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上小学了,可是拼音、算术都还不会,字也认得不多。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会,我真着急啊!”这是一位家长在幼儿论坛上发的帖子,参与议论的回帖有上千条。孩子在学前阶段,到底该不该提早学习小学课程,对很多家长来说,都是一段痛苦的挣扎。他们既担心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又担心孩子因提前学习,结果上小学后,对学习内容味同嚼蜡,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有一些家长选择了两个极端:要么让孩子什么都不学,是“自由”教育的拥趸;要么对孩子全方位、多角度填鸭,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这个阶段,不仅需要家长用心,更需要智慧。
伊伊进入大班以后,面对身边与她同龄的孩子纷纷被送进各种幼小衔接的培训班,我们选择了以往的快乐教育方法,不希望她过早背负应试教育的压力,但是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孩子自己竟然因此产生了自卑的想法。一天,她从幼儿园回到家后满脸郁闷地问我:“爸爸,为什么涛涛什么都会呀?他现在已经会做20以内的加减法了,还会用拼音拼汉字。我怎么什么都不会,你说我是不是太笨了呀?”隔了几天,她回到家又说:“今天佳佳用英语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老师表扬她很棒!我跟他们比起来,太笨了。”这一点,让我始料未及,也让一向坚定的我感觉到了些许紧张,甚至还逐渐引发内心的焦虑和恐慌,我开始担心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会导致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从而引发一连串不好的结果。我和妻子特意拜访了一位小学特级教师,详细询问了小学课程及教学特点。老师告诉妻子,入学前,孩子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比提早学习小学课程更为重要。我们这才放下心来。但是,我们也不愿意女儿因此产生自卑的心理。于是我主动和她讨论他们班上都有哪些小朋友有了不起的本事。伊伊数着手指一个一个告诉我:这个小朋友会读报纸了,那个小朋友会做双位数的加法呢……等她数完了,我说:“你忘了说一个小朋友了。”伊伊疑惑地看着我。我指指她:“就是你自己呀!你想想,你会画画,跳舞也很棒,尤其讲故事,老师不经常让你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嘛!”“对呀!”女儿恍然大悟地点点头,“老师还经常表扬我手工做得好呢!”“所以说,每个小朋友的长处不一样……”我帮助她自己回忆,哪些是她比较擅长的地方、哪些是她做得很好的地方,大多都是列举一些具体的案例,就事论事,而不是泛泛而谈。通过我的引导和她自己的回忆,伊伊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闪光点,她兴奋地说:“爸爸,原来我和涛涛一样棒啊!”
在帮女儿找回自信的同时,我们也有意识加强那位老师建议我们的有关孩子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我记起伊伊进入大班以后,由于处于书写敏感期的阶段,她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有段时间要求我们买田字本给她练习写字。于是,我抓住她主动学习的这个劲头,赶紧买来了田字本,并和她相约,每天写一页。但是写字一般控制在每天5分钟左右,而且完成后还以贴纸奖励。同样,为了满足她希望像涛涛那样厉害的愿望,我运用游戏的方式,跟她一起学习简单的数学。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学习数学就是把数和量一一对应,学会数数和数量对应,比学会加减法更为重要。伊伊是通过拍皮球的方式学会数数的,她很快就能从1数到200多。此外,我还让她学习倒着数数字、按单数数数字、按双数数数字,通过各种变化,让孩子自己找寻数字的规律,这样做,孩子不容易感觉枯燥。
在我看来,这些活动都一定要围绕孩子自身的成长需求来进行。很多时候,“拔苗”非但不能“助长”,反倒会“害长”。任何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必然发生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后果,并且难以消除给孩子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一位朋友为了让孩子考入一所重点小学,从孩子3岁起,就开始报各种早教班,学英语、拼音、思维训练、围棋、游泳、绘画、钢琴等,几乎把孩子的空余时间全部排满了,希望孩子多拿几项幼升小的敲门砖。没想到,从去年开始,孩子经常莫名地眨眼、摇头、耸肩,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因为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导致的“抽动症”。这位朋友后悔万分,在医生的建议下,停掉所有早教课程。虽然经过一年多调养,孩子病情基本得到控制,但现在一提到学习就头疼。家里人开始为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发愁。
现在很多幼儿园,从大班下学期开始,就把幼小衔接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几乎每天,老师都会跟孩子们讨论上小学的一些事情,有的幼儿园还为大班小朋友专门准备了一间模拟教室,完全布置成小学教室的样子,让孩子们能提前熟悉上课的环境。我们做家长的要积极配合老师,孩子回到家中,多和孩子交流一下老师都讲了哪些有关小学的新鲜事。
当然,我们也有很多方面是可以自己在家做的。由于伊伊特别爱画画,所以,很多时候放学回到家后,我们就让伊伊通过画画,来描绘老师跟孩子们讲的小学生活。有一天,她专门画了一个小学的洗手间:“爸爸,你不知道吧,小学的厕所可是分男女的,跟幼儿园完全不一样啊!”后来,她还画了小学的操场和教室、画小学老师上课的场景,并严肃地跟我说,“爸爸,我知道,以后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不能东倒西歪的。不然,老师会不高兴的。”
此外,从大班下学期开始,我们还把每天晚上的“珍珠时刻”(睡觉前的亲子时间),有意识地融入跟小学有关的内容。我们模拟小学的课堂,像老师上课一样,大人站着,孩子坐着,给伊伊讲故事或者百科知识;我们还把小学一天的学习和生活,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讲给伊伊听,告诉她小学会有哪些课程、小学生应该怎么上这些课。而这一切,让伊伊对小学的学习生活越来越盼望。她也清楚地知道,上小学要起得更早,每天会有家庭作业,上课要更加认真听讲,对自己的要求要更高,甚至还要吃一些苦头。但是,从跟伊伊的交流中能明显感觉到,她觉得小学比幼儿园更有意思。应该说,她已经准备好要迈出人生最重要的一步了。我相信这比让她死记硬背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具备了多少特长更为重要,这些方面,才是为孩子“助长”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