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医生从未见过这么奇怪的病症,一时又很难找出病的根源,便决定先给他散寒。结果,没几天,他两眼肿胀,口舌生疮,不能吃东西,干脆连起床都不行了。医生见状,又改用驱热,用寒药内服,这一次,更把他折腾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每天从早到晚,连吐带泻,本来吃不进多少东西,现在连喝的水也吐了出来。吐完了就拉肚,直泻得上不得床。没过几天,整个人只剩下一个骨头架子了,两只眼睛全坍陷下去,目光无神,眼看着只剩下一口气在那喘息着。
邻居的一位长者见他遭了这么大的罪,病却越治越重,便过来劝他道:“先生还是停药吧,先好好休息一下,在饮食起居上注意调养一阵,或许比吃药还强呢。”
情况已到了这个地步了,王先生不得不采取长者的建议,此后,每天吃汤水蔬菜,而且是多种轮流,早晚出来散步,锻炼身体,病果真逐渐好起来,身体也日益强壮了。
株树的神灵
齐国曲辕的一个神社前长有一棵世人很少见的株树,这棵株树从山脚一直长到山顶,非常高大,分枝竟然在约几十丈高外才出现,分枝大得可以造一艘船。树顶枝繁叶茂,可以遮天蔽日,树干粗得几十个人都围不过来。
这棵高大无比的株树前整天有围观的人,人们啧啧称奇,神社也因此而名声在外。
有一个叫匠石的木匠师傅,每天都从神社前经过,奇怪的是他从不去留意那棵大株树,似乎没看到一样。
匠石的徒弟很纳闷,因为每当他自己路过大株树时,总要停下来,看一看。于是,有一天,徒弟问匠石师傅:“师傅,我跟随了您这么多年,还从没见过这么好材料的树木,您为什么对这样一棵奇树无动于衷呢?”
匠石一边走,一边头也不回地对徒弟说:“这棵树不值一提,肯定毫无用处,不然的话,它不可能安安稳稳地活了这么多年,没有人想到砍伐它,使用它,一定是有某种原因,说不定做了船,便会沉没,做了棺木,便烂得快,做家具会有怪味、遭虫蛀呢。”
匠石不过随口说说而已,只不过他自己这样猜想。想不到,当天夜里,那棵大株树的神灵就来托梦了。梦中,株树的神灵对他说:“想不到你会诬蔑我是无用的树,我倒觉得你那么愚蠢才真是无用的人呢。看起来,我不像桃树、梨树等能结出好吃的果子来,其实那正是我的福份。想想看,哪一棵结果子的树会有好报应?果子成熟时,人们只想着要果子,不是敲,就是打,弄断了枝条是常有的事,这就是有用之材的下场。
社会上的事多半是这样:奉献得越多,受到的伤害就越大。为什么要自找苦吃呢?我们的祖先就很明智,为了保全自己,而成为无用的木材。”
匠石师傅听到株树神灵对他说的话,惊讶不已,猛地醒过来了,之后便细细思考梦中的话语,恍然大悟,立即点拔徒弟们说:“这棵大株树真是一棵神木,它以其无用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以此求自保,才得以长得如此高大,如此长寿。”
这对于人类来说有什么启示呢?
高洁不在言
阳子居以不与俗世之人交往而自居,其实他是自命清高、离群寡居之人。
有一次,阳子居去南方沛地拜访老聃。不料,老聃已启程前往秦国,阳子居急忙沿路追赶,终于在梁国追上了老聃。
老聃见了阳子居,没表现出丝毫的热情,相反,却若有所思,仰天长叹:“可惜,可叹,原以为你是可以教化的,却不料已不可造就。”
阳子居虽听到了老聃的感慨,但没有发问,二人一言不发,在沉默中赶路。
走了一段路后,二人一同投宿一个旅舍,阳子居殷勤侍奉老聃,端茶送水,待老聃洗漱完毕,脱鞋盘膝就座,阳子居方才跪拜求教:“先生,方才路上,本想求教于您,又怕耽误您赶路,不敢造次,现在请您明示。”
老聃问:“所问何事?”
阳子居说:“您为何说我是个不可造就之人,此言从何而来?
