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类商人进药的时候从不看药的质量,只看价格,哪家价低,统统收来。卖的时候,价格自然也低,而且从不与顾客计较,少算点钱可以,多抓把药也可以。这样,人们便对他十分偏爱,都愿意到他这儿来买药,这类商人多半都成了富商。
一位叫郁离子的人认真分析了政界的情况之后,感概万端地发表见解:“商人务商各有各的方式,虽也有仁与不仁之分,但毕竟愿打愿挨,各取所需,也还算是情理之中的事。
政界则不同。这绝非仁与不仁的事,这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民众的安居乐业,绝非一般的事。”
有人问郁离子:“政界之事何以如此严重?”
郁离子说:“如今为官之人也有三类。一类为官清正,廉洁奉公,处处以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重,此种人不但不得重用,相反屡遭谗言,即使不受迫害,也穷困不堪。
另一种人,见机行事,有人送礼,他也不拒绝,凡求他办事的人均百般拥戴他,并称其为明智之人。
最坏的是为了讨好上司,取信于朝廷,就大肆搜乱民脂民膏,使人民苦不堪言。但他自己反而左右逢源,朝廷信任,上司恩宠,终饱私囊,飞黄腾达,这才是最严重,最糟糕的。”
田赞诘问荆王
荆王召见田赞,田赞故意穿了一件破烂不堪的衣衫应召前来。
荆王见田赞穿得如此寒酸,迷惑地问道:“先生怎么穿这么破的衣服,难道没有更好的了吗?”
田赞心平气和地回答:“这衣服虽然破了些,但穿起来很舒服,所以我喜欢穿。”
荆王仍不解:“别的衣服穿起来就不舒服了吗?”
田赞说:“是啊,有的衣服虽然是新的,但穿起来简直是活受罪,不但我不愿意穿,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喜欢穿那样的衣服。”
荆王好奇地问:“什么衣服会有这样的感觉,说来听听。”田赞说:“铠甲。大王以为呢?铠甲无论冬夏,即使是新的穿着它也很难受。冬天穿着它,像冰一样冷;夏天穿着它,闷得透不过气来,还有什么衣服会比它差?”
荆王无言以对。
田赞又说:“百姓穿破旧的衣服,那是因为家境贫寒,穿不起绫罗绸缎。可是,大王身为一国之君,生活富贵豪华,还有什么不得已的理由,非让百姓们穿上铠甲,去遭这份罪呢?
我一直在想,大王为什么喜欢让人们都穿上铠甲,喜欢把人们都投入到战火里去,这样做,大王希求的是什么呢?
如果大王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想成为雄霸一方的君主,那么,用残酷的战争赢得的国土真的会永远归属您吗?被战争而屈从的百姓会从心里敬重您、服从您吗?
如果大王是为了谋取财富,那么靠打打杀杀获得的财富享用起来会心安理得吗?
您想过没有如此战下去,不管是别国的黎民,还是我国的百姓都会怨声载道,易起哗变。如果愤而起义,后果会如何呢?”
明主断案
三国时期,吴国的主公孙亮非常机敏聪慧。众将官对他都心服口服。
有一次,孙亮想吃蜜饯梅,下官派宋门官去取,宋门官答应一声便去库房取蜜饯梅。隔了好长时间方才取来。孙亮有些不悦,问宋门官:“怎么去了这么久?”
宋门官急忙答道:“是管库房的库吏弄不清楚蜜饯梅放在什么地方了,才耽误了许多功夫。”
孙亮心中更加不悦。待他取梅子来吃时,竟发现其中有一颗鼠粪,孙亮气得拍案而起,怒喝道:“这是怎么回事?”
宋门官急忙跪下,连连叩头道:“主公息怒,这不关小人的事,一定是库吏渎职所致。似这样不懂规矩的人,一定要严惩才是。”
孙亮让下官去将那位库吏找来,那位库吏到了主公府,吓得浑身打颤,不知如何是好。
孙亮对库吏说:“刚才宋门官去你那儿取蜜饯梅,怎么那么长时间?你身为库吏,竟连库房内物品存放地点都不清楚,难道不是失职吗?”
库吏连连摇头:“冤枉啊,主公,库内一切物品存放位置,我不仅看在眼里,而且记在心上,主公不信,可考考我。蒙上双眼,我也可以一一指出每件东西的位置。”
孙亮见他如此说,便又问道:“那么,这蜜饯梅中有鼠粪你知道吗?怎么如此粗心大意?”
“主公,这万万不会的!我刚才给宋门官时,看得仔细,蜜饯梅中绝无鼠粪之类的脏东西。”
宋门官见库吏如此说,便一口咬定从他手里接过时就有了鼠粪。
孙亮见他俩各执一词,便对下官说:“去将鼠粪拿过来,我来断断这个案子。”
下官取过鼠粪,孙亮让他剖开。此刻众人围观上来,看孙亮如何判断。孙亮看了剖开的鼠粪,怒指宋门官道:“你竟想出如此卑劣的手段来陷害库吏。你看鼠粪外湿内干,一定是刚放入不久。如果早在蜜钱梅中的话,就会整个从里到外湿软。你还想狡辩吗?”
