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是生物知识大王
47963600000010

第10章 K

口器

口器是节肢动物口两侧的器官,有摄取食物及感觉等作用。昆虫口器由头部后面的3对附肢和一部分头部结构联合组成,主要有摄食、感觉等功能。蜘蛛的口器包括两对附肢(蜘蛛不是昆虫,为蛛形纲),昆虫的口器包括上唇1个,大颚1对,小颚1对,舌、下唇各1个。上唇是口前页,1块(其内有突起,叫上舌)。舌是上唇之后、下唇之前的一狭长突起,唾液腺一般开口于其后壁的基部。大颚、小颚、下唇属于头部后的3对附肢。

阔叶红松林

阔叶红松林是中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是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典型代表,和全球同纬度地区的森林相比,以其建群种独特、物种丰富及含有较多的亚热带成分而着称。在阔叶红松林中,针叶树种主要是红松,阔叶树种主要有紫椴、蒙古栎、水曲柳、春榆、裂叶榆、大青杨及槭属的色木槭、拧劲槭等,这些都是长白植物区系的代表种。其中红松、水曲柳、春榆和白桦等属于第三纪孑遗种,表明其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属第三纪植物区系系统。

恐龙“活”起来

霸王龙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至6800万年以前,生活在北美洲,每只脚上只有3个爪子,走得很快,约每小时走30多千米,满嘴有50个锯形牙齿,每个牙齿有6寸多长,它们就是用这种巨牙捕食动物的,霸王龙喜欢吃的动物有鸭嘴恐龙、三角恐龙以及其他食草动物等。

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近日展出了一个新的霸王龙模型,该模型是由日本的一家公司制造的,长23英尺,高近14英尺,造价33万美元。这个模型可不是一般的模型,它与众不同,不仅能够活动,还能发出可怕的吼叫,这还不算什么,更奇的是它还发出气味。

霸王龙是一种凶猛的大型食肉动物,所以它身上的气味应该很复杂,真的不太容易“复制”出它原有的气味。霸王龙的气味是由沼泽地的腥味、酸辣味以及泥土的气味混合而成的气味。

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是现存最大的蜥蜴,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些小岛上能发现科莫多巨蜥。这些小岛最大的也不过长32千米,宽19千米。科莫多巨蜥是一种巨大的蜥蜴。成年雄性科莫多巨蜥大约有3米长,136千克重。

科莫多巨蜥生活在岩石或树根之间的洞中。每天早晨,它们钻出洞来觅食。它们的舌头有分叉,能辨别气味,不断地吐进吐出。通常情况下,它们都尽量找那些已经死去的动物为食,但也会捕杀猪、羊、鹿等动物,还攻击过一些独行的小孩。

在一群科莫多巨蜥中,通常年长而且体形较大的优先进食。它们会用强壮的尾巴击打年幼者,使之不能接近食物。科莫多巨蜥进食时狼吞虎咽,尽其食量而吃。有时吃得太多,以至于不得不歇上六七天来消化食物。

考拉也要计划生育

提起澳大利亚,人们就会想到考拉,可是有谁知道这种动物也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呢?说起来令人不可思议,正是人类的好心帮了倒忙。

早在上个世纪初,由于人类过分的捕猎,考拉行将灭绝,澳大利亚对大规模猎杀考拉的行为深表震惊,于是下令对考拉进行保护,把考拉集中到独立的保护林中或是小岛上加以保护,由于没有人类和其他的大型动物对它们进行威胁,而且有足够的桉树为它们提供食物,所以考拉数量便迅速恢复起来。

考拉数量增长得太快了,每三年数量就增加一倍,可是这种动物只吃桉树叶,澳大利亚的桉树越来越少,种植新树苗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种状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桉树林早晚有一天会消失,而只吃桉树的考拉的命运就可想而知。

目前在澳大利亚正在采取两种保护措施,一是为考拉建立新的生活区,再就是对考拉施行绝育手术,这两项措施看起来都比较“人道”,但后一种措施却遭到动物保护者的极力反对。

澳大利亚考拉基金负责人德波拉·塔伯特就认为,与其给考拉施行绝育手术,不如想办法多种些桉树。“任何一种动物,如10年没有后代出生,那么这种动物就会灭绝,到那时我们该怎么办?”

