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妞妞3岁了,在家里活泼开朗能说能跳,可是到了幼儿园就不爱说话了,每次都要老师喊好几遍才答应,一点也不主动。孩子在家里和学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其实很多家长都会碰到类似情况。孩子胆小,家长不要孤立地看待这个问题。
其实每个孩子从刚出生到1岁左右时,他们的胆子都很大,甚至比大一点的孩子还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和认知,无知者就显得无畏。当然,不同的孩子,因为个性特征、教养方式等差异,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胆量大小也不完全相同。
但是,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总是对孩子放心不下,更不舍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任何一点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不要”、“别”、“当心”等字眼,往往传递给孩子的却是恐惧。家长过度担忧,就会剥夺孩子历练胆量的机会。
我们小区有个小女孩,小名叫可可,比我女儿大几个月,小时候经常跟伊伊在一起玩耍。虽然同为女孩,但伊伊的胆子明显比可可大很多。比如,伊伊能轻松跨过去的地方,可可总是小心谨慎,甚至不敢尝试;伊伊敢去摸的小动物,可可总会躲到她的身后才敢去看。
可可的胆小令我很吃惊。于是,我一边仔细观察,一边经常同她的外婆聊天。从老人家的口中,我基本上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孩子胆小的罪魁祸首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呵护。
原来,1岁多的时候,可可不小心从小区的滑梯上摔下来,脸上划了一道几厘米长的口子,大约1年左右,伤痕才逐渐消失。
从此以后,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里的大人就再也不允许可可去做任何可能带来危险的事情。即使到四五岁时,看着同龄小伙伴开心地溜冰、玩滑板车、骑自行车,可可也只能做一个旁观者,而且大人也从来没有给她买过这些玩具。
其实,从孩子学走路的经历,我们便可以看出孩子并不是天生就胆小的。那个时候的家长大多也是愿意放手的,不会因为担心孩子摔跤就因噎废食,不让孩子学走路。在放手让孩子蹒跚学步的过程中,我们也知道如何做才是对孩子最好。
当然,除了家长存在教养方式的问题之外,孩子胆小也跟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有关,经常会因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陌生事物的不了解,从而产生恐惧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在家里喜欢上蹿下跳,胆子非常大,当换一个新环境时,就像变了一个人,不吭声,也不乱动。在逐渐熟悉周围的环境后,孩子就会慢慢放开,胆子相应也会变大。比如孩子刚入园,需要一段时间接触周围的小伙伴,需要一个过程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孩子到亲戚朋友家做客,刚开始总会黏着大人,熟了之后才能自如。
孩子的胆量,除了跟自身性格等很难改变的因素有关外,更多是跟后天的锻炼相关,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舍得放手,多给孩子创造一些锻炼胆量的机会。
比如外出旅行就是孩子锻炼胆量的好机会。在旅行的途中,孩子到了陌生的环境,碰到很多陌生的人。当孩子经历多了之后,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就会逐步增强,胆子也会越来越大。
同时,在旅行中,我们要鼓励孩子多玩新奇的东西。只要达到旅游景区的游乐项目所要求的年龄段,就要多鼓励孩子去尝试,越是刺激的项目,对他的锻炼越大。
伊伊5岁时,我们带她去香港迪士尼乐园,陪她一起玩太空飞船。在玩之前,我对她能否经受住可能的惊吓,心里完全没底。玩的过程中相当惊险,伊伊吓得大哭大叫。但她已经坐上去了,就没有任何退路,只好坚持到底。没有想到,下来之后,我们大人都感觉头昏目眩,她却若无其事。
经历过这次之后,我逐渐发现她对很多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不再那么恐惧。后来,幼儿园组织秋游,到一个公园玩海盗船,陪她一起玩的妈妈都很害怕,女儿反倒不怎么害怕。玩了一次还嫌不够,吵着还要再玩一次。
鼓励孩子多跟陌生人相处,孩子的胆量也会逐渐得到锻炼,同时孩子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困难,家长需要让孩子尽早学会自己适应与面对。
父母尤其要鼓励孩子跟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结交更多的好伙伴。大多数家庭目前都只有一个孩子,整天在家很孤单。我们从小就经常带伊伊出去跟小区的孩子一起玩,也经常带她跟我们的同学和朋友的小孩一起玩,所以她现在有很多好伙伴。
此外,从很多家长跟我交流的情况来看,导致孩子胆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独立性不够,对大人的依赖过多。这就需要家长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面对和解决很多问题,胆量自然就会增加。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自己学会很多自我生存的技能和本领。唯有如此,孩子才能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有一天才能独自迈入社会。
教养贴士:分享是一种能力,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其实也是在训练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是培养孩子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