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
PCD:细胞程序性死亡,又称凋亡,是指细胞内由于受到某种基因调控时所采取的一种主动的有序的死亡方式。具体指细胞遇到内外环境因子刺激时启动的一种自身保护措施,是一种主动的受基因调节控制的细胞自杀方式,包括一些分子机制的诱导激活和基因编程,通过这种方式去除体内非必需细胞或即将发生特化的细胞。PCD总是发生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一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组织部位,涉及到某一个特定的细胞类型,这个过程是可以被检测到的。该现象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有机体中,目前对于PCD的研究,动物比植物方面的研究更为广泛深入。
对于PCD的认识和研究最初是从观察两栖类动物的变态现象开始的,后来人们发现PCD普遍发生于无脊椎和脊椎动物体中,例如昆虫变态反应中无用细胞的去除、蝌蚪尾巴的消失、脊椎动物和人类非功能性腺的退化以及皮肤表面细胞的死亡,等等。大量研究表明,发生PCD的细胞一般具有比较典型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即细胞收缩、核浓缩、染色质边缘化、核DNA被剪切成寡聚核小体大小的片段并最终被膜包围形成凋亡小体等。
平鳍裸吻鱼
平鳍裸吻鱼属鲤形目,裸吻鱼科,裸吻鱼属。平鳍裸吻鱼体长,粗壮,背鳍弧形,胸腹部平直,体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尾柄细长。头小,稍扁平,吻部宽扁,前端扁薄。口小,下位,横宽。吻皮发达,两侧有深沟斜向口角,吻皮、上唇和上颌各自分离,吻皮向下包盖住上唇,上颌外露,细狭,边缘软而透明;下颌突露于下唇之前,具锐缘。吻皮和下唇边缘的狭区具细小的乳突。无吻须,具口角须1对,极短小,隐埋于吻皮内侧上下唇相连处。眼稍小,侧线鳞43~46个,背鳍刺弱,光滑;偶鳍平展,胸鳍宽大,具8~9根不分支鳍条;尾鳍叉形。体背褐色,沿侧线具7~10块深色斑,腹部色浅。
平鳍祼吻鱼属于小型鱼类。生活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小溪流中,常栖息在溪涧湍急或小河砾石间隙,为杂食性鱼类。以藻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等为主要食物。产卵期约在7~8月。
平胸龟
平胸龟又叫鹰嘴龟、鹰嘴龙尾龟、大头龟、三不象等。属爬行纲,龟鳖目,平胸龟科,平胸龟属。
平胸龟头大,呈三角形,且头背覆以大块角质硬壳,上喙钩曲呈鹰嘴状,眼大,无外耳鼓膜。背甲棕褐色,长卵形且中央平坦,前后边缘不呈齿状。腹甲呈橄榄色,较小且平,背腹甲借韧带相连,有下缘角板。四肢灰色,具瓦状鳞片,后肢较长,除外侧的指、趾外,有锐利的长爪,指、趾间有半蹼,既利于陆地爬行,又便于水中游泳。尾长,个别已超过自身背甲的长度,尾上覆以环状短鳞片。此龟的头、四肢均不能缩入腹甲,是我国已知龟类中较特殊的一种。
平胸龟雄性腹部的甲壳比较长,平坦的胸部中央略微凹陷,尾巴粗,泄殖腔孔离腹甲后部的边缘较远,距尾基大约2.5厘米左右。雌性的胸部中央非常平坦并无凹陷,且身体很宽,肛门离腹部边缘较近,大约在尾基1.5厘米处左右。
偏利共生
偏利共生亦称共栖,是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偏利共生对其中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关紧要,如一种色彩鲜艳的双锯鱼常在海葵的触手间游动,受到海葵的保护,而其他种类的小鱼若靠近海葵,就会被其触手抓住并被吃掉的。
原始协作
原始协作是两种能独立生存的生物间的协作关系,它对双方都有利。如鸵鸟视觉敏锐,斑马嗅觉灵敏,它们常生活在一起,对发现天敌有利。又如海葵附着于寄居蟹匿居的贝壳上,其刺丝胞可保护寄居蟹,寄居蟹的活动又扩大了海葵的觅食范围。鱼利用强有力的吸盘吸附在鲨鱼等大型鱼类的体表,它吃大鱼吃剩的食物,还靠大鱼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
杯状细胞
杯状细胞亦称杯细胞,是混在黏膜上皮中的黏液分泌细胞,广泛见于动物各种器官中。分泌的黏液或其前驱物质贮存于细胞的形状犹如酒杯,有核的基底部较细而接近分泌物的贮留部从边缘部分膨大,故有此名。虽然是分散孤立的细胞,但具有显着的分泌机能,所以也把这种细胞称为单细胞腺。脊椎动物肠上皮中的杯状细胞积极地摄取葡萄糖和氨基酸,将形成的糖蛋白贮存于杯状部,不久就放入管腔中。鳞翅目昆虫的中肠上皮也有称为杯状细胞的,这与脊椎动物的不同,杯状部内腔具有非常发达的刷状缘,可起到肠管腔与体液间阳离子交换的作用。
配子致死
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致死,称配子致死。这可能是由于配子中的致死基因(或其他致死基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的异常变化(缺失或增加,形成单体、三体的个体,产生缺体的配子)所致。
配子致死基因只在无性生殖和营养繁殖中的个体里出现并传代。然而事实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也有配子致死基因的存在。所以,这种致死基因可能仅对于某种配子有致死效应,而对另一种配子无影响。这样既有配子致死基因的存在,此基因又可以遗传。
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起到胚胎出离卵膜的一段过程。而无脊椎动物胚胎学家则常把其概念扩展到胎后发育直到性成熟,甚至整个生活史。
无脊椎动物包括30多个门类,在种数上约为脊索动物的22倍,几乎存在于地球的各种环境中。由于不同种动物具有不同发展历史、不同形态和不同繁殖方式等,它们的胚胎发育表现了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这种情形下,不同门类无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之间所显示的各种联系都需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归纳和分析。
无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表现出的首要特点是其过程并不限在卵膜或母体内进行,在很多种类中有幼虫期。由幼虫到成体要经过变态。用形态发生的程度来衡量,无脊椎动物幼虫期仍属胚胎期。胚胎学者称不经幼虫期的发育为直接发育,经过幼虫期的为间接发育。
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是在有性生殖基础上进行的,有少数种类兼行孤雌生殖式的胚胎发育。腹毛虫纲中的大多数鼬虫属动物因缺少雄性生殖器官而只进行后一种胚胎发育。此外,有些种类的无性生殖和再生都与胚胎发育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