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老师是教育孩子的主体,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角,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角。虽然职责不一样,目的却是相同的——培养好孩子,因此家长与老师之间取得有效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时,家长和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有些孩子在家里和学校表现完全不同,家长与老师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让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琳琳今年七岁了,刚上小学一年级,她每天一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电视或找小伙伴一起玩耍。相反,作业做得有些潦草,妈妈问她在学校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她有时候敷衍几句,有时连话也不说,看着孩子这么贪玩,心思根本没放在学习上,妈妈开始担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才想到了和琳琳老师沟通一下,但很犹豫,不知道什么时候给老师打电话比较方便,就这样拖下来了。邻居家孩子和琳琳在同一个班,听邻居说孩子的老师态度很好,妈妈也少了一些顾虑。
一天中午,妈妈忐忑不安地拨通了老师的电话:“老师您好,我是张琳琳的家长。”电话那边的老师很爽快地笑着说:“琳琳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我很喜欢她,有时候一听到她说话我就想笑,尤其每天到校时她都会拉着长长的高声对我说:‘老师好!’”妈妈还是第一次听说孩子的话这么逗!连忙说:“谢谢老师的夸奖!”
后来,妈妈又向老师反映了孩子最近贪玩,不爱学习的情况,老师说:“玩是孩子的天性,更何况琳琳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平常在家里家长可以多陪陪孩子,做一些家庭小游戏,从而转移孩子看电视的注意力。”
接下来,老师介绍了孩子在校的具体情况,总体而言琳琳表现很不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说起了孩子捣乱的事情:“小家伙有一次踩着小凳子爬到窗台上去,其他同学也跟着去凑热闹。我赶紧阻止了他们,告诉他们不许爬那么高,摔伤了要去医院做手术,你家琳琳就瞪着大眼睛,满脸疑惑地看着我,‘老师,什么是做手术?’我就跟他说了做手术的经过,谁知孩子听说要开刀、打针、输液,一溜烟地跑了,后来再也没爬过窗台。”
在妈妈与老师通话时,还不时地听见有孩子喊报告的声音,为了不打扰老师工作,妈妈只好挂了电话。通过和老师的沟通,了解到孩子还算听话,妈妈就放心了。
案例中的家长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另一面,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孩子的表现。现实生活中,家长很希望与老师沟通,但总存在这种种疑虑,老师有时间听家长说吗?告诉了老师孩子的坏毛病,老师会不会对孩子另眼相看?有的孩子学习实在不努力,家长根本不好意思与老师沟通。
其实老师更希望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共同寻找一个好办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抓住孩子的黄金教育时期,让孩子健康成长,不仅是家长的希望,同时也是老师的心愿。所以每位家长都应该及时与老师沟通,只有这样,老师才会不自觉地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孩子的身上。
爱心指导学会和老师沟通的技巧
1.家长要有一定的沟通意识。在家中,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时间有限,而在学校老师与孩子接触的时间远远多于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问题,如果家长将孩子送去学校以后,经常与老师探讨孩子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老师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家长,自然也喜欢与关心孩子的家长共同合作教育出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2.沟通的前提是真诚与信任。在与老师沟通时,一定要保持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前提是家长一定要真诚,要充分信任老师,就像与老师聊天一样。
3.沟通方式不拘一格。大部分家长忙于工作,都是通过电话与孩子的老师交流,其实家长和老师交流的方式有很多,信件、邮件等形式也可以,如果有时间的话,当面交流最好不过了。
4.交流内容不仅仅是学习。现代教育主张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因此家长与老师交流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之上,还应包括孩子的生活、言行、思想等,这样做,有利于找到教育孩子的突破口。
5.沟通不应是开孩子的“批斗会”。有些家长常到学校向老师告孩子的状,老师也有向家长反映孩子问题的时候,把沟通当成了孩子的“批斗会”。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应该是抱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真实情况,有进步的要表扬,有问题的要分析,探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