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峡鲃
裂峡鲃体长,纺锤形,侧扁,腹部圆,无棱,头较大,约占体长的1/3。吻圆钝,略突出,吻端光滑。吻皮不发达。口端位,口角达眼前缘,上唇与吻皮之间有1条沟,该沟后伸绕过口角须基部外侧向前向内伸折成为唇后沟。左右唇后沟互不相通,口角须长约等于眼径。鳃峡中央有1条深纵沟达口下方。鳃膜相连且游离。鳞较大;侧线鳞26~29。背鳍最后硬刺上半部软而下部稍硬且有时有小锯齿;背、臀鳍外缘均内凹。体银白色,背侧暗绿,背、腹鳍始点间有1垂直黑带纹。背鳍灰黑,其他鳍橘红色,尾鳍上下缘黑色。一般体长200~300毫米。成鱼雄性的偶鳍、臀鳍及尾鳍为橘红色外,头部及体鳞有许多小珍珠状追星。小鱼尾柄中部及尾鳍基也有较明显的黑色垂直状纹,在尾部臀鳍基前端上方尚有一圆黑斑。
灵芝孢子粉
灵芝孢子粉是灵芝发育后期弹射释放出的种子,生物学上称担孢子,集中起来后呈粉末状,通称灵芝孢子粉,它的利用和研究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灵芝孢子粉在自然环境下收集非常困难,大约出产100千克椴木灵芝才能收集1千克孢子粉,每个孢子直径只有5~8微米,孢子内含有比灵芝更丰富的多糖肽、腺嘌呤核苷、蛋白质、酶类、硒元素等特殊成分,灵芝孢子粉在增强免疫,抑制肿瘤的药效方面远远超过其母体灵芝。
链霉菌
链霉菌属是最高等的放线菌。有发育良好的分枝菌丝,菌丝无横隔,分化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孢子丝再形成分生孢子。孢子丝和孢子的形态、颜色因种而异,是分种的主要识别性状之一。已报道的有千余种,主要分布于土壤中。已知放线菌所产抗生素的90%由本属产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根据气生菌丝(孢子堆)的颜色、基内菌丝的颜色、可溶性色素、孢子丝的形状、孢子的形状和表面结构等特征,将本属分为14个种组,每个种组又包括许多不同的种,以此做为链霉菌属各种的鉴定和寻找新的抗生素产生菌的依据。主要代表如产生链霉素的灰色链霉菌。
量子生物学
量子生物学是运用量子力学的概念、方法研究生物学问题的科学。主要研究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作用方式,生物分子的电子结构与反应活性,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等。
鬣狗
鬣狗是凶猛的肉食动物,生活在非洲草原上。不论是休息、捕猎、行进或繁殖,鬣狗都是成群结队进行的。但是,它们构成群体的方式却极其与众不同。
其他群居的哺乳动物,例如狮子,雌性之间有血缘关系的组成一群,流浪的雄性可以加入其中。鬣狗则是另一种情况。在任何一个数量达到30只的狗群中,所有的成年雄狗之间都有血缘关系,而所有的成年雌狗则来自于另一群体。除非其中有幼狗,否则狗群会不断穿梭在固定的巢区内寻找食物。成年鬣狗共享猎物,但通常让幼狗先吃。在每群鬣狗中每次只有一只雌狗与一只雄狗一起繁殖后代,同时这一对也领导捕猎活动。
骆驼
骆驼非常适合,或者说适应在昼热夜寒、缺少水和绿色植物的陆地上生活,例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或中亚的戈壁滩。
骆驼吃各种植物,甚至包括其他动物碰都不碰的荆棘和含盐的灌木。为寻找食物,它们会长途跋涉。骆驼具有惊人的能力,可以在缺水的情况下行走很长时间。
骆驼在它们的身体组织内贮存水,一只骆驼在不工作时可以10个月不喝水,只是到了那时,它会变得又瘦又憔悴。如果找到了水,它可以在10分钟内喝下135升。那时,它的身体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骆驼有两种:单峰骆驼(大部分分布在非洲和阿拉伯,只有一个驼峰),双峰骆驼(来自戈壁沙漠,有两个驼峰)。驼峰里贮藏着能量丰富的脂肪。在没有食物又必须行走的情况下,它们就利用这些脂肪来提供能量。
老虎的栖息地
亚洲北部的东北虎(西伯利亚虎)主要栖息在俄国南部;华南虎仅在中国南部才能够看到;印支虎栖息在南亚的大部地区;孟加拉虎主要生活在印度;而苏门答腊虎仅仅生活在苏门答腊;巴厘虎、里海虎和爪哇虎在过去的70年内就逐渐灭绝了。
不同种的老虎生活在极不相同的环境中:从南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带一直到西伯利亚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印度西北部干燥的荆棘丛和喜玛拉雅山角下的高草丛中都能找到它们。甚至在喜玛拉雅山3000米高的雪地里仍能找到它们的足迹。所以老虎所能生存的栖息地可以归结为:任何地形,只需覆盖有植被,有大型猎物存在且有水源即可。
瘤胃
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胃。食草动物反刍时,食物从此处返回口中。瘤胃位于腹腔左侧,几乎占据整个左侧腹腔,在它前侧部是瘤胃前庭,经喷门与食道相通。
瘤胃内容物瘤胃水含量较高,平均可达85%~90%;干物质含量较低,平均为10%~15%,瘤胃PH值比较稳定,在5.5~7.5之间。
卵