德行无价
宋国有一个朴实、善良而又忠厚的农民。
有一天,他在自己的田里耕地,耕到一半的时候,他感到犁尖似乎被什么坚硬的东西碰了一下,他停下犁,掘了一阵,感到确实有一个硬东西埋在泥土里。
他用锄挖,用手扒,终于把一块石头一样的东西挖了出来。捧在手里,放在阳光下看了看,不禁惊喜万分,原来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未琢的璞玉。
他虽然不清楚这块璞玉究竟价值多少,但他知道这一定是件十分珍贵的宝物。
他虽然知道这块玉很珍贵,但想到不是自己的东西,还是应该交官。
他捧着这块玉去求见管辖这地区的官子罕先生。他把得玉的经过告诉了子罕先生,然后,恭恭敬敬地说:“您是地方官长,请您收下这块玉吧。”
子罕连连摆手:“不,我怎么可以收下这块玉呢?既然是没有主的东西,你就自己留下吧。”
农民不肯,说:“即使没有主,归我所有,我也情愿将此玉献给您。请务必收下。”
子罕先生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么,对你来说,这是一块宝玉,对我来说,不收你这块宝玉才真的是宝呢。”
那位农民当时并不十分明白子罕先生的话,后来,子罕先生的行为广泛地流传于民间,成为众人传诵的佳话。
宋国的老人们常常以此教导年轻人:“
再珍贵的东西,只有人需要而选择它时,它才是有价值的,金钱、美玉和点心对不同的人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农民会选择最需要的金钱而不会重视其他的,因为他认为在他眼中金钱最有价值。同样地小孩眼里只有点心才最合心意最有价值,衣食不缺的人就会选择美玉来把玩,而对于子罕这样品德高尚的人,他并非不识珍宝,就算金钱和珍宝都让他选择,而他只会选择高贵的德行。”
古书与古董
张先生闲来无事逛集市,他翻了翻一个小书摊上的古书非常喜爱。就挑着买了几本。
他正抱着古书往家里走,迎面碰上一位姓李的先生,李先生老远就看到了张先生怀里的古书,只顾盯着看,差点儿和张先生碰了个满怀。
两人停下来,互致歉意,李先生还在注意张先生怀里的古书,因为他是个古书收藏家。李先生按捺不住,对张先生说:“让我翻一翻您的书好吗?”
张先生客气地说:“可以,可以,请便,请便。”
李先生一本本地翻看着,爱不释手,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对张先生说:“先生,您的书能不能卖给我?我收藏古书已经很长时间了,这几本是我梦寐以求的古书。如果您肯让给我,我将感激不尽。”
张先生本来是无意中随便买了这几本书,但并不是特别钟爱,便对李先生说:“既然这样,就让给您吧。”
李先生高兴极了,随后,便面露窘色,迟迟疑疑地说:“先生,不瞒您说,我手头没有现钱,能否用家中的古董换您的古书。”
张先生一听,立刻睁大了眼睛,因为他是个古董收藏家。张先生一听李先生有古董,兴奋极了,急忙说:“好的,好的,就请拿来看看好吗?”
李先生忙说:“好的,好的,就请先生在此稍候,我去去就来。”
李先生回到家里,将家中古代的铜器和陶器捧了来。张先生看了,脸上现出欣喜的神情,对李先生说:“好吧,就用这古董换那些古书吧。”
两个人分别拿好自己换得的古董和古书,欢欢喜喜地相互施礼告别,然后离去了。
周围有几个看热闹的人却议论开了:“你们看那个人太傻了!用那么值钱的古董换几本破书。”
“那位先生真糊涂呀!多么有价值的书呀!却换了一些破铜烂铁。”
戴晋人谏魏惠王
魏惠王曾与邻国多年纷争,他想借用无情的战争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但这却使无辜的百姓和士兵死伤无数。
有一次,魏国的宰相惠子带着一个人求见魏惠王。魏惠王召见来人,问道:“不知您有何见教?”
来人没有直说来意,却莫名其妙地问道:“不知国君可见过蜗牛?”
魏惠王疑惑不解,答道:“当然见过。”
来人又问道:“蜗牛的头上有两只角,君王知道吗?”
魏惠王有点不耐烦:“这有什么稀奇的?”
来人说:“君王却不晓得同是蜗牛头上的角,一只却是一个国家,两只角便是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曾经不顾一切地打斗了许多年,却不知道伤害的却是同一个身体。”
魏惠王还没理解,说:“这怎么可能呢?”
来人又说:“君王生活在自己的国家中,可知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天地有多宽阔?”
魏惠王说:“当然知道,天地无边无际,世界大得很呢!”
