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丛书-语文大观一
48001800000033

第33章 什么是方言词

“方”是地区、地方的意思,“方言词”就是只流行于某个地区,没有在汉民族共同语中普遍通行的词。

比如辽宁一带把“脏”说成“埋汰”,“埋汰”一词就不在民族共同语中通行。再如上海话中,把“玩”说成“白相”,把“很”说成“交关”等。

中国有八大方言区,存在着大量的方言词。同是“玉米”,不同的地区,分别说成“棒子”

“苞米”“苞谷”“珍珠米”;而“肥皂”,也有“胰子”“洋碱”“番枧”等不同的“名字”。

有时共同语中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某个方言词的意思,而在大家的生活中又用得着,于是就把这个词吸收到汉民族共同语中来了。像“尴尬”一词,原来是江南一带的方言,表示“神色、态度不正常”,普通话中没有相应的词表示这种意思,于是就被共同语吸收了。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像“出洋相”“名堂”“打交道”等。

有时候,民族共同语中有与某些方言词相应的词,但是为了表现地方的色彩,一些作品中也会有选择地使用一些方言词。例如鲁迅在《故乡》中写道:“我家只有一个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这段话中的“忙月”就是浙江一带的方言词,意思是:只有过节或收租时,给人家帮工的。选用了这样的方言词,增加了作品的乡土气息,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总的来说,应尽量缩小方言词的使用范围,这样对推广普通话是有很大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