卵也叫“卵子”,指成熟的单个的雌性生殖细胞。卵的形状像圆球或椭圆形,一般不能活动,卵内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各种动物的卵的大小相差很大,蚯蚓、寄生虫的卵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鱼卵、蛙卵也很小,但用肉眼能见到;平常吃的鸡、鸭、鹅蛋是较大的动物卵。
卵裂
卵裂是指受精卵经过多次连续迅速的细胞分裂,形成许多小细胞的发育过程。每次卵裂产生的子细胞称卵裂球。卵裂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周期短;每次卵裂,核物质重新合成增长,细胞质没有增长,但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因而卵裂球几乎不生长即迅速地进行下次分裂,卵裂球体积越来越小,一旦核质比例达到平衡,细胞分裂速度开始减慢。卵裂后形成的大量小细胞,是便于以后形态发生中细胞的重排、胚层和器官原基的形成和胚体体形的塑造。各种动物卵裂速度相差很大,海胆卵子受精后数小时即形成数千个细胞,蛙1天内形成数千个细胞,而哺乳类1天时尚不能完成第1次卵裂,随后的每次卵裂也需10~12小时,在脊椎动物中是最慢的。动物卵裂模式和卵内所含卵黄的数量及分布有密切关系,卵黄可阻滞卵裂进行的速度,甚至阻止卵裂面将细胞完全分开。
鳞式
鳞式指鱼鳞的排列方式。鳞式因种而异,成为分类鉴定标准之一。鳞式的写法是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如,鲤鱼的磷式是34~38(5/8)。表示鲤鱼的侧线鳞数(被侧线孔所穿过的鳞片)为34~38片,侧线上鳞数(自侧线到背鳍前端的横列鳞)为5片,侧线下鳞数(自侧线到臀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为8片。
磷脂
磷脂是重要的两亲物质,它们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能降低液体,通常是水的表面张力,沿水表面扩散的物质),磷脂根据骨架的不同可以分为磷酸甘油脂和鞘磷脂。其中,甘油磷脂又可以根据极性头部集团的不同分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氨、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甘油磷脂酸等。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卫体系,它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淋巴系统能制造白细胞和抗体,滤出病原体,对于液体和养分在体内的分配也有重要作用。
像遍布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淋巴系统也是一个网状的液体系统。淋巴系统里流通的淋巴液,由血浆变成,但比血浆清,水分较多,能从微血管壁渗入组织空间。
脾脏是最大的淋巴器官,脾能过滤血液,除去衰老的红细胞,平时作为一个血库储备多余的血液。
淋巴系统有许多管道和淋巴结,毛细淋巴管遍布全身,收集多余的液体,输入两条总导管:一条是淋巴系统的主干胸导管,与脊柱互相平行,通向左边近心脏的一条大静脉;另一条是右淋巴导管,通向右边的静脉。
淋巴系统没有一个像心脏那样的泵来压送淋巴液。新的组织液流入细胞间的空隙中的液体挤入淋巴管。动脉和肌肉的张缩也对淋巴液施加向前的压力。呼吸作用则在胸导管内造成负压,使淋巴液向上流而回到血液中去。
两栖纲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是一类原始的、初登陆的、具五趾型的变温四足动物,皮肤裸露,分泌腺众多,混合型血液循环。其个体发育周期有一个变态过程,即以鳃(新生器官)呼吸生活于水中的幼体,在短期内完成变态,成为以肺呼吸能营陆地生活的成体。现生的有3目约40科400属4000种。除南极洲和海洋性岛屿外,遍布全球。中国现有11科40属270余种,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华西和西南山区属种最多。两栖动物既有从鱼类继承下来适于水生的性状,如卵和幼体的形态及产卵方式等;又有新生的适应于陆栖的性状,如感觉器、运动装置及呼吸循环系统等。变态既是一种新生适应,又反映了由水到陆主要器官系统的改变过程。
赖氨酸
赖氨酸为碱性必需氨基酸。由于谷物食品中的赖氨酸含量甚低,且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破坏而缺乏,故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赖氨酸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平衡。赖氨酸为合成肉碱提供结构组分,而肉碱会促使细胞中脂肪酸的合成。往食物中添加少量的赖氨酸,可以刺激胃蛋白酶与胃酸的分泌,提高胃液分泌功效,起到增进食欲、促进幼儿生长与发育的作用。赖氨酸还能提高钙的吸收及其在体内的积累,加速骨骼生长。如缺乏赖氨酸,会造成胃液分泌不足而出现厌食、营养性贫血,致使中枢神经受阻、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