糠椴

糠椴属椴树科,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白,叶互生,卵圆形,长8~15厘米,宽7~14厘米,端锐尖,叶基浅心形,叶缘粗锯齿,有长尖,叶背密生白色毛。聚伞花序下垂,苞片长5~15厘米,花瓣黄色。果实球形,径5毫米。

抗氰呼吸

大多数生物包括部分植物的有氧呼吸会被一些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原子结合的阴离子强烈地抑制。这些阴离子中以氰化物(CNi-)和叠氮物(N3-)最为有效。此外,一氧化碳(CO)也能与铁原子形成极强的复合物而阻碍电子的传递和毒害呼吸作用。但是对于一些植物组织,在细胞色素氧比酶抑制剂存在时呼吸作用仍然进行,这类抑制剂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并不大。这时的呼吸作用称为抗氰呼吸。

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时呼吸作用仍然进行,这是由于抗氰线粒体的由子传递途径中存在一条较短的电子传递支路。这一分支起始于泛醌辅酶Q,经黄素蛋白至末端氧化酶。这个电子传递支路称为交替途径,末端氧化酶称为交替氧化酶。交替氧化酶对二氧化碳(O2)的亲和力很高。但相对细胞色素氧化酶来说,交替氧化酶对二氧化碳(O2)的亲和力稍低些。抗氰呼吸时很少或无氧比磷酸化作用。即主要是释放热量,而不是产生ATP。这些热量对于促进一些植物的授粉作用有一定的生理意义。例如,许多沼泽地带植物如天南星科植物在早春开花时,环境温度较低,通过抗氰呼吸放热,使花器官的温度大大高于环境温度,从而保证了花序的发育和授粉作用的进行。此外种子萌发初期的抗氰呼吸有促进萌发的作用。

抗生素的后效应

抗生素的后效应是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维持一段时间的效应。它可被看作为病原体接触抗生素后复苏所需要的时间。

抗生素后效应(pae)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开始引起学术界关注的新理论,是评价抗生素药效学的一项新指标,pae可为抗生素更合理用药提供新的科学依据。pae系指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持续受到抑制的效应,是抗生素对其作用靶细菌特有的效应,它揭示的是抗生素与细菌的相互作用过程。pae的大小是以时间来衡量的,应用菌落计数法计算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菌恢复对数生长期各自菌落数增加10倍所需的时间差。近十余年来,国外对pae这一新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pae作为评价新抗生素药效动力学的重要参数。

矿物质

直到20世纪初发现了维生素,并逐渐阐明了矿物质的重要作用,人类才对营养素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人体内有数十种矿物元素,广泛分布于全身。目前尚未能证明这些元素全部都具有生理功能。其中少部分元素具有生理功能的,被称为必需元素。按其在体内的含量又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前者有钙、磷、镁、钾、钠、氯、硫。后者有铁、铜、锌、锰、钼、铬、钴、镍、钒、锡、碘、硒、硅、氟等。

钙、磷、镁是骨骼和齿的主要成分。镁又是植物叶绿素的重要成分。钙、磷、镁的生理功能为:钙与镁在肌纤维收缩、神经传导、激活生化反应中,以及钙在凝血作用中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磷与能量代谢有关。三磷酸腺苷(ATP)是储存和释放能量的重要化合物。镁为产生三磷酸腺苷的激活物质。镁、钾、钠、氯都是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和适宜渗透压的重要电解质。硫为含硫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和几种维生素,如硫胺素、泛酸和生物素的组分。硫与氢组成的巯基在生物反应中有重要作用。

在微量营养元素中,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为携带氧的载体。铜与铁在血红蛋白合成中有协同作用。碘是甲状腺素的主要成分。铬是糖耐量因子的成分。钴是维生素B12的成分。已知锌是40余种酶的辅基,缺乏时将导致生长停滞和性发育不成熟。锰、钼、硒也都是酶的成分。氟由于具有防龋齿作用,因此,也是必需元素。其余的元素如镍、钒、锡、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缺乏表现,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必需元素摄入过量时,对机体也可产生不利影响。

昆明鲇

昆明鲇属鲇形目,鲇科,鲇属。昆明鲇体长,背缘接近平直,前驱短,后躯长而侧扁。头宽钝,平扁。吻短,圆钝。口宽大,下颌较上颌长,后端约达眼前缘下方。上、下颌密生绒毛细齿;犁骨齿带中央不连续。须2对,上颌须至多伸达胸鳍基;下颌须细短约可达眼后缘,体无鳞,侧线侧中位。背鳍很小,起点约位于胸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中点,背鳍条4~6;臀鳍基很长,与尾鳍几乎相连,仅有一缺刻相隔,臀鳍条61~73;胸鳍钝圆,胸鳍刺前缘粗糙;腹鳍小,左右鳍基紧靠,鳍条末端伸过臀鳍起点;尾鳍斜截或略凹,上叶较下叶稍长。头体背侧青灰色,有云状斑纹,腹部乳白色。

昆明鲇喜欢生活于湖岸多水草处,白天隐于水底,晨昏活泼索食。为肉食性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