老聃回答:“我所闻所见,你眼高心傲,目中无人,待人傲慢无礼,周围很少有人愿意与你交往,你却不知。如果你想听实话,我来告诉你:一个人的高洁品格不是靠自我标榜、不是靠刻意追求言表不俗来体现的。真正的圣人往往并不像你想像得那么完美。”
阳子居认认真真地听了老聃的教诲,似有所悟,连连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至此,阳子居身体力行,反省自己的行为,一切遵照老聃的教诲,重新做起,发现果然不同以往。
以往,阳子居来到这个旅舍时,旅舍的人都恭恭敬敬地出迎,之后,旅舍的主人殷勤侍奉,安排座席,准备饮食起居一应物品,没有丝毫怠慢,所有的客人统统回避,敬而远之。
现在大家对他的态度也是天差地别了,大家都把他当作熟人、朋友,彼此之间丝毫没有约束。每天晚上,都围坐于火炉旁,开开心心地聊天,给了他从未有过的舒畅和快活。
秦西巴放鹿
孟孙家中有一个叫秦西巴的使臣非常忠实,很受孟孙重视。
有一次,孟孙让秦西巴陪同外出狩猎。狩猎中,孟孙捕获了一只小鹿,他高兴极了,决定把小鹿带回家中。孟孙把这只小鹿交给秦西巴,嘱咐他一路好好看护,不得有误。
秦西巴把小鹿用车子载着,一路十分小心照料。上路不久,秦西巴偶然回头,发现一只母鹿远远地跟在队伍后边。车停,母鹿也停下来,车走,母鹿也紧跟着。
又有一次,母鹿不知是忍耐不住心中的痛苦,还是有什么不祥的预感,一路跟随着,一路发出痛苦的哀鸣,车中的小鹿听到母鹿的声音也不安起来。秦西巴终于明白了紧随其后的母鹿一定是车中小鹿的母亲。
秦西巴的心情再也不能平静,母鹿的每一声哀叫都在撞击着他的心,他努力克制着自己,不去听那震撼人心的叫声,可是不行,在良心的鞭挞下,他决定放了小鹿,让它回到母亲那儿去。
小鹿被放走了,看着小鹿和母鹿快活地飞奔远去,秦西巴的心里轻松了,但他知道,主人是一定得罪了。尽管如此,他并不后悔。
回到家里,孟孙果然唤秦西巴将小鹿带来给家里人观赏。秦西巴不得不实话实说:“对不起,小鹿被我放了,我看它实在可怜,就放它回到母鹿的身边了。”
孟孙听了秦西巴的话,气得半天没说出话来,最后决定放逐他,作为惩罚。
时间过得很快,孟孙的公子长大了,需要请一位教师来训导他。孟孙想到了秦西巴,决定派人去放逐地接他回来。
孟孙手下的人很纳闷,小心地请教孟孙:“秦西巴是因为犯了错误而被放逐的,为什么如今又让他做公子的老师?”
孟孙笑了,捋着胡须说:“这其中的道理不是显而易见的吗?秦西巴为人仁慈、有爱心,他对小鹿尚且如此怜爱,何况对公子呢?”
难得糊涂
宋国有一个叫华子的人,他住在阳里,年轻时,身体一直都很好,可是到了中年,不知何故得了一种病,不痛不痒的,只是整天糊里糊涂的,而且特别健忘。
从此以后,华子常常早上说的事,晚上就忘得一干二净,今天想好了明天要做的事,到了第二天,什么也记不得了。后来,病情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了,有时走着路突然就不知该干什么了,停在那里发呆。
华子的病急坏了家里人。于是,亲戚朋友四处打听,想给他找到治病的办法,就连占卜者和巫师都请过了,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最后,华子的妻子带着他到了鲁国,据说鲁国有一位儒者很有学问,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这位儒者身上,华子的家里人甚至愿意把家里的财产分一半给儒者作为报酬。
儒者开始为华子诊断,他胸有成竹地说:“这种病病根在思想上,靠其他占卜和药物等方法均不会有效,得采取心治的疗法。”
儒者先试了试华子对日常事情的反应。比如大家吃饭,不给华子吃,他会主动去要。天气凉,不给华子衣服穿,华子也会自己找来穿在身上。不睡觉的时候,把他安置在黑屋子里,他会自己走到有亮光的外面来。
儒者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对华子的妻子很有把握地说:“请放心,我认为他的病是可以治好的。但是,我采用的是祖传的秘方,不能泄露给外人,所以,从今天开始,我和他要单独在一起,外人不得干扰。”
只要能治好华子的病,华子的妻子什么都答应,就把华子留在了儒者那里。
过了一段时间,华子的病真的治好了。亲朋好友都争相前来祝贺。
没想到,没过多久,人们发现华子似乎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再没有以往的好脾气了,动不动就和妻子生气,不仅打骂妻子,而且还扬言要杀死儒者。人们赶来劝阻,华子却说:“以前我生活得很快乐,想不到治好病了,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一齐来折磨我,让我不堪忍受!谁让你们治好我的病的?你们这是害了我呀!”
长寿的困扰
有一次,尧出巡经过一座城门口时,遇见了守护城门的人。此人一见尧,大吃一惊,连忙忐忑不安地施礼拜见:“尊敬的圣人,我真诚地向您祝福,祝您长命百岁,益寿延年!”
尧听了祝福,并不高兴,却说:“谢谢你的祝福,不过,我并不企盼这样的祝福。”
守城的人一愣,转而又说:“那么,祝您财多、福多。”
尧仍然不满意地说:“谢谢你,我并不祈求这些。”
守城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左思右想,最后说:“我祝福您子孙满堂。”
尧更加不以为然,摇摇头说:“这也不是我所希望的。”
守城人实在弄不懂尧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祝福,十分纳闷地问:“请教圣人一个问题:您对长寿、富贵、多子都不稀罕,究竟什么是您想要的呢?”
尧回答道:“长寿又怎么样?说不定日后漫长的岁月里会有多少烦恼的事等着你,说不定会有多大的灾难会遇上,岂不烦心?富贵呢,看起来是件好事,可那要经过怎样的麻烦去努力工作,去拼命奋斗,难道会是轻松的事吗?至于多子多孙,也不会有什么好事,多一子便要多付出一份心血,将来还说不定会惹多少气生,谁保得准他们个个听话、懂事,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孝顺老人?”
守城的人听了尧的一番话,无限感叹地说:“我们原来还把你当成了不起的圣人,现在看来,和凡夫俗子也没有什么两样。依我之见,人生在世,总要有一份责任和义务,孩子教育好了,也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怎么会是白费心血呢?至于有了财富更不会是一种负担,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如果能把多余的钱物施舍给别人,以救助有困难的百姓,倒是一件大好事。
对于自己,无论怎样的环境都可以独善其身。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奉献出多少力量给社会、给民众,有什么好为长寿烦扰的?”
尧听后,不禁有些羞愧,觉得守城人的话实在有道理,也连连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