不会表达时,父母的搂抱、拍抚以及轻声安慰,都可以降低孩子的恐惧;而当孩子学会表达后,鼓励他将恐惧的事物具体表述出来,父母耐心地聆听,对孩子的恐惧是起到极好的释放作用。
父母要避免两种极端反应:一是对孩子的恐惧过分焦虑,二是对其恐惧漠然处之。前一种反应会强化孩子对特定场景的恐惧感,日后不易克服或消除;后一种反应,会错过孩子的心理矫正时机,留下日后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
居里夫人说:这世界上没有可怕的东西,只有缺乏认识的东西。也就是说,人的恐惧是因为认知的不足或偏差。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对每一种恐惧的克服,都是一次重要的成长。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健康成长,而要避免出现上例中边杰的现象。
“建议父母的妙招”
恐惧是一只纸老虎。父母要帮孩子戳破这层纸,培养出勇敢自信的孩子。
支招一:不要随便吓唬孩子
方法例示
小凯五岁了,妈妈为他报了学前班,这天妈妈送小凯去上学,小凯死活不让妈妈离开自己,看见妈妈走就大哭大闹。无奈,小凯的妈妈只好带小凯回家。
路上,妈妈问小凯为什么不让自己走,小凯望着妈妈说:“我怕妈妈不要我了。”小凯的妈妈此时才想到自己经常为了让小凯听话,就用“妈妈不要小凯了”等话吓唬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恐惧的阴影。
找到了原因,妈妈柔声地对孩子说:“妈妈以前是跟小凯开玩笑的,妈妈什么时候都会要小凯,只是在小凯上学时离开一会儿,放学了妈妈就会来接小凯了。”小凯歪着头问妈妈:“真的吗?”妈妈严肃地点点头。小凯放心了,答应让妈妈送自己去学校。
操作提示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都会用:“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再哭就让疯老婆来抓你”等恐吓的话语来使孩子服从。由于孩子没有辨别能力,对妈妈所说的话都信以为真,内心因此滋生了恐惧的苗头,成为后来恐惧成长的土壤,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随便吓唬孩子。
支招二:不给孩子讲鬼怪故事
方法示例
甜甜从小对什么都好奇,父母讲什么话她都爱凑上前去听,邻居之间闲谈她也爱去凑热闹。有一次,甜甜的妈妈与朋友在一起谈起“鬼”、“怪”、“灵魂”的话题,怕甜甜听见,就压低声音说,但在隔壁学习的甜甜还是听到了一些内容。
那天晚上,甜甜很害怕,说什么也不愿意再一个人睡觉,非要与父母挤在一起。甜甜的妈妈知道孩子一定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内容,第二天就给孩子有意提起来,告诉她那些都是迷信,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让甜甜不要害怕。听了妈妈的解释,甜甜不再恐惧,晚上敢一个人睡觉了。
操作提示
父母不要谈论一些有关“鬼”、“怪”的内容,如果实在要说,也要尽量避免让孩子听见。如果不慎让孩子听见了,父母要及时地给孩子作出合理解释,以免使孩子在脑中放大听到内容的恐怖程度,影响孩子的生活。
支招三:不让孩子看恐怖电影、电视和书籍
方法示例
赵玲环是初二的学生,晚上要上自习。一天晚上,因为去老师的办公室问题目,晚自习结束后才出来,回到教室一看,同学们都已经走完了。
平时晚自习放学,赵玲环都是与同学一起回家,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平日里看到的恐怖电影、电视、书籍中的鬼怪都一下子浮现在她脑中。她十分害怕,虽然学校离家只有半公里的路程,她还是不敢独自回去,就返回老师办公室,给妈妈打电话让她到学校来接自己。
操作提示
孩子之所以有假想的恐惧心理,大多都是因为看过电影、电视中的恐怖镜头,或者看到书中有关妖魔鬼怪的恐怖描述,这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了隐患。只要在黑暗时或独自一人时,恐惧的心理就会来临。因此,父母要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恐怖书籍或电影、电视。
支招四:让孩子亲身体验,克服恐惧
方法示例
阿紫自小就害怕蚕,以及与蚕相似的虫,一看到它们身上就起鸡皮疙瘩,恐惧感遍布全身。妈妈为了克服阿紫的恐惧心理,就用手拿着蚕让阿紫看,阿紫吓得赶忙后退,不敢正眼去看。在妈妈一再鼓励下,阿紫看到蚕在妈妈手中挣扎,感觉到蚕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了。
此时,阿紫的妈妈又趁机鼓励让阿紫拿着试试看,阿紫虽然心里还有些害怕,但还是鼓足勇气把一只蚕放在了手中。妈妈夸奖阿紫勇敢,并且讲蚕实际并不可怕,人才最强大。阿紫通过这次亲身体验,以后就不再害怕蚕及与蚕类似的虫了。
操作提示
孩子可能会对某些特定的动物产生恐惧心理,尤其是一些软体动物。对于无害的动物,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亲自接触一下,增加新的认识,如果没有因此受到伤害,孩子以前的恐惧心理就会自然消除。
支招五:使孩子自己控制情境
方法示例
孙玉琳胆小,每天晚上睡觉都开着灯,妈妈等她睡着再去关,但常会把孩子惊醒。孙玉琳的妈妈担心一直开着灯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就找孙玉琳谈了一次话,告诉她黑暗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可怕的,让孩子试着关了灯再睡觉。
同时妈妈给孩子买了床头灯,有自动开关,告诉孩子如果害怕,可把灯随手打开。孙玉琳觉得妈妈说的话有道理,就试着按照妈妈说的方法去做了。一段时间后,孙玉琳晚上睡觉就不用开着灯了。
操作提示
很多孩子因为听到种种恐怖的故事,对黑暗产生恐惧的心理,晚上要在灯光中才能入睡。而光线的照射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父母应采取一定的技巧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如在床头给孩子装一个开关,让孩子自己控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