来人又问道:“世上不仅仅天地无边,还有和天地同样无边的,君王知道是什么吗?”
魏惠王摇摇头。
“那就是人自己。人的思想和心灵同样可以任意纵横,想尽天下所有的事。人的身体是有形的,人的思想却是无形的。人的一生走过的地方是有限的,但不影响人的思想、心胸的无边开阔。不知君王以为此种说法如何?”
惠王点头称是。
来人进一步说:“设想一下,魏国只是这无限广阔的天地中成千上万的国家中的一个,国君您的王宫也不过是魏国众多都城中的一个,拿它与天地世界相比,可能还不如蜗牛角和蜗牛的身体相比更大些。”
来人走后,惠王得知乃是戴晋人,不禁感叹道:“此人不愧被称为圣人!”
薛谭学歌
有个叫薛谭的人,听说秦青十分擅长歌咏,便决定拜他为师,学习歌咏技艺。
薛谭登门求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恳切地希望秦青能收下自己为徒。
秦青看到薛谭决心挺大,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收留他在自己的府上学习。
薛谭学习得很认真,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薛谭便觉得老师的技艺自己已经完全学到手了。这天,薛谭来到老师面前,恭恭敬敬地施礼,然后说:“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诲和栽培,我想近期告辞回返了。”
秦青并没有说什么,也没挽留,只说:“也好,明日我为你饯行。”
第二天,晴空万里,秦青在城边大道旁的凉亭里设酒宴为薛谭送行。
酒过三巡。秦青引吭击节,高歌送别曲,这一曲歌时而高亢激昂,直入云霄;时而委婉动听,余音在林间回荡。整个林子都被这歌声打动了,连小鸟都停止了歌唱,白云也忘记了飘动,天地万物都被笼罩在这歌声里。
薛谭起初只是怀着感激的心情听老师为自己歌唱送行,心里很感动,也隐隐涌动着依恋之情。
继之,薛谭被老师的歌声所震动,如此具有震撼力的歌声,令薛谭惊叹不已,他暗自赞叹老师有如此高深的歌唱技艺。
最后,薛谭终于从忘情中醒悟过来,想到自己以为已将老师的技艺全部学到了手,不由得羞愧难当。
待老师唱罢,薛谭愧悔不已地向老师重重施礼谢罪:“薛谭浅薄,自以为是,还望老师能多多原谅,请允许我继续跟随老师刻苦学习,不敢再有些许怠慢。”
秦青知道薛谭已心有悔悟,便原谅了他,答应让他继续留下来学习。
薛谭从此断绝离念,静下心来,勤奋学习,终于学到了高超的歌咏技艺。
书呆子
周国有一个把自己埋在书堆里的人,人们都称他为书呆子。
书呆子自己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书呆子,只说自己是个大好人、大善人。
书呆子一辈子除了读书,什么事情也不关心、不过问,到了晚年,突然产生了一种伤感,觉得自己清苦了一生,到老却没能吃上一顿羊肉,没有穿过狐狸皮的长袍,真是太大的遗憾。
书呆子晚年不再读书了,只剩下一个心愿:吃一顿羊肉席,穿一件狐皮袍。他整天坐在家里,闭上眼睛想吃羊肉会是多么美妙的享受,睁开眼睛又想穿狐皮袍会是多么舒服的感觉。
想得多了,书呆子竟动起脑筋来,他想出了一个主意:让狐狸和羊来帮助自己实现愿望。他为自己能想出这样好的主意高兴极了,决定立刻动身去找羊和狐狸。
书呆子来到大森林里,找到了羊和狐狸,热情地邀请羊和狐狸到他家做客。狐狸和羊早就听说书呆子是个很仁义、很友善的好人,今天,得到他的邀请,十分高兴,它们痛痛快快地答应了。
狐狸和羊都精心梳洗打扮后,按照书呆子约定的时间,漂漂亮亮地来到书呆子的家里。
书呆子看到羊和狐狸准时赴约,心里很踏实,更觉得自己的主意没错。书呆子把二位请进家门,安排就座,然后,拿出狐狸喜欢吃的小动物来款待狐狸,又拿出上好的麦秸和青饲料款待羊。
席间,书呆子十分恳切地说:“我非常喜欢动物,愿意和你们和和气气地生活在一起,从没想过要伤害你们,这些你们都理解吗?”
羊和狐狸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所以我们都很敬重您,而且非常感谢您的厚爱。”
书呆子听到这里,放心地说:“那就好办了,我请你们来就是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不想杀生,又没钱买,可是我一直想吃羊肉席,穿狐皮袍,所以只好拜托你们二位了。”
羊和狐理没等他说完,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如此信任
卫君有一次去晋国,发现了晋国有个叫薄疑的人很有才识,就想把他请到卫国加以重用,便派使臣把薄疑请来,对他说:“我很想请你到卫国去,你能和我一起走吗?”